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宜居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记者手记:城市更新,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新华社· 2025-11-11 20:27
城市转型战略 - 鞍山正从“钢都”向“宜居之城”转型,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2] - 未来将持续聚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5] 基础设施升级与韧性建设 - 以PPP模式启动千山湾防汛工程,将防洪标准从三十年一遇提升为百年一遇 [1][2] - 5年来累计完成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近1500公里,排查整治隐患燃气管网近70公里,全部更换老旧灰口铸铁管网536公里 [3] 生态治理与空间利用 - 通过疏浚清淤、修建水坝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并利用栈桥观景台和滨河绿道打造亲水空间 [1] - 计划利用河岸30至50米不等的荒废闲置滩涂地,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和生态水岸 [2] 文化街区活化与创新 - 在东宾特色休闲文化街区贯彻“微改造”理念,利用闲置空间,保留99栋单体独栋历史建筑原貌,引入特色餐饮 [4] - 通过网红墙绘、山剧场等文化共享空间,以脱口秀、评书、相声等演出形式连接城市历史与青春活力 [4]
从“有房住”到推进“好房子”建设,“世界城市日”上这样探讨宜居城市共建
第一财经· 2025-10-25 12:13
政策导向与行业转型 - 中国住房发展正经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历史性转变 [2] - “好房子”于2025年3月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 - 2025年5月政策扩容为建“四好”,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2] - 2025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好房子”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机制并提供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 [2] 行业会议与核心议题 -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将“好房子与宜居城市”作为核心议题 [2][3] - 会议主题为“住房公平促进城市宜居”,聚焦从“城镇化”向高品质“现代化人民城市”转型 [3] - 会议主办方包括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3] - 会议将汇聚300多位海内外嘉宾 [4] 行业技术与发展趋势 - 行业关注两大议题:“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与“绿色低碳美丽城市与好房子系统营建” [4] - 行业聚焦以“新动能、新技术、新治理”为核心,推动绿色与智能技术在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领域的应用 [4] - 会议主旨演讲将聚焦新材料与碳中和、兼容并蓄的都市生态等热点话题 [4] - 会议将发布政策标准、前沿技术、智能制造、设计对策四大类创新成果 [5] 行业未来展望 - 圆桌论坛将探讨未来城市与技术创新、好房子与高品质生活、完整社区与有机更新三大话题 [5] - 行业共识是建设“好房子”不仅是行业变革,更是面向未来“安居宜居”的新图景 [5]
【渭南】渭水汤汤润秦东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21
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升级 -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68.42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长22.92平方公里 [3] - 2024年城镇化率达到52.35%,较2012年增长9.35个百分点 [3] - 近十年新增城区道路130公里,路网密度达6.22公里/平方公里 [3] - 新增供水管网141.23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从81%提升至99% [3] - 2019年以来建成80.5公里供热管网,集中供热面积达1262万平方米,实现从零到全覆盖的跨越 [3] - 新建宽45米双向8车道的朝阳大街沋河桥,有效疏通交通瓶颈 [2] 民生工程与城市更新 - 2019年至2024年累计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44个,惠及居民约34万人 [4] - 打造更新综合性城市公园32个,新建"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160余个,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6] -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有序推进138个海绵项目,建设如内径3.8米的杜化路排水主干管等骨干工程,有效缓解内涝 [4] - 新增停车位7391个、充电桩2759个,破解"停车难""充电烦"问题 [9] - 在全省率先同步启用首批9家医保便民服务驿站 [9] 城市治理与服务创新 - 采用"柔性治理"模式,设立便民疏导点吸引二三百名流动摊贩集中经营,摊主月收入可达四五千元 [7] - 深化"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用管理手段解决、10%用执法手段解决,推动管理方式转变 [8] - 推广"门前五包、十户一长"自治机制,打造12条示范街,构建闭环管理模式 [8] - 运用智慧化手段,"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230个在建工地、675辆渣土车和5283家涉油烟餐饮门店 [9] - 2024年排查矛盾纠纷35773件,化解率达98.58% [10] 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 - 举办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逾百家院团的渭南百团戏曲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 [11] - 年均开展8000余场次文化活动,创排《根据地》《渭华起义》等文艺精品 [11] - 建成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7个实践所、2339个实践站覆盖城乡 [12] - 拥有7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6128支志愿服务队,意味着每6个渭南人中就有1位志愿者 [12] - 2024年启动"我的城我守护"千人观察团活动,1165名观察员来自各行各业,已解决环境卫生、社区治理等问题3000多件 [12][13] - 5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26人荣登"陕西好人榜",29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 [13]
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郑州日报· 2025-10-20 09:01
会议核心目标与原则 - 会议核心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1] - 发展目标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1] - 发展主题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主线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重要抓手为推进城市更新 [1] - 重要原则为“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具体路径包括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1][3] 城市发展格局与体系规划 - 构建“一主两副、一圈两带、四域多点”发展格局,做强郑州中心城市,提升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能级 [2] - 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郑开同城化提质提速提效,建设沿京广、陇海铁路城市发展带 [2] - 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郑州都市圈为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2] - 优化城市布局与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打造物流枢纽城市、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发展各类要素市场 [2] 城市发展关键领域与举措 - 聚焦动能转换,通过创新、改革、开放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3] - 聚焦品质提升,通过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3] - 聚焦绿色转型,通过环境治理、节能降碳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3] - 聚焦风险防控,通过增强设施、建筑、空间、管理韧性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3] - 聚焦文脉赓续,通过塑造特色风貌、守护历史底蕴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3] - 聚焦治理增效,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支撑、数智赋能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3] 城乡统筹与保障机制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 - 加强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强化作风保障,建强专业队伍以凝聚建设合力 [3]
新闻1+1|宜居城市,究竟该如何打造?
央视网· 2025-10-16 08:4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首份宜居城市国家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总体要求》正式发布,确立了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宜居城市评价框架 [1] - 标准构建了包含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治理及基础设施六大维度的系统性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以人为本、因城施策等四项基本原则 [1][6] - 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旨在为未来可能的强制性国标提供基础和参考,其核心价值在于从居民感受出发,衡量居住成本与效应的平衡 [3][6][14] 标准制定的背景与原则 - 标准制定历时约两三年,汇集了六十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并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理念对标 [4][6] - 明确了宜居城市的四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因城施策、共享共治、适度而为 [6] - 宜居的基本定义是让城市居民以尽可能少的居住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居住效应 [3] 标准的核心维度与创新 - 标准包含六大维度: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治理及基础设施,其中治理和文化是新增维度,以弥补过去重硬件轻软件的短板 [1][10] - 在基础设施评估上,不仅考核其建设完备度,更强调其利用效率和服务居民的实际效果,避免闲置 [10] - 注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认为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10] 标准的应用与实施路径 - 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具有指导性,旨在供各地探索应用,而非强制性标准 [3] - 实施需遵循三大规律: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自然规律)、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律)以及历史文化和多民族共治背景(历史规律) [13] - 强调不同城市应因地制宜,激活自身发展要素,如台儿庄通过城乡融合、阳朔通过城市更新打造全域旅游、潍坊通过精细化管理成为标杆 [14] 宜居城市的最终衡量标准 - 城市宜居与否的最终体现是居民内心的向往和幸福感,而非单纯的数据指标 [9][14] - 需要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协同治理,共同为城市宜居性打分 [13] - 核心目标是让城市更有活力、朝气和吸引力,使居民愿意留在那里 [14]
城市24小时 | 浙江这场重磅会议,为何选在“第三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0:45
浙江省城市发展与“强城行动” - 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谋划城市发展新蓝图,聚焦现代化先行、共同富裕、人民满意,高水平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1] - 温州被赋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重任,正全力冲刺GDP万亿城市目标,但面临市辖区面积仅为杭州1/3、宁波1/2,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的“小马拉大车”问题[1][2] - 温州2024年初启动“强城行动”,实施空间重构、产业创新等六大行动,旨在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2] 跨区域合作与能源交易 - 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首次开展跨电网经营区现货交易,南方电网经营区4230万度电能通过闽粤联网工程送往浙江、上海等地,保障华东地区紧急用电需求[4] - 全国首支跨省域财税分享基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投资基金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重点赋能示范区跨省域高新区和水乡客厅高质量发展[5] 地方产业政策与人才引进 - 杭州拟立法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通过全国首创地方立法为企业提供稳定制度环境,并制定补链强链延链拓链行动方案,加强行业龙头企业培育[7] - 成都出台吸引集聚人才十条措施,每年遴选30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600名成都工匠人才培育对象,支持校企共建中试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8] 城市发展评估标准与指数 - 我国首部宜居城市国家标准实施,从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治理、基础设施六大维度搭建评估框架,明确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等量化指标[9][10] - 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发布,北京、深圳、上海以85.1分、82.5分、81.4分位居综合排名前三,报告通过90项指标对36个主要城市进行评估[13][15]
中国首部宜居城市国家标准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6:05
标准发布与实施 - 中国首部系统构建宜居城市评估框架的国家标准《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宜居城市总体要求》获批发布 [1] - 该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0月5日起正式实施 [1] - 标准适用于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评估中的宜居性提升 [1] 标准框架与核心维度 - 标准从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治理、基础设施六大维度搭建宜居城市指标体系 [1] - 环境维度明确大气、水、土壤治理要求及绿化覆盖率等量化指标 [1] - 社会维度涵盖住房、就业、医疗等领域,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 - 经济维度将城乡收入比纳入监测评估,突出包容与协调 [1] - 文化维度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提升 [1] - 治理维度构建"政务服务+协同治理+公共安全"框架,明确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等指标 [1] - 基础设施维度系统布局市政公共设施、安全保障设施、信息通信设施等六大体系 [1] 标准实施目标与影响 - 标准旨在解决当前城市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标准不统一、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 [2] - 引导城市发展转向"软硬兼备、因城施策、全民共建"的方向 [2] - 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2]
2025中国宜居城市30强出炉:广州第1,香港第3,厦门第17
搜狐财经· 2025-09-25 18:33
城市排名与综合得分 - 广州以448分总成绩位列宜居城市榜首 [1][5] - 上海以442分总成绩排名第二 [5] - 香港以439分总成绩排名第三 [1][5] - 台北、深圳、成都分别以436分、435分、433分位列第四至第六名 [5] - 厦门以410分总成绩排名第17位 [4][7] 广州城市优势分析 - 经济活力得分为89分,教育得分为99分,医疗得分为92分,三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前三 [1] - 全年平均气温为22℃,地铁运营里程达124公里,三甲医院数量超过80家 [1] - 房价收入比控制在13倍,显著低于上海和深圳的18倍,降低了年轻人的定居门槛 [1] 香港城市优势与挑战 - 医疗、教育、交通得分分别为98分、97分、93分,达到世界级水准 [1] - 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科技大学三所名校位列全球前50,公立医院急诊收费仅为180港元 [1] - 物价得分较低为59分,住宅尺价为全球最高,但港府推出“北部都会区”2.0计划,目标在十年内建设33万套公营房屋以降低居住成本 [1] 厦门城市特点 - 气候与交通两项指标均获得90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高铁可在4小时内直达上海和深圳 [4] - 教育得分为86分,物价得分为71分,房价仅为深圳的45% [4] - 近年引进中航锂电、宁德时代两大千亿级项目,新增超过3万个高薪岗位,实现了宜居与宜业的结合 [4] 其他上榜城市核心指标 - 北京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获得满分100分,但物价舒适度得分较低为62分,总分为428分排名第10 [7] - 成都的经济环境与医疗得分为98分,物价舒适度得分为79分,总分为433分排名第6 [5][7] - 武汉、重庆、南京总分相近,分别为432分、431分、430分,排名第7至第9 [7] 宜居城市成功要素 - 宜居城市的成功关键在于将经济机会、生活成本、公共服务等因素调配至最佳平衡状态 [6] - 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在于各城市能否持续微调发展配方,以提升排名 [6]
2025东营市房产(济南)推介会9月17日启幕
齐鲁晚报网· 2025-09-15 10:20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观黄河入海 住宜居东营”2025东营市房产(济南)推介会,将于2025年9月17日09:00-11:30在济南市历城区海通·芳华悦府营销中心举行 [1][3] - 活动由山东省及东营市住建部门、房地产业协会等多方指导支持,旨在借助省会济南的优势展示东营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潜力 [1] 行业参与情况 - 推介会汇聚众成地产、海通地产、新邦地产等10余家房企,集中展示超过30个房产项目 [1] - 活动设有购房政策咨询台,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面对面沟通,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并增强购房信心 [1] 城市生态禀赋 - 东营市拥有1530平方公里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是368种鸟类的栖息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3.5平方米 [2] - 城市定位为黄河三角洲上的生态明珠,具有154公里海岸线和黄蓝交汇的自然奇观 [2] 品牌推广战略 - “观黄河入海 住宜居东营”品牌在天津成功举办推介会,吸引超千名群众参与,被视为房地产外销的历史性一步 [3] - 济南专场的举办标志着该品牌全力打响,目标在于提振住房消费并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3]
我住的城市更宜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4 08:12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 - 通化市通过改造闲置地块建设口袋公园 新增花海景观和状元栈道 提升市民休闲体验 [10] - 通化市新建免费停车场 增加停车泊位 解决学校旁和商场边的停车难题 [10] - 通化市进行道路提升改造 铺设平整沥青路面 更换防滑地砖 清晰划分非机动车道 [11] 产业政策与创新环境 - 杭州市钱塘区义蓬街道提供务实产业政策和生产研发一体化空间 支持驿公里智能等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发展 [12] - 义蓬街道将企业智能洗车系统纳入民生实事工程 为新技术落地提供真实场景支持 [13] - 义蓬街道城市配套快速提升 道路和商业项目陆续投用 教育和医疗资源加速布局 [13] 城市应急管理与韧性建设 - 三亚市在台风剑鱼期间有序暂停景区、航运和商铺运营 展现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15] - 台风过后 三亚市快速恢复供水供电 环卫、园林、消防及跨区域支援队伍高效开展道路清障工作 [15] - 三亚市大型商场和超市在台风后第二天恢复营业 政府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 [16]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 腾冲市森林覆盖率高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 夏季温度20多摄氏度 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17] - 腾冲市新建多个城市公园和绿化带 丰富植物种类 东湖公园新建步道和海棠大道提升市民休闲体验 [17][18] - 腾冲市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强 践行垃圾不落地和候鸟不打扰的护绿向善理念 [18] 智慧城市与科技应用 - 雄安新区推出雄安缴费通小程序 实现水、电、燃气和采暖费一键绑定和缴纳 并提供80元采暖费减免优惠 [19] - 雄安新区建设覆盖数百公里的数字道路 通过全域感知设备和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绿波路段 优化交通流量 [19] - 雄安新区推广机器人应用 包括咖大师咖啡制作机器人和无人快递车 提升生活便利性 [20] 文化旅游与遗产传承 - 临洮县岳麓山拥有400余副名联和160多通碑刻 包括明代杨继盛所写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千古名联 [22] - 临洮县在景区、学校、街道等场所悬挂1500多副应景楹联 如万纪小学和椒山小学门口对联 引导崇德向善 [22] - 临洮县谈联论对和品书赏字成为市民休闲方式 吸引全国游客 提升陇上文化名城知名度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