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

搜索文档
村民“小数据”的振兴“大作为”
金融时报· 2025-07-01 12:59
金融服务创新 - 南雄农商银行依托大数据场景为农户和农企提供涉农金融服务,但农村信息采集难度高导致进展缓慢 [1] - 中国人民银行韶关市分行指导南雄农商银行创新利用"小数据"支持乡村振兴,将道德品质等非传统数据纳入贷款评估维度 [1] - "小数据"贷款立项表包括人品、技能、资金用途、资源、家庭和谐和劳动力等多维度指标 [1] 数据收集与信用体系建设 - 南雄农商银行采取分区采集方式,划分20个网格化服务区域,以"党建+"模式开展"小数据"收集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已实现与南雄市18个镇街、225个村社党建共建全覆盖,整村授信建档立卡覆盖率达95.33% [2] - 完善农户信用台账逾1万户,整村授信金额达60.2亿元 [2] 特色产业金融服务 - 南雄农商银行聚焦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原则支持地方产业发展 [2] - 针对南雄米业推出"金米贷"产品,截至2025年3月末已发放贷款264笔,金额4.11亿元 [3] - 推动"小数据"融资向"融资+融智"转型,为农企农户提供多方位智力支持 [3] 金融服务成效 - 截至2025年3月末,南雄农商银行通过该模式发放涉农贷款18.05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金额的48.54% [3] - 服务农户超5200户,有效破解农村金融服务缺少数据支撑难题 [3] - "小数据"模式促成农村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支持乡村振兴 [3]
公司零距离 • 新经济 新动能 | 家家悦:“小数据”撬动大转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0 01:11
零售行业变革 - 零售行业呈现差异化发展格局,线上渠道持续领跑,线下实体零售呈现分化态势,行业参与者需加速业态创新与价值重构 [1]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47家超市企业中四分之三已尝试门店调改,调改和求变成为2024年以来零售行业主旋律 [4] - 行业从传统的商品提供者向消费者生活场景的"方案设计师"转变 [4] 家家悦的战略转型 - 公司从"货本位"转向"人本位",通过"小数据"精准分析消费者需求,建立覆盖会员的"一人一档"数据库,让门店读懂周边3公里客群画像 [3] - 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应用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可比店坪效同比提升3%,可比店库存周转同比加快2天 [3] - 采购员迭代为"商品官",深度参与消费者生活场景设计,从价格谈判者转变为方案设计师 [4] 门店调改与供应链优化 - 自2024年11月起加大门店调改升级力度,调改后门店客流和销售持续增长,增强盈利能力 [5] - 供应链优化通过基地直采、规模定制实现成本管控,生鲜采购成本降低 [5] - 推出自有高端烘焙品牌,凭借"零添加剂+每日现烤"差异化定位提高复购率 [5] 制造型零售与差异化竞争 - 加快向"制造型"零售转变,通过联合生产厂家定制与自有工厂研发相结合,2024年自有品牌和定制产品销售占比13.63% [7] - 与春雪食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全新无抗鸡肉系列产品,产业链优势互补 [7] - 通过ODM模式联合研发"家悦优选"自有品牌,筑牢抵御低价内卷的护城河 [7] 外贸优品拓内销 - 4月30日首批500余吨外贸优品开售,"五一"假期后更多品类加入拓内销行动 [8] - 4月12日启动"助力外贸企业拓内销"专项行动,累计对接外贸企业200余家,千余种商品进入合作洽谈阶段 [8] - 未来将深化与优质外贸供应商合作,通过产品定制开发与品牌联合共创模式,量身定制差异化商品 [8] 核心观点 - 公司以"小数据"为支点,撬动从供应链到消费场景的全链路重构,在"货找人"到"人找货"转型中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1][3] - 质价比的核心是"精准匹配",公司向"制造型"零售转变,增强差异化竞争能力 [6][7] - 零售竞争不会沦为"低价为王",供应链正被打造成"价值创造中心" [7]
对话朱松纯:Agent喧嚣之上,“走心”才是AGI的未来?
AI科技大本营· 2025-04-30 11:02
Agent概念与现状 - 当前AI领域最热门的词是"Agent",被业界称为"智能体元年",但对其定义存在模糊性,有人认为只是RPA的升级版,有人视为无所不能的商业应用[1] - 真正的Agent应具备自主性、自我意识和内在诉求,能主动与环境互动并形成价值判断,而非被动响应指令的工具[4] - 目前多数系统缺乏物理世界互动能力和社会性,仅能完成特定任务,本质仍是工具而非智能体[4] 通通智能体的创新路径 - "通通"采用价值与因果驱动的终身学习模式,在虚拟环境中持续演化并发展个性,核心在于内在驱动力而非数据堆砌[4] - 该智能体已展现出类人行为如讨价还价、策略性撒谎等社会性特征,表明其价值体系正在形成[7] - 与主流Agent相比,"通通"强调"理"(推理能力)和"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非仅关注"技"(任务技能)[6] 多智能体协作挑战 - 社会智能需要模拟组织结构的动态演化,包括家庭、公司等V++集合体的目标形成与内部认知构建[7] - 当前多智能体系统缺乏共享价值体系和社会关系理解,难以实现鲁棒的群体智能[7] - 关键瓶颈在于对社会规则、契约及责权利等内隐知识的建模能力[7] AI发展范式批判 - 主流大模型路径被比作"鹦鹉范式",依赖海量数据但缺乏深层理解,表现出任务脆弱性[9][10] - 倡导转向"乌鸦范式",通过小数据解决大任务,强调内在需求驱动和因果推理的自主智能[12] - 千亿参数模型虽工程有效但科学上"丑陋",存在黑箱问题和泛化能力缺陷[9][13] AGI评估新框架 - 提出能力与价值双系统的评级方法,通过开放环境测试自主定义任务和适应变化的能力[14] - "通通"在测试中表现接近3-6岁儿童水平,验证了该框架可行性[14] - 批评"预测下一个token"模式缺乏多模态反馈闭环,导致知识组织混乱[14] 中国AI发展路径 - 主张跳出数据算力军备竞赛,结合实体经济需求发展具身智能[16] - 将儒家文化等传统价值融入AI设计,探索不同于西方的社会智能解决方案[16] - 强调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对构建AI价值体系的关键作用[16] 智能本质的哲学思考 - AGI发展应回归对智能本质的理解,构建具备内在价值和认知能力的智能体[18] - "为机器立心"是技术目标也是哲学宣言,关乎AI与人类社会的共生方式[18] - 指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选择将深刻影响国家未来竞争力[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