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竞争

搜索文档
 性价比不再,安全感缺失:我们为什么抛弃了泰国?
 虎嗅· 2025-10-21 14:49
不能怪疫情了,要怪谁? "不买东西,今晚就让你回不了中国!" "年轻人可以自由行避免这种事,但老人家出去玩儿语言不通,没办法只能跟团。" 议论的背后,也反映出这个曾被称为"全球度假天堂"的泰国,今年有些黯淡失色。 "到了免税店让你上不了车。" 一场普通的泰国旅行,最终以警方介入收场。 近日,一名中国游客在泰国遭遇强制购物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导游嚣张威胁游客,并要求删除视频。 事件一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评论区热议纷纷: "中国人坑中国人,比外国人坑中国人还狠。" "泰国,看到导游是中国人的直接报警,百分百抓,不抓就曝光!" "影响泰国旅游业那肯定要被逮了。" 泰国旅游局最新数据预测,2025年全年游客只有3340万,比去年的3550万少了近6%,这是近四年首次下滑。 中国游客流失尤其明显,上半年只有230万人赴泰,比去年同期的340万整整少了三分之一。 赴泰游客数量的持续下降,首先冲击的是当地以中国市场为主的中小型酒店业。 泰国酒店协会(THA)主席天帕实·猜帕塔拉南提到,"依赖中国团客的酒店,平均入住率下降约50%,尤其是在曼谷和普吉等主要城市。" 而部分原本专注中国团客市场的酒店,特别是100至200间 ...
 泰国游客量首跌,屋漏偏逢连夜雨
 36氪· 2025-10-17 11:02
 泰国旅游业现状与挑战 - 泰国旅游局预测2025年全年游客为3340万人次,较2023年的3550万人次下降近6%,为近四年来首次下滑 [5] - 中国游客流失显著,2024年上半年仅230万人次赴泰,较2023年同期的340万人次下降三分之一 [5] - 依赖中国团客的酒店平均入住率下降约50%,部分中型酒店已开始出售业务 [8]   游客数量下降的原因 - 价格与汇率因素:过去一年人民币对泰铢汇率下跌3.85%,机票及当地消费价格上涨导致性价比下降 [9] - 泰国自由行价格较疫情前上涨约100%,跟团游价格上涨60%,但游客数量仅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25%左右 [11] - 消费者偏好改变,中高品质游客在同等价格下转向日韩等目的地,追求廉价的老年客群减少 [11]   市场竞争与客群分流 - 约四分之一的咨询客户最终选择马来西亚、新加坡或日本,马新两地凭借中文环境和可控价格转化率最高 [12] - 2024年1-7月中国赴日游客超过569万人次,几乎是同期赴泰游客数量的两倍 [12] - 韩国和越南分别迎来313万和353万中国游客,越南成为新晋热门目的地 [12] - 马来西亚上半年迎来217万中国游客,同比增长35.6%,新加坡以148万游客稳居前列 [12]   行业应对措施与结构性挑战 - 泰国政府与行业推出包机、优惠票及节庆活动等刺激政策,并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开通来自中国16个城市的约731班包机 [15] - 泰国航空在2025-2026冬航季加码中国市场,将广州与北京航线频次提升至每周14班,并重启长沙、重庆、厦门等航点 [15] - 航线扩张面临飞机产能不足的挑战,宽体机交付延迟可能影响新航线计划,增班依赖租赁飞机 [17] - 旅游业底层逻辑改变,以低价团体为支点的“赌团模式”失效,市场转向依赖体验、品质和透明度的竞争 [20]
 陕西西安冲出一个文旅IPO,依靠《长恨歌》及华山资源,年入超12亿
 36氪· 2025-10-09 20:5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更新招股书申报稿,拟于沪市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1] - 公司曾于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为"870432" [17] - 公司控股股东为陕旅集团,直接持有47.59%股份,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国资委 [17]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15.55亿元,用于泰山秀城(二期)项目、少华山南线索道项目等7个项目 [19]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公司以"景区+文化旅游"为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演艺、旅游索道、旅游餐饮三大板块 [2] - 旅游演艺业务拥有《长恨歌》、《12·12西安事变》、《泰山烽火》等作品,其中《长恨歌》是核心产品,被誉为陕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 [2] - 旅游索道业务主要在华山景区建设和运营西峰索道及华威滑道 [4] - 旅游餐饮业务通过唐乐宫剧院式餐厅以"仿唐歌舞+宫廷晚宴"为特色经营 [7] - 报告期内,长恨歌演艺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2022年的33.50%升至2025年1-6月的57.63%,成为最主要收入来源 [7][8] - 旅游索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0.08%降至2025年1-6月的35.77% [7][8] - 2025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5.13亿元,其中旅游演艺、旅游索道、旅游餐饮占比分别为60.21%、35.77%、4.02% [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2022年营业收入约2.32亿元,净利润亏损约1.03亿元 [12] - 2023年业绩随行业复苏显著增长,营业收入达10.88亿元,净利润为5.3亿元 [12]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至12.63亿元,净利润增至6.22亿元 [1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为5.16亿元,净利润为2.47亿元 [12] - 公司在2022年亏损情况下仍进行现金分红,2022年及2023年两年现金分红总额超2亿元 [12]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较大,2022年为-5.32%,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分别回升至69.49%、71.10%和69.61% [15][16] - 2023年起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57.10%)[16]   运营数据与市场环境 - 2025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超8090亿元,均同比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为32.8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国内旅游收入为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10] - 公司演艺节目总上座率2024年为72.78%,其中《长恨歌》上座率为87.77%,《泰山烽火》上座率仅11.89% [9] - 公司业务依赖的华清宫及华山景区游客人次在2025年1-6月同比显著下滑,华清宫景区游客134.58万人次,同比下降25.93%,华山景区游客133.18万人次,同比下降20.81% [13][14] - 公司经营具有季节性特征,西峰索道冬季游客减少,《长恨歌》为室外演出受气候影响 [14]   行业竞争格局 - 旅游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公司演艺业务面临宋城演艺、曲江文旅、丽江股份、峨眉山A等竞争对手 [15] - 旅游索道业务同行包括黄山旅游、九华旅游等 [15]
 赴泰外国游客数量同比下降7.08%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07:57
 赴泰外国游客数量变化 - 2024年1月1日至9月14日赴泰外国游客数量同比下降7.08% [1] - 2024年第一季度赴泰外国游客总数约2300万人次 [1] - 2019年赴泰外国游客数量曾创下近4000万人次纪录 [1]   主要客源市场结构 - 马来西亚为第一季度最大客源市场 达328万人次 [1] - 中国为第二大客源市场 达323万人次 [1]   旅游业预测调整 - 泰国国家规划机构将2024年外国游客到访预测从3700万人次下调至3300万人次 [1]   影响游客数量因素 - 周边国家旅游业竞争加剧 例如越南旅游业兴起分流客源 [1] - 泰铢升值影响旅游消费成本 [1] - 泰国旅游安全问题舆论持续发酵 [1] - 酒店价格上涨进一步抑制旅游需求 [1]
 国庆黄金周救不了泰国旅游
 虎嗅APP· 2025-09-14 11:12
 泰国旅游业现状 - 泰国酒店行业在连续四年涨价周期后迎来回落 主要受中国等亚洲市场游客大幅减少影响[7] - 2025年前8个月外国游客同比减少7.2% 为2190万人次[9] - 2025年第二季度外国游客总数717万人 总收入3120亿泰铢同比下降12%[10]   中国游客市场变化 - 中国游客赴泰流失比例高达46% 接近腰斩[10] - 2025年全年中国游客可能仅500万人次 其中休闲团体游客不足100万占比仅两成[16] - 与疫情前每年上千万中国游客相比出现显著下滑[17]   竞争格局演变 - 日本1-7月接待中国游客569万人次 远超泰国同期264万人次[17][18] - 越南前8个月接待353万人次中国游客 同比增长44.3%[20] - 马来西亚上半年中国游客217万人次 同比增长35.6%[22] - 新加坡上半年中国游客148万人次 同比增长2%[23] - 老挝上半年中国游客60.2万人次 同比增长18%[24]   政府应对措施 - 开放虚拟币换泰铢支付渠道吸引外国游客[11] - 拨出7亿泰铢预算发放免费国内航班票 单程1750泰铢往返3500泰铢[11] - 推动重启中国飞泰国包机航班但刺激效应逐步衰减[28]   行业结构性挑战 - 安全事件导致中国游客信心受挫 家庭游客明显减少[6][14][15] - 补贴政策执行存在效率问题 中小酒店未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35] - 中国出境游消费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 目的地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