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营经济融资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落地 差异化信贷破解融资顽疾
中国经营报· 2025-05-10 15:52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重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1] - 近5年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 [1] - 金融机构需开发适配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 增强信贷供给与资金使用周期的匹配性 [2]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 同比增长7.41%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2] - 民营企业融资难主因包括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低 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 政策传导机制滞后 [2] - 金融监管总局将针对重点领域实施"一业一策" 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3] 金融支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调降相关工具利率以支持涉农 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投放 [3] -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支持小微企业 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 深化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3] 金融服务创新方向 - 银行需开发信用贷款 短期循环贷款 跨境金融综合服务等适配产品 [4] - 法律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接受应收账款 仓单 股权 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4] - 建议建立统一权利质押登记平台 简化流程 降低成本 提高透明度 [4] 金融机构行为规范 - 法律要求金融机构在授信 风控 服务收费等方面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 [4] - 禁止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或提前收贷 违约需承担法律责任 [4] - 银行应自查信贷业务 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条款 [4]
新法施行在即,民营经济法治建设站上新起点
和讯· 2025-05-09 17:02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中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4年4月30日通过,2025年5月20日施行,包含9章78条,涵盖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等制度机制 [1] - 实现三个"首次"突破: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首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首次规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方针 [1] - 立法确立六项核心原则: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贯穿整部法律体系 [3][4] 法律核心原则与制度创新 - "地位平等"原则体现在法律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三方面平等,民企与国企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中享有同等地位 [4] - 确立"非禁即入"市场准入原则,负面清单外领域各类主体可平等进入,保障"一视同仁"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 [4][5] - 专章规定公平竞争制度,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预防不当市场干预行为 [4][5] 民营企业融资促进措施 - 设立"投资融资促进"专章,要求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民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得直接融资 [7] - 债券市场将成为民企重要融资渠道,政策有望优化民企债券融资工具创新和市场准入,改善融资结构 [8] - 2025年1-4月民企违约案例占比75%,展期债券规模达100亿元占比超80%,显示信用风险突出需担保机制介入 [9] 法律实施配套要求 - 需通过"立改废释纂"配套立法清理抵触法规,构建包含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纠纷裁判等六大协同治理体系 [2] - 要求国企与民企建立平等互利伙伴关系,禁止国企拖欠民企账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需遵循程序严谨等法治理念 [6] - 需吸取《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落地率低教训,将核心原则融入整个制度设计体系确保可执行性 [10][11]
【新华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实施 金融供给侧着力破局民企融资难题
新华财经· 2025-05-08 22:48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与金融支持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金融监管总局将重点推进优化信贷供给政策、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等工作 [1] - 金融监管总局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八五折到七五折优惠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 [2] - 近五年民营企业贷款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 同比增长7.41% [4] 信贷供给优化与风险分担机制 -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已发放贷款12.6万亿元 平均利率3.66% [5] - 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 同比增长15.4% [5] -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直保余额1.8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5% 担保费率不超过1% [6] 科技金融与创新服务模式 - 金融监管总局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已设立74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8] - 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保险补偿试点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8] - 建议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9] 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应用 - 推动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银行少跑路" [5] - 建议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能化融资服务平台 压缩审批周期 提高信贷投放效率 [6] - 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抓取企业经营流水、纳税记录等多维度数据 自动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6]
金融“活水”润泽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之二
科技日报· 2025-05-07 11:19
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支持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 设"投资融资促进"专章规范金融支持措施 [1] - 立法明确金融机构需开发适配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 增强信贷供给与需求周期匹配性 [2] - 规定银行业需接受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政府提供质押登记等配套支持 [4] 民营企业融资痛点与创新产品 -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中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物被传统渠道拒贷 [2] - 江苏推出全国首个"民营信用贷"产品 额度上限提升至3000万元 期限最长延至10年 采用纯信用模式 [3] - 重庆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科技企业提供500万元资金支持 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 [5]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 浙江推出"出口数据贷"等授信模式 河北借助用电数据构建企业风险画像 [5] - 多部门联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便捷度 [5]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 - 一季度民营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762.5亿元 平均利率2.86%较2024年下降21个基点 [6] - A股近2/3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民营企业占比达80% [6] - 广东东阳光成功发行公司债券"25东控01" 通过增信措施提升市场认可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