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搜索文档
合肥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超百万辆
新浪财经· 2025-08-24 08:34
近日从合肥市工信局获悉,全市2024年新能源汽车实际产量截至10月21日已超100万辆,远超去年全年 74.6万辆的总产量。预计,2024年合肥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130万辆。1月至9月,合肥全市引进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153个,总投资1315亿元,包括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奥托立夫、均胜电子、 福耀玻璃等,大众全球第二研发中心、康宁车载玻璃等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接连落户。目前,合肥产业 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已汇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六家整车企业,实现了外资巨 头、央企造车、造车新势力、地方自主品牌、华为生态圈等多种造车形式的"全满贯"。 ...
张志强率队赴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考察交流
新浪财经· 2025-08-20 05:12
政府与企业合作 - 淮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率队赴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考察交流,旨在加强整零协同,促进合作共赢 [1] - 考察期间,张志强深入总装车间和展厅参观,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产业布局、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等情况 [1] - 张志强与比亚迪安徽公司负责人王昭原开展座谈,称赞比亚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成果卓越 [1] 企业合作意向 - 王昭原表示,淮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与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1] - 双方将立足发展定位,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 企业概况 - 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在世界树立了良好的中国汽车品牌形象 [1]
大“汽”“皖″成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00:14
安徽汽车产业崛起 - 2025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达149.9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73.09万辆,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1][4] -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47.2%,领先第二名广东近30万辆 [4] - 2024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4万辆,2025年增长势头强劲 [4] 产业链优势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等全环节,实现"不出安徽造整车" [5] - 汇聚7家整车企业(比亚迪、奇瑞、蔚来等),3000余家零部件企业,1700余家后市场企业 [9] - 合肥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格局,拥有6家整车企业和数百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11] 区域协同发展 - 芜湖贡献全省46.2%汽车产量和80%出口,奇瑞2025年上半年出口55.03万辆,全球120个国家 [12] - 马鞍山专注商用车领域,滁州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宣城聚焦电机部件,其他城市差异化布局轻量化、氢能等 [15][16] - 各市依据资源禀赋分工协作,推动安徽汽车产业规模扩大、技术创新 [16] 统计口径调整影响 - 2025年统计口径改为"生产地统计",比亚迪合肥基地95万辆产量(占安徽56.4%)从广东划归安徽 [8][9] - 比亚迪合肥基地三期完工后年产能将达132万辆 [9] 历史对比 - 广东2024年汽车产量570.74万辆,安徽262.03万辆,差距超300万辆 [7] - 广东凭借广汽和比亚迪长期占据第一,安徽通过全链协同实现反超 [6][1] 出口表现 - 2024年安徽汽车出口量全国第一,每4辆出口车中1辆为"安徽造" [15] - 奇瑞2024年出口超百万辆,2025年上半年出口55.03万辆,蝉联中国品牌第一 [12]
行进中国|巨轮停靠,车城启航
人民网· 2025-07-23 14:13
新能源汽车出口 -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滚装船"深圳号"首次靠泊小漠港并运载6800余台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其中1100多台来自比亚迪深汕基地 [2] - 比亚迪"郑州号"从小漠港首航运输1064辆新能源汽车至东南亚,工厂到港口仅需5分钟车程实现"地跑"集港 [3] - 小漠港通过"工厂—港口—海外"高速通道实现零拥堵、零剐蹭的快速出口流程,车未到港手续已办妥 [3] 港口与物流优势 - 小漠港具备15米水深条件可停靠全球滚装船,位于海上"高速路"入口可节省一周运输时间,已开通9条外贸航线 [3] - 港口新增两台岸桥提升作业能力,汽车出海整备中心加速建设,二期投产后年运输能力将达100万辆 [3] - 通港大道串联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出海外贸全链条,实现上下游高效衔接 [7] 比亚迪产能与布局 - 比亚迪深汕二期整车制造车间高峰日产1300辆新能源汽车,东地块产能持续释放,下半年出口或迎井喷 [4] - 比亚迪二期东西厂区占地400万平方米,3年内从荒山蜕变为连片生产基地 [6] - 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至四期相继落地深汕,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群 [7] 深汕产业生态 - 深汕已聚集比亚迪、京西重工、延锋汽车等近30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7] - 区域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一主三辅"产业,打造深圳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9] - 京西重工提出全链条服务中国品牌出海,参与汽车强国建设 [9] 区域经济发展 - 深汕GDP从2018年38.95亿元增长至2024年242.15亿元,年均增速35.6% [11] - 2025年一季度GDP达73.42亿元同比增长40%,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11] - 深汕从"农渔四镇"转型为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配套基建与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11]
南财观察|一艘巨轮驶向大洋 一座汽车城快速成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19:09
比亚迪深汕产业布局 - 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首次运载1105辆深汕工厂生产的宋系列出口车型前往欧洲,实现"出厂即出港"的物流优势[1][3] - 深汕基地已完成出口车型生产线调试,6月实现宋系列出口车型量产,整车生产主攻中高端及出口车型如腾势Z9、仰望U7等[1][3] - 公司在深汕投资从50亿元增至300多亿元,搭建从零部件到电池到整车的全产业链,包括四期工程分别布局零部件、整车、电池组装和电池包生产线[5] 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深汕合作区已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吸引近30家企业包括京西智行、佛吉亚、东风李尔等[1] - 速腾聚创在深汕投建MARS智造总部基地,规划激光雷达年产能170万台,实现"南山研发+深汕生产"模式[7] - 壁虎汽车入驻深汕建设专用车生产线,成为首个全资自主运营工厂,利用当地产业配套生产旅居车、冷藏车等[8] 小漠港汽车出口枢纽 - 小漠港是深圳唯一汽车滚装出口港区,已开通13条国际航线,2024年出口汽车突破21万辆(含KD件),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166%[4] - 港口一期满足年30万辆运输需求,二期工程2027年投产后将提升至年100万辆,可同时靠泊两艘9200车位滚装船[4] - 车辆从比亚迪工厂5分钟可集港,12海里即达国际航道,凸显"出厂即出港"效率优势[3] 深汕区域经济发展 - 深汕合作区GDP从2017年34.12亿元增至2024年242.15亿元,近4年年均增长45.5%,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4%[1][10] - 2024年一季度GDP达73.42亿元同比增4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7.3%,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0] - 区域形成"一主三辅"产业格局: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为辅[10] 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 - 2024年前五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64.6%,比亚迪同期出口超38万台同比增93%,6月海外销售超9万辆[3] - 比亚迪产品覆盖全球70多国400多城市,深汕布局将加速出海进程[3] - 小漠港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速达166%,反映行业出口高景气度[4]
一个朴素而热烈的“造车梦” 探访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
金融时报· 2025-07-04 09:51
安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 60年代安徽汽车工业处于手工制造阶段,江淮汽车前身巢湖汽车配件厂用简陋工具敲出安徽第一辆轻型卡车 [1] - 如今安徽汽车工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机械臂、无人运输车和数字孪生技术广泛应用,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1] 江淮汽车战略转型 - 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尊界超级工厂,实现数字化研发、绿色低碳智造,工厂配备1800台智能机器人 [2] - 尊界S800超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填补国内空白,上市1个月预订量突破6500台 [2] 安徽汽车产业现状 - 2024年前5个月安徽汽车产量12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61.33万辆,均居全国第一 [3] - 安徽汽车行业处于上升期关键期,新能源汽车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亮点 [3] 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机构为汽车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及银行承兑汇票等支持,工行安徽省分行与江淮汽车合作"碳金融"创新业务 [3] - 截至2024年末供应链融资服务客户5228户,投放金额10.28亿元,现有融资客户5007户,余额6.83亿元 [3] 蔚来汽车发展 - 蔚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包括"魔方"车辆存取平台、"飞地"智能装配岛和"天探"AI检测系统 [5] - 蔚来独创换电补能方式实现3分钟"满电出发",检测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超10倍 [5] 政府支持政策 - 安徽为蔚来提供专业团队指导、产业基础支撑、营商环境保障等系列措施 [6] - 合肥市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细则,从创新发展、要素保障、融资支持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发展 [6] 动力电池产业 - 华霆动力采用柔性生产线和自研设备,最快1小时完成产品线切换,已为约60家整车厂设计动力电池系统 [7]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集聚7家整车企业和3000余家零部件企业,形成全产业链条 [8] 产业集群规划 - 安徽计划2025年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支持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生态 [8] - 安徽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 [8]
深汕汽车企业布局加纳SKD工厂
人民网· 2025-06-15 20:19
投资合作项目 - 中国西非绿动未来新能源汽车公司与加纳贸易、农业与工业部签署《投资加纳新能源汽车组装厂谅解备忘录》[1] - 深圳壁虎新能源汽车科技公司与西非绿动未来签署建立SKD工厂的谅解备忘录[1] - 该项目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非洲加纳落地的首个投资合作项目[3] 加纳政策支持 - 加纳政府自2024年开始对进口电动汽车实施8年免关税政策[3] - 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鼓励电动汽车在加纳国内制造、组装和使用,推动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3] 壁虎汽车业务与技术 - 壁虎汽车是一家以先进数字底盘为核心的新能源商用车公司,基于模块化、数字化、生态化的战略平台技术[4] - 公司赋能全球汽车行业OEM和汽车运营商,具备新能源整车制造与交付能力[4] - 2023年12月签约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专用车业务[4] - 一期投资在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产业园建设9000平方米生产厂房,引进1条专用车生产线[4] - 生产旅居车、冷藏车、指挥车、救护车等专用车及零部件[4] 产品与市场规划 - 壁虎汽车计划将EV48、EV70、全智速等多款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带到加纳[6] - 目标助力当地交通、物流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6] 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布局 -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为牵引[6] - 已引进比亚迪、京西重工、延锋国际、佛吉亚、东风李尔等近3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头部企业[6] - 正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6]
汽车视点 | 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出海!长三角探索汽车出海新范式
新华财经· 2025-06-12 15:31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 长三角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超40%、全球超25%,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 [3] - 长三角聚集了上汽集团、吉利控股、奇瑞控股、江淮汽车、悦达起亚等传统整车龙头,以及蔚来、零跑、特斯拉中国等新势力领跑者 [3] - 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产值约占全国37%的份额,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最大区域 [3] - 长三角已构建起覆盖"整车—电池—芯片—零部件"的完整汽车生态链,链上企业超过1万家 [3] - 长三角形成"4小时汽车产业圈",整车厂能在4小时车程内获得全部配套零部件供应 [4] 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 亿创特首创的柔性定制辊压成型技术可使新能源电池材料成本降低30%以上,安全性能提升3-5倍 [3] - 蜂巢能源与恩捷股份、贝特瑞、当升科技、海目星激光等零部件相关企业构成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能实现当天响应、当天送达 [3] - 长三角形成"上海研发+苏浙皖制造+全球市场"的立体化产业格局 [5] 汽车出口表现 - 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3% [6] - 2025年1-5月汽车出口量达249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大增64.6% [6] - 2025年1-5月整车出口前十的车企中,长三角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7] - 2024年汽车零部件类产品出口金额达1056.1亿美元,同比增长6.8% [7] - 2025年1-4月汽车零部件出口额累计310亿美元,同比增长4.8% [7] 企业海外布局 - 威唐工业、三花智控、旭升集团、国轩高科、新泉股份等数十家零部件企业已在美国、墨西哥、斯洛伐克等国建成投产 [8] - 拓普集团、松原股份、合兴股份、卡倍亿、嵘泰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已公告计划在海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9] - 零部件企业出海建厂潜在订单充足,凭借"高效管理+自动化生产+成本低+响应快速"等组合优势,有望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9] 集群出海战略 -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将集技术交流、采购对接、标准互认、售后服务、渠道建设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11][12] - 出海基地已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落成中亚合作中心,目标市场覆盖中亚、里海沿岸、中东欧等23国 [12] - 集群出海模式将系统解决单个企业出海面临的信息割裂、物流不畅、信任成本高等痛点 [12] - 中国汽车工业将依托"集群出海"的力量,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从"制造输出"向"价值输出"加速迈进 [13]
“南京长安订单班”走进企业总装车间 入学即入职,学生毕业可“丝滑”就业
南京日报· 2025-05-22 07:23
校企合作模式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长安合作共建"南京长安订单班",定向培养汽车制造工程师,首届41名学生来自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3个专业 [1] - "订单班"打破专业限制,学生每周二到企业实践,学习技术标准、生产工艺,课程涵盖理论知识、实操训练、企业文化、行业趋势等内容 [1] - 公司为学生安排岗位导师,实践课设在总装车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工作场景,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 [1]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 "订单班"不仅解决用工需求,还将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等核心技术领域设立攻关课题 [2] - 学生作为公司储备人才,未来将成为技术研发的"前哨站"和工艺革新的"试验田" [2] - 首批学员将于今年暑假开始实习,明年毕业时通过考核即可入职南京长安 [2] 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 - 南京长安是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深蓝S07生产基地,去年产值突破140亿元,入选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录 [1] - 溧水已集聚3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2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正加速迈向"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目标 [3] - 目前全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缺口超3000人,"订单班"有助于解决"人才供需错位"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