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模式

搜索文档
“小网民”需要“大保护”(“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6:59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现状 - 我国学龄期及以上未成年人触网率近98% [5] - 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将"整治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列为重点 [4] - 未成年人面临不良内容、成瘾沉迷、网络欺凌、信息泄露、非理性消费等多重风险 [7] AI技术带来的新型风险 - AI陪伴聊天软件存在17+分级内容,包含恋爱情景模式及霸总、病娇等成人化人设 [5] - 部分用户利用AI绘图技术恶意篡改未成年人图片生成低俗漫画 [7] - 《向未成年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指引》发布,要求对未成年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 [14] 未成年人模式升级与平台责任 - 2025年4月"未成年人模式"上线,由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商店三方协同改造 [9] - 新模式实现一键切换、跨设备统一管理,退出需人脸或指纹识别 [10] - 平台需履行"事先预防-事中限制-事后救济"全流程责任,包括实名认证、AI识别侵权内容等 [13] 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案例 - 北京互联网法院少年法庭受理1200余件案件,70%为游戏充值、直播打赏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 [12] - 充值打赏类案件平均标的额超8万元,部分涉诉家庭经济基础薄弱 [12] - 法院判定责任时考量未成年人绕过监管行为及监护人是否开启未成年人模式等因素 [12] 多方协同治理建议 - 家庭需加强情感陪伴,通过运动、亲子阅读等活动减少网络依赖 [15] - 学校可开设"算法认知课"讲解成瘾原理,强化素养教育 [15] - 社区建议打造无网娱乐空间,培养未成年人线下兴趣 [15]
13岁男孩玩蛋仔派对当"榜一大哥" 平台表示会退费处理
中国经济网· 2025-05-09 16:05
直播平台未成年人打赏事件 - 13岁未成年人在直播间3个月内打赏12万元人民币 其中蛋仔派对游戏刷礼34000元 其他直播打赏85000元 [1] - 主播通过游戏好友关系诱导未成年人刷礼物 声称"只有刷礼物才能跟他玩" [1] - 平台确认审核通过后将全额退款 预计15个工作日内完成退费流程 [1] 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监管政策 -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的网络打赏支出 监护人可要求返还 [2] - 2023年拟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 覆盖范围从APP扩展至移动智能终端和应用商店 [2] - 民法典明确8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快讯· 2025-04-30 10:35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29日上午,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 坛上正式发布。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现实需要、回应社会各界期待关切,国家网信办持续指导国内软 硬件企业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工作。今年4月,未成年人模式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 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和系统性升级。 ...
禁言、关闭!这些账号,从严处置→
证券时报· 2025-04-20 08:12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整治行动 - 网信部门今年以来持续清理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的违法不良信息 对1 1万余个违规账号采取禁言 取消营利权限 关闭等处置措施 [1][4] - 违规行为将童真童趣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 违背未成年人主观意愿 对其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 涉未成年人违规问题新动向 - 部分账号通过低幼装扮 添加"学生"标签 定位学校地址等方式假借未成年人名义发布不良导向内容 企图混淆视听牟利 [4] - 违规形式包括:恶搞儿童博取眼球(如道具刀砍肢体 扔食物惩罚) 虚假摆拍亲子冲突剧情 教唆模仿成人行为(抽烟) 未成年人网络炫富(奢侈品开箱 现金展示) [5] - 隐蔽违规手段:以"举牌"定制图片 舞蹈等名义引流 通过"一对一"交流传播低俗色情内容 [5] 平台治理与技术防护措施 - 网信部门指导平台从严审核涉未成年人内容 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4] - 未成年人模式提供一键启动 时长管理 专属内容等功能 需家长和用户主动开启以强化保护效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