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型消费

搜索文档
文旅部: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文旅消费 释放职工消费潜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03:27
"我们将会同全国总工会支持扩大职工文旅消费,释放职工消费潜力;深入实施'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 旅消费行动计划,引导更多资金、资源投向文旅消费。"9月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 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持续加大文旅消费惠民力度。 9月16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多项举措 涉及文旅消费,为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提供了支持。 这些举措包括: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现有场馆,打造一批 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 服务供给;支持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打造新的消费场景;鼓励有条 件的地方通过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创新。 同时,还将鼓励引进国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赛事,打造具有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 联赛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今年以来,各地文旅场景不断创新、融合业态持续涌现。缪沐阳表示,随着我国改善型消费快速发展, 文旅消费已成为改善型消 ...
从“实用主义”到“改善型消费”:医美消费者的理性觉醒
搜狐财经· 2025-08-05 20:34
1. 消费动机的代际跃迁 近年来,中国医美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实用主义"到"改善型消费"的深刻转型,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美的认知升级,更标志着医美行业进入理性化发 展新阶段。以下从趋势表现、驱动因素、行业影响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早期医美消费者以解决皮肤瑕疵、修复先天缺陷等"功能性需求"为主,如祛痘、祛疤等。而当前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轻医美项目实现肤质改善、抗衰维养 等"品质提升",例如光子嫩肤、热玛吉等非手术类项目占比已超60%。这种转变在成都等医美活跃城市尤为显著,当地84%的医美需求集中在维养与抗衰类 项目。 2. 审美标准的自然回归 消费者不再追求"网红式"夸张效果,转而推崇"妈生感""高级脸"等自然美学。正如行业专家指出,"美得让人看不出来"成为新潮流,医生更倾向于用微创技 术实现自然效果。这种审美转向与社交媒体传播密切相关——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真实案例分享,让消费者对过度填充、僵硬脸等负面效果产生警惕。 3. 决策流程的专业化倾向 消费者决策周期延长20%,从盲目跟风转向"功课先行":通过线上平台对比机构资质、医生案例,到店后针对材料溯源、术后维护等专业问题深度沟通。 2023年,美团 ...
金融支持消费应重点突出 防止政策碎片化
搜狐财经· 2025-05-13 01:43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 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 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 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 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提出,下一阶 段在货币政策思路上要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积极满足各类主体 多样化资金需求。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之一,金融支持消费也屡屡被强调,具体支持措施也在陆续出台。 比如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从而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等。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金融机构围绕不同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 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可以说金融支持 ...
一财社论:金融支持消费应着眼成本降低和重点突出
第一财经· 2025-05-12 20:24
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同时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 金供给能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提出,下一阶 段在货币政策思路上要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积极满足各类主体 多样化资金需求。 首先,金融支持消费要持续降低居民的消费贷款成本。 人民银行设立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给予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 的年利率为1.5%。有数据表明,即使一些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方面打价格战,平均利率也在3%左右, 中间的利率差显而易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设立可能会促使商业银行、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 配合。 此前,在3月初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在政策传导 上,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减货币政 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加强规范,推动落实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措施,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引导银行科 学评估风险,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金融支持消费要突出重点,加强对改善型消费和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