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量逻辑
icon
搜索文档
电商直播渠道下的烘焙增长:顽皮小老板的“白牌”突围之道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25 16:33
行业峰会背景 - 德国工业烘焙本土化实践与营养强化创新峰会在苏州昆山举行,汇聚德国技术专家、国内烘焙品牌及零售渠道代表,围绕中国烘焙行业工业化转型展开对话 [1] 电商直播白牌崛起案例 - 抖音碱水面包直播间“顽皮小老板”、电商品牌「郑马青云」创始人郑马青云通过直播渠道实现第一年千万级营收,并攀升至每年3亿元 [11] - 成功原因包括抓住2019年抖音直播起步期的时间红利,以及选择当时在抖音尚属冷门但在小红书爆火的碱水面包进行错位竞争 [20] - 通过达人合作带货,一条短视频一小时内创造15万元销量,打造首个爆品 [20] 产品策略与营销转型 - 初期借助刘耕宏健身热潮,碱水贝果品类实现4000万元销售额,后为避免局限特定人群,将卖点从“健身”转向“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该卖点带来3亿元销量 [22] - 核心模式强调高频消费(如每日面包)、成瘾特质(如巧克力风味)、健康标签(清洁配方、低热量)及价值观营销(表达生活方式) [24] - 白牌竞争依赖“人群洞察+复购逻辑”,而非品牌故事,通过可复制链路快速扩张 [24] 烘焙行业价值重估 - 烘焙区在零售商(如山姆、盒马、胖东来)中承担引流角色,通过低毛利爆款面包吸引消费者,带动高毛利品类(如生鲜、酒水)销售,形成“羊毛出在鸡身上”的流量转化逻辑 [26][28] - 烘焙价值从单店盈利转向获客力竞争,未来重点在于用面包带动整体消费,而非单纯比拼产品口味 [30] - 流量逻辑下,白牌凭借价格优势、健康卖点及高频复购特性,有机会切入零售渠道入口位置 [30] 白牌可持续发展路径 - 电商直播为白牌提供低门槛起量机会,但需满足精准选品(覆盖每日刚需场景)、运营迭代(顺畅转化链路)、品牌意识(从白牌转向有标签品牌)三大条件以避免“一波流”淘汰 [32] - 行业趋势从“爆品经济”(如脏脏包)转向“一日三餐”的日常刚需(如吐司、减脂面包),规模支撑依赖复购而非尝鲜 [34] - 未来竞争从技艺转向模式,需平衡渠道、消费洞察与工业化能力 [35] - 白牌可能走向被平台收编、做强细分功能赛道或品牌化升级三条路径,核心是让面包从偶尔消费变为每日消费,并绑定健康生活方式叙事 [39]
一个汽车造词者的自白
虎嗅· 2025-08-22 19:13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营销策略从传统技术导向转向概念造词导向 通过创造抽象和科技化新词来提升产品感知价值 回避实际技术能力描述 [2][3][9] - 造词营销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 低成本创造情绪价值 替代高成本技术研发 满足市场对独特体验需求 [2][11][12] - 消费者面对大量生造术语出现决策困惑 超70%消费者因概念混淆放弃购买 但车企更关注短期流量而非长期品牌建设 [11] 营销策略特征 - 使用最高级形容词和绝对化表述 如"遥遥领先""唯一最大值" 避免比较级 强化产品 superiority [4] - 将简单功能重新包装为高科技概念 如基础安全气囊称为"巴音布鲁克赛道防撞超级安全防护" 两驱模式称为"撒哈拉沙漠全地形超级自适应系统" [4] - 创造专业术语替代日常用语 如"生物能指尖无脑机端口信息再生"替代码字 "能量物质生命体转化工程"替代吃饭 [5] 技术概念包装 - 利用数字游戏规避监管 如将未达L3的智能驾驶称为L2.9 引发行业小数点位数竞赛(L2.99/L2.999等) [6] - 在非专业领域附加专业标签 如"车规级抽纸""潜艇级钢板""航天级窗膜" 暗示技术专业性 [8] - 借用神话IP创造概念 如"蓬莱岛巨鲸动力""珞珈山灵龟底盘" 使用版权过期文化素材降低成本 [9] 行业影响 - 新势力车企采用手机行业流量逻辑 通过周期性概念炒作覆盖产品生命周期 传统车企因合规流程落后于营销创新 [2][12] - 造词营销成为行业差异化手段 但导致品牌辨识度下降 消费者难以获取有效产品信息 [11] - 行业从卷技术/参数/价格转向卷概念 营销成本远低于研发投入 形成"扯淡一时爽 法务跑断腿"的现状 [11][12] 消费者反应 - 超70%消费者因复杂概念命名感到困惑和迷茫 部分消费者最终放弃购买智能科技车型 [11] - 消费者需要附赠"九块九包邮情绪价值" 车企通过造词满足低价情绪需求替代产品实际价值 [11] - 消费者终将识别好车真实需求 但现阶段概念营销仍能维持部分车企生存 [12]
雷军、张一鸣们赚钱的秘密:不是勤奋,而是这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8-16 12:52
商业认知与财富逻辑 - 赚钱逻辑从体力换钱转向认知驱动 缺乏认知能力导致错失商业机会或成为被收割对象 [1][3][4] - 信息差构成财富差 认知差构成机会差 认知不足导致无法识别趋势和机会 [1][7][8] - 商业成功案例显示认知先行的必要性 雷军研究互联网思维 张一鸣洞察短视频趋势 马云看懂电商未来 [9] 认知提升途径 - 读书是提升认知的最快方式和最低成本认知升级途径 [5][12] - 特定领域认知要求与对应知识体系 电商需懂供应链和流量 投资需懂行业周期和财报 自媒体需懂内容算法和用户需求 [13] - 推荐商业经典著作及其价值 《穷查理宝典》培养多元思维模型 《影响力》提升商业谈判能力 《原则》建立系统化思维 [13] 认知变现案例 - 新兴商业模式背后的认知逻辑 短视频带货依托流量逻辑 写作变现依托知识付费模式 投资盈利依托经济周期规律 [10] - 传统方式与创新方式的效率对比 传统生意模式与AI降本增效对比 工资收入与睡后收入对比 传统销售与私域流量变现对比 [10] - 认知差异导致的结果分化 有人年入千万而有人持续怀疑 有人提前布局而有人错失机会 [1][8][10] 认知与机会关系 - 认知不足导致无法识别机会 缺乏看懂机会的能力而非缺乏机会本身 [8] - 认知水平决定财富分配 世界奖励看得懂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的前提是改变对知识的认知 [15] - 持续学习带来认知超越 每天读30页书坚持一年可超越大多数人对商业和财富的认知 [15]
粉丝追星,“饭”须有“范”(“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20
流量经济与饭圈文化 - 流量经济催生饭圈文化,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明星商业运营,互动频次更高,满足情感需求 [7][8] - 粉丝组织利用平台机制(如打榜)集合资源,直接参与明星推广,形成高度组织化的运营模式 [7] - 部分粉丝为偶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如切换多个账号轮播、设计应援物、组织线下活动,但逐渐因网络骂战和负面新闻感到身心俱疲 [4][5] 饭圈乱象的表现与影响 - 极端行为包括机场聚集、网络骂战、非法集资等,扰乱公共秩序并影响社会风气 [6][7] -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体育粉丝的拉踩和网暴行为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比赛安全 [7] - 2021年选秀节目“倒牛奶打投”事件后,监管部门清理负面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10] 监管难点与商业机构角色 - 粉丝组织未被识别为市场主体,缺乏税务、工商等部门监管,导致非法集资等行为屡禁不止 [12] - 商业机构(如MCN)通过买卖流量、煽动对立情绪等手段博取流量,扭曲青少年价值观 [14][15] - 维权困难源于组织者匿名、未成年粉丝缺乏举报渠道等问题 [12] 治理方向与措施 - 需全渠道整改,涉及明星经纪公司、文娱平台、商业机构等多主体,而非单一归责于粉丝或明星 [16][17] - 建议将粉丝组织纳入监管体系,明确工商营业主体身份,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17] - 平台治理措施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经纪公司、规范粉丝账号、严禁互撕信息等 [18][19]
【西街观察】对韦神应该“距离产生美”
北京商报· 2025-06-10 22:30
韦东奕账号开通及走红现象 - 韦东奕开通个人账号后24小时内涨粉超1000万,目前粉丝数突破2400万 [1][2] - 第一条4秒视频收获700万点赞,播放量接近亿级 [2] - 账号开通时间点精准触达高考考生及教育焦虑群体 [2] 韦东奕走红路径分析 - 2021年因手提矿泉水馒头采访视频走红,形成"数学天才"与质朴形象的反差 [3] - 草根画风与顶级科学家人设结合形成新型流量密码 [3] - 数学高深性与人物亲近感产生独特吸引力 [4][5] 网络围观现象及影响 - 出现"韦东奕严选""韦神女友"等蹭流量账号 [6] - 亲属透露开通账号目的为分享数学内容及辟谣 [6] - 北京大学呼吁保护学者治学环境 [6] 社会现象深层解读 - 学术偶像被工具化为考试心理暗示 [2] - 公众对基础科学的好奇通过人物形象获得满足 [5] - 网络关注需建立在尊重学者专业边界基础上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