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基金

搜索文档
ETF基金周报:股强债弱对未来债市不悲观-20250915
东莞证券· 2025-09-15 17:01
基 金 研 究 ETF 基金周报(20250908-20250912): 股强债弱 对未来债市不悲观 2025 年 9 月 15 日 投资要点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分析师:李荣 S0340521010001 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编号: F4520000001431 电话:0769-26628039 邮箱:lirong@dgzq.com.cn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Wind 资讯 各类ETF基金周度平均收益及资金流动概览:本周全球主要权益市场普 涨,MSCI新兴市场指数录得5连涨,周度涨幅为3.89%,MSCI发达市场指 数周度上涨1.47%,美股三大指数盘中创出历史新高,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继续强于A股市场。贵金属市场方面,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逐渐强化及避 险逻辑双重主导下,COMEX黄金和白银延续上涨趋势。国内市场方面,在 政策预期及科技主线驱动下,三大指数全部飘红,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 仅5个行业下跌。在各类型ETF基金中,仅债券型ETF基金周度平均收益为 ...
国内ETF规模达5.24万亿元 刷新历史纪录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5:56
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14日ETF基金总数达1293只 总份额2.76万亿份 总资产净值5.24万亿元[1] - 近一年总数量增幅29.69% 总份额增幅23.77% 总资产净值增幅49.71%[1] - 2024年9月规模突破3万亿元 2025年4月站上4万亿元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 历时仅4个月[1] ETF产品结构分布 - 股票型ETF规模3.52万亿元 债券型ETF规模5724.90亿元 商品型ETF规模1614.31亿元[1] - 货币型ETF规模1558.91亿元 跨境ETF规模8253.61亿元 其他类型ETF规模79.36亿元[1] - 超百亿规模ETF达108只 总规模约4万亿元 占比76% 其中7只达千亿级别[2] 头部产品竞争格局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177.21亿元居首 易方达沪深300ETF突破3000亿元位居第二[2] - 华夏基金沪深300ETF规模2224.57亿元排名第三[2] - 指数化投资理念发展推动产品创新与机制优化 带来基金行业重大变革[2] ETF投资功能特性 - 宽基ETF可跟踪市场整体表现获取平均收益 行业或主题ETF可精准追踪投资热点[3] - 二级市场买卖按实时交易价格成交 交易所卖出后资金当日可用[3] - 债券ETF 商品ETF 跨境ETF等品种实现T+0日内回转交易[3] 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 市场情绪改善 产品创新发展 投资需求升温共同推动规模增长[1] - 产品开发规范化与行业竞争加剧将推动创新模式升级和产品布局多元化[2] - 投资者对ETF产品认知日益加深 市场参与程度持续提升[2]
国金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25H1公募保有量点评,保有规模环比增长,券商市占率提高-250914
新浪财经· 2025-09-14 21:08
市场交易与代销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市场交投活跃 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增长64% 上市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2% [1] - 百强代销机构"股+混合"基金保有规模达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5.9%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达1.95万亿元 环比增长14.6% 非货基金保有规模达10.20万亿元 环比增长6.9% [1] - 百强代销机构中券商占57家 银行24家 独立基金销售机构18家 保险公司仅1家 [1] 各类机构市占率变化 - 券商在非货基金和股混基金市占率环比提升0.46和0.15个百分点 但股票指数基金市占率下降2.33个百分点至55.3% 仍保持超50%的核心地位 [2][3] - 银行在非货和股混基金市占率分别下降1.11和0.14个百分点 但股票指数基金市占率增长2.38个百分点至13.7% [2][4] - 第三方机构非货市占率提升0.62个百分点至34.9% 股混市占率微降0.12个百分点至28.6% 股票指数基金市占率增长0.36个百分点至30.4% [2] 主要券商业务数据 - 中信证券股混保有规模超1200亿元 环比增长4.7% 市占率微降0.03个百分点 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1223亿元 环比增长12.2% 市占率下降0.13个百分点 [3] - 华泰证券股混保有规模超1200亿元 环比增长5.3% 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1150亿元 环比增长5.8% 市占率下降0.49个百分点 [3] - 招商证券股混保有规模838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19.9% 市占率提升0.19个百分点 [3] 银行业务表现 - 招商银行股混保有规模4920亿元 环比增长19.9% 市占率提升1.12个百分点 稳居行业首位 [4] - 招商银行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735亿元 环比增长26.3% 市占率提升0.35个百分点 非货保有规模10419亿元 环比增长9.6% 市占率提升0.25个百分点 [4] 行业政策影响 - 公募基金三阶段费改征求意见稿利好权益类基金和ETF基金发展 [5] - 券商分类评价新增代理销售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量和基金投顾服务规模排名指标 券商在基金投顾、权益产品代销和ETF领域具备优势 代销保有规模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5]
基金入门指南:新手必知的5大核心知识,帮你避开投资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9-12 10:12
基金本质与优势 - 基金是资金集合体 由专业团队统一投资股票债券等资产 收益按份额分配 风险共同承担 [5] - 核心优势包括分散风险 100元即可买入一篮子资产 避免单只资产波动 [5] - 专业管理优势 基金经理负责研究选股 投资者无需专业金融知识 [5] - 门槛极低 10元起投 相比直接炒股需数万元起步更适合小额试水 [5] - 2020年案例 1万元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获得27%收益 远超单只股票风险波动 [3] 基金运作角色 - 基金持有人通过购买份额成为股东 享有收益分配权 [6] - 基金管理人负责设计产品募集资金和制定投资策略 [6] - 全市场有156家公募基金公司 管理规模超27万亿元(截至2023年Q3) [6] - 基金经理直接决定投资组合 需具备CFA CPA等资质及多年经验 [6] - 基金托管人由商业银行担任 负责保管资产和监督投资操作 [6] - 托管银行案例 某私募基金因严格审核规避管理人违规交易风险 [6] 基金分类逻辑 - 按投资标的可分为货币基金 债券基金 股票基金 混合基金和黄金基金五类 [5][6] - 货币基金投资存款国债商业票据 风险极低 年化收益2%-3% [6] - 债券基金投资国债企业债占比≥80% 风险中低 年化收益4%-6% [6] - 股票基金股票占比≥80% 风险高 年化收益10%以上 波动剧烈 [6] - 混合基金投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 风险中高 可灵活调整比例 [6] - 黄金基金投资黄金ETF贵金属股票 风险中 与股市负相关 [6] - 特殊类型基金包括ETF LOF QDII和FOF基金 [8][9] - ETF基金像股票一样交易所交易 可实时买卖如沪深300ETF代码510300 [9] - LOF基金可场外申赎和场内交易 适合追求流动性投资者 [9] - QDII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如纳斯达克100ETF代码513100可布局美股 [9] - FOF基金通过分散投资多只基金进一步降低风险 [9] - 新手建议从货币基金或纯债基金起步 后尝试股债混合或指数基金 [8] 基金交易规则 - 交易日15:00前买入按当日净值成交 T+1日确认份额 T+2日显示收益 [9] - 15:00后买入按次日净值成交 确认和显示收益时间顺延1天 [9] - 周三14:30买入案例 周四即可查看持仓 15:30买入则需周五确认 [9] - 货币基金卖出通常T+1到账 如周五卖下周一到账 [9] - 股票型基金卖出T+3至T+5到账 QDII基金最长需T+10 [9] - 节假日不交易 节前最后交易日15:00后操作资金滞留至节后处理 [9] - 紧急用钱时优先选择货币基金或支持快速赎回债券基金 [9] 基金费用结构 - 申购费通常1%-1.5% 通过第三方平台如支付宝天天基金可享1折优惠 [11] - 赎回费持有时间越短费用越高 如股票基金持有<7天收取1.5%惩罚性费率 [11] - C类份额无申购费 按日计提销售服务费约0.2%-0.5%/年 [11] - 运作费包括管理费 股票型基金通常1.5%/年 指数基金低至0.5%/年 [11] - 托管费由商业银行收取 一般0.1%-0.25%/年 [11] - 10万元投资股票基金案例 年化收益10% 扣除1.5%管理费和0.25%托管费后实际收益降至8.25% [11] - 隐性成本包括频繁交易产生赎回费 每月买卖一次年化成本可能高达3%-5% [11] -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优质产品应控制在0.5%以内 [11]
鹏华基金苏俊杰详解 “高质量慢牛”行情中的资产配置利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23:00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 举办。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站在历史性的拐点。2024年底,公募被动基金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今年以来,伴随市场 有效性持续提升与"低波慢牛"格局逐步清晰,一场围绕资产配置逻辑与投资工具选择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在此背景下,本届资管年会以"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为主题,汇聚众多行业高管与专家,共同探讨新周 期下资管行业的未来路径。在"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分论坛上,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 发表了题为《慢牛行情下,机构指数化投资中的新机遇》的主旨演讲,以其深厚的实战洞察和详实数据,系统解读了 指数投资的崛起逻辑与未来机遇。 他指出,中国指数化投资已经全面迈发展"快车道",在当下"高质量慢牛"的市场行情中,指数基金因其稳定的Beta收 益、高度透明和低费率等优势,正日益成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捕捉行情、提升盈利体验的重要工具。 一、规模超越主动权益,指数投资驶入"快车道" 苏俊杰在分享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2024年底,在中国股票ETF诞生 ...
债基地震!基金C份额“废”了?简评《公募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对个人投资者的影响
市值风云· 2025-09-10 18:11
监管新规对公募基金费用的调整 - 降低公募产品认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并设定上限 [3][4] - 重新框定赎回费要求 持有股票、混合、债券、FOF类产品满6个月以上方可免赎回费 否则最低收取0.5%赎回费 [4][6] - 新规将显著影响基金公司商业模式及投资者偏好 [5] 债券基金投资格局变化 - 持有不足6个月的债券基金赎回将收取不低于0.5%费用 对短期债基投资形成冲击 [6][7] - 纯债型基金今年收益约0.5% 上证国债指数仅上涨0.9% 0.5%赎回费可能导致收益减半 [7] - 同业存单基金因7天持有期免赎回费 成为货币基金外最佳流动性投资品种 但规模上限100亿且历史业绩较差 [8][10] - 新规可能推动投资者转向场内债券ETF以实现免赎回费变现 或分流银行储户资金至理财等资管产品 [9][10] 股票类基金份额选择策略变更 - 认申购费下调对投资者收益影响有限 [11] - 持有6个月免赎回费规定使A类与C类份额差异消失 C类原7天免赎回费优势失效 [11][12][14] - A类份额在申购费打一折后费率优于C类销售服务费 建议优先选择A类 [13][14] - 权益基金C份额短线波段操作玩法受限 交易型投资者将转向ETF [14][15] ETF成为核心投资工具趋势 - 债券ETF因免赎回费及变现便利 吸引机构及个人资金流入 [9][15] - 投资者正以空前速度拥抱ETF 其对A股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 [15][18] - 监管政策明确引导个人投资者参与被动投资 ETF战略地位凸显 [18][19] - 产业资本可能通过提升业绩及叙事推动公司纳入ETF标的 [16]
基金销售费新规征求意见稿点评:理财规模有望受益,投资基金偏好或生变
开源证券· 2025-09-10 16:26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基金销售费新规征求意见稿通过降低认申购费率上限(股基降至0.8%、混基0.5%、债基0.3%)和规范销售服务费(股基/混基/ETF/债基/货基分别调降至0.4%/年、0.2%/年、0.15%/年),优化赎回费结构,将四档简化为三档(持有<7天收取≥1.5%、7~30天≥1%、30天~6个月≥0.5%),直接影响理财负债端和资产端行为[4][5] - 理财负债端受益于高流动性优势,规模或加速增长,2025年1-5月"最小持有期"型产品增长显著(增量33,663亿元),新规使短期限理财性价比凸显,开放式固收类产品有望成为增长主力[6][19][20] - 理财资产端可能减少场外基金申赎,转向场内ETF或长期持有摊余债基,投研能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可能增加直投,拉久期意愿下降,利好短债/NCD需求[7] 理财行业数据分析 - 截至2025Q2末,理财持有公募基金比例达历史较高水平4.2%(规模1.38万亿元),债券型基金占比81.89%,其中中长期纯债基占比35.33%、短期纯债基22.88%[11][16] - 理财前十持仓中"满7天免赎回费"基金占比38%,为各期限免赎回费基金中最高,涉及短债基金、ETF及部分日开中长债基,新规要求至少持有6个月免赎回费,直接影响短期高流动性债基需求[5][17] - 各家理财公司投资基金规模差异较大,2025Q2末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规模领先(分别为1,238.76亿元、762.96亿元、1,202.17亿元),占比最高达6.47%[15] 费率调整影响 - 新规下调认申购费实际平均值(股基从1.19%降至0.8%、混基从1.13%降至0.5%、债基从0.53%降至0.3%),上调短期赎回费,销售服务费同步下调,运作费用合计显著降低(如混基从1.41%降至0.5%)[10] - 赎回费调整后,理财可能减少场外基金交易,转向费率更优的场内ETF或长期持有策略,债基费后收益下降较多(尤其原7天免赎回费产品),C份额吸引力减弱[5][7] 产品结构变化 - 2025年前5个月理财增长主力为"最小持有期"型产品(增量33,663亿元),反映居民对高流动性产品的偏好,新规强化理财流动性优势,预计进一步推动规模增长[6][19][20] - 理财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41.8%(2025Q2末),现金及银行存款24.8%,公募基金4.2%,新规可能促使理财增加短债/NCD直投,减少通过基金拉长久期[7][11]
Alpha因子拥挤度高企的当下,指数增强基金是否依然有魅力?
搜狐财经· 2025-09-04 15:53
指数增强基金概述 - 指数增强基金在被动复制指数样本股的同时通过主动选股力求获取超额收益 是指数投资的升级版 [1] - 通过多因子、基本面量化、风格轮动、深度学习等策略模型精准匹配多种行情 例如多因子模型通过财务数据、传统量价数据、分析师预期数据等海量数据构建策略 [1] - 截至2025年8月22日全市场增强ETF产品共有60多只 近一半在近2年成立 不少为2025年新成立产品 [1] 指数增强策略表现分化 - 近一年部分沪深300指数增强ETF整体收益低于完全复制法指数ETF 例如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回报36.95% 低于基准37.13% [2][3] - 中证A500指数增强策略同样出现收益不及基准的情况 [2] - 小盘股指数增强表现优异 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回报达96.56% 银华和海富通同类产品收益率均超90% [5][6] 策略有效性差异原因 - 大盘股(如沪深300成分股)机构覆盖充分且信息透明 定价效率高导致量化策略难以找到错误定价 [4] - 策略同质化严重导致超额收益衰减较快 [4] - 市场从"基本面驱动"转向"资金流驱动" 个股表现与ETF资金流向关联度提升 基本面因子有效性下降 [4] - 小盘股(如中证1000、中证2000成分股)机构研究不足 存在更多定价偏差 量化模型可通过数据挖掘捕捉超额收益 [4] 长期收益优势 - 中证A500增强指数(Wind)在近3年、5年、10年维度表现遥遥领先基准指数 [7] - 近5年中证A500出现负收益情况下 A500增强指数仍能取得近30%超额收益 [8] - 中国资本市场弱有效性为指数增强产品创造超额收益提供空间 持有时间越长超额收益越高 [9] 产品定位与市场价值 - 指数增强基金为非专业投资者提供接近机构水平的量化能力 为专业投资者提供高效资产配置工具 [9] - 在超额收益概率高达90%以上的背景下 产品兼具Beta收益与Alpha收益的特性成为持续吸金根本原因 [9]
公募基金集体降费,上半年单只基金平均管理费同比再降27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1:36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总体成效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196家公募机构管理12571只基金 总管理费62313亿元 较2024年同期61469亿元微增 但单只基金平均管理费从5226万元降至4957万元 减少269万元[1] - 相比2023年上半年71305亿元总管理费 费率改革两年来公募管理费规模整体下降126% 单只基金平均管理费下降170万元[1] - 费率改革自2023年7月启动 从主动权益基金扩展至ETF QDII基金 2025年5月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标志改革进入深水区[1] 头部公募管理费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前10名公募机构为易方达基金 华夏基金 广发基金 富国基金 南方基金 汇添富基金 嘉实基金 天弘基金 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 合计收取24142亿元管理费 占全市场近4成[3] - 前10大公募管理费总和同比微降015% 单只基金平均管理费下降5496万元[3] - 4家公募上半年管理费总额下降超1亿元:易方达基金减少166亿元至3918亿元 交银施罗德基金减少157亿元至1093亿元 华泰柏瑞基金减少132亿元至879亿元[3] - 另有7家公募管理费下降05-1亿元 包括东证资管 南方基金 嘉实基金 华商基金 银华基金 中庚基金和招商基金[4] 不同类型基金降费差异 - 主动权益类基金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19583亿元 同比下滑679% 其中偏股混合基金管理费12186亿元 占比6223%[6] - 股票型ETF及联接基金总规模同比增长15万亿元情况下 总管理费微降016亿元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管理费从457亿元减少至269亿元[6] - 货币市场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管理费分别达18278亿元和14619亿元 同比均增长 成为管理费主要增量来源[6] 浮动费率基金发展现状 - 截至发稿全市场已发行31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总规模超340亿元[7] - 浮动费率模式以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标尺 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避免投资风格漂移[7] 交易佣金改革成效 - 2025年上半年148家公募共支付交易佣金4472亿元 较去年同期6774亿元下降2302亿元 降幅3398%[9] - 13家公募支付佣金超1亿元 3家超2亿元 但绝对规模同比大幅下行[9] - 易方达基金以274亿元佣金居首 同比减少367% 广发基金和富国基金分别支付22亿元和203亿元 同比下降1775%和3258%[9] - 万家基金 国金基金和宏利基金佣金降幅超60% 15家公募降幅在40%-60%之间[10] - 永赢基金佣金同比增长超70% 德邦基金 泉果基金 恒生前海基金 易米基金 蜂巢基金等亦有增长 主因权益产品规模和数量提升[10]
招商证券:25H1险资投资余额超去年全年 高股息OCI类配置型股票规模近万亿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4:57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9% 上半年净增量为2.98万亿元 [2] - A+H股主要上市险企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合计21.26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4% 占全行业比例略降至58.7% [2] 资产配置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债券占比过半创新高 银行存款和非标继续被减配 [3] - 股票投资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占比提升至8.8% [1][3] - 主要上市险企股票在总投资资产占比达9.3% 较年初上升1.4个百分点 上半年净增加4189亿元 占行业股票净增量65.7% [3] 上市险企配置差异 - 中国太平债券占比76.5%为上市险企最高 较年初上升2.0个百分点 [3]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余额净增2119.15亿元 占比提升2.9个百分点 为上市险企中规模和占比提升最多 [3] OCI股票配置 - 主要上市险企OCI股票规模合计7861亿元 较年初净增加2847亿元 在股票中占比39.8%持续攀升 [1][4] - 全行业保险资金高股息持仓规模接近万亿元 [4] - 中国平安计入FVOCI科目高股息股票规模最大占比最高 中国人寿OCI股票占比提升最多 [4] 行业持仓偏好 - 险资A股持仓数量占比前五行业为银行 交通运输 通信 房地产 电力及公用事业 [1][4] - 单季占比提升幅度前三板块为传媒 通信 电力及公用事业 [1][4] - 重仓流通股平均股息率2.3%略有下滑 [4] 个股持仓特征 - 二季度末险资重仓前十大流通股主要集中于银行板块 持仓数量无变动 平均股息率3.8% [4] - 中国人寿重点加仓中信银行 中国电信和中国建筑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重点加仓京沪高铁 [4] 举牌活动趋势 - 2025年截至8月末险企举牌达30次创近年新高 [1][5] - 举牌主要集中在港股银行 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 举牌同业在时隔六年后再次出现 [1][5] 长期投资试点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累计批复规模达2220亿元 [7]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规模全部落地 重点加仓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 合计持股超10亿股 持股市值超120亿元 累计分红预计接近5.5亿元 [7] ETF配置动态 -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重仓持有1501只ETF产品 较2024年末增加230只 [8] - 持有ETF基金市值2809.97亿元 较年初增长7.6% [8] - 持续加仓A500 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 同时加大细分策略/主题ETF布局 上半年加仓港股ETF力度显著 [8] 投资收益率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平均净投资收益率3.2%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9] - 平均总投资收益率3.9%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9] - 中国平安FVOCI股票账户浮盈超600亿元 [9] 未来配置展望 - 预计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延续两位数增长 股票和基金增量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10] - 股票是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 新质生产力 新经济等成长性领域和高股息股票是重点关注方向 [10] - 保险公司将拓展黄金投资 互换便利等新业务试点 关注"南向通"渠道和海外投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