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试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到2027年超85%新增专业瞄准“急需”
新华日报· 2025-09-11 07:28
9月2日,省教育厅召开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对开展急需学科专 业快速布局、学科专业内涵更新等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解读。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江苏省被教育部列为专项试点省份。对此,近期省委教 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江苏省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 提到,到2027年,新增学科专业点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的占比超过85%,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点占比 超过60%。到2030年,学科专业布局全面调整优化,江苏"1650"产业体系所需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 100%,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方案》提出将实施四项行动。包括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清单,构 建急需学科专业超常规设置机制,推动江苏高校设置与所在设区市主导产业适配的急需学科专业;实施 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行动,启动顶尖学科筑峰计划、基础学科筑基计划、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筑优计 划、文化传承学科筑源计划;实施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行动,建设 ...
到2027年超85%新增专业瞄准“急需”
新华日报· 2025-09-11 06:57
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金科表示,江苏高校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打 造与产业链精准耦合的学科链体系。"到2027年,围绕集成电路、低空技术等领域打造若干个学科链创 新联合体,为江苏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金科说。 对于高校来说,破解同质化发展与提升质量的双重挑战仍然存在。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说,南京大学 科学增设学位授权点、严格控制学科整体规模,持续推动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优化,其中布局设置集成电 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成立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南京大 学化生医药学科交叉中心。未来,南大将积极布局多项试点改革任务,结合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跨学 科"博士+硕士"双学位项目试点等,持续探索创新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的"南大模式"。 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苏州大学近5年新增人工智能等急需专业6个,实施"X+"学科赋能计划,围 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纳米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前沿领域建设交叉创新中心,打造以需求为导向、具 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推进"法学学术博士+药学专业硕士""纳米科学与工程学术博士+基础医学 学术硕士"等双学位复合型项目。苏州 ...
江苏省启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 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9-05 16:33
改革背景与目标 -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服务国家战略 响应产业创新 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解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 同质化现象突出 交叉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4] - 到2027年新增专业中属于国家或江苏急需领域的比例超过85% 理工农医类学位授予占比力争达到60%[5] - 到2030年实现江苏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学科专业全覆盖 全面建成支撑教育强省 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的学科专业体系[5] 重点行动措施 - 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发布急需学科专业指导清单 建立产业链需求牵引加学科链创新供给双向赋能机制 推动面向区域主导产业和国际化合作的急需学科专业建设[5] - 学科分类发展卓越提升行动:实施顶尖学科筑峰 基础学科筑基 新兴交叉学科筑优及文化传承学科筑源四类计划 构建高水平学科生态[5] - 人才培养模式更新行动:推动江苏学院 专业特色学院 卓越工程师学院和江苏省导师学院建设 构建本科荣誉教育体系和协同育人共同体 探索紧缺人才短周期培养和转专业快速通道机制[6] - 学科专业发展机制深化改革行动:创新跨校协同 项目制培养等机制 建立多元分类评价体系 完善预警与退出机制 推动研究生 本科和高职专业协同发展[6] 实施保障机制 - 强化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职能 加强部门协同和政策支持 压实高校主体责任[7] - 分批推进改革试点 强化过程管理和政策配套 确保改革平稳实施[7]
学科专业优化三年行动方案出炉,低空学科超常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1:10
学科专业调整总体进展 - 全国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 撤销和停招6638个 高职新增专业点1.2万个 撤销专业点8200余个[1][2] - 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 硕士点2258个 撤销博士点27个 硕士点285个[2] - 湖南省本科专业点调整优化比例达20.6% 高职专业点调整优化比例达37.6% 超过教育部要求[3] - 湖南省计划到2027年调整优化5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4] 新兴学科专业建设方向 - 高校新设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区域国别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生物育种等新兴学科专业[2] - 工信部指导部属高校新增集成电路 智能科学 网络安全 低空技术与工程等急需专业[2] - 布局太空 深海 极地 无人系统 空天动力等新兴领域学科特区 推进力学+ 智能+等交叉学科建设[2] - 全国首批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 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等本科专业[7] 低空经济领域超常布局 - 120所高校申请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 打破三年一轮学位授权审核限制[6] - 支持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目录外一级学科[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统筹6个学院7个学科建设低空学科 含4个双一流学科[7] - 采用北京校区理论教学 杭州校园制造试飞 企业基地实践的多地协同培养模式[7] 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创新 - 建立预警退出机制 对布点过多专业采取限制 停招或撤销调整[8] - 要求冠名大学的省属高校专业点不超过70个 其他本科学院不超过40个[8] - 复旦大学突破传统专业培养模式 转向以灵活开放项目为基本单元[8] - 设立120个本研融通项目 开展学术型博士+专业型AI硕士双学位试点[9] 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计划 - 面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等6个先进制造业领域实施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8] - 新增健康与医疗保障 智能视听工程 国际邮轮管理等29种急需本科专业[7] - 新增1839个本科专业点 撤销不适应需求本科专业点1428个 停招2220个[7]
以专业调整优化为契机,实现高校差异化办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9 07:07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政策核心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系统部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 强调建立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机制[1]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 按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办学定位实施差异化发展 建立分类管理评价机制[1] 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向 - 将学科专业优化从普通高等教育拓展到职业高等教育 创新目录管理机制 缩短调整周期 加强研究生、本科、高职三类学科专业目录协同联动[2] - 要求高校在国家战略指引下结合办学定位和条件 以质量与特色为导向形成专业特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基础学科建设支持措施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2] - 继续推进"强基计划"招生改革并扩大招生规模 探索基础学科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 拓宽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选择[3] 高校分类发展机制 - "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进行通识教育并重视基础能力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需培养应用型和职业技术人才[3] - 完善分类发展机制 差异化推进基础类、应用类、战略类学科专业布局建设 促进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优化专业设置[3] 高校自主权与评价改革 - 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并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在学科专业优化中的作用[3] - 强调坚持差异化与特色办学 避免"冷门专业一哄而下"和"热门专业一哄而上"的现象[3]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29 06:38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政策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系统部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 [1] -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布局学科专业点 [1]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 [1] - 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 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 [1] - 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 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 培养质量下滑 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1] - 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 加快教学内容迭代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1] - 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1]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成果 - 教育部推动高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 新设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生物育种 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 轨道车辆智能运维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 [2] - 优化招生计划 资源配置 需求分析 专业预警等调控工具 2023年以来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 硕士点2258个 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 高职专业点1.2万个 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2] 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建设 - 健全供需对接机制 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 [2] - 平台整合共享各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据资源 重点构建动态供需大数据查询分析 支撑毕业生就业创业 服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提供学科专业诊断预警 开展结构布局诊断分析 探索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等6个功能版块 [2] - 该平台已完成基础建设和数据整合工作 进入试运行阶段 [2]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试运行
人民日报· 2025-08-29 05:50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方案 -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系统部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 [1] - 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 [1] - 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 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 [1] 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发展 - 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 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 [1] - 教育部近年推动高校新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生物育种、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轨道车辆智能运维等一批新兴学科专业 [1] - 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 加快教学内容迭代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1] 存量学科专业优化与调控 - 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 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1] - 优化招生计划、资源配置、需求分析、专业预警等调控工具 2023年以来支持高校增设博士点1064个、硕士点2258个 [1] - 新增本科专业点3715个、高职专业点1.2万个 学科专业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1] 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建设 - 健全供需对接机制 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 [2] - 平台整合共享各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据资源 重点构建动态供需大数据查询分析等6个功能版块 [2] - 平台已完成基础建设和数据整合工作 进入试运行阶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