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治理
搜索文档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21
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 布。《建议》17次提到"金融"这一关键词,并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金融工作明确方向、划出重点。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十五五"期间金融工作的总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 市场,全球第二的保险、股票、债券市场,金融业规模巨大,但在全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仍需进一步提 升。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不仅是实体经济与科技的竞争,更是金融领 域的较量。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是为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争取更大主动 权的战略选择。从国内看,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把 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这都需要金融强而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金融"五篇大文章"是 未来五年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性蓝图与行动纲领,是 ...
21评论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6:43
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 布。《建议》17次提到"金融"这一关键词,并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金融工作明确方向、划出重点。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十五五"期间金融工作的总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 市场,全球第二的保险、股票、债券市场,金融业规模巨大,但在全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仍需进一步提 升。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不仅是实体经济与科技的竞争,更是金融领 域的较量。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是为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争取更大主动 权的战略选择。从国内看,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把 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这都需要金融强而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金融"五篇大文章"是 未来五年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性蓝图与行动纲领,是加快建设 ...
【西街观察】国际金融治理中的中国力量
北京商报· 2025-10-29 23:21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现场,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嘉宾穿梭往来,五个境外分会场通过屏幕 与主会场热烈互动,这个历年之最的国际参与度,生动诠释着中国金融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从"接轨"到"造轨",意味着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不仅要恪守国际通行规则,更要以负责任大国的担 当,为全球提供创新性公共产品与建设性治理方案。 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共同制定者",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金融实力和不断开放的金融大市场。 在金融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牵头推动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正是"造轨"实践的典范之作。该项目 借助分布式账本技术,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交易的全新路径,成功破解了传统跨境支付"耗时久、成 本高、环节多"的痛点。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金融规则提供了重要筹码。 这一创新机制,既满足了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合理需求,又通过技术赋能筑牢了金融稳定防 线,为全球金融市场开放提供了"中国思路"与"中国方案"。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尤为 关键的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人民币权重位列第三,这一重要 ...
2025金融街论坛|变局下的国际金融治理新路径
北京商报· 2025-10-28 22:30
对于全球金融合作的迫切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陆磊从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进行了解读。陆磊在致辞中指出,"以合作求共赢"是各国应对当前挑战的共 同命题。加强政策协调和经验共享,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是应对复杂形势和不确定性的合理选择。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当前,单边主义正冲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经贸体系和国际治理体系,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各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与 合作,探索更具包容性与韧性、更公平合理的治理框架,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这一大背景下,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主场论坛"变局下的国际金融治理与合作"在北京举办,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 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等出席论坛,围绕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议题发表观点。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之一的国际金融市场,香港在中国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撑。会上,余伟文在论坛上结合香港金融市场实践,聚焦全球金 融体系的新变化与新风险展开论述。余伟文认为,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呈现多元化、金融创新无边界等新变化,很多变化与风险属于"已知的未知",缺乏可 供参考借 ...
证监会主席吴清挂帅,资本市场学会首届会员理事名单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7-27 14:0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1][2] - 学会成立大会于7月26日在上海召开 表决通过《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章程》等重要制度 [2] - 学会设立宏观与产业 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 创新发展 市场微观结构 期货与衍生品 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等研究领域 [2] 学会定位与目标 - 学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资本市场前沿领域 监管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打造资本市场研究重要阵地 [2] - 计划建设数字化研究交流平台 创办学术研究刊物 举办高水平学术年会 构建权威专家库 建立重点研究基地 [2] - 发挥会员专业优势 联合高校院所与行业专家 建设咨政建言权威平台 [3] 国际合作与会员要求 - 学会将在国际金融治理 标准构建等方面提供中国智慧 支持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3] - 要求会员重视理论研究 加强调查研究 打通理论到实践最后一公里 [3] - 强调会员间团结协作 坚持开门办学会 增强资本市场叙事传播力影响力 [3] 背景与高层表态 - 学会于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揭牌 由证监会 民政部 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 [3] - 吴清表示学会成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 将凝聚各方研究力量打造高端智库平台 [3]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打造一批资本市场重点研究基地
快讯· 2025-07-27 10:30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7月26日在上海召开 [1] - 会议强调资本市场已沉淀较强研究力量 需在更高起点上开展研究 [1] - 学会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资本市场前沿领域 监管重大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研究 [1] - 目标将学会打造成为资本市场研究的重要阵地 [1] 学会发展规划 - 计划建设数字化研究交流平台 创办学术研究刊物 举办高水平学术年会 [1] - 将构建资本市场权威专家库 打造一批资本市场重点研究基地 [1] - 旨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资本市场"连心桥" [1] 学会功能定位 - 发挥会员专业优势 联合高校院所与行业专家力量 [1] - 建设成为咨政建言的权威平台 [1] - 在国际金融治理 标准构建等方面提供"中国智慧" [1] - 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提供支撑 [1]
金融监管“一把手”释放多个重磅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6-19 09:15
陆家嘴论坛政策信号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在上海实施八项创新政策,包括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发展自贸离岸债等 [2]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在华资产超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2013年4%升至当前9% [9][11] - 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宣布将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截至2025年5月31日累计批准额度达1677.89亿美元 [14][16]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在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3] - 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 [7] - 潘功胜指出应推动跨境支付体系多元化发展,促进更多货币国际化使用 [6] 科创板改革措施 - 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科创板将推出"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服务未盈利科技企业 [19][20] - 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18][21]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已上市20家企业均属生物医药行业,近两年无新增 [20] 金融开放合作 - 沪港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动两地错位发展 [9] - 金融监管总局将稳步扩大制度型金融开放,推进规则、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12] - 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QFLP试点等10项外汇便利化政策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