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金比
icon
搜索文档
ETF市场流动性动态报告:通信、电子领涨,资金继续涌入港股概念ETF
恒泰证券· 2025-08-18 18: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周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小幅上行,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显著上升,两融业务融资余额再创年内新高;整体ETF市场申赎净流入约 -58 亿元,股票型ETF申赎资金净流出,港股相关概念ETF申赎资金净流入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整体情况 - 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五录得 1.75%,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五录得 4.33%,均较上上周小幅上行 [2][10] - 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 20763 亿元,较上上周显著上升;两融业务融资余额约 20488 亿元,再创年内新高 [2][10] - A股市场新发行 6 支股票型ETF,合计发行规模约 34.36 亿份 [10] - 股票型ETF申赎净流入约 -243 亿元 [11] - 上证指数、上证50等指数上涨,创业板指涨幅达 8.58%;通信、电子、非银金融领涨,银行、钢铁等行业负收益 [2][11] - 申万一级行业拥挤度相对均衡 [11] 港股相关概念ETF申赎资金继续净流入 股票(主题)ETF申赎资金净流出 - 整体ETF市场申赎净流入约 -58 亿元,债券型ETF净流入约 126 亿元,跨境型ETF净流入约 167 亿元,股票型ETF申赎净流入约 -243 亿元 [3][25] - 宽基ETF中科创50ETF申赎资金净流出,行业主题ETF中芯片、半导体、券商ETF申赎资金净流出,港股相关概念ETF申赎资金净流入 [3][25] - 股票型ETF换手率普遍上升 [25] 科创、芯片、半导体ETF上周资金净流出 - ETF申赎资金净流入债券型ETF、部分港股行业ETF,科创板相关ETF、芯片ETF、半导体ETF申赎资金净流出 [35] 新上市、拟上市ETF概况 - 上周 5 支ETF基金上市交易,合计份额约 19 亿份 [3][40] - 已完成募集,等待上市交易的ETF共 11 支,合计份额约 50 亿份 [3][40]
港股概念ETF申赎资金净流入,黄金ETF资金净流出
恒泰证券· 2025-08-11 22: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周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持平,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小幅下降,两融业务融资余额再创年内新高;整体ETF市场申赎净流入约146亿元,股票型ETF申赎净流入约 -48亿元,宽基ETF是主要净流出方向,券商ETF申赎资金净流入,黄金ETF申赎资金净流出;7支ETF基金上市交易,10支已完成募集待上市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整体情况 - 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上周基本持平,周五录得1.69%,与铜金比指标同步处于长期下行趋势;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上周小幅上行,周五录得4.27% [9] - 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金额16726亿元,较上上周数据小幅下降;上周五两融业务融资余额约19953亿元,再创年内新高,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1% [10] - A股市场新发行5支股票型ETF,合计发行规模约15.59亿份 [10] - 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等指数均上涨,国防军工、有色金属、机械设备领涨,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负收益;国防军工行业拥挤度预警 [11] 港股相关概念ETF申赎资金净流入 股票宽基ETF申赎资金整体净流出 - 整体ETF市场申赎净流入约146亿元,债券型ETF净流入约90亿元,跨境型ETF净流入约118亿元,股票型ETF申赎净流入约 -48亿元,宽基ETF净流入约 -97亿元 [25] - 股票型ETF换手率较上上周普遍下降;券商ETF申赎资金净流入,黄金ETF申赎资金净流出 [25] 黄金ETF、游戏ETF上周资金净流出 - ETF申赎资金净流入债券型ETF、部分港股行业ETF,游戏ETF、黄金ETF、股票宽基ETF申赎资金净流出 [35] 新上市、拟上市ETF概况 - 上周7支ETF基金上市交易,合计份额约36亿份 [40] - 已完成募集等待上市交易的ETF共10支,合计份额约34亿份 [40]
黄金VS生息资产:历史三次对抗的再思考 - 贵金属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贵金属行业,重点分析黄金与生息资产(如标普500)的历史表现及未来趋势[1] - 公司未明确提及,但推荐关注黄金股标的如山金、赤峰、招金、万国等[15][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黄金与生息资产的历史表现** - 黄金与标普500在65年后收益率追平,年化复合增速约7.2%-7.3%,长周期收益潜力相似[1][5][6] - 美股与黄金存在周期性波动,过去65年经历两轮30-40年大周期:前段生息资产走强,后段保值资产走强,与产业回报率相关[1][7] **当前市场阶段与未来预期** - 当前处于美股与黄金收益率追平的关键节点,未来1-2年或决出胜负:AI产业支撑美股走强或经济增长乏力推动金价上涨[1][8] - 若无衰退或滞胀,黄金价格将回归通胀定价,按65年年复合收益率计算约为2,800美元,当前3,300-3,400美元反映衰退/滞胀预期[1][12] **极端情境下的金价预测** - 大滞胀情境(类似1980年代):金价或达1万美元(较当前3倍上涨空间)[9][10] - 大衰退情境(类似2011年):金价或达4,154美元(较当前25%上涨空间)[9][10] **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建议** - 衰退期:规避风险资产,持有现金和黄金,但现金可能贬值[11] - 滞胀期:实物资产(如黄金)更具优势,稀缺性显著[11] **铜金比指标的意义** - 铜金比创历史新低(类似1980年代滞胀期),反映全球制造业景气低迷及经济动能减弱[2][13] **黄金市场的中周期问题** - 传统美元贬值推动金价的逻辑存在局限性,新视角将黄金作为不生息资产与标普500对比[3] **巴菲特观点的影响** - 巴菲特认为不生息资产(如黄金)缺乏长期吸引力,但历史数据显示黄金与美股长期收益潜力相似[4][6] **未来十年黄金趋势** - 2018年至今处于6-7年周期,保值资产向上通道约10年,黄金牛市波段或未结束[14] **黄金股投资建议** - 短期谨慎,长期看多,推荐三季度配置窗口标的如山金、赤峰、招金等,港股万国及弹性小票招金黄金[15][16] 其他重要内容 - 黄金在滞胀中的定价受货币超发影响更显著[10] - 铜金比低迷预示未来产业周期后十年的担忧[13]
冠通期货早盘速递-20250709
冠通期货· 2025-07-09 20:06
热点资讯 - 胡塞武装袭击也门荷台达附近船只致两人遇难,这是自2024年6月以来红海首次发生海员遇难事件 [2] - 6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前6个月累计销量达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 [2] - 特朗普表示8月1日起对14个国家进口产品征25%至40%关税,中方称关税战无赢家,保护主义损害各方利益 [2]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7月12日至18日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 - 美国财长预计未来几周与中方官员会面推动贸易等议题磋商 [2] 重点关注品种 - 重点关注焦煤、纯苯、甲醇、尿素、沥青 [3] 板块表现 - 夜盘非金属建材涨2.82%、贵金属涨27.55%、油脂油料涨12.51%、有色涨20.69%、软商品涨2.84%、煤焦钢矿涨13.84%、能源涨3.11%、化工涨12.69%、谷物涨1.18%、农副产品涨2.77% [3] 板块持仓 - 展示近五日商品期货板块持仓变动情况 [4] 大类资产表现 - 权益类中,上证指数日涨0.70%、月内涨1.54%、年内涨4.35%;上证50日涨0.57%、月内涨1.30%、年内涨2.32%等 [5] - 固收类中,10年期国债期货日跌0.08%、月内涨0.11%、年内涨0.09%;5年期国债期货日跌0.08%、月内跌0.02%、年内跌0.38%等 [5] - 商品类中,CRB商品指数日涨1.01%、月内涨1.69%、年内涨1.88%;WTI原油日涨0.47%、月内涨5.00%、年内跌5.10%等 [5] - 其他类中,美元指数日跌0.06%、月内涨0.74%、年内跌10.13%;CBOE波动率日涨0.00%、月内涨6.34%、年内涨2.54% [5] 主要大宗商品走势 - 展示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CRB现货指数、WTI原油、伦敦现货黄金等大宗商品走势 [6]
2025年5月通胀数据点评:关于当前通胀的两个具体问题
德邦证券· 2025-06-15 16:02
通胀数据表现 - 2025年5月CPI同比-0.1%,环比-0.2%;核心CPI同比0.6%,环比0.0%;PPI同比-3.3%,环比-0.4%[2][3][5][11] CPI分析 - 5月CPI环比由正转负主因能源价格下降和应季蔬菜上市量增加,分别使CPI环比下降约0.13个百分点和鲜菜价格下降5.9%[2][4][5] - 5月核心CPI同比较前值回升,涨幅扩大原因是金价上升、能源价格降幅收窄和假日效应下交通租赁费上涨[2][5] - 2025年CPI目标增速为2%左右,下半年若猪价超预期上行至每公斤40元且油价超预期上行,CPI或全年实现0.2%;若考虑季节性,2026年CPI读数可能下滑[3][8] PPI分析 - 5月PPI同比继续下行主因国际输入性因素和国内部分能源价格季节性下降[2] - 目前“铜金比”和“螺石比”或指向6月PPI仍然承压,下半年只要CPI - PPI剪刀差合理,企业预期难短期下滑,但盈利下行或扰动决策[3][14][15][16] 应对措施 - 政策端实施扩内需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和消费支持力度[10] - 改革端挖掘需求潜力,注重供给牵引需求和改善营商、消费环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