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绿化

搜索文档
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8 07:59
国土绿化成效 -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亚洲最高树达102.3米且顶端持续生长新枝叶 [1] - 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自2014年起全面停止 实现天然林休养生息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造林超10亿亩 森林覆盖率增至25%以上 [2] - 森林蓄积量突破200亿立方米 占全球新增森林面积约四分之一 [2] 生态治理成果 - 内蒙古翁牛特旗通过18条穿沙公路治理560万亩沙地 扬沙次数从15次降至3次/年 [3] - 沙尘暴发生率从11次减少至1次/年 黄柳柠条等植被实现绿进沙退 [3] - 河南郑州西流湖公园新增3.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 贾鲁河故道滩涂绿树成荫 [5] - 山东日照卧龙山街道沿海区域改造为阳光海岸绿道 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次 [5] 科技监测应用 -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运用激光雷达技术 每秒采集200多万个脉冲点精准监测森林数据 [1] - 中国科学院使用测风仪与集沙仪观测沙地变化 量化生态改善效果 [3] - 热成像系统监测显示绿道活跃十多种运动模态 体现生态空间活力 [5]
新华财经晚报:北向资金成交额年内首次突破30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16 19:53
国内环保与基建 - 我国已完成沙化地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 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25% [1] - 全国铁路1-7月固定资产投资达4330亿元 同比增长5 6% [3] - 西南油气田累计天然气产量突破7000亿立方米 支撑区域绿色发展 [3] 资本市场动态 - 北向资金单日成交额达3104 36亿元 创2024年10月10日以来新高 其中沪股通1612 97亿元 深股通1491 39亿元 [2] - 中信证券北向成交额超28亿元 年内首登沪股通榜首 东方财富成交额43亿元 居活跃股首位 [2] 国际贸易与关税 - 美国将407种钢铁铝衍生产品纳入50%关税清单 8月18日生效 [4] - 云南对湄公河五国进出口659 4亿元 同比增长6 3% 占东盟贸易额89 3% 其中出口245 5亿元增10 2% 进口413 9亿元增4 2% [3] 能源与交通 - 琼州海峡因休渔期结束及夜间航行风险 海口三港8月16日19时至17日5时停运 [3] - 水利部针对9省发布防汛"一省一单" 防范台风"杨柳"引发的13条河流超警洪水 [1] 国际政治与经济 - 俄美总统在阿拉斯加举行建设性会晤 双方称将继续调整关系 [4] - 巴西Q2失业率降至5 8% 创2012年以来新低 18个州失业率下降 [5]
8月12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21:55
电商物流行业 - 7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0点 环比提高0.2点 创年内新高[2][10][11] 企业经营环境 -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0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3][12] 汽车制造业 - 1至7月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823.5万辆和1826.9万辆 同比增长12.7%和12%[4][13] - 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销823.2万辆和822万辆 同比增长39.2%和38.5% 渗透率达45%[13] 区域经济发展 - 浙江长兴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 发展农文旅和新能源特色产业[8] - 四川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通过打破行业壁垒重构消费场景[16] - 青海藏毯产业走向智能化定制化生产 带动就业增收[15] 基础设施建设 - 江苏海太长江隧道进入双线穿江掘进阶段 全长39.07公里 过江段11.2公里 设计时速100公里 预计2028年建成后穿江仅需10分钟[23] 交通运输业 - 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6.16亿人次 同比增长4% 日均1467.5万人次 加开列车561列[21][22] 生态保护领域 - 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 持续推进大规模高质量国土绿化[7] - 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保护技术体系不断完善[19]
【感知生态之变】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央视网· 2025-08-12 19:48
国家生态建设成就 - 国家深入推进大规模高质量国土绿化行动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国家[1] - 累计造林超10亿亩 森林覆盖率增至25%以上 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1] - 为全球贡献约四分之一新增森林面积[1] 区域生态治理成效 - 内蒙古翁牛特旗通过18条穿沙公路治理560万亩沙地 扬沙从每年15次降至3次 沙尘暴从11次降至1次[2] - 河南郑州西流湖公园新增3.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4] - 山东日照卧龙山街道沿海绿道每日吸引约2万人次活动 形成十多种运动模态[4] 科研与技术应用 -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运用激光雷达技术 每秒发射200多万个脉冲点进行森林监测[1] -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在内蒙古使用测风仪与集沙仪量化生态改善效果[2] - 热成像系统应用于城市绿道人群活动监测[4] 政策与保护措施 - 2014年起全国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1] - 天然林休养生息政策使绿色覆盖率持续提升[1] - 植树造林范围持续向绿化空白区域延伸[1]
感知生态之变丨绿墨泼染中华大地 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央视网· 2025-08-12 17:46
国土绿化行动成效 -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造林超10亿亩 为全球贡献约1/4新增森林面积[1][6] - 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国叫停 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 绿色覆盖持续扩大[6] -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亚洲最高树达102.3米 顶端持续生长新枝叶[3] 生态脆弱区治理成果 - 内蒙古翁牛特旗560万亩沙地被18条穿沙公路分割治理 扬沙从每年15次降至3次 沙尘暴从11次降至1次[8] - 科尔沁沙地西缘通过黄柳柠条等植被固沙 实现绿进沙退[8] - 近海养殖区与岸线破损处改造为阳光海岸绿道 日均2万人次流动聚集 形成十多种运动模态[16] 城市生态空间优化 - 北京天通苑社区居民遛弯半径从1-2千米缩短至500米 源于2018年以来新建改造十多个城市公园[8][10] - 山西太原晋阳湖片区拆除11个村腾出绿色生长空间[12] - 河南郑州西流湖公园贾鲁河故道新增3.2平方公里植被覆盖[14] - 城市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景观森林绿色廊道建设使生态留白成为可触达的民生设施[10]
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拉萨:日光之城的绿色新生
央视网· 2025-08-08 17:45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 -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世界屋脊实现繁荣发展与创新开放 [1] - 系列报道《跨越60年:雪域新画卷》全景展现西藏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1] 拉萨生态环境建设 - 拉萨南山从"灰白荒凉的山"转变为栽植80多万株高原植物的"高原绿肺" [3] - 南山公园梅花鹿族群四年内新增四只幼崽 体现生态修复成果 [3] - 2012年启动的南山公园是西藏首个河谷规模化造林试点 验证高海拔绿化可行性 [5][9] 高海拔绿化技术突破 - 林业专家从170多个树种中筛选出适应不同海拔的品种 如山杏/油松(3900米以下)和灌木(3900-4100米) [7] - 树苗需经历一年山脚适应期才能上山种植 以耐受高原气候 [7] - 采用科学分区立体种植模式 按海拔带精细划分种植区域 [7]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进展 - 2021年启动的工程覆盖拉萨河两岸9县区35个乡镇 东西绵延近200公里 [9] - 累计创造900万人次农牧民就业机会 [9] - 计划到2030年完成206.72万亩造林 相当于600个南山公园规模 [11] 西藏全域生态治理成果 - 山南雅江防护林建成百里生态走廊治理风沙 [11] - 那曲152万亩草原生态完成修复治理 [11] - 拉萨中心城区水系修复使团结公园成为新文旅地标 [11]
山西阳泉上半年完成营造林近11万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14:50
今年以来,山西省阳泉市紧盯林业高质量发展,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以更高标准厚植生态底 色。上半年,全市完成营造林近11万亩。 据悉,2025年是阳泉市承担造林任务最多的一年。为此,阳泉市紧紧围绕"三北"工程、"双重"工 程、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等国、省重点造林工程,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从工程设计、招标 投标、进场施工、工程监理等环节严格把关,大力推进营造林任务实施,全力绘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的生态底色。 营造林包括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阳泉市通过人工植苗、播种等方式, 在适宜地区种植树木;对新造林地进行除草、松土、施肥等,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选取自然 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封禁措施,让森林自我修复、生长;对生长不良和经济效益低下的林地进行改 造,通过补植、补造、嫁接、复壮等,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该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不断提 高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强化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目标,继续扎实推进营造 林任务实施。 ...
为拉萨“添绿”的年轻人
中国青年报· 2025-07-19 09:46
拉萨水系生态治理工程 - 拉萨市中心城区水系生态治理工程(二期)两岛内河绿色生态廊道提升工程总长4.1公里,改造前杂草丛生、步道系统凌乱且不连通,无休闲空间 [1] - 项目设计采纳居民意见,将封闭式钢筋混凝土防护栏改为通透玻璃护栏,兼顾防洪与观景需求 [1] - 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过半,河道生态显著改善,吸引红嘴鸥、赤麻鸭、斑头雁等鸟类栖息 [2]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 - 西藏规划2021-2030年完成拉萨南北山绿化面积206.72万亩,南山片区已栽植油松、白皮松等10余种苗木86万余株,覆盖4358.8亩 [2] - 北山拉鲁湿地生态修复片区原为裸露石地,通过种植油松、江孜沙棘等树种逐步恢复植被 [2][3] - 00后监理人员参与巡山种树,克服高寒、强日照等自然环境挑战,推动绿化覆盖率提升 [2] 生态修复成效 - 娘热沟2号片区从无树裸露状态发展为油松、沙棘等树木成林 [2][3] - 内河治理后形成水生态廊道,鱼类种群恢复,鸟类活动频繁,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 [1][2]
国土绿化重在提质兴业利民
经济日报· 2025-07-09 09:02
国土绿化政策方向 -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1] - 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土绿化要注重"提质"(优化林分结构)、"兴业"(壮大林草产业)、"利民"(拓展就业增收)三大方向[1] - 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11.6亿亩,2024年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1] 城乡绿化实施进展 - 2024年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2600余个,创新"云端植树""码上尽责"等参与形式[2] - 城乡绿化建设中2024年新建"口袋公园"6200余个,城市绿道7300余公里,国家森林城市达212个,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5平方米[2] 林权改革与产业发展 - 2024年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国有林场220个,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3] - 林草产业存在结构性问题:70%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较全球平均水平低7.74个百分点,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1/3[4] - 产业面临同质化严重(旅游观光为主)、精深加工不足、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等挑战[4]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提质"方面:通过林分改造、沃土保育等措施建立高效森林生态系统,推行草原休养生息[5] - "兴业"方面: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培育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推动"生态+互联网+"模式[5][6] - "利民"方面: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发展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等惠民产业,拓展义务植树参与形式[6]
全区新建成86个“口袋公园”
广西日报· 2025-06-15 09:43
国土绿化行动成果 - 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34万亩,义务植树8000多万株 [1] - 新建成"口袋公园"86个,城乡绿化水平持续提升 [1] - 石漠化综合治理50万亩,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14.96万亩 [1] - 新增国家储备林185万亩,培育苗木11.9亿株,主要造林树种平均良种使用率达84.3% [1] - 建成全国首个罗汉松种质资源库,建立桉树太空育种试验林 [1] 城乡绿化建设进展 - 新增或改造城市绿地约1.018万亩,新建78.9公里城市绿道 [1] - 现有951个城市公园,建成区绿地率37.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1平方米 [1] - 完成超2100个村庄规划编制,村庄绿化覆盖率超41% [1] 生态资源保护成效 -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98% [2] - 全区现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自治区重要湿地46处 [2] - 红树林湿地面积达15.9万亩,居全国第2位 [2] - 完成7万多株"乡愁树"信息录入工作,覆盖12万多个乡镇及自然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