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逻辑

搜索文档
一个汽车造词者的自白
虎嗅· 2025-08-22 19:13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营销策略从传统技术导向转向概念造词导向 通过创造抽象和科技化新词来提升产品感知价值 回避实际技术能力描述 [2][3][9] - 造词营销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 低成本创造情绪价值 替代高成本技术研发 满足市场对独特体验需求 [2][11][12] - 消费者面对大量生造术语出现决策困惑 超70%消费者因概念混淆放弃购买 但车企更关注短期流量而非长期品牌建设 [11] 营销策略特征 - 使用最高级形容词和绝对化表述 如"遥遥领先""唯一最大值" 避免比较级 强化产品 superiority [4] - 将简单功能重新包装为高科技概念 如基础安全气囊称为"巴音布鲁克赛道防撞超级安全防护" 两驱模式称为"撒哈拉沙漠全地形超级自适应系统" [4] - 创造专业术语替代日常用语 如"生物能指尖无脑机端口信息再生"替代码字 "能量物质生命体转化工程"替代吃饭 [5] 技术概念包装 - 利用数字游戏规避监管 如将未达L3的智能驾驶称为L2.9 引发行业小数点位数竞赛(L2.99/L2.999等) [6] - 在非专业领域附加专业标签 如"车规级抽纸""潜艇级钢板""航天级窗膜" 暗示技术专业性 [8] - 借用神话IP创造概念 如"蓬莱岛巨鲸动力""珞珈山灵龟底盘" 使用版权过期文化素材降低成本 [9] 行业影响 - 新势力车企采用手机行业流量逻辑 通过周期性概念炒作覆盖产品生命周期 传统车企因合规流程落后于营销创新 [2][12] - 造词营销成为行业差异化手段 但导致品牌辨识度下降 消费者难以获取有效产品信息 [11] - 行业从卷技术/参数/价格转向卷概念 营销成本远低于研发投入 形成"扯淡一时爽 法务跑断腿"的现状 [11][12] 消费者反应 - 超70%消费者因复杂概念命名感到困惑和迷茫 部分消费者最终放弃购买智能科技车型 [11] - 消费者需要附赠"九块九包邮情绪价值" 车企通过造词满足低价情绪需求替代产品实际价值 [11] - 消费者终将识别好车真实需求 但现阶段概念营销仍能维持部分车企生存 [12]
雷军、张一鸣们赚钱的秘密:不是勤奋,而是这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8-16 12:52
商业认知与财富逻辑 - 赚钱逻辑从体力换钱转向认知驱动 缺乏认知能力导致错失商业机会或成为被收割对象 [1][3][4] - 信息差构成财富差 认知差构成机会差 认知不足导致无法识别趋势和机会 [1][7][8] - 商业成功案例显示认知先行的必要性 雷军研究互联网思维 张一鸣洞察短视频趋势 马云看懂电商未来 [9] 认知提升途径 - 读书是提升认知的最快方式和最低成本认知升级途径 [5][12] - 特定领域认知要求与对应知识体系 电商需懂供应链和流量 投资需懂行业周期和财报 自媒体需懂内容算法和用户需求 [13] - 推荐商业经典著作及其价值 《穷查理宝典》培养多元思维模型 《影响力》提升商业谈判能力 《原则》建立系统化思维 [13] 认知变现案例 - 新兴商业模式背后的认知逻辑 短视频带货依托流量逻辑 写作变现依托知识付费模式 投资盈利依托经济周期规律 [10] - 传统方式与创新方式的效率对比 传统生意模式与AI降本增效对比 工资收入与睡后收入对比 传统销售与私域流量变现对比 [10] - 认知差异导致的结果分化 有人年入千万而有人持续怀疑 有人提前布局而有人错失机会 [1][8][10] 认知与机会关系 - 认知不足导致无法识别机会 缺乏看懂机会的能力而非缺乏机会本身 [8] - 认知水平决定财富分配 世界奖励看得懂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的前提是改变对知识的认知 [15] - 持续学习带来认知超越 每天读30页书坚持一年可超越大多数人对商业和财富的认知 [15]
粉丝追星,“饭”须有“范”(“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20
流量经济与饭圈文化 - 流量经济催生饭圈文化,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明星商业运营,互动频次更高,满足情感需求 [7][8] - 粉丝组织利用平台机制(如打榜)集合资源,直接参与明星推广,形成高度组织化的运营模式 [7] - 部分粉丝为偶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如切换多个账号轮播、设计应援物、组织线下活动,但逐渐因网络骂战和负面新闻感到身心俱疲 [4][5] 饭圈乱象的表现与影响 - 极端行为包括机场聚集、网络骂战、非法集资等,扰乱公共秩序并影响社会风气 [6][7] -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体育粉丝的拉踩和网暴行为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比赛安全 [7] - 2021年选秀节目“倒牛奶打投”事件后,监管部门清理负面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10] 监管难点与商业机构角色 - 粉丝组织未被识别为市场主体,缺乏税务、工商等部门监管,导致非法集资等行为屡禁不止 [12] - 商业机构(如MCN)通过买卖流量、煽动对立情绪等手段博取流量,扭曲青少年价值观 [14][15] - 维权困难源于组织者匿名、未成年粉丝缺乏举报渠道等问题 [12] 治理方向与措施 - 需全渠道整改,涉及明星经纪公司、文娱平台、商业机构等多主体,而非单一归责于粉丝或明星 [16][17] - 建议将粉丝组织纳入监管体系,明确工商营业主体身份,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17] - 平台治理措施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经纪公司、规范粉丝账号、严禁互撕信息等 [18][19]
【西街观察】对韦神应该“距离产生美”
北京商报· 2025-06-10 22:30
韦东奕账号开通及走红现象 - 韦东奕开通个人账号后24小时内涨粉超1000万,目前粉丝数突破2400万 [1][2] - 第一条4秒视频收获700万点赞,播放量接近亿级 [2] - 账号开通时间点精准触达高考考生及教育焦虑群体 [2] 韦东奕走红路径分析 - 2021年因手提矿泉水馒头采访视频走红,形成"数学天才"与质朴形象的反差 [3] - 草根画风与顶级科学家人设结合形成新型流量密码 [3] - 数学高深性与人物亲近感产生独特吸引力 [4][5] 网络围观现象及影响 - 出现"韦东奕严选""韦神女友"等蹭流量账号 [6] - 亲属透露开通账号目的为分享数学内容及辟谣 [6] - 北京大学呼吁保护学者治学环境 [6] 社会现象深层解读 - 学术偶像被工具化为考试心理暗示 [2] - 公众对基础科学的好奇通过人物形象获得满足 [5] - 网络关注需建立在尊重学者专业边界基础上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