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支配地位
icon
搜索文档
55名中国消费者联合举报苹果,要求零佣金开放第三方支付与应用商店
36氪· 2025-10-21 08:19
举报核心诉求 - 55名中国消费者联名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举报苹果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 - 核心诉求是请求监管机构对苹果立案查处并责令其向中国消费者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和第三方应用商店 [1][2] - 具体请求包括认定苹果存在限定交易及搭售、限定应用获取渠道、收取不公平高价三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2][3][4] 指控的垄断行为 - 指控苹果强制中国消费者只能通过苹果IAP系统购买应用内数字商品和服务,并通过反引导条款禁止开发者引导使用其他支付方式,构成限定交易及搭售 [2][29] - 指控苹果强制中国消费者只能通过App Store获取iOS应用,构成限定交易行为 [3][28] - 指控苹果强制收取最高达30%的佣金,构成不公平高价行为 [4][31] 要求的改正措施 - 要求苹果向中国消费者开放IAP以外的第三方支付渠道,并对此类支付免收任何形式和金额的佣金 [5][14] - 要求苹果向中国消费者开放App Store以外的iOS应用获取渠道,包括第三方应用商店和网页侧载,并对此类渠道免收任何费用 [5][14] - 要求苹果降低应用内数字商品交易的佣金费率,且不得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最优惠比例 [5][14] 国别性歧视指控 - 举报信指控苹果对中国消费者实施国别性歧视,相较于欧美市场,中国消费者仍被禁止使用第三方支付和第三方应用商店 [6][16] - 美国法院裁定苹果必须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支付渠道选择权,允许跳转至第三方平台并使用任何第三方支付工具,且免收佣金 [7][15] - 欧盟在重罚苹果5亿欧元后,苹果实质性放松了第三方支付渠道,允许跳转并使用第三方支付,佣金采取分层模式,最低至首年12%,次年10% [7][15] - 苹果未将美欧的低(零)佣金模式推广至中国,中国仍被执行全球最严格规定:仅限应用内支付,标准佣金30% [7][17] 苹果税负担分析 - 2024年中国消费者缴纳的苹果税金额为64.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48亿美元,超过欧洲的48亿美元 [9][18] - 基于2024财年营收数据(中国646.5亿美元,美国1692.6亿美元,欧洲1048亿美元),中国苹果税占中国区营收比例达10%,美国为8.8%,欧洲为4.6% [9][18] - 预测到2026年,美国苹果税将降至63亿美元,欧盟为71亿美元,而中国消费者缴纳的苹果税或达81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比美国多18亿美元,比欧洲多10亿美元 [9][19] 全球监管趋势 - 全球已有日本、韩国、英国、印度、西班牙、土耳其、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10余国对苹果垄断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10][20] - 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在2025年12月18日前迫使苹果开放第三方交易模式和应用获取渠道 [11][20] - 澳大利亚联邦法院裁定苹果在iOS应用分发和支付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1][20] - 俄罗斯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效,要求在该国销售的iPhone必须允许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分发渠道 [11][20] - 哥伦比亚工商监管局于2025年8月下旬宣布启动反垄断调查,评估苹果是否限制替代应用商店和支付方式 [12][20]
55名中国用户举报苹果:中外双标,滥用支配地位
虎嗅· 2025-10-20 21:45
10月20日,一份由55名中国消费者联合署名的《关于苹果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举报信》被递交至中国国家市场监 督管理总局。 这份举报信以王琼飞、田军伟为代表,指控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在中国市场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包括强 制交易、搭售、反引导条款以及收取"不公平高价"在内的一系列垄断行为,严重侵害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举报信的核心诉求是请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苹果公司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责令其停止侵权行为,向中 国消费者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和第三方应用商店。 核心诉求:要求零佣金开放第三方支付与应用商店 根据举报信内容,55位中国消费者的举报请求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请求立案查处,二是请求责令改正。 在请求立案查处方面,举报人要求监管机构认定苹果公司存在三项主要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限定交易及搭售:强制中国消费者只能通过苹果的IAP(应用内购买)系统购买iOS应用内的数字商品和服务。同时, 通过反引导条款禁止开发者引导消费者使用IAP以外的支付方式。 限定交易:强制中国消费者只能通过苹果App Store获取iOS应用。 不公平高价:强制中国消费者在使用IAP时,承担最高达30% ...
太龙股份(300650) - 公司及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修订稿)
2025-02-27 18:48
业绩总结 - 2021 - 2024年1 - 9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4,756.03万元、323,535.33万元、264,459.02万元及194,523.22万元,持续下降[49][111][159] - 商业照明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12%、24.63%、26.23%和23.95%,呈波动下降趋势,除2021年外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50] - 半导体分销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0%、6.52%、5.87%和5.22%,先升后降,各期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50] -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3.00%、85.89%、82.22%和85.45%,占比较高[50]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1.53%、73.85%、69.93%和67.60%,对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持续下降[50]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为84.75%、81.80%、78.03%和78.47%,对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持续下降[50] 用户数据 - 报告期各期与个人客户交易金额占发行人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均未超0.01%[33] - 2024年1 - 9月公司对安踏集团销售3,466.06万元,占比11.81%;利郎1,659.17万元,占比5.65%等,合计8,922.51万元,占比30.39%[91] 未来展望 - 公司商业照明业务最近一年业绩呈复苏趋势,未来拟聚焦细分领域、拓宽渠道、提高质量、拓展海外业务[10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3年11月,漳州太龙受让弛澈建设100%股权,弛澈建设成为全资控股子公司[30]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半导体分销业务定价机制考虑采购成本等因素,通过商务谈判确定价格[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