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老经济分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2026年展望 | 中美经济及债市:中美新老经济分化加剧,债牛趋势更确定
中金点睛· 2025-11-12 07:41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呈现新老经济加速分化格局,AI驱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而传统地产、消费等领域持续疲弱,这种分化导致经济和社会不稳定性加剧 [4] - 新老经济分化在金融市场体现为股牛(新经济)与债牛(老经济)并存,但债牛趋势的确定性更高 [4][6] - 全球财政政策因空间透支和债务利息压力上升而面临约束,货币政策放松成为更重要的经济支撑手段,并有助于缓解财政压力 [4] - 中国经济2025年的支撑源于贸易顺差和财政赤字创新高,但2026年两者均面临约束,对经济和股市的支撑可能减弱 [4] - 中国面临产能过剩困境,需通过供给侧削减来维持平衡,融资需求收缩叠加流动性充裕,债券利率有望加速下行,预计2026年底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2%-1.5% [4] 中美经济面临新老经济的加速分化 美国新老经济分化及AI对就业的挤出效应 - 美国经济面临“三高”(高通胀、高利率、高工资)压力,历史上这种压力会引发企业盈利下滑和经济动能减弱,2025年已观察到就业、消费放缓及债券利率回落,美联储于9月重启降息 [17][19] - 美国8月起正式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平均税率上调约15个百分点,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处于历史高位,引发经济和社会摩擦 [21][22][25][26] - 关税政策扰动下,美国通胀再度转升,核心商品分项对核心CPI环比的拉动重新显现,国内需求可能受到进一步抑制 [29][30] - 美国就业市场明显走弱,非农就业数据连续大幅下调,10月Revelio口径新增就业人数转负至-9100人,2025年以来企业裁员规模处于疫后较高水平 [37][38][42][44][45] - AI发展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部分头部AI公司为节约人力开销而增加资本开支,信息、零售、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就业普遍走弱 [45][46][47] - 美国消费信心降至历史低位,11月密西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为50.3,居民消费出现降级现象,循环消费信贷余额同比持续负增长 [51][52][61][62] - 美国新经济集中在AI板块,相关投资火热,计算机、电子、电气行业的制造业建筑完工价值拉动作用显著,AI相关企业对M2回升贡献主要融资需求 [69][70][73][74][77][80][81][82] - 美国企业盈利增速放缓,科技龙头企业盈利增长相对稳定,而其他传统行业企业盈利增速下滑较快,经济格局呈现“精锐骑兵带着厚重步兵”的分化态势 [83][84][86][87] 中国新老经济分化,地产基建仍有下行压力 - 中国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但截至2024年仍不超过20%,经济主体仍为传统地产、基建等行业 [91][92][93] - 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行趋势,2025年房地产投资同比跌幅创历史最大,1-9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首次跌至负值 [95][97][98][99][100] - 预计2026年房地产销售面积跌幅略有改善,但由于施工面积滞后于新开工面积下滑,地产投资跌幅仍将超过10%,对经济形成拖累 [101][102][104][105][107][108] - 地产投资下滑后,政府拉动经济转向制造业投资,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较高且占比逐步升高,设备工具购置资金增速明显高于建筑安装工程 [111][112][113][114][115][116] - 中国发电量持续上升并领先全球,各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化明显,AI等信息软件行业用电增速较高,而传统地产、消费行业用电增速持续走低 [122][123][131][132][133] - 新老经济分化体现为商品价格差异,受益于AI、新能源需求的电解铜价格坚挺上涨,而受地产基建拖累的螺纹钢价格持续下行 [134][135] - 国内就业状况偏弱,传统行业吸纳就业减少叠加AI替代效应,央行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当期就业感受指数和未来就业预期指数均跌至历史低位 [137][138][139][140] - 居民收入感受下滑,储蓄意愿持续走高而消费意愿走低,制约内需增长 [141][142] 全球财政面临约束,货币政策放松既刺激经济也缓解财政压力 美欧等国家财政负担持续加重,需要货币政策放松来缓解债务利息压力 - 美国财政持续扩张导致债务压力高企,2025财年财政赤字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关税收入同比增长153%,但占财政收入比例仍仅4% [147][148][149][150] - 民生导向等刚性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高达73%,压降难度大,两党分歧导致政府停摆创历史最长纪录,停摆六周可能造成四季度实际GDP增长率降低1.5个百分点,损失280亿美元 [155][156][157][159][160][162][163] - 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持续升高,高利率环境下新发高息国债替换到期低息负债,财政付息成本面临进一步抬升风险,制约财政扩张能力 [170][171][173][174] - 市场对美联储2026年降息预期存在分歧,若经济表现再度走弱,不排除降息幅度加大、节奏加快的可能 [176][177][179][180][181][182] 中国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后,也需要货币政策放松来缓冲经济压力和债务利息压力 - 2025年中国经济和股市的支撑源于贸易顺差和财政赤字创新高,但2026年两者均面临约束,要出现类似2025年的高同比增长有难度 [4] - 中国面临产能供给大于需求的困境,在内外需难有较大改善情况下,需通过供给侧产能和产量削减来维持供需平衡 [4] - 融资需求收缩叠加企业结汇增加推动货币增速回升,银行有更多资金配置债券,若货币政策宽松且央行重新买入国债,债券利率将以更快速度回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