Workflow
木薯
icon
搜索文档
科摩罗国家健康、农业与环境总局推动建设农业价值链
商务部网站· 2025-08-11 01:00
农业价值链项目进展 - 科摩罗国家健康、农业与环境总局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心举办为期三天的战略研讨会,旨在梳理项目进展并探讨推动农业结构性发展 [2] - 农业价值链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资1000万美元,并获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目标是提升农民能力、改善农产品加工销售条件 [2] - 会议确定三大优先产业链为生姜、咖啡和木薯,这些作物具备经济潜力且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关键作用 [3] 项目挑战与解决方案 - 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包括农户组织化程度低、产后基础设施不足、融资困难、本地加工能力薄弱、商业化程度有限 [3] - 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建立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生产现代化、开拓新市场 [3] - 农业部长呼吁加倍努力构建高效产业链以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性 [2] 项目战略意义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强调项目对应对气候变化冲击、产业链组织薄弱等多重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 [2] - 科摩罗全国超过70%人口依赖农业为生,项目成败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 [3] - 需保持当前势头,确保有效跟进并避免项目重复、进度拖延或对外部援助过度依赖 [3]
柬埔寨经济更新 2025年6月:应对不确定性:特别关注为柬埔寨的未来增强收入
世界银行· 2025-08-05 17:02
宏观经济表现 - 柬埔寨2024年实际GDP增长6%,2025年预计放缓至4.0%,2026年回升至4.5%[15][46][47] - 服装、旅行用品和鞋类(GTF)出口占商品出口增长贡献6.4个百分点,自行车出口贡献0.5个百分点[76] - 旅游业收入2024年达36.37亿美元,占GDP的9.4%,但仍低于2019年水平的74%[81] 财政与债务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央政府收入同比增长11.2%,财政赤字预计收窄至GDP的2.7%[40][147] - 公共债务存量2024年底达GDP的25.9%,其中62%为双边债权人债务[151] -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024年底升至7.9%,微型金融机构达9.0%[136] 投资与就业 - 2025年第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批准额同比增19%,但国内投资暴跌96.7%[103][104] - 制造业就业人数增至120万,其中83.7%由GTF产业贡献[89] - 农业部门提供310万就业岗位,占总就业的33.4%[113] 贸易与通胀 - 商品进口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8.5%,超过出口11.6%的增速[123] - 2025年3月通胀同比升至3.7%,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推动[119] - 广义国际储备达247亿美元,可覆盖约7个月进口[37] 政策建议 - 需推动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减少对建筑和服装出口的依赖[163] - 建议加强破产清算框架和银行清算机制以应对不良贷款问题[165] - 应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促进市场多元化,包括RCEP和东盟协议[164]
热带农业“芯片”不断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7
热作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果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机构与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和成果转让协议,展示热带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成果180多项 [1] - 我国热带地区陆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分布2万多种高等植物,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重要战略资源 [1] - 全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9万余份,甘蔗、荔枝、龙眼等资源保存量居世界第一,橡胶树、芒果等居世界第二 [1]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 - "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研究,出台《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 [2] - 全国建成105个热作种质资源圃(库),研发离体保存技术300余项,制定标准330余项 [2] - 完成橡胶树、木薯等15种重要热带作物全基因组测序,相关成果占全球同类研究70% [2] 区域发展成果 - 海南建成46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圃(库),新收集地方特色资源1180份,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保存1.3万份资源 [2] - 全国审定认定热作品种200余个,登记品种40余个,主推品种覆盖率超90% [2] - 耐寒抗风橡胶树品种"热研917"等推动亩产提升50%以上,自主品种覆盖率超80% [2] 科研机构贡献 - 中国热科院牵头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完整热作研发体系 [3] - 选育热带作物新品种500多个,研发科技产品300多种,推动产量提高、品质提升 [3] 现存问题与发展建议 - 热作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引进资源以商业化品种为主,保护保障水平不足 [3] - 资源圃设施条件落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种质资源系统评价利用有待加强 [3] - 专家建议加快资源引进收集,强化圃(库)建设,完善收集保存体系,提升保存效率和质量 [4] - 建议加强精准鉴定技术和高效育种技术研发,发掘创制优异种质,完善资源共享利用体系 [4]
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稳步提高
新华社· 2025-07-18 19:21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 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9万余份,资源圃(库)数量达105个 [1] - 研发了天然橡胶、木薯等300余种作物组培离体保存技术 [1] - 荔枝、龙眼种质资源保存量世界第一,橡胶树、芒果保存量世界第二,木薯、油棕、菠萝、椰子保存量均居世界前五 [1] 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国家和省级累计审定认定超200个热带作物品种,登记品种数40余个,申请新品种权280个 [1] - 主推品种全国覆盖率超过90% [1] - 耐寒抗风橡胶高产品种"热研917""热研879"实现新植胶园新品种覆盖率超80%,完成对引进品种的更新替代 [2] 产业地位提升 - 香蕉产业从零星种植跃升至世界第二 [2] - 橡胶树种植从空白国跃升为世界第四大植胶国 [2]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引进收集,强化资源圃(库)建设,开展优异种质精准鉴定 [2] - 推动先进育种技术应用,创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2] - 完善资源共享利用体系,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2]
“一国一品”倡议加速实施 南南合作助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
快讯· 2025-07-10 03:50
项目背景与进展 - "一国一品"倡议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于2021年9月发起,旨在协助各国发掘特色优势农产品,推动可持续发展并保护本地食品文化[1] - 目前倡议已覆盖95个国家,支持56种特色农产品,包括香蕉(马拉维)、菠萝蜜(孟加拉国)、甜樱桃(乌兹别克斯坦)等,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1] - 项目进入加速实施阶段,15个示范国家的项目负责人在罗马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1] 中国参与情况 - 中国是该倡议最大单一出资国,通过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提供500万美元支持[1]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粮农组织在木薯等热带作物可持续价值链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 - 中国专家在超过60%的热带地区项目中提供全环节技术支持,包括生产、加工、贮藏和营销[2] 技术分享与合作 - 中国农业专家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大豆、香蕉和木薯可持续发展经验,以及盐碱地改良、生物基缓释肥料等先进技术[2] - 中国与粮农组织建立了稳固合作关系,在热带农产品价值链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2] - 发展中国家间合作被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中国愿继续分享经验与技术[2] 项目意义与展望 - 特色农产品被视为推动粮食体系转型的关键载体,项目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 - 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模式将放大项目影响力,中国代表称该倡议是南南合作成功典范[1][2] - 研讨会最后阶段将讨论各国项目进展、技术网络建设与合作机制等议题[2]
老挝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经济增长目标与计划 - 老挝政府提出2026—2030年间实现经济年均增长5%的目标 [1] - 优先促进能源、农业、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1] - 2024年老挝经济实现增长4.1% 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电力、采矿业、农业和制造业出口等领域的稳定增长 [1] - 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25年老挝经济将增长3.9% 2026年将增长4.0% [1] - 物流业和旅游业继续成为老挝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4年老挝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1% [1] 农业与农产品出口 - 农业是老挝传统经济支柱之一 农产品出口是重要收入来源 [2] - 今年前5个月老挝农产品出口额达9.77亿美元 已完成15亿美元年度目标的65% [2] - 计划下半年向国际市场出口74种农产品 包括新增向孟加拉国出口20万吨大米 [2] - 中国是老挝农产品最大进口国 主要出口产品包括香蕉、芒果、木薯、养殖巴沙鱼等 [2] -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为农产品畅通物流通道 [2] 企业支持政策 - 老挝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和上市企业发展 [2] - 将修改现行所得税法 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并提高行政效率 [2] - 上市企业标准税率为20% 新规允许完成注册后的前10年按10%的税率纳税 [2] 经济挑战与应对 - 老挝面临通货膨胀、货币汇率不稳定等问题 [3] - 6月通胀率为7.2% 较5月的8.3%明显下降 [3] - 3月通胀率从去年同期的25%下降至11.2% [3] - 亚洲开发银行建议巩固宏观经济基本面 改善财政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发展可再生能源 [3]
十年减逾27万户 柬农业户数量持续减少
商务部网站· 2025-05-27 16:44
经济结构转型 - 柬埔寨农业户总数从2013年的213万户减少至2023年的185万户,十年间减少28万户,降幅达13% [1] - 农业户占全国家庭总数的比例从2013年的较高水平降至2023年的54.2% [1] - 农业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木薯园面积从29.4万公顷增至42万公顷,腰果园面积从7.1万公顷增至37万公顷 [1] 农业用地变化 - 每户平均土地面积从2013年的1.5公顷增至2023年的1.7公顷,约70%农户土地面积不超过2公顷 [1] - 短期生长作物(如稻米)种植面积达270万公顷,长期生长作物(如腰果、木薯)种植面积为62.6万公顷 [1] - 63%农户每年只种1季作物,30%种2季,仅6%农户栽种3季 [1] 农民人口特征 - 农民平均年龄为31.8岁 [2] 农业基础设施 - 水利灌溉系统仅覆盖约20%的柬埔寨农村地区 [3] 数据收集与支持 - 2023年农业普查动员6000名调查人员,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1.2万个村庄 [3]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技术援助,此次普查为柬埔寨历史上第二次农业普查 [3] - FAO表示普查数据将有助于制定农业政策、推动精明投资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