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地化运营
搜索文档
142.1亿元,中国风电巨头落“子”英国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8:44
投资计划概述 - 公司拟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预计投资总额为15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42.10亿元 [1] - 资金将用于建设海上与漂浮式风电机组制造工厂 [1] - 该投资有利于公司打造一个服务于英国、欧洲及其他非亚洲市场的海上风电中心,推动公司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2] 全球化战略与运营模式 - 欧洲市场是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重点方向,相关战略规划已非常清晰 [2] - 公司正推进全新的全球化战略,聚焦"属地化运营",包括使用当地人才团队、深耕当地市场需求、依托当地供应链体系、联合当地科技力量 [2] - 通过与当地产业生态的深度绑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2]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 全产业链项目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期建设先进的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计划2028年底实现首批投产 [4] - 第二期扩建生产线,加速英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规模化生产 [4] - 第三期进一步扩展至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 [4] 技术优势与市场适配性 - 公司凭借在漂浮式风电领域的技术积累,研发的漂浮式风电平台可在水深100米以上海域稳定运行,能有效抵御北海复杂海况 [4] -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 [8] - 公司未来旨在构建以漂浮式技术、半直驱机型、深远海开发及场景化应用为核心的比较竞争力 [10] 英国市场机遇与政策支持 - 英国政府《2030年清洁电力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该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需达到43-50GW [4] - 公司已就该投资计划与英国政府和苏格兰政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与多家英国国家能源及金融机构进行了详细的商业磋商 [5] - 今年9月11日,公司与英国最大电力供应商章鱼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推动英国陆上风电加速开发,开发至多6GW的本地可再生风电装机容量 [6] 行业前景与机构预测 - 根据GWEC预测,2025—203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有望累计达到126GW,对应年均新增海风装机量达到12GW以上,是2020—2024年年均装机的4倍以上 [11] - 国金证券分析,公司"两海"战略稳步推进,随着海外订单持续落地,有望在中长期贡献较为可观的业绩弹性 [10] - 国海证券分析,欧洲海风资源丰富,在"净零排放"与"能源独立"目标推动下,欧洲对海风开发意愿不断增强 [10]
【高端访谈】持续加速海外布局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专访一汽解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于长信
新华财经· 2025-08-25 11:13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中国商用车领军企业 加速推进海外属地化运营和布局 打造世界级百年民族汽车品牌[1] - 公司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 创新服务模式和打造全球化产品 实现海外业务高速增长[2][4][7] 海外业务表现 - 上半年国内中重卡市场终端份额23.2% 继续排名行业第一[2] - 7月海外中重卡销量同比增长58.3% 市场份额同比增4.8个百分点 环比增0.6个百分点[2] - 在沙特阿拉伯 越南 菲律宾 墨西哥等9个海外市场实现同比翻倍增长[2] - 产品已出口至100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127个一级经销商和近300家分销商[3] - 在4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 设立三个海外子公司和23个海外组装厂[3] 海外战略布局 - 2024年8月正式成立一汽解放集团国际汽车有限公司 专司海外业务端到端运营[2] - 2024年底完成一汽非洲投资有限公司及解放汽车(坦桑尼亚)有限公司收购[2] - 拟投资4.98亿元在乌兹别克斯坦 印度尼西亚等8个国家设立全资子公司[2] - 已引导20余家国内优质经销商出海至30个国家和地区[1] - 采取产业出海模式 携合作方 销售商及配套金融公司共同出海[1] 产品战略 - 打造"生而全球"产品 出口新车型与国内车型同步开发同步推出[4] - J7 4×2长途干线物流运输牵引车2025年进入墨西哥 澳大利亚 南非市场[4] - 产品标配ADAS 360°全景影像 电子气悬等先进配置[4] - 标配车载冰箱 高效空调系统 空气减震座椅和平地板驾驶室[5] - 各项性能指标与国外竞品对标 确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 - 以场景化产品为根基 与15家左右大客户建立长期伙伴关系[6] 服务创新 - 在印尼推行"跟车测试+全程数据记录"模式 系统化对比中外重卡运营表现[7] - 构建"代理+厂家"双线联动服务体系 派遣中国技术专家常驻重点区域[7] - 提供备件前置 定期巡检 司机培训等"保姆式"支持[7] - 将高效调度 节油驾驶培训等国内成熟运营经验系统化运用于当地客户[7] - 在越南市场实现48小时限时服务维修承诺 平均维修时间较竞争对手缩短50%以上[8] 人才战略 - 国际化人才稀缺 采取内部培养和全球化招聘双路径[3] - 要求年轻干部必须到海外锻炼 拓宽海外视野[3] - 通过全球化招聘补充关键岗位人才 支撑海外业务快速增长[3]
“为老挝铁路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22
中老铁路运营进展 - 中老铁路纳磨站于2024年4月老挝传统新年泼水节期间成为首个全部由老挝方管理运营的车站[1] - 车站配备6名老挝籍员工分管售票、检票及客运安全等工作 实行多岗位协作机制[1] - 2024年老中铁路有限公司选拔15名老挝籍员工至管理岗位 经培训后正式履职[1] 属地化人才培养 - 中老铁路老挝籍员工占比达63% 沿线小站已实现属地化运营[3] - 公司计划逐步提升纳堆、嘎西等车站由老挝方管理[3] - 为老挝籍员工提供多岗位锻炼机会 提升管理岗位占比[3] 列车运营实况 - K11/K12次普速列车每日在老挝境内纳磨站停靠 运行时间覆盖早8时至晚8时[1][2] - 列车配备老挝籍工班长 如列车长温雅管理11人班组[2][3] - 列车承担医疗转运等应急服务 如协助转运怀孕旅客[3] 员工职业发展 - 老挝籍员工可通过内部晋升机制发展 如从列车员晋升列车长[2] - 员工存在赴中国院校学习培训的意愿 以胜任更重要岗位[2] - 公司通过笔试面试选拔机制推动人才本地化进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