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转型

搜索文档
持牌消金转型深水区:上半年19家消费金融公司高管调整
中国经营报· 2025-07-03 21:02
消费金融行业高管变动与战略转型 - 2023年、2024年消费金融公司核心职位变动分别为16次、17次,2025年7月年内变动已达23次,涉及19家机构 [1] - 高管变动反映机构战略方向调整,预示行业进入转型深水区探索破局路径 [1] - 中银消金新任副总经理牛晓峰拥有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创新经验,体现公司对数字化转型的侧重 [2] 线上化转型与业务结构变化 - 中银消金线上贷款余额占比从2022年末52.24%提升至2024年末72.84%,线下贷款余额从296.41亿元缩减至269.88亿元 [3] - 房抵贷业务占比从核心产品缩量至不足总贷款余额40%,体现战略重心转移 [3] - 尚诚消金线上业务达183.26亿元,占总贷款余额78.65%,同比增长31.88% [3] 行业业绩压力与转型驱动 - 中银消金2024年营收71.62亿元(同比降8.85%),净利润0.45亿元(同比降91.62%),反映行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 [4] - 行业从"牌照红利期"进入"能力竞争期",需强化场景整合、风控能力和客群基础以应对线上流量成本高企 [4] - 政策层面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和《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指导意见》,鼓励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并优化线上流程 [5] 未来发展方向与市场机遇 - 消费金融公司需加强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合作,通过资源整合降低风控成本并精准触达客群 [6] - 我国服务消费占GDP比重仅18%(发达国家超40%),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将释放新型消费需求潜力 [6]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消费信贷产品因场景丰富、支付便捷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工具 [7]
消费金融公司“拥抱变化”
36氪· 2025-06-27 11:46
消费金融行业概况 - 消费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拉动内需的引擎,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1] - 行业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产品涵盖信用卡、消费贷款、场景分期等[1] - 全国共有31家持牌消金公司,包含多家银行系机构如兴业消金、建信消金等[2] 长银五八消金经营状况 - 2024年以4509万元转让10.39亿元不良资产包,折价率低于0.5折,这是7个月内第二次转让[4] - 2024年营收29.86亿元(同比下降7.64%),净利润3400万元(同比暴跌95.02%)[6] - 作为长沙银行控股56.66%的子公司,从"零售试验田"变为业绩拖累,反映母公司资产质量隐忧[6][8] 行业分化格局 - 2024年行业首尾净利润差距达1500倍,尾部蒙商消金净利润仅200万元[9] - 头部机构招联消金总资产1637.51亿元(同比下降7.18%),兴业消金总资产821.13亿元(同比下降5.53%)[10][12] - 中尾部机构如宁银消金(总资产598.15亿元,+31.92%)、南银法巴消金(总资产534.5亿元,+58.78%)实现逆势增长[10]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招联消金2024年营收173.18亿元(-11.65%),净利润30.16亿元(-16.22%)[13] - 兴业消金营收100.67亿元(-10.36%),净利润4.3亿元(-79.25%)[14] - 中银消金净利润同比降91.62%,上半年净亏损3.05亿元(同比降208.51%)[16] 监管与转型趋势 - 监管新规要求注册资本最低10亿元,目前仍有6家机构未达标[22] - 2024年行业掀起增资潮,方式包括利润转增、股东出资等[22] - 未来竞争将围绕"自营场景+智能风控+合规能力"展开,质量优先于规模[25] 新兴发展动向 - 蚂蚁消金贷款余额3100多亿元(+37%),主要依赖花呗和借呗内部导流[19] - 城商行系消金公司利用资金成本优势突破区域限制,开展全国业务[24] - 政策引导聚焦"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领域,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