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搜索文档
建世界级商圈、办世界级赛事 成都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2 22:05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 - 成都提出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将资源和品牌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1] - 推进天府文化公园东华门遗址、宽窄巷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 [1] - 通过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等世界级赛事吸引人流和商流 [1] 消费地标与特色商业建设 - 实施商圈提能升级行动,加快建设春熙路、交子公园等四个世界级商圈 [2] - 推动宽窄巷子、东郊记忆、铁象寺水街等重点街区提质改造 [2] - 打造"宽窄联动春熙"的都市"消费封面" [2] - 推动文体地标向复合型消费地标转型,强化商业消费与艺术欣赏、体育运动等功能深度融合 [2] 新消费场景与业态创新 - 植入演艺、竞技、娱乐等业态打造"可体验"商业 [3] - 植入创意装置、艺术美陈及特色活动打造"有趣味"商业 [3] - 植入即时零售、定制消费等新零售业态打造"新潮感"商业 [3] - 今年计划引进首店800家以上,落地高能级首发首秀首展首演等活动200场以上 [3] 文旅经济与票根经济 - 上半年举办营业性演出1.4万余场,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55场,带动"演艺票根"综合消费31.5亿元 [4] - 联动打造"跟着演展赛剧游成都"票根经济新模式 [4] - 拓展成德眉资绵"票根经济"联盟,加强成渝双城票根权益互认互通 [5] 文旅+体育融合发展 - 推动红色旅游、低空旅游、医养旅游等业态发展壮大 [6] - 塑造"跟着赛事游成都"风潮,举办体操精英赛、田径街头赛等赛事 [6] - 依托"两山一环"空间探索举办攀岩、滑雪等新兴潮流项目赛事 [6] - 今年争取实现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迈上800亿元新台阶 [6]
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成都寻找下一个“哪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2 13:40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成都市委全会重点部署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期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1] - 成都提出"文化为魂、商业筑基、旅游引流、体育聚势"的融合路径 构建圈链融合闭环以发挥业态协同乘数效应 [4] - 通过"文旅+百业"模式推动提质增效 如文博文创商业借势潮玩经济崛起 成都博物馆文创收入从2022年939万元猛增至2023年5147万元 [4] 文旅IP与品牌建设 - 大熊猫和哪吒是成都核心文旅IP 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00万人次 居中西部航空口岸首位 [3] - 提出"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矩阵化战略 包括活化哪吒、王者荣耀、花花等IP 打造无人机足球赛等科创新亮点 [5] - 推出"跟着演展赛剧来旅行"活动 今年已举办55场大型演唱会 跨城观演比例超60% 凭演唱会门票可享景点优惠 [4] 市场主体培育 - 成都汇聚规上文化企业1149家、旅游企业906家、音乐企业4000余家 2023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 占GDP比重首破11% [7] - 构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重点发展文化传承、数字文创等方向 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推动产业园区发展 [7] - 企业探索跨产业合作模式 如音乐园区提出结合电竞演艺与度假产品 体育企业尝试"白天赛事+夜间音乐节"融合产品 [9] 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万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规模分别达2000亿、4700亿、1800亿元 [8] - 需补强演艺经纪、在线旅游等企业 与先发城市相比文创企业数量仍有增长空间 [7]
布局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 从文旅到文商旅体,看成都解题
四川日报· 2025-07-12 10:44
成都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 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 成都以全省约10%的旅游资源贡献了约25%的旅游收入,省委明确支持其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 [1] -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被视作"加法"战略,旨在通过贯通三次产业、链接供需两端,产生3至5倍的综合拉动效果 [3] 市场基础与案例验证 - 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2.7倍,国际机票预订量较2022年增长近10倍 [2] - 成都为全国七大万亿级消费城市之一,2023年举办国际国内赛事70余项,2024年计划增至89项,包括2025年世界运动会 [3][4] - "苏超"赛事案例显示,单赛季可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2] 实施路径与产业布局 - 计划培育动漫影视、创意设计等核心赛道,打造"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品牌,建设5万平米高新动漫工厂及数字音乐孵化器 [5][6] - 成都高新区将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核心,协同天府软件园等载体提升产业承载力 [6] - 当前成都规上文化企业超1000家,但需引育更多头部企业,目标推动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 [6] 企业参与与金融支持 - 凤凰山体育公园计划引入高级别演唱会、国际赛事及电竞活动,开发"票根联动消费"场景并升级智慧场馆系统 [7][8] - 成都银行将倾斜100亿元信贷资源,创新专属产品服务文商旅体企业 [8] - 企业反馈显示,文商旅体融合是市场刚需,商业与体育元素的加入将创造更大市场机会 [2] 基础设施与场景优化 - 需优化景点商圈标识导览系统,提升游客动线连贯性(如宽窄巷子至春熙路) [5] - 探索在春熙路等核心地段举办街头体育赛事,结合山水资源开发徒步、攀岩等潮流项目 [5]
瞄准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 成都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7-12 10:44
品牌塑造 - 以"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为牵引 擦亮城市文旅名片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1][2] - 建设城市消费地标 打造"蜀都味、中国潮、国际范"消费活力区 实施全球品牌推广计划 [2] 产业打造 - 构建多元融合产业体系 从文化产业、特色商业、现代旅游、体育赛事及高能级产业载体和经营主体5方面发力 [1][2] - 推动文商旅体产业链式协同、集群发展 目标202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旅游总花费4700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1800亿元 [1] 场景供给 - 从都市、山水、乡村三维度构建全空间融合场景 包括都市烟火乐活场景、"八街九坊十景"建设、新"十二月市"消费品牌 [2] - 拓展绿水青山乐游场景 挖掘龙门山、龙泉山、环城生态区生态价值 创新和美乡村乐享场景 建设天府乡村旅游风景廊道 [2] 发展目标 - 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1.2万亿元 "三城三都"影响力持续增强 [1] - 2030年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能级迈上新台阶 [1] 市场拓展 - 通过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蓉品蓉企出川出海拓展内外循环市场空间 [3]
劲浪体育董事长赵瑜:全会精神振奋人心,期待成都成为“一座来了就想运动的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7-11 17:31
公司发展概况 - 劲浪体育从1987年成都几平方米小店发展为拥有1200余家门店、超5000名员工的体育用品零售巨头 [1] - 公司与李宁、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超30个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1] - 2017年起保持年均25%增长率,零售额峰值达50亿元 [1] 战略方向与城市发展联动 - 公司定位为成都体育文化活动参与者,致力于推动全民健身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 [1] - 计划通过提升运动需求引导、促进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运动生活方式 [1] - 提出将少儿体育赛事等群众性活动引入景区,丰富文旅场景,建议景区建设球场设施 [4] 文商旅体融合实践 - 董事长提出用毕生精力推动文商旅体融合,探索体育元素与景区结合的创新模式 [4] - 计划与文旅人士合作,将社区及少儿体育活动植入景区场景 [4] - 借助成都世运会契机,推动城市体育形象从"不想离开"升级为"想运动"的城市标签 [4] 大型赛事机遇 - 肯定成都大型国际赛事运营能力,认为世运会是展示城市文商旅体综合魅力的窗口 [4] - 期望通过世运会强化全球对成都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延伸体育板块至全领域影响力 [4]
成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姜凯雯:将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打造更多体验式消费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7-11 16:00
行业发展趋势 - 成都市成华区提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策略 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广阔发展前景 [1] - 成华区现有50多家文创企业 已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1] - 东郊记忆 熊猫基地等代表性资源为文创产业提供丰富素材 [1] 产业资源与优势 - 成华区文创产业基础深厚 拥有熊猫基地等知名文旅IP资源 [1][3] - 文创资源不仅吸引大量游客 还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素材来源 [1]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引导企业向文旅融合 商业场景转化 搭建综合发展场景 [3] - 将结合熊猫基地IP开发体验性文旅项目 包括文创产品与互动体验 [3] - 通过微短剧 游戏等形式推广文旅资源至全国及全球市场 [4] 业态创新方向 - 发展新兴业态如微短剧展示特色街区 游戏互动体验文化魅力 [4] - 计划通过体验式消费场景深化文创与旅游 商业 体育的融合 [3] 人才培养策略 - 针对复合型人才需求 将依托成都高校资源开展订单式培养 [4] - 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 包括产教融合与项目合作 [4]
柳立子:释放大湾区文旅体消费潜能|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07:11
粤港澳全运会与城市发展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 这是首次三地共办全运会 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文旅体产业融合 [1][4] - 广州作为开幕式承办地与核心赛事城市 历史上多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 六运会奠定天河区发展基础 九运会拓展东部空间 亚运会推动珠江新城CBD崛起 [2] - 体育盛会对城市空间格局塑造作用显著 同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文精神展现 体育文明已融入广州城市文化基因 [2]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 单一体育消费模式过时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才能释放乘数效应 需通过体育带动文化旅游零售等关联消费 [3] - 融合业态需从三方面推进 主导层面需主管部门理念革新 实施层面优化市场化准入门槛 运营层面结合赛事周期策划文旅活动 [3] - 以"苏超"足球联赛为例 城市间联动及赛事与文旅景点、餐饮的协同 有效带动江苏整体文旅体产业发展 [3] 大湾区规则衔接与产业机遇 - 十五运是探索粤港澳文旅体产业规则衔接的重要契机 可推动港澳企业更便利参与广东文体项目运营 [4] - 三地产业规则衔接不仅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更有助于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4] - 岭南文化作为精神纽带 其共识基础可促进文商旅体产业协同发展 释放大湾区文体产业潜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