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

搜索文档
聚焦“双创”主题,探索创新密码!粤港澳多所高校师生汇聚深大
搜狐财经· 2025-07-19 16:27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吉 通讯员 吴浪/文 谢祎然 朱晓倩 吴国强/图 本届训练营聚焦"双创"主题,精心安排了20余场高规格活动,包括行业大咖讲座、腾讯等名企访学、科创论坛、实战特训及项目路演赛,旨在深化内地与港 澳高校师生交流合作,打造深港澳青年协同创新的"加速器"。 深圳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耀城在致辞中表示:"训练营不仅是交流平台,更是孕育大湾区未来创新力量的摇篮。"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 管理学院副院长牛奔介绍了深大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特别分享了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探索,引发港澳高 校师生浓厚兴趣。香港理工大学知识转移与创业处高级经理彭剑平、澳门大学创新创业中心高级行政助理陈廷殷作为港澳高校代表,介绍了各自高校在创新 创业教育领域的现状与成果。参营师生们积极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启动仪式后,学员们实地探访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展览馆、前海展示厅及腾讯总部,沉浸式感受了"深圳速度"背后的创新基因。学员表示:"深圳 改革开放的历程、前海的规划蓝图和腾讯的科技生态,让我们对大湾区的未来充满信心,要用真才实学扎根大湾区、贡献大湾区。" 7月17日 ...
新规后再看并购重组市场:寻变化、探趋势
长江证券· 2025-06-09 2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新规后并购重组处于新一轮鼓励周期,本轮重组与上一轮在监管环境、市场表现等方面存在异同,整体脱虚向实趋势延续,产业逻辑加深,双创含量进一步提升 [2][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寻变化:并购重组再次进入新一轮鼓励周期 - 修订历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自2008年出台至今修订7次,形成8版,逐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借壳上市标准、审核程序以及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等,形成目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管理的监管体系 [14] - 政策脉络:经历了政策建立期—政策鼓励期—政策收紧期—政策中性偏松—政策鼓励期,当前处于新一轮鼓励周期。2008 - 2013年政策中性,制度确立发展;2014 - 2016年8月政策鼓励,并购跨越式增长但有不规范行为;2016年9月 - 2019年9月政策收紧,炒壳乱象遏止;2019年10月 - 2023年政策中性偏松,助力新兴产业;2024年至今政策鼓励,多举措活跃市场 [4][19][20] 探趋势:本轮并购重组与此前有何异同? 监管环境 - 自上而下多举措活跃:新国九条奠定宽松方向,退市制度、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相继出台,第八版《重组办法》发布,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5][26] - 有条件侧重:当前侧重鼓励“双创、新质生产力”、“强链补链”以及“提升产业集中度”等方向,兼具对“炒壳”行为的监管与打击;2014年宽松周期更偏向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以及国有资本发展等 [5][28] - 具体条例:2014版修订普适性放松,无特定指向,放松监管及审批手续;2025年版是对并购六条的全面落实,鼓励跨界并购和未盈利资产收购,提高对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事项的包容度 [5][34] 市场表现 - 双创含量提升,产业逻辑加深:上市公司方面,竞买方占比提升,小市值占比下降,大市值并购活跃;板块和行业方面,主板份额下降,科创板提升,新兴科技及新质生产力成聚集领域;重组形式上,发行股份与协议收购并重,可转债方式提升;重组目的更趋多元,借壳上市大幅缩减 [6][36][47]
这一高薪人群,收入腰斩
盐财经· 2025-05-16 18:55
行业薪酬变化 - 金融行业降薪现象已持续三年,中信证券人均年薪从2021年94.7万降至2024年77.98万,中金公司从116.72万降至64.26万,接近腰斩 [4] - 2024年券商人均薪酬数据显示,广发证券同比增10.7%至65.1万,中泰证券同比降13.66%至54.57万,中信建投同比降17.05%至46.83万 [5] - 分析师薪资与创收高度挂钩,前50券商佣金从2021年下半年100亿降至当前约33亿,降幅达2/3 [3] 从业人员现状 - 成熟分析师年薪从预期百万降至月入6000元,扣除社保后实际到手收入难以覆盖上海生活成本 [3] - 投行部门年终奖普遍取消,部分券商优化率从5%升至15% [22] - 2024年全行业约1.8万人离职,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减员1389人,国信证券减员1259人 [27][28] 市场环境变化 - A股IPO数量从2022年428家锐减至2024年100家,募资总额同比下降81.11% [18] - 2024年上半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67.74亿元,较2023年同期96.74亿元下滑29.98% [24] - 基金交易新规实施后,佣金费率和管理人分配比例双降,进一步压缩分析师收入空间 [24] 行业结构调整 - 注册制试点初期保代人数从3000人激增至6393人,但2023年IPO收紧导致产能过剩 [17] - 部分中小券商逆势扩张高薪挖人,但行业合并被视为必然趋势 [29] -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出台,8000亿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 [34] 职业发展转型 - 从业人员转行区块链、香港金融或自媒体等新领域现象普遍 [29] - 35岁以上从业者面临严重年龄歧视,转型困难 [29] - 香港金融人才面临岗位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压力,预期薪资下调20-3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