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悬架
icon
搜索文档
产业资本领投,时驾科技完成亿元A轮融资,将建设50万套空悬产能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14 07:52
把中国汽车的"橡胶鞋"换成"气垫鞋"。 文 | 樊舒琪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36氪获悉,智能悬架供应商时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驾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星源与 多家产业资本联合领投,同济大学科创基金跟投,平湖经开区国有资本为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提供落地支持。 集成化和效率的提升使系统成本更低。 根据时驾测算, 这套方案相较当前主流产品,可为整车系统降低数千元成本,将加速空 气悬架向20万元级主流车型渗透。 此外,这套模块采了软硬件解耦设计,具备开放式接口协议,可灵活适配新一代中央计算平台与EE架构,从而提升整车系统兼容 性与集成效率。 时驾科技另一产品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则是在传统半主动悬架基础上的升级版本。 半主动悬架只能调节阻尼,而时驾科技的全主动系统,在半主动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液压主动力,实现对弹簧刚度与车身姿态的主 动控制,从而系统能对车辆垂向、俯仰、侧倾动态做实时调节。 据时驾科技创始人乌伟民介绍,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第三代全主动悬架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年产能50万套的先进智能制造中心建 设。 相较于传统螺旋弹簧悬架,时驾科技所研发的空气悬架系统能通过调节空气压力,实现车 ...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时驾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1 21:48
公司融资情况 - 时驾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 由吉利星源领投 多家产业资本和同济大学科创基金跟投 [2] - 平湖经开区国有资本为公司智能制造基地提供落地支持 [2]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21年 专注于智能悬架控制系统与空气供气单元自主研发 [3] - 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 拥有超过十年的主机厂及国际零部件行业研发经验 [3] - 已推出"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和"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等创新成果 [3] - 首创千段调节自适应天/地棚控制等软件算法 提升复杂工况驾乘体验 [3] 融资用途 - 融资将用于第三代全主动悬架关键技术研发 [4] - 建设年产能50万套的先进智能制造中心 [4] - 公司目标在未来10年成为全球百强供应链中的中国悬架代表企业 [4] 投资方观点 - 吉利星源认为公司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具备全栈开发与量产能力 [5] - 投资符合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契合吉利星源对前沿科技的战略布局 [5] - 公司市场潜力巨大 有望在智能悬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5] 行业观点 - 智能悬架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政府和行业高度重视 [6]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发展 地方政府积极提供落地支持 [6] - 本轮融资反映创投机构对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的认可 [6] - 投资将推动智能悬架技术发展 助力汽车产业升级 [6]
产业资本领投,时驾科技完成亿元A轮融资,将建设50万套空悬产能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7-11 09:18
融资与资金用途 - 时驾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战略融资,由吉利星源与多家产业资本联合领投,同济大学科创基金跟投,平湖经开区国有资本提供智能制造基地落地支持 [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第三代全主动悬架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年产能50万套的先进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研发的空气悬架系统能通过调节空气压力实现车身高度与悬架刚度的动态调节,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 [1] - 推出"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集成空压泵、电磁阀等8个功能单元,采用气路内循环技术使系统体积更小、噪音更低、效率更高 [2] - 八合一模块可为整车系统降低数千元成本,将加速空气悬架向20万元级主流车型渗透 [2] - 全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在半主动系统基础上引入液压主动力,实现弹簧刚度与车身姿态的主动控制,性能较传统半主动方案提升30% [3][4] 核心技术突破 - 首创"千段调节自适应天/地棚算法",可根据不同路况和驾驶状态调整整车姿态与悬架软硬 [4] - 攻克闭式系统三大技术难关:气密性、保压性与耐久性达到极高标准,产品可在最高15bar压力下运行超过500小时 [4] - 自研电磁阀设计和控制逻辑实现多路精准快速切换 [4] - 采用闭式一体化集成路线解决传统供气系统分散布置问题,提升系统一致性和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5] 行业发展背景 - 空气悬架曾因国产化率低、系统成本高仅应用于8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 [2] - 蔚来ES8是最早搭载空气悬架的国产车型,2019年蔚来启动空气悬架自研项目,由现任时驾创始人乌伟民牵头 [2] - 2021年乌伟民创立时驾科技,专注于智能悬架控制系统与空气供气单元自主研发 [2]
保隆科技(603197):智能悬架业务快速成长 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5-07 08: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70.25亿元,同比+19.12%,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20.14% [1] - 24Q4营收19.99亿元,同比+14.71%,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34.71% [1] - 25Q1营收19.05亿元,同比+28.46%,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39.99% [2] - 2024年业绩承压主因股权激励费用分摊及海运费上涨,预计2025年盈利能力将修复 [2] 业务结构 - TPMS业务收入21.46亿元,同比+12.3% [2] - 汽车金属管件收入14.48亿元,同比+1.89% [2] - 智能悬架收入9.93亿元,同比+41.8%,增速显著高于其他业务 [2] - 气门嘴收入7.8亿元,同比-0.55% [2] - 汽车传感器收入6.65亿元,同比+25.37% [2] - 传统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新兴业务(如智能悬架)成为增长引擎 [2] 战略合作 - 2025年4月与蒂森克虏伯倍适登达成战略合作,聚焦中国和欧洲市场的减振器与空气弹簧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合作将强化公司在全球汽车智能悬架市场的竞争力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0.24/111.05/132.86亿元,归母净利润5.34/6.83/8.10亿元 [3] - 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达+76.4% [3]
凌云股份: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营收稳健增长,致力打造头部零部件企业-20250429
华西证券· 2025-04-29 12: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主业稳健,热成型+电池壳业务双轮驱动,并战略布局储能+机器人新业务,打开新成长空间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公司2024年营收188.37亿元,同比+0.72%;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3.77%;扣非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4.14%;2025年一季度营收43.39亿元,同比+0.92%;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2.91%;扣非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5.08% [2] 营收情况 - 2024年公司营收188.37亿元,同比增长0.72%;汽车金属及塑料零部件/塑料管道系统业务营收分别为171.12亿元/11.11亿元,同比分别+2.78%/-15.13% [3] 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7.60%,同比增长1.26pct;汽车金属及塑料零部件/塑料管道系统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88%/14.97%,同比分别+1.11pct/+1.90pct [4] -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管控效果显著,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0.30pct/+0.80pct,研发费用率同比+0.16pct [4]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增长3.77%,扣非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下降4.14% [4] 创新转型 - 公司持续加强科研投入,推动中央研究院高效实施两个清单项目研发,强化车身结构轻量化、极致化、集成化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 [5] - 加大与重点客户战略合作力度和深度,完善大客户经理机制,扩大优势产品在战略客户销售占比 [5] - 与奔驰、宝马、TSL、大众、本田等国内外重点客户建立立体式交流渠道,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 [5] - 全年累计新获订单510亿元,汽车金属中标项目生命周期产值超350亿元,优质客户定点占比超97%;汽车管路板块中标项目生命周期产值超150亿元 [5] - 大力推进动电池封装系统、汽车流体控制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线控转向系统、自适应智能悬架系统、六维力传感器等转型升级项目研发 [5] 国际化业务 - 优化国际化业务经营管控,提升德国WAG经营质量,争取新项目定点;强化墨西哥WAM经营管理,保障新项目量产质量以及现金流健康;提升印尼凌云管理层级,加大东南亚地区市场开发力度 [6][7] - 大力推进摩洛哥基地建设,以STLA、宝马、奔驰、雷诺、福特、大众、TSL等国际车企为目标客户,拓展新能源电池产品、车身结构件等传统优势产品的配套能力 [7] 投资建议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为214.95/236.00/256.0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48/10.50/11.37亿元,EPS为1.01/1.12/1.21元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8,702|18,837|21,495|23,600|25,606| |YoY(%)|12.1%|0.7%|14.1%|9.8%|8.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32|655|948|1,050|1,137| |YoY(%)|85.4%|3.8%|44.6%|10.8%|8.3%| |毛利率(%)|16.3%|17.6%|17.8%|17.9%|17.8%| |每股收益(元)|0.69|0.71|1.01|1.12|1.21| |ROE|9.0%|8.8%|11.3%|11.1%|10.7%| |市盈率|23.36|22.70|16.00|14.44|13.34| [10]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 [12] - 主要财务指标涵盖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每股指标、估值分析等方面的数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