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储能
icon
搜索文档
氢储能转化效率仅35%,为何仍是长时储能的"必选项"?
势银能链· 2025-08-01 11:03
氢储能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在"双碳"目标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载体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国家及地方累计出台超过560项专项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6] - 2024年11月工信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确立氢能的能源属性,为行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6] 氢储能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 - 狭义氢储能指"电-氢-电"过程,包括电解水制氢、氢气储存(高压/液态/固态)、氢气发电(燃料电池/内燃机)三个关键环节,整体转换效率约35% [7][8][9][10] - 广义氢储能涵盖"Power-to-X"概念,将电能转化为氢/氨/醇等能源载体,应用于交通运输(汽车/船舶/飞机)、工业生产(钢铁/化工)、建筑供暖等领域 [10] - 技术优势在于大规模长时储能能力,储存容量、放电时间及循环次数表现优异,可有效平衡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 [10] 国鸿氢能商业化实践案例 - 小型分布式应用:10kW燃料电池系统在中国移动通信基站替代柴油发电机(成都/洛阳),20kW毫秒级响应系统用于数据中心应急供电;工业固废制氢发电项目(南昌大学)实现离网供电;45kW系统进驻香港建筑工地践行"净零发电"目标 [11] - 中型场景应用:100kW热电联供系统服务于健康智城科创园,能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160kW固定式发电单元及300kW热电联供单元为区域供能奠定基础 [11] - 大型电站项目:陕西榆林科创新城项目采用鸿源S640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超90%,为12万平米区域提供零碳能源;河南项目利用55万吨/年工业副产氢资源,通过峰谷电价差(高峰1.32元/kWh)实现热电联供经济性 [11][12]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当前新能源渗透率不足导致大规模长时储能需求和经济性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狭义氢储能广泛应用仍需等待技术突破和市场成熟 [10] - 公司产品线覆盖鸿迈E系列(分布式)、鸿源S系列(大型电站),已形成从通信基站到电网调峰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12]
稳石氢能AEM系统出货奥地利,应用于氢户储场景
势银能链· 2025-07-22 11:39
稳石氢能AEM制氢系统欧洲市场突破 - 稳石氢能AEM制氢系统成功出货奥地利 应用于家庭能源户储场景 标志着欧洲市场首次解锁 [4] - 该系统此前已成功销往亚太 南美和中东市场 此次欧洲突破验证产品全球化布局能力 [4] - 欧洲氢能户储市场正处蓬勃发展阶段 受电价波动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影响 长时储能技术需求激增 [4] AEM制氢系统技术优势 - 系统通过5000小时以上稳定运行实测 在商用稳定性方面具有自主研发优势 [8] - 针对家庭场景深度优化 包括调整系统参数 优化集控权限 采用成熟集成方案 确保恶劣天气稳定运行 [6] - 氢储能可实现月度/季度跨度的长时间储能 无能量衰减 可随时调用 能有效应对极端天气能源缺口 [6] 欧洲户储市场特征 - 地理气候条件及居住特性要求分布式能源配套长时储能方案 [4] - 光伏/风电间歇性导致电网承压 推动户储市场快速发展 [4] - 电价频繁波动(受战争影响)促使家庭寻求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4] 产品竞争力 - 成本与性能双优 解决方案深度适配欧洲市场需求 [8] - 具备快速响应 便捷操控 频繁调用等家庭场景专属特性 [6] - 技术团队针对用量小 运维要求高等户储特点进行专项开发 [6]
氢启能源微交通用固态储氢瓶批量交付
势银能链· 2025-07-17 11:09
公司动态与项目进展 - 2025年7月完成"微交通用固态储氢瓶"首次规模化交付,产品通过半年长测及第三方检测,符合国家标准[5] - 2025年7月获批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氢能领域唯一立项),获580万元资助[7] - 2025年7月中标哈尔滨工业大学固态储氢系统项目,经多轮评审胜出[9][10] - 2025年6月持续获得徐工集团氢能叉车订单,技术延伸至工程车辆/船舶动力领域[12] - 2025年5月与波兰企业签署产品及海外代理合同,启动国际化战略[14] - 2025年5月签订国内最大规模共享氢电车储氢装置合同(3000只),产品已投入交付[17] - 2025年4月中标云南电网氢储能项目,突破央国企/科研院所竞争[18][19] - 2025年3月落地南方电网"电-氢-电"氢储能示范项目[21] - 2025年1月启动西藏高海拔光伏-氢耦合项目,样机测试中[23]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签署34份商业化合同,金额超2000万元[2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固态储氢瓶采用合金材料储氢,储氢量0.39L-2.0L,集成阀门系统实现安全供氢[31] - AEM电解制氢已形成2.5KW-10KW级产品线,2025年将发布百千瓦级新品[19] - 氢储能系统覆盖电网、微电网及高海拔场景,技术指标获第三方认证[5][19][23] 市场定位与战略 - 聚焦氢能两轮车市场,产品单价6000-8000元,运营1-1.5年可回收成本[28] - 共享氢电车商业模式突破补贴依赖,已在全国部署超6000辆[27][28] - 同步开拓国内国际双市场,推动"成都造"氢能产品全球化[14][24]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23年10月,注册资本110万元,总部位于成都[34] - 核心技术团队拥有20年制氢/储氢经验,具备材料-工艺-产品全链研发能力[34] - 已建成4000平米研发生产基地,年产1000套氢储能装置[5][34]
固态金属储氢实用化提速:新氢动力20公斤级系统重磅发布
势银能链· 2025-07-15 12:15
行业背景 - 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 长时储能成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和电网稳定的关键环节 [2] - 氢储能因能量密度高 存储周期长 可跨领域应用等特性被视为长时储能核心技术路径之一 [2] - 传统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存在能耗高 成本高 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制约商业化进程 [2] 公司技术突破 - 新氢动力以固态金属储氢技术为突破口 通过金属/合金与氢化学反应形成金属氢化物实现储氢 [3] - 技术优势包括储氢密度高 安全性强(氢以固态存在) 无需高压低温设备 储运便捷 [3] - 公司是国内外首个将固态金属储氢系统批量应用于移动车辆的企业 2021年1月已开始上车实测 [3] 产品矩阵 - 已形成1 5-3Kg级 20-60Kg级 150-500Kg级 1000Kg吨级固态金属储氢系统系列产品 [3] - 2025年7月发布20公斤级产品 单模块载氢20公斤时可发电360-400度 适用于重型车辆和小型氢储能系统 [7] - 正在开发单模块150公斤产品 8模块集装箱集成可实现吨级氢气存储 专为大型风光基地配套设计 [9] 商业化进展 - 20公斤级产品已实现多场景应用 包括重型物流车辆 港口机械及分布式能源存储 应急电源等 [7] - 苏银产业园自动化生产基地建设中 未来将扩大吨级储氢系统产能 [9] - 产品发布获杭州储能协会 上海电气储能 势银CEO等行业权威机构及企业代表现场见证 [5] 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为"专精特新"企业 聚焦固态金属储氢系统及氢能工业车辆发动机系统研发 [3] - 致力于构建"氢动力" "氢发电" "氢储能"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场景解决方案 [3] - 技术路径从破解储运难题延伸至全场景应用 加速氢能在交通 储能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 [9]
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大会正式举行 固态金属储氢实用化提速
第一财经· 2025-07-15 07:59
行业动态 - 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在银川举行 主题为"构建长时储能'新'生态" 旨在推动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 展示银川储能领域发展成果 [1] - 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 长时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的关键环节 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1] - 氢储能被视为长时储能核心技术路径之一 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 存储周期长 可跨领域应用等优势 [1] - 氢储能规模化落地面临储运环节效率与安全性挑战 传统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储氢存在能耗高 成本高 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制约商业化进程 [1] 公司技术发布 - 新氢动力在大会上发布20公斤级固态金属储氢系统 [1][2] - 该系统可直接应用于重型物流车辆 港口机械等重型车辆 提供持续稳定的氢能动力 [2] - 可通过多模块组合构建小型氢储能系统 满足分布式能源存储 应急电源等场景需求 [2] - 单模块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配合下 可实现载氢20公斤 发电360-400度 [2] 公司背景 - 新氢动力是专注于氢能技术创新的"专精特新"企业 [2] - 长期专注于固态金属储氢系统及氢能工业车辆发动机系统研发与生产 [2] - 致力于建设以氢能为核心的"氢动力" "氢发电" "氢储能"多元化场景解决方案 [2]
国鸿氢能专场联合主办并将做主题演讲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LDESIC 2025)
势银能链· 2025-06-16 10:09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3日在银川立达深杭国际酒店举办,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技术,规模超300人[19][21] - 会议免费开放,含主题报告、专场论坛、圆桌讨论及蓝皮书发布等环节,需实名注册签到[29][31] - 主办单位为势银(TrendBank),联合主办包括上海电气储能科技、国鸿氢能等,指导单位为银川市兴庆区政府及苏银产业园[19][20] 核心议程 7月2日 - 开幕式含政策解读(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产业报告(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教授)及苏银产业园招商推介[25] - 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及新氢动力固态氢储能产品[25][26] 7月3日 - **压缩空气/氢储能专场**:上海电气分享关键技术、国鸿氢能副总监刘冰分析氢储能商业化难点[26] - **液流电池专场**:覆盖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沈阳建筑大学李强)、产业链现状(上海电气储能科技)及新型技术探索[28] 参观点与产业资源 - 苏银产业园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构建储能电池制造产业链,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22][23] - 国鸿氢能作为联合主办方,拥有燃料电池领域领先技术,市场占有率连续八年国内第一,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16][17] 企业亮点 - **国鸿氢能**: - 全球最大燃料电池生产线,专利超400项,主导多个国家重大项目[16][17] - 氢储能应用场景包括零碳园区、数据中心等,副总监刘冰将分享商业化难点[5][12][13] - **新氢动力**:发布固态氢储能产品,构建长时安全储能体系[26] 数据产品与服务 - 势银(TrendBank)提供产业研究、数据及咨询服务,覆盖绿氢、储能等领域[36][37]
2025年氢储能12大进展
势银能链· 2025-04-27 11:08
氢储能行业发展趋势 - 氢储能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方向,正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绿电制氢-储氢-氢发电"实现长周期、跨季节的大规模储能 [2] - 2030年全国新增氢发电装机量预计达511.9MW,市场规模约10.2亿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32% [3] - 政策层面,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要求"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支持混合储能技术开发 [4] 重点氢储能项目动态 - **丰镇市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85亿,建设540MW电解槽,制氢规模10.8万Nm³/h,储氢设计容量140万Nm³(12小时),配套3座220kV升压站及1座500kV汇流站 [3] - **新疆三十六团项目**:总投资53.3亿,规划200MW/800MWh氢储能电站,年产绿氢5万吨(一期2万吨),年发电量8亿千瓦时 [5] - **广州固态氢储能电站**:总投资30.68亿,规划200MW/800MWh,包含80套1000Nm³/h电解装置、96套8000Nm³固态储氢装置及160台1250kW燃料电池 [6] - **大庆市40MW项目**:全球第二大氢能调峰电站,计划2025年底投产,中标方为氢蓝时代 [9] 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 - 国氢科技在南极秦岭站部署全球首个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采用"风-光-氢-储-荷"多能互补微电网 [10] - 香港首个氢能发电项目落地,由国鸿氢能、中建香港等联合实施 [11] - 锐格新能源10kW氢储能热电联供系统已稳定运行200天,累计运行近1000小时 [13] - 郧西水氢项目利用废水制氢发电,设计日发电量200万度,氢气产量2500吨/日 [16]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化德县项目采用电化学+氢储能混合方案(100MW/400MWh),其中氢储能部分为10MW/40MWh [7] - 嘉化氢储项目聚焦电解制氢、储氢及装备制造,通过35kV业扩配套工程评审 [12] - 陕西咸阳项目构建"光伏+地热+氢能"三联供系统,含360Nm³/h制氢及2*640kW燃料电池 [14][15]
势银访谈|鲲华科技王亚波:呼吁氢能2.0时代出台普惠全国性政策
势银能链· 2025-04-22 10:2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进入"冷静期",实际发展不及预期,示范城市群推广滞缓导致产能过剩,企业出货量下降[5] - 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从十年前的几十家增至目前超5000家,生存需聚焦产品、市场及用户盈利模式[14] - 2025年1-2月氢车上牌415辆(1月127辆/2月288辆)低于预期,但短期数据不代表趋势,预计2024年总量持平或微增[17] 鲲华科技战略与成果 - 公司定位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团队由氢能专家组成,产品覆盖重卡、工程机械、风光储能等场景[3] - 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及资金投入是推动成长三大关键因素,已完成氢走廊、氢发电等宁波地区项目落地[10][12] - 2022年陕西40台氢能重卡全链条盈利案例标志行业拐点到来,目前年产能200台处于第二梯队,目标五年内进入第一梯队(5000+台)[19][21]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燃料电池成本8年降幅超70%,2030年有望降至500-1000元/kW,需同步提升性能、寿命及可靠性[16] - 氢发电被视为万亿级蓝海市场,电解水制氢装备与大功率发电系统将成为氢储能衍生核心产品[11] - 后补贴时代需普惠型全国政策支持,避免示范城市与非示范城市人为分割造成的市场失衡[22] 行业未来展望 - 商业化进入深水区,坚持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是关键,头部企业规模仍处早期阶段(千台级)[14][19] - 行业拐点已现,全链条盈利模式验证可行性,但需政府、企业、用户协同推进经济性测算[21][22] -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燃料电池与风光储能协同将加速氢能规模化应用[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