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

搜索文档
明星扎堆的月子中心上市了:客单价24万,不赚钱还巨亏?| BUG
新浪财经· 2025-07-09 09:07
公司上市表现 - 圣贝拉登陆港交所成为"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11港元后回落至6.99港元[2] - 公司2022-2024年累计亏损达11.94亿元,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5.43亿元[4][7][9]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276.77%升至2024年334.86%,负债总额从6.5亿元增至20.81亿元[2] 融资与资本布局 - 共经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国人寿、C资本等明星机构[5] - 基石投资轮获58同城等机构4146万美元(约2.97亿人民币)注资[5] - 2021年C轮融资2亿人民币,腾讯投资、高榕资本参与[6] 业务结构与运营 - 2024年营收7.99亿元中85%来自月子中心,家庭护理和食品销售占比仅8.6%和6.4%[7] - 旗下三大品牌共96个月子中心(62家自营),客单价从2022年22.48万元升至2024年23.92万元[7] - 租赁成本占销售成本36%左右,2024年达1.94亿元;人力成本2024年增至1.77亿元[8] 市场定位与竞争 - 选址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如上海宝丽嘉、北京半岛等),服务明星客户包括戚薇、吉娜等[11] -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25%,95后、00后成为60%消费主力[15] - 竞争对手爱帝宫2023年营收下滑18.4%至5.55亿港元,亏损1.6亿港元[15] 合规与品牌争议 - 曾因虚假宣传"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公开道歉[2][13] - 关联公司因违规广告宣传被罚1万元,使用"首家超五星"等不实用语[13] - 北京实体因无证行医被罚15万元[14]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20:21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拥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5][6]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半岛酒店、上海苏宁宝丽嘉等五星级酒店[14][15] - 公司旗下拥有三个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2万元)、艾屿(客单价13万元)和小贝拉(客单价10万元),定位不同消费群体[44][45]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3.58亿元,保持增长趋势[6] - 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计算,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2.53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亏损4.8亿元[49] - 经调整后(non-HKFRS)2023年实现盈利,2024年上半年利润达1715万元[54] - 主要成本为酒店租赁(占收入约20%)和人力成本,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8781万元和7840万元[52][53] 商业模式 - 采用"24小时护士一对一"护理模式,配备2名护士轮流值班[19][20] - 提供高端月子餐服务,由酒店五星主厨烹饪,每日热量控制在2300-2500大卡[38] - 通过收购扩展业务版图,包括女性保健食品品牌广禾堂和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40] - 开发了产后修复服务项目体系,单次服务价格从280元到4980元不等[42] 行业前景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3万下降至2023年902万,但高端月子中心市场仍保持增长[58] - 预计到2030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059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19.2%[60] - 行业整体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具体企业能否脱颖而出取决于经营能力[61] 创始人背景 - 两位创始人分别拥有牛津大学生物工程学位和英国莱斯特大学传媒硕士学位[9][11] - 创始人具有投行和时尚传媒行业背景,曾参与多家医疗企业IPO项目[11] - 公司定位为"家庭护理行业中的LVMH",计划孵化6-7个过亿规模的产业链品牌[43]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创业邦· 2025-06-26 18:04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圣贝拉于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球家庭品质护理第一股",IPO获超193倍认购,最终以上限定价6.58港元/股发行1.097亿股,募资约6.3亿港元 [3] - 从2024年6月递表到挂牌仅用了一年时间 [4] - 按照收入计算,圣贝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共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 [11][12]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作方式,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的半岛酒店、上海的苏宁宝丽嘉等一二线城市高端酒店 [22] - 客单价保持在22万元左右,套餐价格从16.88万至116.88万不等,主要服务高净值家庭(家庭资产价值在1亿元以上) [6][8][10][25] - 坚持24小时护士一对一的护理模式,为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 [26] 财务数据 -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及3.58亿元 [12] - 同期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4.8亿元,累计亏损12.53亿元 [14][57] - 经调整后利润在2023年由负转正,2024年上半年达到约1715万元 [60][62] 业务扩展与战略 - 公司从2018年开始涉足家庭护理服务,收购了女性保健食品品牌广禾堂和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 [45] - 创始人设想逐步孵化6-7个过亿规模的产业链相关零售品牌,成为家庭护理行业中的LVMH [49] - 除圣贝拉外,还发展出针对中高产家庭的艾屿(客单价13万元)和针对年轻中产家庭的小贝拉(客单价10万元) [50][51] 行业前景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的1523万下降至2023年的902万,但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和家庭儿童护理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2059亿元和931亿元 [65][66] - 行业整体是朝阳行业,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9.2%和16.5% [66][67]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36氪· 2025-06-11 17:43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拥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 [7] - 公司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3.58亿元 [7]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 [16][17] 商业模式 - 定位超高端市场,主要服务家庭资产1亿元以上的高净值客户 [6] - 旗下拥有三个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2万元)、艾屿(13万元)、小贝拉(10万元) [38][39] - 采用24小时护士一对一护理模式,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 [22] - 业务多元化,包括产后护理、营养膳食、SPA、母婴产品等 [33][35]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4.8亿元 [44] - 主要成本为酒店租赁(占收入约20%)和人力成本 [47] - 经调整后2023年利润转正,2024年上半年利润约1715万元 [47][48] 市场前景 - 中国高端月子中心市场增长率高于大众市场 [42] - 预计2030年产后护理市场规模达20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2% [53] - 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3万下降至2023年902万,但行业仍被视为朝阳产业 [52][53] 运营特点 - 与高端酒店合作,如北京半岛、上海宝丽嘉、广州瑰丽等 [17][20] - 护士月薪约8000元,远低于客户聘请住家月嫂的2.2万元 [22][24] - 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问题,有客户反映更换5名护士 [25] - 曾因"护士持国际ACI资格证"宣传被法院认定虚假宣传 [31]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盐财经· 2025-06-10 18:13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母婴护理中心定位超高端月子中心,套餐价格区间为16.88万至116.88万,基础套餐28天16.88万,最高端女王套餐56天达116.88万[2][4] - 目标客户为家庭资产1亿元以上的"A9"高净值人群,客单价稳定在22万元左右[5][16] - 公司采用轻资产模式,租赁五星级酒店及独栋别墅作为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半岛、上海宝丽嘉、广州瑰丽等顶级酒店[12][13] 业务模式与市场表现 - 采用24小时护士一对一护理模式,每对母婴配备2名护士,但护士月薪不足1万元,存在被高薪挖角风险[17] - 旗下拥有三大品牌:主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2万)、中高端品牌艾屿(13万)、年轻中产品牌小贝拉(10万)[29][30] - 2021-2023年营收快速增长,从2.59亿增至5.60亿,2024上半年达3.58亿,但同期亏损累计达12.53亿[6][33] 财务与运营数据 - 主要成本为酒店租赁(占收入20%)和人力成本,2023年租赁支出1.3亿,人力成本1.21亿[36] - 经非HKFRS调整后,2023年利润转正为2077万,2024上半年达1715万,显示主营业务可能盈利[36][38]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账面巨额亏损,公司已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中国人寿等[3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存在虚假宣传争议,法院曾判定其"国际ACI母婴护理师资格证"宣传不实[24] - 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3万降至2023年902万,但行业规模预计2030年达2059亿,年复合增长率19.2%[39][40] - 通过收购广禾堂(月子餐)、S-bra(功能内衣)等品牌扩展产业链,目标成为"家庭护理行业的LVMH"[26][28] 品牌定位与客户画像 - 通过明星客户(如戚薇、唐艺昕)和艺术化营销强化高端形象,创始人背景(牛津/UBS/时尚芭莎)提升品牌调性[10][11][31] - 消费者选择因素包括酒店档次(如上海宝丽嘉每晚2000元起)、服务细节(如定制柠檬水),但存在护士经验不足投诉[15][17][21]
戚薇、唐艺昕等一众明星都曾入住!“月子界爱马仕”要上市了,3年半亏超12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5-20 21:19
公司IPO进展 - 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 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不超过1 92亿股普通股 [1] - 瑞银集团 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定位 - 主打高端月子中心服务 28天月子套餐起步价13 8万元 电商平台"女王套餐"高达50多万元 被称为"月子界爱马仕" [4] - 多位明星如戚薇 唐艺昕 吉娜 李艾等曾入住 [4]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 59亿元 4 72亿元 5 60亿元 3 58亿元 [5] - 同期亏损分别为1 22亿元 4 12亿元 2 39亿元 4 80亿元 累计亏损12 53亿元 [5] - 2021-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30 6% 29 9% 36 5% [5]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向华为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 发现高端月子中心市场空缺后创立 [6] - 关联公司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成立于2019年9月 注册资本326 06万元人民币 [6] - 由贝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6] 公司扩张与投资 - 直接对外投资60余家企业 分布在浙江 广东 江苏等地 涉及健康管理 投资 科技等领域 [7] - 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拥有近70家企业的实控权 [7]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国人寿 腾讯投资 国寿股权投资 高榕资本等 [7]
腾讯投他,要IPO了
投资界· 2025-05-18 15:56
公司概况 - 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 [2] - 公司定位为"月子界爱马仕",28天月子套餐起步价13.8万元,最高达50多万元 [2] - 创始人向华为80后牛津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生,曾任职瑞士银行香港分行副董事 [4] - 公司采用"月子中心+高档酒店"的轻资产模式,首家合作酒店为杭州柏悦酒店 [6] - 腾讯和高榕创投为公司主要投资方,IPO前分别持股11.6%和8.3% [18]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涵盖三大板块:月子中心(收入占比超80%)、家庭护理服务、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 [12] - 月子中心旗下有三大品牌:旗舰品牌圣贝拉(13.88万元起)、艾屿Bella Island(8.88万元起)、小贝拉(6.88万元起) [13][14] - 采用轻资产扩张模式,已在20多个城市开设约70家高端月子中心,其中50多家为自营 [12] - 通过收购扩展业务线,包括月子餐品牌"广禾堂"、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等 [10]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3.58亿元 [14] - 同期毛利分别为0.79亿元、1.41亿元、2.05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1.22亿元 [14] - 2021-2023年亏损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4.80亿元 [15] - 销售成本居高不下,2021-2023年分别为1.79亿、3.30亿、3.55亿,其中租金占比近40% [16][17] 行业分析 - 中国月子中心数量约6000家,前五大市占率仅10%左右 [20] - 家庭护理领域渗透率从2018年6.9%升至2023年16.2%,月子中心从1.0%升至5.5% [21] - 尽管新生儿数量下降,但高端月子服务需求仍在增加 [21] - 行业面临人工成本、租赁成本高企等挑战,规模化扩张难度较大 [21]
圣贝拉获准赴港IPO!高端月子套餐16.88万元起,合规风险仍待解
新浪财经· 2025-05-17 14:38
公司概况与IPO进展 - 高端母婴护理品牌圣贝拉已正式获准启动港股IPO进程,拟发行不超过1.92亿股普通股 [1] - 公司境内运营主体为杭州贝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 - 旗下运营三个差异化月子中心品牌:圣贝拉(超高端)、艾屿(高端)、小贝拉(次高端) [3] - 三个品牌均聚焦高端市场,套餐价格分别为16.88万元起、9.88万元起和6.8万元起(28天) [4]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亏损达4.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0.75亿元显著扩大 [8] - 自2021年至今持续亏损,经营状况未进入良性循环 [8] - 2024年上半年月子中心收入3.06亿元,占总营收85.7% [4] - 月子中心业务占比从2021年90.2%下降至2023年83.5%,但多元化进展缓慢 [4] - 女性功能性食品业务毛利率从2021年13.7%飙升至2023年63.3%,2024年上半年维持在61.1% [6] - 月子中心业务毛利率2023年为34.1%,2024年上半年小幅下降至32.0% [6] 商业模式与运营 - 采取轻资产模式,与五星级酒店合作或租赁独栋别墅 [10] - 2021至2023年间月子中心租赁及相关成本达3.2亿元,占总销售成本37% [10]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3.08%,超过营收增速 [10] - 同业公司普遍亏损,如爱帝宫2022和2023年分别亏损1.65亿元和1.77亿元 [10] 行业环境与挑战 - 中国出生人口2024年为954万,延续下行趋势 [13] - 过去五年一线城市月子中心数量增长80%,而需求增速仅40-50% [13] - 行业面临"421"家庭结构下传统坐月子观念回潮的替代效应 [13] - 业务边界模糊,实际运营中存在产后修复等医疗行为,面临政策风险 [1] 合规与风险 - 子公司近年多次因合规问题受罚,包括无证经营餐饮、无证行医和消防不合规等 [16] - 收购的"悦阁"月子中心传出资金链断裂 [16] - 行业连环爆雷,如"爱家"月子中心破产、"51家庭管家"暂停服务 [16] 战略与前景 - 募资用途包括扩张月子中心、养老护理与新零售,显示战略摇摆 [20] - 面临高端服务市场狭小与普通家庭无力负担的行业悖论 [20] - 创始人向华拥有瑞银投行背景,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