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
人民日报· 2025-09-04 08:40
建立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开展综合风险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通过对数据分析 和利用,全面动态地了解房屋建筑的安全状况。特别是要重点排查老旧住宅电梯、老旧房屋设施抗震性 能、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登高作业面和疏散通道等与公众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隐患及环境隐 患(如山体、地质结构等)。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 案,实现对房屋建筑安全隐患的动态跟踪和管理。 建立健全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努力做到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信息准确,这是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 慧化水平的核心内容。平台应具有数据集成与管理功能,整合房屋建筑的各类信息,包括基础信息、安 全隐患信息、维修改造信息等,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具有隐患排查与预警功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和挖掘,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向相关部门、使用主体和人员及时发出预警;具有决策支持和服 务公众的功能,既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帮助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也可以向社会公众 提供房屋建筑安全信息查询、投诉举报等服务,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 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 ...
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建言)
人民日报· 2025-09-04 07:05
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房屋建筑安 全隐患数字档案、健全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等举措,久久为功。 健全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消除机制和房屋建筑信息动态更新机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是保障安全的关键环 节。对于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和安全隐患,特别是自建和建设时间较早、风险较大的建筑,确定相应的 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宜拆则拆、宜迁则迁、宜修则修,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消 除。综合提升房屋建筑的抗震、防雷、防火、预警等性能,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增强人 民群众身边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同步更新房屋建筑的基础信息与安全隐 患信息,确保其实时性和完整性。同时,强化数据共享,统筹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部门间信 息互通和协同管理。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房屋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和 重要财产,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规划设计到拆除重建,房屋经历着漫长的生命 周期,在此过程中,各种因素可能影响其安全性。加强专业研究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 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全生命周 ...
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
人民网· 2025-09-02 09:00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核心方向 - 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定位 [1] -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指导思想 [1] - 涵盖六个相互关联方面 形成系统性目标布局 [8] 创新城市建设 - 将创新置于城市发展多维目标首位 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 [2] - 加强科技与产业协同布局 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 [2] -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2] 宜居城市建设 -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 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 [3]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加快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 [3] - 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 美丽城市建设 - 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 [4] - 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4] -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4] 韧性城市建设 - 把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目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5] -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 [5] - 构建完善城市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 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 [5] 文明城市建设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协同联动 [6] -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6] -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强市 [6] 智慧城市建设 - 推动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7] - 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的治理体系 [7] - 积极布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科技水平 [7] 系统化实施路径 - 运用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 推动各环节有机衔接相互赋能 [8] - 促进城市空间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 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 [8] - 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城市建设成效最终评判标准 [8]
解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城市更新盘活存量 强化城乡融合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8:58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强调城市价值取向从单纯经济指标增长转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与安全感 [1] - 城市发展进入内涵式新阶段 需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并强化城乡融合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1] 城市更新战略部署 - 城市更新被确立为未来十到二十年城市工作主线 需实现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和绿色转型 [1] - 城市更新关键在于通过存量空间和资源撬动社会资本 探索构建可持续投融资模式 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2] 城乡体系优化需求 - 当前城市体系存在不合理不协调之处 大中城市与小城市在规模 土地规模 居民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2] - 城乡差距仍处于高位 城乡二元结构未根本破除 县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 城乡融合解决方案 - 需分类构建城乡连续体 人口流入县纳入都市圈统筹 人口流出县给予产业扶持和消费提振 [2] - 以现代化都市圈或城市群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建议将沈阳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范围 [3] 公共资源配置优化 - 需加快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改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 -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以创造高水平生活 促进城镇之间公共资源配置和福祉均衡化 [3]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
辽宁日报· 2025-08-19 09:12
经济政策与规划 - 坚决统一思想和行动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经济工作决策部署 [1] - 聚焦三年行动决战决胜 助力辽宁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 推动实现辽宁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 - 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准备情况专题调研 [1] 城市发展与法治建设 -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 [1] - 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 [1] - 以法治方式助力提升辽宁城市发展质量 [1] 作风建设与工作推进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1] - 认真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有关要求 [1] -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1] -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1]
中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重申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摩天大楼竞赛”将成历史
华夏时报· 2025-07-18 12:44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提出"两个转向":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1] - 提出"五个转变":发展理念更注重以人为本、发展方式更注重集约高效、发展动力更注重特色发展、工作重心更注重治理投入、工作方法更注重统筹协调[1] - 明确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包含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维度[3][4] 城镇化发展阶段特征 - 中国城镇化率从2015年56%提升至2024年67%,增速放缓进入中后期阶段[2] - 城市已积累庞大的人口、土地和经济活动规模,提质增效成为首要任务[2] - 此阶段易出现"城市病"问题,需要转变工作原则[2] 城市发展新目标体系 - 提出"一个优化、六个建设"框架: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4] - 相比2015年会议,新增对"现代化"的强调,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衔接[4] - 发展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主线为内涵式发展,重要抓手为城市更新[3] 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从物质增长转向关注人的需求[5] - 从重视投资经济转向社会治理,从硬件建设转向软性治理能力打造[5] - 转变面临惯性依赖、思维守旧、部门协同不足等挑战[5] 超高层建筑政策导向 -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增强高空消防能力,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6] - 政策延续性:2020年起陆续出台500米、250米等限高规定[6] - 限制原因包括安全风险、能耗非线性增长、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调整等[7]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全力推动超大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切实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长江日报· 2025-07-16 21:20
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 核心观点是科学回答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 - 强调要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2] - 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工作重心、工作方法[2] - 要求全力推动超大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2] - 强调要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2] - 目标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2]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 强调要持续深入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3] - 要求对尚未整改完成的问题加快推进,对已整改完成的问题开展"回头看"[3] - 提出要将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与中央巡视立行立改问题整改结合[3] - 强调要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3] 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工作 - 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第三轮地方志书编修试点工作[3] - 强调要科学谋划志书篇目,强化内容审查把关[3] - 目标是更好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作用[3]
每经热评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发展逻辑的一次重大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23:44
城镇化发展历程与内需释放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提升至2024年的67%,累计拉动GDP增长约12% [2] - 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3~5倍,2015~2023年累计拉动GDP增长约12% [2] - 新增城镇人口人均消费支出比农村居民高出1.8倍,按年均新增1000万城镇人口计算每年新增消费需求约3000亿元 [2] - 城镇化高峰期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百万亿元,消费市场规模从不足10万亿元扩展至47万亿元 [2] 城镇化新阶段特征与挑战 -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对GDP的拉动效应从2015年0.8个百分点降至2023年0.5个百分点 [3] - 2024年户籍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达17.3%,约1.4亿人口未实现市民化,导致县域居民人均消费仅为城市居民的53% [3] - 补齐公共服务差距可每年释放1.2万亿元消费增量,2024年县城人均市政设施投资仅为城市三分之一 [3]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方向 - 从依赖"人口+土地"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服务"提升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化学反应 [4] - 内需驱动结构从城镇化时期65%靠投资转变为当前72%由消费与创新共同驱动 [4] - 衡量标准从固定资产投资等规模指标转向单位GDP能耗、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等质量指标 [4]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四大路径 - 空间与体系优化:成都都市圈2025年推进51个产业项目年度投资超370亿元,2024年全国县城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2% [5] - 创新与数字驱动:30个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达60%,研发投入占比75%,专利转化率比中小城市高30个百分点 [5] - 绿色与服务升级:城市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10.8万亿元,教育健康等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 [5][6] - 安全与韧性基建:老旧管网改造可撬动1.2万亿元投资,防洪排涝设施升级每年需投入5000亿元 [6] 城市发展模式转变 - 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依靠人才红利,从比拼投资规模转向较量创新浓度,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强化软件升级 [6] - 预计2030年城市服务消费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创新驱动的产业内需、品质提升的消费内需、更新改造的投资内需将持续释放 [6][7]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 2025-07-15 12:09
城市发展成就与现状 - 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新型城镇化水平、城市发展能级、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宜业宜居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1] -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2] 城市工作总体要求 -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 [2] - 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2] - 城市工作要转变发展理念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转变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转变工作重心 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转变工作方法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2] 城市工作重点任务 -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 -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3] -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 -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新污染物治理等问题 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3] -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 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 [3] -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3] - 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 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 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3] 党的领导与落实要求 - 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 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 强化各方面执行力 [4]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 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 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4] - 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 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做好城市工作 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 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 - 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 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深刻把握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的内在要求 做好改革创新大文章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