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信任
icon
搜索文档
gb好孩子品牌售后推三阻四 数百台商品因退货难积压在快递仓库
搜狐财经· 2025-07-02 15:10
消费者投诉与售后问题 - 山东消费者王先生因试推价值1259元的gb好孩子婴儿车后被以"轮子有磨损"为由拒绝退货,客服建议"试用前垫纸"引发争议[1][3][4]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gb好孩子相关投诉达1729条,首页前6条均指向售后困难,近两年投诉集中在虚假宣传、质量下滑及高价值商品退货难[3][6] - 快递员透露仓库积压数百台拟退货商品,消费者反映退货标准模糊且品牌方系统性拒绝售后问题严重[3][6][7] - 公司质检员提出删除社交媒体发帖可协助退货,被质疑将消费者权益与言论自由捆绑[7][8] 品牌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gb好孩子为全球最大婴儿车供应商,曾占据中国童车市场70%份额及美国40%份额[9] -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gb好孩子品牌收入1.746亿港元(占总营收8.6%),同比下降13.6%,为集团三大战略品牌中唯一下滑板块[11][12] - 2024年全年业绩中gb好孩子收入下滑22.3%,份额下降4.7个百分点至10.7%,成为集团负增长最严重品牌[13] - 同期Cybex品牌收入11.453亿港元(占56.3%)同比增长17.6%,Evenflo收入5.191亿港元(占25.5%)同比下降10%[12]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中国婴儿手推车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230亿元,高端产品(单价3000元以上)占比将从2023年28%提升至35%[11] - 业内分析指出竞品在设计研发和生产实力上发力,而gb好孩子因售后服务漠视导致品牌信任度下滑并影响市场份额[13] - 母婴行业竞争转向服务标准与消费者尊重,透明可信赖的服务体系将成为未来胜出关键[13]
召回潮下,“充电宝自由”将成奢望,安克、罗马仕们如何突围?
36氪· 2025-07-02 12:09
行业动态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3C认证,涉及罗马仕、安克、小米、倍思、绿联等品牌 [1][2] - 罗马仕、安克创新分别召回49万、71.3万台缺陷充电宝,为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充电宝召回 [2] - 充电宝行业面临供应链危机,主要因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被暂停所有电池3C认证 [7][8] 供应链问题 - 安普瑞斯作为主流电芯供应商,为罗马仕、安克、绿联、小米和倍思等品牌提供电芯 [7][8] - 安普瑞斯累计生产锂电池突破1亿只,2024年计划新增生产锂离子、钠离子产品6000万只,产值超10亿元 [9] - 供应商私自变更电芯原材料,导致隔膜绝缘失效风险,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8][12] 行业竞争格局 - 充电宝行业内卷加剧,竞争集中在快充效率、便携性和价格三个方面 [11][12] - 电商平台20000mAh充电宝价格低至30元,品牌产品售价一度降至80多元 [12] - 电芯成本占比一般在50%以上,劣质电芯成本可压缩至一两块钱 [13] 市场影响 - 2024年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中国市场占比达38.7% [17] - 安克创新充电储能类业务营收126.67亿元,占总营收一半 [18] - 罗马仕暂停整个充电宝业务,预计每月营收损失1亿-2亿元 [20] 技术发展 - 安普瑞斯电芯具有最高能量密度,6分钟可充满80% [9] - 快充功率从65W上升到130W,产品体积越来越小 [12] - 行业将转向品质竞争,技术门槛提升,快充、高能量密度成为核心竞争力 [21] 监管政策 - 2024年8月1日起移动电源被纳入CCC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 [17] - 工信部拟修订《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新增或加严多项试验要求 [20] - 行业将加速监管收紧和技术迭代,推动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竞争 [21]
帮主郑重:安克召回事件背后,藏着哪些投资警示?
搜狐财经· 2025-06-21 21:05
召回事件概况 - 安克创新宣布召回A1642、A1680等7个型号充电宝 涉及电芯原材料未经批准的变更 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长期使用后起火 [3] - 公司采取下架产品、终止供应商合作、提供三种补偿方案及寄送防火保护袋等措施 [3] - 美国市场同时召回1158万台旧型号充电宝 时间跨度从2016年至2022年 [3] 供应链与内控问题 - 事件暴露供应链管理漏洞 供应商私自变更电芯材料未被质检体系提前发现 [3] - 美国市场长达十年的召回记录显示类似问题可能长期存在 [3] 品牌与市场影响 - 小红书出现非召回型号自燃案例 消费者对"未召回=安全"逻辑产生质疑 [3] - 负面舆情占比达11% 6月20日公告当日股价下跌038% 市值缩水至572亿 [4] 财务与运营风险 - 公司存货规模超30亿 召回事件可能影响存货消化及现金流 [4] - 充电宝等传统业务占营收超50% 新业务拓展面临挑战 [5] 战略发展困境 - "浅海战略"扩张品类遇阻 割草机器人、电动自行车等项目未达预期 [5] - 新布局的储能和机器人赛道面临宁德时代、小米等巨头的竞争压力 [5] 投资者关注重点 - 供应链管理改进成效 包括供应商审核机制的建立与执行 [5] - 储能和机器人新业务的技术突破与营收结构变化 [5]
白象“多半”商标致歉背后:市场竞争困境与品牌信任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6-09 22:05
白象"多半"商标事件 - "多半"是白象的注册商标而非面量增加描述 话题阅读量达1.6亿 讨论量2.8万 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1] - 公司声明"多半"产品实际为70克面饼升级至110-120克 "多一半"产品为60克升级至100克 将调整包装避免误解 [3] - 2018-2024年间公司成功注册"多半""倍半""一半"商标 "多半袋""多半桶"商标被驳回 [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但线下渠道严重失衡 线上售价低于线下进货价导致滞销 [6]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681条投诉 主要涉及面饼发霉 食品异物等问题 影响"国货之光"品牌形象 [7] 方便面行业现状 - 2024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284.14亿元同比下滑1.3% 统一方便面业务营收98.49亿元同比增长2.6% [7] - 自热火锅 速食拉面等新型速食崛起 线上外卖 预制菜普及挤压方便面消费场景 [7] - 骨汤面市场竞争激烈 统一"汤达人" 今麦郎"汤真好"等竞品抢占市场份额 [7] 公司业务挑战 - 饮料业务发展受阻 方便面经销商缺乏饮料运营经验 新渠道建设成本高 [7] - 需在产品创新 渠道策略 品牌形象维护等方面持续发力应对市场竞争 [9]
雷军彻底害怕了?微博关注100天以上才能评论,数百车主要求退车
搜狐财经· 2025-05-15 09:43
小米汽车产品争议 - 小米SU7 Ultra车型在发布时以"1548马力"作为核心卖点,但4月底通过车机系统更新新增圈速考核解锁机制,未达标车主仅能使用约900马力,且购车前未明确告知该限制 [5][7][8][11]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作为4.2万元选装件,宣传时强调其风道贯通设计与空气动力学功能,但量产版实际为表面凹槽结构,不具备通流功能 [17][19][21] - 公司回应碳纤维组件调整是为满足量产工艺与成本控制,并提供改配服务或2万积分补偿,但用户认为核心问题是宣传与实物不符 [23][25][28][36] 用户反应与品牌影响 - 车主联名指控"动力诈骗"和"虚假宣传",要求退换货或赔偿,部分核心用户发起联合退车行动 [13][21][36] - 早期车主信任裂痕可能导致品牌恢复期延长,对高端新车型的社会资本造成系统性动摇 [37][46] - 争议事件使小米汽车从科技爆款转变为设计不实代表,舆论标签包括"马力锁"和"动力诈骗" [3][13][36] 公司应对措施 - 对碳纤维组件提供改配窗口(5月9日10:00至5月10日23:59:59),允许更换为铝制前舱盖 [27][33] - 向选配碳纤维组件的用户赠送2万积分(截至5月10日锁单用户),已提车用户将尽快发放 [25][31][33] - 强调原厂碳纤维组件采用热压罐工艺,每套模具日产量仅1件,提供5年或10万公里质保 [28][34][35] 创始人相关动态 - 雷军微博设置仅允许关注超100天的用户评论,被解读为应对舆论压力的举措 [1][39][52] - 雷军公开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创业最困难时期,暂停出差与社交活动,但用户要求其直面产品问题 [41][43][46] - 创始人个人形象与品牌过度绑定导致问题被归咎于个人,反映个人流量宣传模式的风险 [45][46][49]
突发!特斯拉中国停售两款新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1 14:38
特斯拉车型调整与更新 - 特斯拉中国官网已取消Model S/X的"订购新车"选项,仅保留"查看现车"按钮,而Model 3/Y仍可立即订购 [1] - 特斯拉确认将在2024年晚些时候对Model S/X进行重大更新,预计会加入类似新款Model 3/Y的部分功能 [3] - 特斯拉车辆工程副总裁表示这些高端车型"不会很快消失",暗示公司仍将保持其产品线 [3] 2025年第一季度产销数据 - 一季度全球产量36.26万辆,同比下降13%,主要因Model Y生产线升级导致产能中断 [4] - 同期全球交付量33.67万辆,同比下降13%,远低于华尔街预期的39万辆,创2022年Q2以来最低 [4] - Model 3/Y交付32.38万辆(占比95%),同比下降12%;Cybertruck等新车型仅交付1.28万辆 [4] - 其他车型产量17,161辆,交付12,881辆,7%受运营租赁会计约束 [4]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财报显示单车净利润约0.4万美元(2.9万元人民币),主要依赖高端车型和软件服务收入 [5] - 2024年以来股价累计下跌37%,市值蒸发超4800亿美元 [6] - 华尔街分析师预测股价可能再跌43%至130美元/股 [6] - 4月10日收盘价252.4美元,单日跌幅7.27% [8]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公司面临政治博弈、品牌信任危机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 [5] - 有分析师指出交付量下滑的深层原因是需求端疲软而非产能问题 [4] - 出现"反马斯克"情绪,部分车主在车上贴出抗议标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