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早茶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吵了这么多年的茶位费,终于要被立法整治了?
36氪· 2025-10-29 18:44
茶位费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 茶位费起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广东佛山、广州等地,最初在名为“一厘馆”“二厘馆”的茶水铺出现,每人收取一厘、二厘钱作为基本消费[9] - 当时店家规定顾客至少要点“一盅两件”作为最低消费,这是在茶位费之外按正常标准收费的,“一盅”指配瓦茶盅的鹌鹑壶放杂茶粗茶,“两件”指两种自选廉价茶点[9] - 到光绪年间出现更高级的茶室茶居,后升级为茶楼,环境变高级后茶位费随之提高,还增加了每人必须交的“槟水”服务费,客人可选择性给堂倌小费[9] - 民国初年茶楼转变为公共聚集场所,成为各行各业谈生意、互通信息的地方,早茶可从早上吃到中午,占用场地需付费使得茶位费合理存在[10] - 直至今日部分茶餐厅仍实行“斋饮双计”规则,即顾客只点饮品要按双倍计价,因饮品价格不高且占位会影响餐厅收入[14] 茶位费的现状与争议 - 近年来在广东地区从茶楼到各类餐饮企业收取茶位费成为普遍现象,一些出省的广东餐饮企业将此习惯带到全国各地[3][16] - 2025年10月1日-8日广东省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七天假期增长11.5%,大量外地游客首次接触茶位费产生“文化冲突”[3] - 2025年10月“8个月婴儿没喝茶被收茶位费”登上微博热搜,随后“广东的茶位费合理吗”在10月中旬成为热搜话题,引发持续讨论[3][5] - 2016年8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民意调查报告显示99%受访消费者被收取过茶位费,77%认为收取茶位费“不合理”,仅23%认为“可以理解、接受”[17] - 报告指出65%餐饮店基本茶位费标准为1-5元/人,18%餐饮店收费标准为6-10元/人,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建议统一取消基本茶位费[17] 各方观点与市场调节 - 有观点认为茶位费应与早茶文化相伴相生是合理的,属于约定俗成[10][11] - 餐饮业经营者认为做茶市旺丁不旺财,茶位费作为营收保底部分还是得收[17] - 另一种观点主张茶位费应回归“茶水费”本质,顾客想喝就上茶收费,不想喝就不上茶不收费[18] - 市场调节派认为茶位费属于市场双向选择,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确定,消费者选择接受与否,但必须明码标价提前告知[17][21] - 未来若消费额足够高茶位费可能不需要收,早茶文化应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做出调整,而非一味怀旧[21] 政策动向与行业演变 - 国庆前夕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布《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提及经营者应以显著清晰方式对所有收费项目明码标价包括茶位费[5] - 早茶开市时间出现变化,从以往六点半开门到现在老城区老店一般不早于七点,过去九、十点钟喝茶被嘲讽为“喝太子茶”,如今对年轻人已很正常并可直落午饭[21] - 早茶消费形式多样化,新派茶楼往高端精致化发展,年轻人可通过外卖“宅”或“一人食”方式享受早茶,银发族仍是早茶主力消费群[21][22][25]
吵了这么多年的茶位费,终于要被立法整治了?
36氪· 2025-10-28 09:56
茶位费,或称茶水费,起源于广东的早茶文化。近年来,在广东地区,从茶楼到各类餐饮企业均收取茶位费成为普遍现象。一些出省的广东餐 饮企业,则把这一习惯带到全国各地。广东人觉得它约定俗成,外地人则好奇: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作为旅游第一大省,广东对于全国游客的吸引力毋庸置疑。前段时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的文旅数据,2025年10月1 日-8日全省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七天假期增长11.5%。 不过,对于第一次来到广东打卡各种美食的外地游客来说,很可能会面临一次小小的"文化冲突",那就是广东人觉得约定俗成、外地人却不太习惯的茶位 费。 (图/社交平台截图) 这名游客当天在麓景路一家知名粤菜馆用餐。点单时,该游客询问服务员可否不喝茶,服务员表示可以不喝茶,并上了白开水。结账时,该游客发现,餐 馆依然收取了每位5元的大厅茶位费,当即表示质疑:"我都没喝茶,为什么收我茶位费?"服务员称,"我们广东这边就是要收的。"直到该游客表示要拨 打12345投诉之后,才退掉了这笔费用。"我真的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关于茶位费,近年来话题不断,有媒体对此评论:"茶位费也是 ...
吴忠早茶“走出去”
经济日报· 2025-09-20 08:48
行业规模与就业带动 - 吴忠早茶门店数量达793家 带动就业近2万人[1] - 2021年吴忠市获评"早茶文化地标城市"时早茶店数量约300家[5] - 第四届早茶文化节期间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 直接消费8.26亿元 带动全市餐饮业营业额32亿元[5]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八宝茶于2019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可追溯至盛唐丝绸之路时期[3] - 从单点模式创新推出自助早茶模式 日营业额突破万元[9] - 八宝茶口味从8种基础口味发展至56种寓意民族团结[12]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 2019年评定八大品类十大美食名店包括手抓羊肉、麻辣烫、砂锅、羊杂、早茶拉面等[4] - 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自助早茶 首场直播销售额2000多元[9] - 刘三朵八宝茶通过70多家品牌门店每年销售近千万包[13] 经营模式演变 - 从单纯牛肉面销售转变为早茶综合经营 经营时间延长至4小时(早晨7点至上午11点)[6] - 礼盒产品销售额在春节前10天达35万元 销售范围扩展至上海、广州、三亚等城市[9] - 富平园饭店通过早茶转型从日销售额300元提升至突破万元[8][9] 人才培养与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专业人才缺乏问题 导致用工成本高和人才竞争无序[14] - 当地政府与餐饮协会加大培训力度夯实人力资源基础[14] - 新一代经营者学习线上推广、视频拍摄剪辑和现代餐饮管理[10]
“预制菜早茶”你能接受吗?这项立法或值得期待
南方农村报· 2025-05-19 17:00
广州早茶文化传承立法 -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制定)》列为2025年立法预备项目,并发布调查问卷听取市民意见 [2][3] - 立法旨在规范早茶制作标准、经营模式,确保经典点心技艺代代相传,同时延续早茶礼仪文化 [37][38] - 通过立法保护早茶文化可助力构建城市品牌形象,赋予传统习俗新时代发展活力 [43][44] 早茶文化历史与特色 - 广州早茶习俗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一厘馆",后演变为专业茶楼文化 [8][9] - "一盅两件"是典型代表,"一盅"指茶水,"两件"包括凤爪、叉烧包、虾饺等现做茶点 [12][13][14] - 点心制作强调现场包制、现点现蒸,师傅手工技艺是早茶民俗文化的动态展演 [16][17] 预制菜早茶争议 - 调查问卷重点讨论消费者对预制菜早茶的认可度,以及是否需区分标注传统与预制食品价格 [23][24] - 反对观点认为现做现蒸是早茶精髓,预制菜可能导致传统点心工艺失传 [27][28] - 支持观点提出预制菜有助于标准化规模化,但需明确标注制作方式 [29] - 预制菜争议核心在于食品安全透明度,而非预制形式本身 [3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