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再过5年,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中心将是中国
是说芯语· 2025-07-02 14:42
全球半导体代工产能分布 - 台湾地区目前在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中占据首要地位,产能占比高达23% [1] - 中国大陆紧随其后,产能占比为21% [1] - 韩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产能占比分别为19%、13%、10%和8% [1] -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约占全球铸造产能的6%,但多为外资企业 [5]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半导体产量达每月885万片晶圆,同比增长15% [5] - 预计2025年产量将进一步攀升至每月1010万片 [5] - 正在推进18家新晶圆厂建设,如华虹半导体在无锡的12英寸晶圆厂已投产 [5] - 2025-2030年计划新增21座晶圆厂,数量远超其他地区 [6] 美国半导体市场供需情况 - 美国硅片需求占全球57%,但本土产能仅占10% [5] - 需从台湾地区、韩国和中国大陆大量采购以满足供应缺口 [5] - 多家企业正在美国建设晶圆厂,如台积电计划在亚利桑那州建造30%先进芯片产能 [7] - 2025-2030年计划新增11座晶圆厂 [6] 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挑战 - 美国对最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实施严格出口管制 [7] - 中国企业在获取最新芯片生产设备方面面临阻碍 [7] - 政府正投入巨资攻坚光刻设备和EDA软件等核心技术 [7] - 先进制程芯片设计、设备国产化率和关键材料自给率呈现加速突破态势 [8] 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 - 中国有望在全球半导体代工产能中占据30%份额,成为最大生产中心 [1] - 日本和欧洲半导体生产基本能满足内部需求 [5] - 美国制裁反而激发中国本土技术自立决心 [8] -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供应链本土化战略构建了高度韧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8]
半导体行业重大重组!半导体材料ETF(562590)连续三日获资金净流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0:12
半导体芯片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931743)上涨0 09% 成分股富创精密上涨6 67% 至纯科技上涨5 17% 晶升股份上涨2 91% 芯源微上涨2 42% 中科飞测上涨2 09% [1]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上涨0 76% 最新价报1 06元 近1年累计上涨28 68% [1] - 半导体材料ETF近3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 最高单日净流入738 20万元 合计净流入1164 87万元 日均净流入达388 29万元 [1] 行业重大重组事件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 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 [2] - 中科曙光将重构底层芯片、液冷、计算、存储、智算集群、基础软件栈、管理平台 并与AI场景适配融合 加速智能计算服务 [2] - 海光CPU兼容国际主流x86处理器架构 面向复杂逻辑计算、多任务调度等场景 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丰富软硬件生态优势 [2] - 专家认为两家企业整合可充分利用服务器生态 产生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2] 半导体材料ETF投资价值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及其联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 指数中半导体设备权重55 8% 半导体材料权重21 3% 合计超77% [3] - 该ETF聚焦半导体产业 覆盖光刻胶、大硅片、刻蚀机等关键赛道 直击芯片国产化刚需 捕捉产业升级红利 [3]
玄戒O1亮相发布会!半导体材料ETF(562590)获资金逆势加仓
搜狐财经· 2025-05-23 11:41
半导体材料ETF表现 -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上涨0 01% 成分股金海通上涨3 26% 晶升股份上涨2 13% 联动科技上涨1 37% 鼎龙股份上涨1 08% 华峰测控上涨1 08% [1] - 半导体材料ETF最新报价1 06元 近1年累计上涨25 33% [1] - 半导体材料ETF盘中换手2 6% 成交833 29万元 [1] - 近两日资金净流入106 43万元 近10个交易日内有8日资金净流入 合计2158 70万元 日均净流入215 87万元 [1] 小米新品发布及自研芯片 - 小米发布搭载玄戒O1芯片的旗舰手机小米15S Pro 平板7 Ultra及首款SUV车型小米YU7 [1] - 玄戒O1 SoC采用3nm工艺 主频达3 9GHz 性能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有望提升国产SoC在高端市场份额 [2] - 小米自研芯片拓展至手机 平板 手表及汽车领域 强化"人车家"生态协同 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调性 [2] - 小米15S Pro及平板7 Ultra等高端产品搭载自研SoC 推动高端化战略 提升利润空间 [2] 半导体材料ETF投资方向 - 半导体材料ETF紧密跟踪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 半导体设备占比55 8% 半导体材料占比21 3% 合计权重超77% [2] - 指数聚焦光刻胶 大硅片 刻蚀机等关键赛道 直击芯片产业国产化刚需 捕捉半导体产业升级红利 [2]
301297,拟重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5-21 23:44
交易概述 - 富乐德拟以65亿元交易作价收购富乐华100%股权,交易方式包括发行股份(61.9亿元,发行价16.30元/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3.6亿元,初始转股价16.30元/股)[2][3]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但不导致控股股东变更(上海申和交易后持股比例预计为54.51%或52.88%)[4][5] - 交易包含业绩补偿条款,上海申和以股份对价作为补偿上限[5] 财务与股权影响 - 交易后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营收及净利润将显著提升[2] - 一季度业绩显示营收2.14亿元(同比+33.09%),归母净利润2889.59万元(同比+18.92%)[8] - 当前股价40.8元/股,总市值138.1亿元[9] 战略布局 - 富乐德主营半导体设备洗净服务,近年通过合资设立安徽入江富乐德(生产真空阀/波纹管)及收购杭州之芯(ALN加热器/ESC新品)拓展半导体零部件制造[7] - 富乐华专注功率半导体覆铜陶瓷载板研发生产,具备全流程自制能力,行业地位领先[7] - 收购将加速半导体零部件制造业务整合,推动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及技术升级[7]
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
观察者网· 2025-05-14 15:15
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战略升级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与AMD高层会谈,旨在推动该国半导体产业从封测向芯片设计领域升级 [1] - 马来西亚计划通过"柔新经济特区"合作,结合新加坡资本技术优势与本国基建土地资源,提升半导体产业链地位 [5][8] - 该国半导体产业贡献制造业出口总额40%,占GDP四分之一,2023年出口额超1200亿美元 [3] 全球产业链地位与优势 - 马来西亚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承担美国23%芯片生产,占据全球封测市场13%份额 [3] - 槟城和居林工业园集中近50家半导体工厂,形成成熟OSAT产业生态,承担全球40%车规级芯片封测 [5] - 英特尔、英飞凌、美光等跨国企业近年加大在马来西亚投资,强化其封测产业地位 [5] 产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 马来西亚半导体人力资源面临外劳红利消失问题,外籍劳工占劳动人口50%,但本地员工流失率高 [10][12] - 美国24%关税政策导致马来西亚电子电气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可能引发国内市场波动 [16] - 产业升级面临核心技术壁垒、高端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体系不完善等结构性难题 [16][17]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角色 - 马来西亚被怀疑成为绕开美国出口管制的"芯片转运点",前四月GPU进口达64.5亿美元 [13] - 英伟达单季对马来西亚出口53.3亿美元GPU,占其营收13%,与中国市场占比持平 [13] - 台湾地区对马来西亚计算机零部件出口额从2023年3月2704万美元增至2024年3月6083万美元 [13] 区域竞争格局 - 在东南亚供应链转移潮中,越南、泰国成为厂商首选,马来西亚未被重点讨论 [9] - 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历史积淀深厚,但面临被定位为高污染低附加值环节承接地的风险 [8] - 东盟国家可能因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一体化进程,增强集体抗风险能力 [16]
心智观察所: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
观察者网· 2025-05-14 15:07
马来西亚半导体行业战略升级 -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与AMD高层会谈 旨在推动该国半导体产业生态向更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包括从封测向芯片设计领域拓展 [1] - 马来西亚规划清晰的半导体产业路线图 需同时发挥现有封测优势并突破前道工艺技术瓶颈 [1] 马来西亚半导体产业现状 - 马来西亚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 承担美国23%芯片生产 占全球封测市场13%份额 其中车规级芯片封测占比达40% [3] - 2023年半导体出口额超1200亿美元 为美国最大芯片组装品进口来源国 该产业贡献马国制造业出口总额40%及GDP的25% [3] - 槟城和居林工业园聚集近50家半导体工厂 形成成熟OSAT产业生态 英特尔/英飞凌/美光等跨国企业近年持续加码投资 [5] 产业链重构与区域合作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加速重构 马来西亚封测重镇地位被重新评估 物流巨头近两年密集布局当地基础设施 [5] - 柔新经济特区计划结合新加坡资本技术优势与马来西亚土地基建资源 目标2025年实现产业互补 [5][8] - 马来西亚国家半导体战略明确向上游芯片设计领域突破 试图改变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封测定位 [8] 跨国企业技术外溢效应 - 马来西亚本土技术力量通过英飞凌/日月光等跨国企业向中国市场输出 在华分支早期技术团队多具"大马基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