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601211):2025年三季报点评:总资产突破2万亿,各业务伴随市场行情提升
华创证券· 2025-11-02 22:16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国泰海通(601211)的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评级 [2] - 目标价为25.19元,当前股价为19.38元,存在上行空间 [5]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剔除客户资金后总资产为14,214亿元,同比增加6,786.1亿元 [2][9] - 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剔除其他业务收入)为451亿元,同比增长99.3%;单季度营业收入为217亿元,环比增加84亿元 [8] - 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为220.7亿元,同比增长131.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3.4亿元,环比增加28.4亿元,同比增加18.3亿元 [8] - 报告期内净资产收益率为6.8%,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单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为2%,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2] - 报告期内净利润率为49%,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单季度净利润率为29.2%,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 [2] 杜邦分析与资本结构 - 报告期末财务杠杆倍数(总资产剔除客户资金)为4.39倍,同比下降0.08倍,环比上升0.4倍 [2] - 报告期内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剔除客户资金,总营收剔除其他业务收入)为3.2%,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单季度资产周转率为1.5%,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 [2] - 公司计息负债余额为9,104亿元,环比增加1,027.7亿元;单季度负债成本率为0.6%,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9] 重资本业务表现 - 自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投资净收益-联营合营企业投资净收益)合计为203.7亿元;单季度为110.2亿元,环比增加56.8亿元 [3] - 单季度自营收益率为1.6%,环比提升0.8个百分点 [3] - 自营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30.7%,较上期提升5.9个百分点;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323%,较上期提升33个百分点 [3] - 重资本业务净收入合计为255.8亿元;单季度为130.4亿元,环比增加52亿元 [9] - 重资本业务净收益率(非年化)为2.2%;单季度为1.1%,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9] - 信用业务方面,公司利息收入为203.5亿元;单季度为77.4亿元,环比减少1.96亿元;两融业务规模为2,386亿元,环比增加510.5亿元;两融市占率为9.96%,同比提升4.19个百分点 [3] - 质押业务方面,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为577亿元,环比减少149亿元 [3] 轻资本业务表现 - 经纪业务收入为108.1亿元;单季度为50.8亿元,环比增长64.9%,同比增长269.3%;对比期间市场日均成交额为21,119.5亿元,环比增长67.1% [3] - 投行业务收入为26.3亿元;单季度为12.4亿元,环比增加5.5亿元,同比增加6.1亿元 [3] - 资管业务收入为42.7亿元;单季度为17亿元,环比增加2.8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 [4] 监管与资本充足指标 - 公司风险覆盖率为269.4%,较上期下降36个百分点 [10] - 净稳定资金率为143.1%,较上期下降5.4个百分点 [10] - 资本杠杆率为20.2%,较上期下降3.3个百分点 [10] - 净资本为1,867亿元,较上期下降3.8%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53元、1.35元、1.45元 [10] - 当前股价对应市净率分别为1.04倍、1.00倍、0.96倍 [10] - 基于2026年1.3倍市净率估值预期得出目标价25.19元 [10]
上海金融业持续升级:前三季度多项数据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10-22 10:57
智通财经记者 | 杨志锦 智通财经编辑 | 王姝 10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 此次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等多项金融数据快速增长。这一组组快速增长的数字,正是 上海金融业持续升级的注脚。 "上海市前三季度主要金融统计数据全面增长,说明上海市金融业在较高基数基础上仍在较快扩容,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巩固。"远东资信研究院副院长张 林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市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1.5%,上 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前三季度上海市银行业两项收入增速继续保持领先,存贷款增速也保持较快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84 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显示上海实 ...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胡晓炼:从六个方面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经营报· 2025-10-19 22:14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竞争是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前沿阵地,需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并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同时金融行业自身需在数字化和数字金融方面发展提速 [1] - “十五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扩大开放、五个中心建设协同发力、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六个方面推进 [1][2][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向 -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疏通建设堵点难点,科学合理对上海授权赋能以加快中心建设 [1] - 改善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利率和汇率机制,以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价格影响力 [1] - 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丰富市场业态和品种,加快建设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 [1] - 以制度性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简化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和产品准入审批流程,使其能开展人民币业务 [2] - 全力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民币资产配置枢纽地位,优先对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放投资上海金融市场,畅通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 [2] - 充分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资源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对股权投资生态、科创板制度、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采取更有利措施 [2] - 在上海构建以人民币为主体的离岸金融体系,积极探索有序扩大制度型开放,大幅提升合法资金跨境流动自由度 [2] - 便利中资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财资管理活动,在离岸金融体系探索数字技术、数据流动、数字金融创新等应用 [2] - 采用监管沙盒等方式积累防范风险经验,同时构建在岸与离岸之间的风险隔离 [2] -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球南方金融合作,加强金融领域全球治理合作 [3] - 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使用范围和空间 [3] 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发展 - 利用上海金融中心丰富的各类金融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平台,打破数据竖井,探索开发通用和专有的金融大模型平台 [3] - 金融大模型平台需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赋能,并为金融监管赋能 [3] - 高度重视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需未雨绸缪、研究布局,审慎进行探索实践 [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课题报告发布,屠光绍、金鹏辉现场点评
搜狐财经· 2025-10-19 18:4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就 - 上海已建成覆盖外汇、货币、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在内的全业态金融市场体系,是全球金融业态最丰富的中心之一 [1] - 截至2024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总市值和交易额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五,债券托管规模全球第二,黄金交易所为全球最大场内现货市场 [1]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达1782家,外资机构占比达31%,金融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现存短板 - A股市场外资持有市值占比不到3%,债券市场外资托管余额占比也低于3%,外汇市场境外交易量占比不足20%,市场国际化程度不足 [3] - 债券市场呈现"倒金字塔"结构,近90%债券评级为AAA级,而国际主流市场多为"橄榄型"结构,定价未充分反映风险差异 [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长远目标与关键路径 - 长远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以人民币为主导、肩比纽约和伦敦的全球顶级金融中心 [3] - 实现目标的六条关键路径包括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制度型开放、"五个中心"协同推进、构建离岸金融体系、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强全球金融合作 [3] 课题报告亮点与专家建议 - 报告亮点包括鲜明的时代性、较强的科学性、完整全面的系统性、很强的指导性及重要参考价值 [4][6] - 专家建议将报告成果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并希望金融管理部门重视该报告以推动目标实现 [4][6] 近期推进工作的三大方向 -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效降低汇率风险和成本,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和收付效率 [8] - 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例如建设境外机构一站式开户平台,使业务办理时间大幅缩短 [8] - 大力推动八项创新政策落地见效,相关金融开放措施已取得明确进展 [8]
央行原副行长胡晓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
搜狐财经· 2025-10-19 18:33
胡晓炼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存在短板,包括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有待加强、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不平衡、金融 中心所需高品质配套服务不强、金融科技的引领有待提升。 为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胡晓炼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括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等。胡 晓炼建议,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准入开放方面,需简化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和产品准入的审批流程,重点解决"大门开了小门难进"的 问题,使外资金融机构进来了就能够开展人民币业务。 10月19日,央行原副行长胡晓炼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表示,在全球金融中心里,上海金融中心的市场业态是最丰富的,上海国际金 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坤)10月19日,央行原副行长胡晓炼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表示,在全球金融中心里,上海金融中心的 市场业态是最丰富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 同时,胡晓炼建议,在目前"管道式开放"的途径外可实行"板块式开放",如对外国央行的储备资产、政府投资资金等特定长期投 ...
央行原副行长胡晓炼:本世纪中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比肩纽约伦敦
凤凰网财经· 2025-10-19 13:2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状 - 截至2024年末,上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2278家,股票成交额108万亿元,居全球第五,债券托管余额177万亿元,全球第二 [1]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782家,其中外资机构占比超过30% [1]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2020年已基本实现建设目标,但近期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标排名有所下降 [1][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短板 - 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有待加强 [1] - 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不平衡,金融科技引领作用有待提升 [1] - 金融中心所需的高品质配套服务不强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全球多边贸易规则遭受挑战,区域合作与贸易多元化加速发展 [2]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中资企业加快海外布局 [2] - 未来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制高点,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关键 [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目标 - 中长期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以人民币为主导、肩比纽约伦敦的全球顶级金融中心 [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成为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相匹配 [2]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国际金融报· 2025-10-18 16:43
四是金融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专业机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发布,自由贸易账户业务 发展若干规定等一批地方金融法规相继颁布。 吴伟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大力指导下,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吸引集聚更多优质金融资 源,稳步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持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是金融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今年1—9月,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296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 黄金、保险等金融要素市场及基础设施15家,股票总市值、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等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金融组织机构加快集聚。今年以来,法巴证券、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安盛环球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汉再(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再保险 运营中心等先后开业。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以及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全 部在沪开展业务,外资机构设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全国领先,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比重近30%。 三是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附英文版全文下载)
第一财经· 2025-10-16 09:40
2025年,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在中共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证监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 会的指导下,结合宏观环境变化与最新行业发展动态,第五次对《指南》进行更新修订,进一步助力上 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下载《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英文版全文,请点击右上"PDF查看"。 下载《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英文版全文,请点击右上"PDF查看"。 ...
驭变求新 韧性升维 开放再平衡 | 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即将举办
第一财经· 2025-10-14 11:52
论坛背景与定位 - 全球经济呈现低增长、高风险的新常态,上海在政策支持下强化其作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成为全球资管行业的稳定器与创新源 [2] - 论坛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背景下举办,旨在推进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生态圈 [2] - 该论坛是上海国际活动周的首发活动,致力于成为行业报告、指南和服务方案等重要成果的发布平台 [3] 论坛核心特点与议程 - 论坛发布环节项目更多元、信息更丰富、覆盖更广泛,包含研究、实务、人才领域的成果,并体现跨行业合作及科技和数智含量 [3] - 论坛议程包括主论坛、闭门对话会和国际化专场,议题覆盖资管科技、指数与量化投资、绿色与可持续投资等 [3][5] - 主论坛主题为“驭变求新 韧性升维 开放再平衡”,包含开幕致辞、主旨演讲、发布仪式及多场圆桌讨论 [5][6] - 首次举办“全球交易所-资产管理人”闭门对话会,汇聚全球10家国内外交易所及近10家全球资管机构代表 [4][8] - 国际化专场由国泰海通证券协办,主题为“携手推动中欧资管高水平双向开放”,包含签约仪式和圆桌讨论 [4][10][11] 参与机构与嘉宾 - 嘉宾专业性与国际化程度创历届新高,包括中国银行行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发表主旨演讲 [4][6] - 圆桌讨论嘉宾涵盖国内外头部资管机构,如高盛中国联席主管、安中投资总经理、东方汇理资管亚洲区行政总裁、施罗德投资亚洲区投资总监等 [6][7][11] - 闭门对话会出席方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新加坡交易所集团、东京证券交易所等10家交易所,以及安联全球投资、华安基金等近10家资管机构 [8] - 国际化专场举行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与德国投资基金协会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11]
浦江两岸汇聚金融力量
经济日报· 2025-10-05 06:0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集聚股票、债券、期货、外汇、黄金、保险等金融要素市场及金融基础设施,形成全球少有的“一站式”金融生态 [1] - 上海股票总市值、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等位居全球前列 [1] - 截至今年6月,上海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 [1] - 上海汇聚了全国80%的外资保险总部、70%的外资资管机构、40%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外资券商 [1]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与交易平台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人民币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等全球人民币基准价格指标 [2]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服务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现货及衍生品发行、交易、交易后处理等 [2] - 通过“债券通”北向通和南向通,为全球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目前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 [2] 期货市场国际化与价格输出 - 上海期货交易所已上市25个期货品种和18个期权品种,包括铜、铝、锌、原油等 [3] - 今年5月,日本大阪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胶期货”合约,实现“中国价格”以人民币报价直接输出至境外市场 [3] -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运用,降低市场清算结算成本,截至今年8月累计交易保费达43.92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