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价值

搜索文档
山东将聚焦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等五方面
大众日报· 2025-08-02 09:09
政策规划 - 山东省发布《关于加快释放数据价值 加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三年重点聚焦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推进实体经济数智变革、推动跨领域跨区域协作、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五方面 [2] - 政策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 [3] - 政策将作为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是数字化领域国家赋予山东的重要使命 [2] 产业发展 - 山东省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今年1-6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增长18.6% [3] - 已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8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家,均居全国第一 [3] - 计划到2026年年底前培育100家左右"领军型"数字经济企业 [4] 重点任务 - 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每年实施一批前沿领域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部署关键技术攻关任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3] -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实施数据资源汇聚专项行动,高质量建设"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每年打造10个以上省级高质量数据集 [3] -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智慧海洋等优势产业打造典型应用场景 [4] 特色措施 - 强化人工智能核心要素供给 [2] - 有序推进源网荷储数字协同、智能升级 [2] - 创新城市数字服务消费场景,培育数字新产业新业态 [2] - 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 [4] - 健全数字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实施企业骨干数字素养提升行动 [4]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评估报告发布,北京居全国首位
新浪财经· 2025-07-04 18:24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评估报告核心观点 - 北京集中大量科技资源和创新企业 创新指数位列全国首位 [1] - 数字技术成为重塑经济结构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是区域实践热点领域 [1] - 报告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要素价值、数字基础设施5个维度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1] 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区域格局 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北京、广东 优势显著 [3] - 第二梯队:山东、四川 发展稳健 [3] - 第三梯队:湖南、陕西 有提升空间 [3] - 第四梯队:内蒙古、甘肃 需不断加力 [3] 区域特征 - 沿海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指数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得益于优越地理位置和发达科技产业体系 [3] - 北京、上海等地数字化治理指数较高 因数字政务和数据开放政策优势 [3] - 上海、北京和广东数据要素指数出色 因数据交易市场成熟度和数字生态体系建设水平高 [3] 主要经济圈对比 - 珠三角地区指数领先 制造业和外贸发达 深圳、广州创新集群优势明显 [4] - 长三角地区经济基础雄厚 人才集聚 城市协作强 数字经济产业链整合度高 [4] - 京津冀地区北京科研资源丰富 但区域发展不均衡 需加强协同和产业布局 [4] - 川渝地区作为内陆经济圈新秀 区位优势明显 潜力大 [4] 发展对策建议 -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5G网络、高速宽带和数据中心的投入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5] - 加强人才培养 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能力 [5] - 开发数字政务平台 提升行政效率和透明度 推进数据开放共享 发展数据驱动型创新应用 [5]
政企联动:半岛港湾集团重新定义企业“新质生产力”
搜狐财经· 2025-06-13 20:01
数字经济中的政企合作模式变革 - 公司立足"数据赋能、生态共建"理念,通过数字平台搭建与产业生态重构探索政企协同发展新路径 [1] - 以技术为纽带、数据为资产、服务为媒介,系统性解决传统企业信息壁垒和资源错配问题 [1] 数据要素价值挖掘与技术应用 - 自主研发贸易信息化平台与大数据中心,构建覆盖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底座 [3] - 区块链技术确保供应链金融数据真实性,AI算法通过企业成长力模型实现金融资源精准匹配 [3] - 数据中台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为电商平台提供智能风控与资金运营支持 [3] 政企合作逻辑重塑 - 通过数字化工具将企业运营数据转化为可量化金融资产,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和地方经济韧性 [5] - 政企合作从"任务导向"转变为"价值共生",从"项目制"向"生态化"升级 [3][5]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深化政企联动数字化合作,探索更多元化合作场景 [5] - 推动政企合作从"协同"到"共赢"的新篇章 [5]
数字经济拓展消费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6-13 06:06
手工穿戴甲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融合 - 手工穿戴甲产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数字化平台整合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环节,实现产业融合、分化和网络化,创造新业态 [1] - 数字化平台为东海手工穿戴甲产业提供广阔线上销售渠道,增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交互性,精准识别个性化需求,实现设计到生产的全程个性化 [1] - 东海手工穿戴甲产业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制经验,需因地制宜将本地特色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1] - 东海"指尖经济"奇迹依托"水晶之都"产业根基,更受益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底层支撑 [1] 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形成机制 - 数字经济新业态是基础设施、技术、要素、产业与市场融合的结果,数字基础设施是新业态发展的根基 [2] - 数字平台、数据资源、算力设施一体化建设降低新业态创新成本,保障服务稳定可靠与规模推广 [2] - 技术融合是形成新业态的核心驱动力,实现新兴互联网消费模式与沉浸式经济等前沿业态 [2] - 要素融合创造新价值,资本、劳动力、知识与数据要素深度融合催生精准营销与个性化定制等新型服务模式 [2] - 市场融合打破行业、地域、线上线下壁垒,形成统一、互联、动态演化的新型市场空间 [2] - 产业融合为新业态提供落地场景,消费数据跨产业流动使供应链、消费与生产形成闭环 [2] - 未来数字经济新业态竞争关键在于识别高潜力产业融合场景并构建适配的产业生态 [2]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的未来路径 - 人工智能与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是创新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关键路径,人工智能可挖掘数据潜在规律与价值 [3] - 我国数据总量庞大但数据要素市场制度不完善,数据共享与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3] -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需系统性思维,以"权益可追溯、贡献可量化、收益可分配"为基本原则 [3] - 推动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开放共享,加快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应用 [3] - 人工智能应用可重构产业发展理念、催生产业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 [3]
国家数据局发布《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 八大行动全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新质生产力得以不断壮大
证券日报· 2025-05-19 00:15
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 - 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下发指导文件 [1] - 到2025年底目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算力规模超300EFLOPS [1] - 部署8大行动,包括深度挖掘AI应用场景、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领域: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 [1] - 具有AI应用潜力的行业: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金融等数据资源丰富领域 [2] - AI技术成熟将推动经济转型、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驱动科技创新 [1]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加强交通/医疗/金融/制造/农业等重点领域数据标注 [2]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数据企业和项目落地 [2] - 需平衡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强化隐私计算技术研发 [2] 数字经济融合升级 - 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经济发展效率 [3] - 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3] - 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