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弱美元逻辑
icon
搜索文档
沪指突破3900点创十年新高,黄金与AI双主线引爆节后行情
搜狐财经· 2025-10-09 11:2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突破3900点关口,涨幅超过1%,创业板指盘中涨超2%,深证成指涨超1.6%,两市近3000家个股上涨 [1] - 长假后市场多呈现涨多跌少的格局,节前已有资金提前博弈反弹 [3] - 十月市场将迎来财报季与政策窗口的双重催化,A股有望延续结构性上涨格局 [4] 板块与行业表现 - 盘面上贵金属、核聚变、有色金属等方向涨幅居前 [1] - 假期全球市场有色、半导体及AI赛道表现亮眼,COMEX黄金期货累计上涨4.45% [3] - 建议关注高景气+高弹性方向,如通信、有色、游戏、港股互联网等细分领域 [4] - 当前A股行情处于第一阶段,核心科技板块如AI算力、端侧等方向领涨 [5] 宏观与市场环境 - 长假期间海外市场消息面偏积极,全球主要风险资产联动走强,美股、日股、黄金均创历史新高 [3] - 国内9月PMI边际回升,假期出行数据创历史新高,餐饮、院线和地产高频数据回升 [4] - 海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日本财政扩张预期强化全球流动性宽松叙事 [4] 产业趋势与催化 - AI产业端催化频现,OpenAI发布Sora 2并与多家公司合作,AMD因与OpenAI合作大涨超40% [3] - AI投资和应用落地提速,预计市场风格将偏向具备催化、远期成长属性更强的方向 [3][4] - 建议关注预期事件催化方向,如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概念 [4] 投资策略与风格 - 策略上建议围绕主线中相对低位品种布局,政策提振叠加涨价逻辑的顺周期链条有望表现 [3][4] - 行情扩散将分三步,从核心科技板块到泛科技成长风格,最后至反内卷概念、大消费等方向 [5] -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牛市依赖于中国故事,对弱美元逻辑的过度依赖意味着牛市需要换挡 [6]
券商晨会精华 | 对于弱美元逻辑的过度依赖将意味着牛市行进中需要一次换挡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08:19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三大指数月线均收涨,创业板指累计上涨超过12%创三年多新高,科创50指数上涨超过11%创近四年新高 [1] -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额为2.18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200亿元 [1] - 当日收盘沪指上涨0.52%,深成指上涨0.35%,创业板指平收 [1] - 市场热点题材反复活跃,有色金属和存储芯片板块涨幅居前,白酒和大金融板块跌幅居前 [1] 券商观点:市场驱动逻辑 - 国金证券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全球资产交易的核心主线是美元走弱,但中国牛市更应依赖于"中国故事" [2] - 国金证券认为对弱美元逻辑的过度依赖意味着牛市行进中需要一次换挡,建议投资者从全球驱动逻辑和国内变化上做好准备 [2] 券商观点:资金面展望 - 国盛证券表示根据往年经验,国庆长假后首周资金价格或有季节性回落,且整个10月资金也未有明显收紧 [3] - 国盛证券结合当前融资需求不足及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预计整体资金将继续保持宽松 [3] - 国盛证券预计全市场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有望保持在1.4%至1.5%附近运行 [3]
国金证券:对于弱美元逻辑的过度依赖将意味着牛市行进中需要一次换挡
新浪财经· 2025-10-09 08:00
全球资产交易逻辑 - 过去一段时间全球资产交易的核心主线是美元继续走弱 [1] - 全球投资人曾认为美元是财政扩张与科技繁荣下的唯一买单者 [1] 中国牛市驱动因素 -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牛市往往依赖于"中国故事"而非弱美元逻辑 [1] - 对弱美元逻辑的过度依赖意味着牛市行进中需要一次换挡 [1] - 建议投资者从全球驱动逻辑和国内变化上做好更多准备 [1]
海外策略|港股外资偏好有何变化
2025-09-01 10:01
**港股外资流向与行业偏好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科技互联网(软件服务、硬件)、大金融(银行、保险)、地产、医药(生物制药、创新药)、消费品(食品用品、耐用消费品、零售)、汽车、能源、公用事业、材料 [1][3][7][8][9][10] * 公司类型聚焦于港股科技龙头及互联网平台企业 [11][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外资整体流向发生逆转**: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底,外资整体净流出港股;2025年5月起,长短线外资均开始边际性回流,主要受中美关系缓和(日内瓦协议达成、贸易关系稳定)及弱美元逻辑驱动 [1][2][5] * **长线资金回流规模显著**:2025年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性外资累计回流近700亿港元 [1][5] * **未来宏观环境利好**:预计美联储2025年9月降息并有望实现两次降息,叠加美元震荡偏弱及中美贸易关系趋稳,将继续推动外资回流,为港股提供良好宏观环境 [1][6] **外资的长期行业偏好与持仓特征** * **长期青睐科技互联网与大金融**:在零售、保险、软件服务及媒体等行业中,外资持仓占比达7成左右(长线稳定型占5-6成,短线灵活型占1-2成) [7] * **持仓质量较高**:自2020年以来,外资持仓的市盈率(PE)及净资产收益率(ROE)均明显高于全部港股平均水平 [7] **分时段行业偏好变化** * **2024年初至2025年4月底(整体流出期间)**: * 外资逆势加仓硬件和食品用品行业 [1][8] * 多数行业遭遇资金流出,银行业整体净流出超过2000亿港元,零售业净流出约1800亿港元 [8] * **2025年5月以来(回流期间)**: * **一致流入**:科技板块(软件服务累计流入760亿港元,技术硬件流入334亿港元)获长短线外资一致流入 [1][3][8][10] * **存在分歧**: * 生物制药(创新药)获长线增持68亿港元但遭短线减持180亿港元,总体净减112亿港元 [8] * 汽车地产板块呈现长线资金撤离但短期灵活性外资买入 [8] * 地产板块因近期政策推动灵活性外资买入,但长线外资仍流出 [3][9] * **一致减持**: * 银行、能源、公用事业等红利类资产遭长短线外资共同流出 [3][9] * 零售业受外卖大战对盈利的负面影响,自2025年5月以来遭大幅减持,总体减持幅度达560亿港元 [9] **其他重要内容(行业前景与估值)** * **科技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港股科技板块的市盈率(PE)处于过去20年数据中的18%分位数,估值较低 [11] * **科技板块基本面与前景改善**:尽管曾受互联网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和外卖大战冲击,但压制因素近期改善(中美贸易边际缓和、美国科技出口管制松动、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范出台) [12] * **AI产业变革带来机遇**:AI引领的新科技周期将使港股科技龙头充分受益,具备更大的向上弹性和空间 [11][12] * **存量结构趋于稳定**:中国资产配置比例降至历史低位,对地缘政治风险敏感的部分外资已出清,当前存量结构更稳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