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利洁能(600277)
搜索文档
亿利洁能索赔案已有胜诉
新浪财经· 2025-10-22 17:16
亿利洁能行政处罚与投资者索赔案 - 2025年10月20日,亿利洁能投资者索赔案再次向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立案 [1] - 2025年9月12日,公司公告收到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 - 公司涉嫌违法事实包括:2016年至2022年通过虚增利润、资产、收入等进行财务造假;2017年至2022年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2016年至2023年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欺诈发行公司债券 [1] - 律师认为,在2017年4月18日至2024年4月24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并在2024年4月24日后卖出或持有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 [2] 思美传媒行政处罚与投资者索赔案 - 思美传媒虚假陈述索赔案已有投资者胜诉先例 [2] - 2024年1月19日,公司公告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2] - 公司违法事实为:2023年11月27日12时50分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抖音超市现阶段由本公司代运营”,该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公司股价下午开盘后由跌拉升至涨停 [2] - 抖音电商官方微博于2023年11月27日、28日就“思美传媒代运营抖音超市”发布辟谣信息 [2] - 律师认为,在2023年11月27日下午买入公司股票并在2023年11月28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 [3]
亿利洁能索赔案已有获赔先例
新浪财经· 2025-10-14 10:33
亿利洁能投资者索赔案进展 - 2025年10月10日,律师代理的亿利洁能投资者索赔案再次向法院提交立案,目前正在等待法院安排,律师团队继续推进后续立案工作并接受投资者委托[1] - 亿利洁能于2025年9月12日公告收到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及亿利集团涉嫌多项违法事实[1] 亿利洁能涉嫌违法事实:财务造假 - 2016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通过虚构期货交易、虚增投资收益等方式虚增利润总额,各年虚增额分别为1928.89万元、5303.07万元、2763.00万元、3519.13万元、3583.67万元、8268.53万元、-12807.48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3.76%、6.18%、2.15%、2.79%、4.88%、9.37%、-12.77%[1] - 2016年至2021年期间,为掩盖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事实,通过虚增货币资金等方式虚增资产,各年虚增额分别为70010.00万元、69604.76万元、311519.33万元、280800.87万元、302631.17万元、70314.37万元,占当期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00%、2.38%、8.49%、8.14%、8.31%、2.06%[1] - 2017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虚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各年虚增额分别为354577.68万元、352490.07万元、279755.25万元、251919.63万元、70879.6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2.52%、20.29%、22.62%、19.51%、5.70%[1] - 上述行为导致亿利洁能2016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1] 亿利洁能其他涉嫌违法事实 - 2017年至2022年,公司及其子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关联担保[2] - 2016年至2023年,公司通过签订集团资金管理协议、支付无商业实质工程款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2] - 律师认为,在2017年4月18日至2024年4月24日期间买入亿利洁能股票并在2024年4月24日后卖出或持有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2] 保利联合投资者索赔案进展 - 保利联合投资者索赔案诉讼时效已进入倒计时,部分案件日前通过调解达成获赔方案,律师团队继续接受其他投资者委托[2] - 2024年1月16日,保利联合公告收到证监会贵州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存在违法事实[2] 保利联合涉嫌违法事实 - 相关行为导致2019年公司少计提坏账准备43121976.07元,虚增净利润36653679.66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19.95%[2] - 2020年少计提坏账准备77752927.99元,虚增净利润65892497.89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43.24%[2] - 2021年少计提坏账准备235768852.67元,虚增净利润200267416.27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124.47%,导致2021年盈亏发生变化[2] - 律师认为,在2020年4月28日至2023年4月28日期间买入保利联合股票并在2023年4月28日后卖出或持有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诉讼时效已进入倒计时[3]
光伏治沙,中国鄂尔多斯还需克服哪些"坎"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14:05
光伏治沙项目进展 - 鄂尔多斯市已批复光伏指标3979万千瓦 其中已建成1002万千瓦 实现光伏治沙70万亩 在建光伏2977万千瓦[7] -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2023年12月竣工 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 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 - 全市规划布局光伏项目6079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超300万亩[7] 技术模式创新 - 采用大跨度柔性支架智能光伏系统 板下空间大且土地利用率高 可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4] - 光伏板具备支架固沙 板间沙障锁水 板体遮阳降低蒸发量等多重功能 形成植物生长小温室[4] - 通过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技术结合 有效解决荒漠化地区植物灌溉难题[7] 经济效益表现 - 光伏板下种植有机果蔬 西红柿销往一线城市价格达每斤20元[3] - 当地农牧民通过板下种植蔬菜实现增收 案例显示12亩蔬菜种植已收入5万元[3] - 项目区近千亩中药材和有机果蔬采用现代化节水种植 产生较好农业经济效益[4] 生态效益贡献 - 光伏治沙使沙尘暴明显减少 并每年为黄河减少200万吨泥沙[3][1] - 防沙治沙促进植被生产力提升 土壤有机质增加 成为增加碳汇的重要过程[7] - 在黄河南岸构建光伏长城和锁边林两道生态防线 助力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6][7] 政策发展需求 - 当前存在光伏治沙建设标准 认定标准和建设模式的政策空白[8][9] - 需制定科学统一的光伏电站建设标准 并出台沙区光伏基地发展指导意见[9] - 建议推广农光 林光 牧光 渔光等多产业互补示范项目 提升试验试点水平[8] 资源互补优势 - 中国沙漠戈壁面积128万平方公里 为光伏发电提供充足土地和光照资源[5] - 光伏与治沙具有先天资源互补优势 沙漠充足日照条件支撑发电需求[5] - 荒漠化防治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重要角色 治沙增汇潜力受关注[7]
亿利洁能索赔案持续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9-24 15:38
亿利洁能财务造假及投资者索赔 - 公司因虚假陈述被投资者索赔 案件已多次向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立案 目前等待法院安排[1] - 公司收到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涉嫌2016年至2022年通过虚增利润、资产、收入等进行财务造假[1] - 公司2017年至2022年为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关联担保[1] - 公司2016年至2023年通过资金管理协议、承兑汇票扣款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提供资金占用[1] - 公司涉嫌欺诈发行公司债券[1] - 符合2017年4月18日至2024年4月24日期间买入且2024年4月24日后卖出或持有条件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2] 广誉远财务披露问题及投资者索赔 - 公司因虚假陈述被投资者索赔 案件已多次向法院提交立案 目前等待法院安排[2] - 公司收到证监会山西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2016年至2021年年报"买断式销售"模式披露不真实[2] - 公司与下游商业公司存在无条件退货约定却实施压货 滥用"出库即确认收入"会计政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2] - 公司销售费用处理不正确 部分费用归属期间不准确或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2] - 上述行为导致2016年至2022年年报及2023年半年报存在虚假记载[2] - 符合2017年3月21日至2023年12月29日期间买入且2023年12月29日后卖出或持有条件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3] 律师事务所投资者索赔业务 -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代理亿利洁能和广誉远投资者索赔案件[1][2] - 律师事务所继续推进后续案件立案工作并接受新投资者索赔委托[1][2] - 律师事务所执业范围涉及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欺诈领域索赔代理[3] - 律师事务所已代理近两百只股票投资者胜诉或调解获赔 目前代理诉讼时效内近三百只股票索赔案件[3]
多家公司同日披露收到监管“罚单”说明了什么
证券日报· 2025-09-21 23:24
监管处罚概况 - 9月19日单日有7家公司披露收到监管调查处罚 包括1家立案调查 5家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和1家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9月以来累计20家公司收到监管罚单 涉及财务造假 资金占用 信披违法等违法违规行为 涵盖上市公司及退市公司 [1] 财务造假监管重点 - 超过半数罚单涉及财务造假 其中2张罚单金额超过1亿元 [2]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和资金占用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采取零容忍和严监严管态度 [2] 退市公司追责情况 - 3家退市公司收到罚单 包括上海龙宇数据和亿利洁能因财务造假被罚 恒立实业因未按期披露年报被罚 [3] - 亿利洁能财务造假案中29名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被重罚 体现退市不免责原则 [3] 监管生态建设目标 - 监管部门通过清除劣质企业释放资本资源 引导资源流向治理规范 专注创新的优质上市公司 [4] - 推动投资者关注点从炒概念转向基本面价值投资 重塑市场估值体系 [4] 监管体系完善方向 - 行政处罚作为投资者民事追责 刑事追责和索赔的重要依据 立体化追责体系提高违法成本 [4] - 需加强事前监管 完善制度设计 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构建综合惩防体系 [4] 监管政策信号 - 密集罚单传递监管部门坚定决心 旨在塑造规范透明健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 [5] - 增强投资者信心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5]
罚单风暴来袭:财务造假等是重灾区 亿利洁能退市仍领2亿罚单
新京报· 2025-09-20 10:15
监管执法动态 - 中国证监会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集中力量精准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2024年,中国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件、同比增长10%,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5%,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178件,同比增长51% [4] - 此轮强监管与新“国九条”及“严监严管”的基调密切相关,政策明确提出“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并强化退市制度执行 [6] 具体公司处罚案例 - *ST东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被拟处罚款2.29亿元,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并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5] - 亿利洁能因2016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并涉及欺诈发行公司债券,被拟处以2.1亿元罚款,其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被处以3000万元罚款,多名责任人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1][6] - ST应急因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导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占当期营收1.86%),利润总额多计714.03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绝对值36.64%),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590万元 [2] - *ST广道因通过制作虚假单据虚构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其2018年至2023年年报等多份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两名主要责任人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处罚后续影响 - 行政处罚可能引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投资者诉讼索赔、以及刑事责任追究等后续反应 [4] - 即使公司已退市(如亿利洁能于2024年7月18日终止上市),仍会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表明“退市不免责” [1][6] - 行政处罚会严重损害公司声誉,影响其融资、业务拓展及人才吸引能力,甚至可能引发客户流失、供应商挤兑等经营危机 [4]
罚单风暴来袭:财务造假等是重灾区,亿利洁能退市仍领2亿罚单
贝壳财经· 2025-09-20 09:13
监管执法动态 - 中国证监会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 集中力量精准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2024年依法从严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39件 作出处罚决定592件 同比增长10% 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 同比增长24% 市场禁入118人 同比增长15%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178件 同比增长51% [5] - 此轮强监管与新"国九条"及"严监严管"基调密切相关 政策明确提出"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 并强化退市制度执行 推动形成"应退尽退"的市场生态 [11] 上市公司处罚案例 - ST应急因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被罚 导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占当期1.86%)营业成本多计1839.09万元(占当期1.40%)利润总额多计714.0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36.64%)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590万元 [2][3] - *ST广道通过制作虚假购销合同等方式虚构业务 2018年至2023年年报、2024年半年报及募集说明书均存在虚假记载 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 实际控制人等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4] - *ST东通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拟被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 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6] - 亿利洁能2016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并涉及欺诈发行公司债券 虽已于2024年7月18日终止上市 仍被处以2.1亿元罚款 控股股东被罚3000万元 实际控制人被终身市场禁入 [1][8][9][10] 退市与追责机制 - 退市不免责 已退市公司亿利洁能仍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7][8] - 对于重大违法导致处罚的公司 可能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 [5] - 坚持"应移尽移"原则 对涉嫌犯罪线索坚决移送公安机关 相关责任主体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5][6] 市场影响与制度完善 - 行政处罚可能引发投资者诉讼、经营危机及声誉损害 影响公司融资、业务拓展和人才吸引能力 [5] - 长期看强监管有助于提升A股整体质量和市场信心 推动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 [11] - 需完善制度短板 包括加强中介机构责任追究、优化退市机制、提高违法成本等 [11]
章良忠担任亿利洁能独董被坑惨:6年累计薪酬34万,因签字空白文件、未勤勉尽责被罚350万,倒贴316万
新浪证券· 2025-09-19 19:4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其中,时任公司独立董事兼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章良忠、独董苗军、独董萧端因签署了相应年报 年报,而且是公司欺诈发行债券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罚款额度分别为350万、250万、160万,成为 独立董事群体中的最高值。相比之下,其他独董王进、李星国、王方明则因涉及的年份较晚或范围有 限,罚款金额分别为60万、60万、50万。 目前57岁的章良忠,曾任杭州中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等职 务,自2016年6月开始担任亿利洁能的独立董事,任职五年,直至2022年8月卸任,任职共计6年时间, 累计获得薪酬34万元。 亿利洁能退市后余波未平,监管重锤终于落下。 此次处罚结果,对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罚款2.1亿元,对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罚款3000万元,公司 董事长王文彪个人罚款3000万元,时任公司董秘的侯菁慧、张艳梅则均被罚款900万元,独立董事的罚 款共计是930万元。本次人员罚款共计1.34亿元。 9月12日,亿利洁能(400227.NQ)公司公告称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多年累积的财务造 假、资金占用 ...
监管部门"亮剑"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金融时报· 2025-09-19 17:38
近期,中国证监会重拳出击,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亿元级罚单频现。近日,中国证 监会对*ST东通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拟对上市公司罚款2.29 亿元,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因信息披露违法、欺诈发行债券等,亿利洁能、其控股股东及 时任董事长等多名高管累计被罚约3.41亿元。 监管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铲除财务造假毒瘤,是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的必选项。随着法治供给 的持续强化、立体追责体系日益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持续完善,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 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必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 境。 财务会计信息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内容真不真、质量高不高,直接关系着资本市场稳定,关系着经营 主体发展,更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财务造假是侵蚀市场根基的"毒瘤",扭曲了资源配置的信号, 践踏了市场公平的基石,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 假是证券监管执法一以贯之的重点。2024年,中国证监会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 报、大数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 ...
8年造假涉案超130亿元!亿利洁能领3.75亿元罚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9:49
行政处罚概况 - 亿利洁能及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等29名责任人收到内蒙古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拟处罚总额2.4亿元[1] - 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欺诈发行债券 时任董事长王文彪被处3000万元罚款并终身市场禁入[1][3] - 其他责任人被处5年至10年不等的市场禁入及50万至540万元罚款[3] 财务造假细节 - 2016年至2022年通过虚构期货交易、虚增投资收益等手段虚增利润 单年最大虚减利润1.28亿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12.77%[2] - 2016年至2021年虚增资产最多达31.15亿元 占当期总资产8.49% 以掩盖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事实[2] - 2017年至2021年虚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超130亿元 其中两年虚增超35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20%以上[2] 关联方违规行为 - 2017年至2022年为控股股东提供违规担保超94亿元 未在年报中披露导致重大遗漏[3] - 2016年至2023年以隐蔽形式向控股股东提供资金 截至2023年末占用余额45.05亿元 占净资产23.51%[3] 欺诈发行债券 - 2020年发行10亿元债券时引用2016-2019年虚假年报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3] - 亿利集团被认定为违法活动组织者和指使者[3] 公司现状与市场影响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正常 罚款对现金流有影响 将推进整改及资金追偿[5] - 2024年因交易类退市指标被摘牌 此次处罚体现监管部门"退市不免责"的监管态度[6] 投资者索赔 - 初步认定2017年4月18日至2024年6月10日期间买入且之后持有或卖出的投资者可提出索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