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

搜索文档
战略科学家为何关心这些问题难题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28
科技前沿问题遴选机制 - 中国科协第八年开展重大问题难题征集活动 今年改为由战略科学家提名推荐并经学术委员会投票选出[1] - 问题难题征集方式从学会收集投票转变为科学家提名推荐 所有问题均由战略科学家深思熟虑后提出[1] 人工智能安全领域 - 基于密码学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被列为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旨在推动AI安全从经验防御转向数学可验证安全范式[2] - 密码学技术可设计理论验证水印方案识别AI生成图片 并运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原始图片数据隐私[2] - 密码学与AI结合是国际科研前沿 需AI专家与密码专家协同攻关以产出突破性成果[2] 通信与智能融合技术 - 智简网络技术体系入选十大工程技术难题 通过AI自然交互减少通信系统资源消耗和算力浪费[2][3] - 传统通信发展面临带宽增加与资源消耗正比增长的矛盾 AI技术为通信系统优化提供新引擎[3] 生物医药与数据科学交叉 - 基于临床和多组学大数据的新药研发体系可将传统10年以上研发周期缩短至3-7年[3] - 数据驱动模式有望突破传统药物研发技术瓶颈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3] 碳中和关键技术 - 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入选十大工程技术难题 目标推广至发电及工业烟气处理领域[3] - 该技术可减少电厂和工业二氧化碳排放 为化石能源低碳利用提供可行技术路径[3] 科技创新战略导向 - 问题难题遴选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旨在精准定位我国在前沿关键赛道的竞争位势[4] - 通过前瞻性研究凝聚科技界共识 引导原创性攻关以夯实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4]
2025名校之约|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创新“学科交叉+竞赛赋能+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打造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新高地
央视网· 2025-06-25 17:02
学院定位与专业设置 - 信息学院定位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赋能智慧物流场景,形成工管多学科构成的信息类专业群教育体系 [2] - 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五个本科专业,按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大类分类培养 [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3]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特色 - 归口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电子信息专硕学位点,并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3] - 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9%,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1.8%,40岁及以下青年教师占比42.6%,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点 [4] - 实行"导师制"或"项目导师制",所有教授均深入本科生一线课堂并担任班主任,优秀本科生可加入硕士生导师团队 [4] 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 - 建有"北京市智能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市级科研平台,80%教师研究方向依托平台开展,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课程案例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行业智能仓储、运输、配送场景结合 [6] - 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锻炼实践能力,多次获国际、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奖项 [5] 国际合作与就业情况 - 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与美国纽黑文大学联合培养,外方课程占比超三分之一,学生可获中美双学位 [8] - 整体就业率持续高于95%,77%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就业,薪资普遍高于其他专业 [9] - 构建"招培就"一体化体系,学术型、应用型、创业型学生分类培养,学院年度访企拓岗30-50家,开拓就业岗位超100个 [10]
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校企“语言体系”如何打通
第一财经· 2025-05-20 20:22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 大学需跳出单一学科封闭模式,直接与社会对话,以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需求[1] - 实践环境中学历不等于能力,实战能力需在真实场景中磨炼[1] - 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融合加剧对创新人才需求,中国需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约400万工科学生[1] 高校研究院布局与学科交叉 - 上海交大成立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推出"赛—研—产"三阶跃迁模式,推动全链条技术发展[2] -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聚焦纳米科技、未来芯片材料等四大方向[2] - 西安交大创新港已建立20多个研究院,包括高端装备、材料科学等跨学科研究机构[2][8] 校企合作与科研转化 - 西安交大创新港与227家企业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建立85个校企创新联合体,解决250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9] - 高校需瞄准牵引性研究,如西安交大教授提出选题需保证10年不落后,以应对企业研发规模化优势[8] 制造业人才缺口与培养模式 - 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加剧结构性矛盾[1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华为共建通信工程实验班,实行双导师制,强化工程能力与产教融合[11] - 深圳大学与腾讯共建人工智能"腾班",培养科产教融合型人才,独立招生并聚焦AI工程能力[1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 - 教育部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联合行业制定培养方案,强化产教融合与基地建设[13] - 上海交大学生通过宝武特冶联合培养项目,参与生产流程学习并定期返校汇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14]
近80所高校汇聚北京物资学院,一万余名高考考生及家长现场咨询
新京报· 2025-05-10 20:35
高校招生动态 - 北京物资学院2025年新增审计学和数据科学两个本科专业 数据科学专业深度融合统计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聚焦物流、经济、金融等领域复杂数据问题 审计学专业融合学历教育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体系 开设智能审计、审计大数据分析等跨学科课程 [6] - 该校2025年在京招生计划将有较大幅度扩招 尤其是理工类专业 2024年总招生计划为1810人 其中北京招生计划1234人 [7][8] - 该校恢复物流工程"双培计划"招生 与北京交通大学开展"3+1"联合培养 学生前三年在北京交大学习 第四年回物资学院学习并获该校毕业证和学位证 [7] 校园开放日活动 - 北京物资学院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 吸引近80所京内外高校参与 提供招生政策解读与志愿填报指导 现场接待考生及家长1万余人 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1万人次 [1] - 活动现场设置专业咨询展位 25个专业和2个产业学院分别设展 考生家长可与教授专家深度交流 同时开放校史馆、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 展示就业工作案例和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5] - 家长最关注专业录取分数及位次信息 部分家长带孩子实地了解大学环境 希望通过与学生志愿者交流获取教学水平等第一手信息 [3] 学科建设特色 - 该校强调"学科交叉"培养理念 数据科学专业交叉数学、计算机和统计三学科 审计学专业构建"数智+"课程体系 培养复合型人才 [6] - 作为全国唯一覆盖现代物流产业全链条专业教育体系的高校 该校正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教育教学 重点培养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智慧物流等领域人才 [8] - 学校计划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打造物流大数据、智能物流装备科创平台 加快新建学生宿舍工程建设 深化个性化培养体系 [8] 校园文化展示 - 开放日期间举办美育和社团展示活动 包括现代舞《浪潮》、手语表演《遇见》等节目 展示学生精神风貌 [5] - 《浪潮》舞剧为该校联合通州区文旅局创作的大运河题材作品 全部演员为在校普通大学生 很多是零基础培养 [5] - 该校专业特色与运河文化传承相结合 地处大运河河畔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5]
复旦大学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 校友亿元捐赠助力人文社科创新破局
长江商报· 2025-05-10 07:34
新文科发展基金设立 - 复旦大学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首期获曹国伟与王长田联合捐赠1亿元,标志着国内高校文科建设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1] - 基金以"催化创新"为核心使命,聚焦理实交融引擎、学科交叉熔炉、科教融汇枢纽三大战略支点 [1][2] - 基金将助力文科从"知识仓库"升级为"战略智库",在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全球治理等领域抢占学术制高点 [2] 学科交叉与科技赋能成果 -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利用AI技术实现甲骨文缀合效率突破,近一年新增50组甲骨文拼缀成果 [1] - 新闻学院"望道班"采用"2+X+Y"培养模式,2024届毕业生在媒体融合岗位就业率同比提升40% [1] - 历史系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开发的"古代贸易路线大数据分析平台"吸引12个院系300余名学生参与,催生《丝绸之路数字考古图谱》等跨学科成果 [2] 人才培养与学科融合 - 基金将培育"π型人才",即兼具人文经典与代码算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 通过"学科特区""揭榜挂帅"等机制,支持数字时代人文社科方法论体系构建 [3] - 首批项目涵盖"长三角数字文化遗产地图""全球传播力指数模型"等课题,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3] 行业发展新趋势 - 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数字治理等复杂议题的必然趋势 [2] - 传统文科面临学科壁垒固化、研究范式滞后、社会服务脱节三重困境 [2] - 复旦大学探索"守正创新、融通致用"的文科发展新范式,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样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