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悬架
icon
搜索文档
保隆科技(603197):智能悬架业务收入提升显著,加强外部合作
财通证券· 2025-09-01 19:2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9.5亿元,同比增长24.06%,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9.15% [7] - 毛利率21.8%,同比下滑5.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3.1%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5.3%同比下滑1.7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7.4%同比下滑1.1个百分点 [7] - 智能悬架业务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50.22%,TPMS&配件业务收入12.09亿元同比增长22.69%,汽车传感器业务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18.71%,汽车金属管件业务收入7.43亿元同比下滑0.94%,轮胎气门嘴业务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5.92% [7] - 与威孚高科合作开拓全主动悬架领域,与江淮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9/7.25/8.87亿元,对应PE 15.9/11.1/9.1倍 [7]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86.51/107.23/133.21亿元,同比增长23.2%/23.9%/24.2% [6]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09/7.25/8.87亿元,同比增长68.3%/42.3%/22.4% [6] - 2025-2027年EPS预测2.38/3.39/4.15元 [6] - 2025-2027年ROE预测14.2%/17.2%/17.8% [6] - 2025-2027年毛利率预测27.0%/26.6%/26.3% [8] 业务表现 - 2023年营收58.97亿元同比增长23.4%,2024年营收70.25亿元同比增长19.1% [6] - 2023年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76.9%,2024年3.03亿元同比下滑20.1% [6] - 2024年毛利率25.1%较2023年27.2%下降2.1个百分点 [8] - 2024年三费比率10.6%较2023年11.5%下降0.9个百分点 [8]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37.81元对应2025年PE 15.9倍,2026年PE 11.1倍 [6] - 当前PB 2.3倍,低于2023年4.0倍和2024年2.5倍 [6] - 2025年EV/EBITDA 8.8倍,2026年降至6.9倍 [8]
汽车悬架生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3 07:07
慧鼎科技磁流变技术国产化突破 - 公司实现磁流变减振器(MRD)与磁流变液(MRF)国产化量产,年产能达200万台套,打破海外企业30年技术垄断 [4] - 产线采用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制造流程,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全环节,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9][12] - 磁流变液在-40℃至120℃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1000万次循环测试后性能衰减率低于5% [12] 技术优势与创新 - 磁流变减振器采用双线圈结构设计,响应速度提升至20毫秒,较传统单线圈缩短40% [12] - 公司攻克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极端温度适应性等六大技术难关,实现系统性创新 [12] - 技术国产化前,中国车企面临采购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等问题,国产化后单价降至进口产品的60% [13][23] 产业生态与战略合作 - 中科慧眼与中鼎股份合资成立慧鼎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规模化应用 [6][7] - 大渡口经开区规划1500亩智能底盘产业园,集聚12家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生态链 [6] - 公司参与制定《乘用车磁流变减振器技术要求及台架测试方法》团体标准 [12] 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4年搭载磁流变悬架的国产车型占比不足3%,同级合资车型占比28% [15] - CDC悬架已覆盖15万-50万元价格带,磁流变悬架仍集中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 [18] - 磁流变悬架系统硬件成本约1.2万元,CDC系统仅需1200-3000元,存在十倍级价差 [22] 成本结构与规模效应 - 磁流变液中特种羰基铁粉采购价达800元/公斤,是CDC阻尼油的20倍 [22] - 双线圈减振器制造成本比CDC电磁阀结构高3倍 [22] - 2024年全球磁流变悬架年装机量约80万台,仅为CDC的5% [22] 应用场景与需求分析 - CDC系统阻尼可调范围(200-2000N・s/m)满足90%日常驾驶需求 [25] - 磁流变技术在高端车型中作为差异化竞争筹码,可支撑终端售价提升2万元 [26] - 智能悬架系统使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8%-12%,制动距离缩短15% [27] 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2026年磁流变悬架系统成本降至6000元以内,与高端CDC系统价差缩小至50% [30] - 新一代"CDC+磁流变"混合系统研发中,硬件成本可控制在5000元以内 [31] - 智能驾驶普及使用户对底盘智能化关注度从15%提升至38% [31]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时驾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1 21:48
公司融资情况 - 时驾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 由吉利星源领投 多家产业资本和同济大学科创基金跟投 [2] - 平湖经开区国有资本为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提供落地支持 [2]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21年 专注于智能悬架控制系统与空气供气单元自主研发 [3] - 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 拥有超过十年的主机厂及国际零部件行业研发经验 [3] - 已推出"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和"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等创新成果 [3] - 首创千段调节自适应天/地棚控制等软件算法 提升复杂工况驾乘体验 [3] 融资用途 - 融资将用于第三代全主动悬架关键技术研发 [4] - 建设年产能50万套的先进智能制造中心 [4] - 公司目标在未来10年成为全球百强供应链中的中国悬架代表企业 [4] 投资方观点 - 吉利星源认为公司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具备全栈开发与量产能力 [5] - 投资符合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契合吉利星源对前沿科技的战略布局 [5] - 公司市场潜力巨大 有望在智能悬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5] 行业观点 - 智能悬架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政府和行业高度重视 [6]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发展 地方政府积极提供落地支持 [6] - 本轮融资反映创投机构对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的认可 [6] - 投资将推动智能悬架技术发展 助力汽车产业升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