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数字孪生

搜索文档
冲刺“万亿” 南京软件业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证券时报· 2025-07-24 02:44
华晨宝马南京布局 - 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落地南京建邺区,聚焦AI、工业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为宝马全球业务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1] - 新公司以独立法人资格运营,覆盖生产、销售、售后全链条数字化服务 [1] 南京软件产业规模 - 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从2000年18亿元增长至2024年8600亿元,位列江苏第一、全国第四 [1] - 2024年底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2024年一季度收入达2128亿元,同比增长11.8% [1][3] - 中国(南京)软件谷2024年软件业务收入近3000亿元,占全市35%产值,集聚14家上市公司、52家独角兽/瞪羚企业、11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2][3] 龙头企业案例 - 浩鲸科技为全球80多个国家提供全栈云服务、AI大模型及大数据解决方案 [3] - 满帮集团旗下"运满满"2024年履约订单1.972亿单,月均活跃货主293万人,年度活跃司机414万人 [3] - 科远智慧全国产NT6000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 [5] - 诚迈科技发布信创产品矩阵,覆盖党政、企业市场国产化解决方案,发起信创共赢生态联盟 [6] 工业软件与信创技术 - 南京工业软件贡献江苏40%规模,培育162家重点企业,19家入选"智改数转"提供商 [5] - 中国95%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依赖进口,全球市场份额仅6.7% [4] - 南京信创企业超百家,诚迈科技等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6] 创新生态布局 - 南京打造"鸿蒙先锋城市",润和软件子公司润开鸿推进开源鸿蒙在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7] - 南京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集聚出门问问、硅基智能等AI企业,构建"场景开放+供需协同+生态赋能"循环 [8] - 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入驻南京阿里中心,40余家生态企业进驻;小米南京科技园布局汽车、手机研发等四大板块,预计集聚万名研发人员 [8][9]
Computex2025追踪:英伟达NVLinkFusion推动开放式异构计算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20 1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5月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omputex大会阐释公司在AI基础设施、物理AI及前沿技术应用的战略布局与突破,包括开放NVLink技术、推出GB300超级计算机、发展机器人全栈平台、提供企业级AI解决方案及强化台湾产业链合作等,有望推动AI产业发展并巩固英伟达生态话语权 [1][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NVLink Fusion - 英伟达首次开放NVLink高速互连技术,支持第三方芯片与英伟达GPU协同,带宽达130TB/s,较传统PCIe提升10倍 [2][11] - 开放IP后客户可自主集成,虽可能牺牲部分性能,但能吸引合作伙伴构建联盟,巩固生态话语权 [2][11] - 通过相关技术可将千卡集群利用率从60%提升至90%,训练成本降低50%以上,支持异构计算场景 [2][11] GB300超级计算机 - 基于Blackwell Ultra架构,集成72个GPU和36个Grace CPU,推理性能较前代提升1.5倍,HBM3e显存容量达288GB,网络带宽翻倍至130TB/s [3][12] - 全液冷设计支持132kW/机架的功率密度,单机架算力达40 PetaFLOPS,能效提升5倍 [3][12] - 量产计划于2025年Q3启动,已获多家云服务商订单 [3][12] 机器人全栈平台与物理AI - Isaac Groot N1.5平台整合全流程,开源基础模型通过合成数据生成框架,仅需36小时即可完成传统需三个月的训练任务 [4][13] - 结合Newton物理引擎,机器人仿真精度达毫米级,实时性提升10倍,数据采集成本降低90% [4][13] - 英伟达提出“三台计算机”战略,目标2030年实现“单台机器人完成90%工业任务”,推动人形机器人成为万亿美元产业 [4][13] 企业级AI解决方案与开发者工具 - RTX Pro企业服务器支持LLaMA 70B模型推理性能达H100的1.7倍,DeepSeek - R1性能提升4倍,可同时运行工业软件与生成式AI模型 [5][14] - DGX Spark工作站提供1 PetaFLOPS算力,支持万亿参数模型本地化运行,ConnectX - 8网络模块带宽达800Gbps,推动AI开发从云端向边缘渗透 [5][14] - 英伟达联合企业通过Omniverse平台构建工业数字孪生,优化制造流程与能效 [5][14] 台湾产业链绑定与全球战略 - 英伟达强化与台积电、富士康合作,台湾供应链占据全球AI服务器60%以上产能 [6][15] - 新建台北办公中心支持本地研发与生产,与台积电、富士康共建台湾首座AI超算中心,巩固半导体制造中枢地位 [6][15] - 黄仁勋提出“AI工厂”愿景,预计未来十年AI算力每10年提升100万倍,市场规模达数万亿美元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