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目录
搜索文档
产业经济周报:三季度业绩向好复苏,科技、红利或成演进方向-20251112
德邦证券· 2025-11-12 19:02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A股市场处于震荡蓄势阶段,行业表现分化,三季度业绩显示科技与红利方向可能成为市场演进方向 [4][5] - 硬科技领域AI需求持续带动晶圆代工高景气,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景气度分化明显 [5] - 大健康板块建议关注即将落地的新基药目录及高股息中药标的的防御价值 [5] - 高端制造行业呈现温和复苏,结构升级特征明显,新兴场景商业化落地成为新增长引擎 [5] 市场复盘 - 本周(11/3-11/7)A股主要指数表现分化,上证指数上涨1.08%,深证成指上涨0.19%,北证50下跌3.79% [7] - 市场日均成交额2.01万亿元,较上周的2.32万亿元呈现缩量态势 [7] - 行业表现方面,周期与稳定风格领先,电力设备、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领涨,最大涨幅4.98%;消费风格跌幅较深,美容护理、计算机、医药生物等行业领跌,最大跌幅3.10% [8] - 海外市场方面,美股三大指数全面回调,标普500指数下跌1.6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04%,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21%;欧洲主要股指亦普遍下跌 [8] 大消费板块 - 2025年三季度消费板块细分赛道业绩分化显著:母婴/跨境/珠宝/超市/百货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分别为+69.48%、-2.32%、-17.95%、-31.23%、-229.10% [5] - 母婴板块通过推进加盟业务改善毛利率,收入与利润端均有较优表现;跨境板块内部表现分化,部分公司受美关税和供应链转移影响呈现增收不增利 [5][19] - 跨境电商出海模式主要分为卖家型出海(精品模式与泛品模式)与平台型出海(全托管、半托管及自营平台),平台方提供灵活化托管模式以适配不同类型卖家 [22][23][25] - 重点上市公司包括安克创新(泛消费电子出海龙头)、致欧科技(跨境家具龙头)、赛维时代(服装出海先锋)及华凯易佰(跨境泛品标杆) [26] 大健康板块 - 生物医药15个细分子版块中,仅医疗研发外包(CXO)、其他生物制品和其他医疗服务板块在2025年前三季度保持收入同比正增长,其中CXO恢复最为明显 [5][26] - 新基药目录有望落地,2018版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为39.1%,较以往版本有所提升,下一版本修订或进一步利好基药中药品种 [5][30][31][32] - 中药企业整体现金流稳定且股息率较高,2024年板块平均分红比例达65%,建议关注有增长、现金充沛且高分红的防御型中药企业 [33][34][36] 硬科技板块 - 全球视角下,AI需求持续带动晶圆代工厂高景气,先进制程受益明显:台积电Q3营收331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其中3nm/5nm营收占比合计达60% [5][37] - 台积电与联电业绩对比显示景气度分化,联电Q3营收591.3亿新台币,同比下滑2.2%,其营收结构仍以22/28nm及以下的成熟制程为主(占比40%) [38][41] - 国内晶圆代工厂Q3整体营收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同比增速达24%,毛利率相比上半年有所提升,反映国内下游需求旺盛及可能的订单转回 [42][43][46][47] 高端制造板块 - 三季度高端制造行业延续稳中向好的复苏态势,呈现“收入改善、盈利分化”格局,工程装备、工业自动化、轨交等方向韧性较强 [48] - 金属切削机床产业整体延续回暖,2025年第三季度市场规模约165.3亿元,同比增长6.4%,新兴产业如人形机器人、液冷技术催生新增加工需求 [51][52] - 小鹏汽车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计划于2026年底前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率先进入其门店承担客户服务职能,标志着智能制造向多元化应用延伸 [55][56]
贵州三力20251016
2025-10-16 23:11
公司概况与核心产品 * 公司为贵州三力 其核心产品为开喉剑 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4] * 开喉剑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4] 销售渠道分析 * 销售渠道以院内为主 占比60%-70% 院外OTC渠道占比30%-40%[2][4] * OTC渠道虽短期受零售药店压力影响 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收益 但长期潜力巨大 是未来增长点[2][3][4] * OTC渠道拓展包括线上电商和线下连锁药店等多种形式[4] 未来增长动力 * 开喉剑未来增长动力来自儿童型在院外市场的拓展和成人型全渠道覆盖的推进[7] * 儿童型开喉剑自2002年上市以来在各级医院已有较高渗透率 但院外市场仍有较大开发空间[7] * 成人型开喉剑因疫情期间用药需求增加 覆盖率有所提升[7] * 公司计划将开喉剑纳入基药目录 这将进一步促进其在院内市场的放量[2][7] 并购策略与子公司情况 * 公司通过并购德昌祥 豪斯特 汉方药业和无敌制药等子公司扩展产品矩阵 增强市场竞争力[2][5] * 并购旨在覆盖妇科 骨伤病等领域 提升整体单人产出水平[2][5][6] * 汉方药业主要生产片剂和搓剂 代表产品包括芪胶升白胶囊 日舒安洗液和黄芪颗粒 收入约3-4亿元 净利润约4,000万到6,000万元[2][9][10] * 德昌祥作为老字号企业 主营传统中医特色产品如妇科带道丸和止咳化痰丸 收入约1亿元 净利润约1,500万元[2][5][10] * 无敌制药专注骨伤病领域 收入约2000万到3,000万元 净利润300万到500万元[2][10] * 汉方药业于2020年被收购25%股权 2023年持股比例增至76% 德昌祥于2022年被收购95%股权 无敌制药通过豪斯特间接持有61%股权[9][10] 关键发展因素与风险 * 核心品种开喉剑能否纳入基药目录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提高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2][8] * OTC渠道的发展情况是关键因素 包括连锁药店 中小连锁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等多个终端的覆盖[8] * 并购整合的新子公司能否有效提高单人产出 从而提升整体利润水平是关键因素[2][8] * 公司面临OTC零售端压力 2025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收入与利润端承压[3][11] * 需关注基药目录调整及并购子公司整合收益[3][11]
骨骼肌肉疾病中成药市场:口服用药存结构性机会,外用贴膏有望持续扩容
平安证券· 2025-07-25 13: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生物医药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核心观点 - 骨骼肌肉疾病中成药市场空间广阔,需求端有望持续增长,口服用药存结构性机会,外用贴膏有望持续扩容,建议关注方盛制药、盘龙药业、羚锐制药、奇正藏药 [2][3][4] 根据目录总结 骨科中成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病人群庞大,约1亿人患有骨骼肌肉疼痛,消肿止痛用药是主要细分领域,2023年占比64% [14] - 人口老龄化推动行业需求增长,2023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2.02亿人,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18] - 骨骼肌肉疼痛患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工作压力和运动损伤等因素推动年轻群体增长,颈痛患病人数持续增加,运动损伤率上升带动外用药品需求增长 [23] - 全球疼痛管理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达1104亿美元,2023 - 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 [28] - 美国、日本等国家疼痛管理药物市场规模较大,我国透皮贴剂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日本凝胶贴剂市场成熟 [30][31] -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化药市场有所萎缩,中成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 - 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3.73% [32] - 实体药店渠道销售规模增长相对更快,占比由2019年的34.97%提升至2023年的37.61%,口服用药占据较大比重,2023年占比54% [41] 口服用药存结构性机会 - 口服中成药市场整体平稳,2023年销售规模为242.71亿元,以院内渠道为主,销售占比70.46%,独家品种优势显著,但缺乏较大体量品种 [47] -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口服中成药销售占比为10%,未来具有较大开拓空间 [52] - 政策支持下中药创新药有望快速放量,2020 - 2024年有3个1.1类骨骼肌肉领域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国家医保谈判品种有望迎来快速放量,部分中药企业研发投入高,临床品种持续推进 [58][62][66] - 基药目录政策明确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多家中药上市公司品种有望在基药目录调整中受益,独家医保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有望放量 [69] - 中药企业通过产品二次开发,明确药物作用机制,证明治疗有效性,可打开品种市场空间,如羚锐制药丹鹿通督片和奇正藏药青鹏软膏 [73][79] 外用贴膏有望持续扩容 - 贴剂相较于口服用药具有优势,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外用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销售额为271.46亿元,以中成药为主,化药市场规模增速相对更快 [86] - 我国贴剂使用具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日本人均年消费量为38.2贴,我国仅为1.1贴,经皮给药占比持续提升 [89] - 公立医疗机构和实体药店终端外用贴膏集中度较高,非独家中成药贴膏品种有整合空间,头部企业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94][97] - 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成本压力,下游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云南白药气雾剂提价带动销售规模增长,羚锐制药“两只老虎”品牌贴膏有提价空间 [98][106][10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方盛制药、盘龙药业、羚锐制药、奇正藏药 [4] - 方盛制药是中药创新代表企业,2024年中药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至11%,玄七健骨片快速放量,带动营业收入和骨伤科产品收入增长 [121] - 盘龙药业以“盘龙七片”为主导,核心产品优势显著,2024年H1在相关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业绩增长稳健 [124] - 羚锐制药是中药贴膏头部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和贴膏剂收入增长,贴膏剂毛利率提升,外延并购丰富产品矩阵,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129] - 奇正藏药是藏药贴膏头部企业,2024年贴膏剂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持续加强产品二次开发,发布股份回购计划彰显长期增长信心 [135]
弘则消费| 2025年下半年国内药品有哪些需要关注的政策?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行业 医药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推进情况**:2025 年上半年多项医药政策推迟落地,因政策变化各部门需达成一致,如第一批至第十一批基药目录、丙类目录报品种、医保谈判等未按时推进[2] - **下半年重要政策**:预计多项重要政策落地,包括医保谈判、集采等例行工作,特别关注丙类或商保目录出台,满足中高端需求,标志国家向效率倾斜,利于商保发展和创新药定价[3] - **丙类目录影响**:核心是国家通过商保满足中高端需求,促进商保发展,使创新药合理定价,进院和市场化销售享受与乙类目录同等待遇,不占药占比、不受 DRG 限制[5] - **国家集采政策变化**:原计划 2025 年两批集采,因第十批价格引发舆论关注,各部委正制定优化方案,下半年或推出新方案,可能先实施中间方案,11 批预计八九月确定品种,2026 年初执行[6] - **第十一批集采规则影响**:预计比第十批更友好,确认国内医药政策向好趋势,虽市场关注仿制药少,但政策趋势积极[7] - **生物类似药集采试点**:企业和专家看法不同,企业认为下半年可能落地,专家认为两年内不太推行,若实施价格降幅大但不如化学药极端[8] - **2025 年医保谈判**:与往年时间相似,肿瘤类创新产品和慢病自免类药物谈判符合预期,但个别品种降价超预期,大品种价格值得关注[9] - **创新药政策及趋势**:国家和地方出台全链条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审评审批时间缩短提高研发效率,国家重视度提升,未来可能出台出口政策支持优质产品输出[10][11] - **基药目录重要性**:重要性相对降低,医保目录更新和集采削弱其重要性,医联体药品目录对进医院更有帮助[4][13] - **DRG 政策影响**:2024 年全面推开影响大,2025 年不合理处调整,收费趋于常态化,影响可控,长期好产品能实现价值,短期有负面影响[14][15] - **三明医改执行情况**:不同地区差异化执行,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方案,属地化特色适应不同地区发展需求[16] - **药品生命周期价格政策**:方案已提出很久,后续可能出台价格专项政策,下半年预计有动作,丙类目录或推商保目录,生马钱子及药品集中采购可能下半年或 2026 年实施[4][17] - **药品关税影响**:中国出口美国药品关税受 232 法案影响,年底或明年初可能有新内容,美丽大法案或加征关税,但供应链难脱钩,出口影响不大;进口因现行关税低或免征,影响不显著[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医联体药品目录变得更加重要,对未来药品进医院有很大帮助[4][13] - 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表现受关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国际化扩展,企业可获更大市场份额并学习开拓海外市场经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