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

搜索文档
华夏银行中报透视:业绩承压叠加监管重罚,经营挑战凸显
观察者网· 2025-09-10 17:4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5.22亿元,同比下降5.86%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4.70亿元,同比减少7.95% [1] - 扣非净利润112.97亿元,降幅达9.05% [1] - 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净利润增速垫底 [1] 收入结构分析 - 利息净收入305.74亿元,同比减少3.6%,占营业收入比重67.16% [2] - 净息差从1.61%收窄至1.54%,下降7个基点 [1][2] - 净利差从1.61%降至1.59%,收窄2个基点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2.55% [4] - 投资收益等非息收入项目合计86.87亿元,同比减少25.42亿元,降幅22.64% [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录得-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04亿元,降幅超100% [4] 资产质量状况 - 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60%,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最高水平 [6] - 拨备覆盖率从161.89%下降至156.67%,减少5.22个百分点 [6] - 贷款拨备率从2.59%降至2.51% [6] - 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0.47个百分点至2.27% [6] - 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增加32.17亿元至162.35亿元 [6] - 非房贷类个人贷款不良率约3.07%,远高于住房按揭贷款1.21%的不良水平 [7] - 公司贷款不良率下降0.23个百分点至1.36% [7] 资本与合规情况 - 资本充足率13.07%,较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 [9] - 一级资本充足率11.44%,下降0.26个百分点 [9]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6%,下降0.21个百分点 [9] - 9月初被处以8725万元巨额罚单,涉及信贷、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缺陷 [1][8] - 各分支机构年内累计被罚金额超1180万元 [8] 业务结构特点 -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超过计息负债成本下降幅度 [3] - 过度依赖传统存贷业务收入模式 [5] - 同业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轻资本业务转型方面相对滞后 [5] - 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营业支出控制效果有限 [5]
“双贴息”促消费,“四两”如何拨“千斤”(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02
最近看新闻,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从"两新"到"双贴息",政策的"含 金量"有多少?刺激消费的效果有多大? ——人民网网友 扩内需、促消费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头戏,这方面的政策不少,效果如何,大家都很关心。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 费新的增长点"。此时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可谓"快、准、稳"。 那么,政策能带来哪些实惠? 举两个直观的例子。如果一名消费者贷款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多笔消费支出,假设这笔消 费贷款年利率为3%,享受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如果一家餐馆为升级 明厨亮灶申请了100万元的服务业经营贷款,财政贴息后,可省出1万元左右的利息支出。 从日常餐饮到大件家电,从托育、养老、健康等刚需消费,到教育、旅游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都被 纳入此次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范围。1个百分点看似不高,但落在居民和企业的"钱袋子"里,分量还是很 足的。 可见,洞悉消费心理、理解消费偏好,能够更好创造需求、创造消费。说到底,还是两个字:创新。 此次"双贴 ...
北京银行副行长徐毛毛:将以特色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扎实推动零售转型
证券日报网· 2025-09-06 12:03
业绩表现 - 上半年零售营收110.81亿元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8.95% [1] - 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28% 储蓄存款突破7900亿元 较年初增长6.87% [1] - 个贷规模突破7100亿元 较年初逆势增长135亿元 规模继续领跑城商行 [1] 业务发展 - 上半年累计投放近1400亿元个人贷款 同比增长36.3% 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消费复苏提振三大领域 [1] - 全面实现手机银行、掌上银行家、远程银行三大零售触客平台互联互通 [1] - 明确提出"儿童友好型银行"和"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战略 支持儿童教育、服务人才成长 [1] 战略规划 - 下半年将紧扣"123456"战略 以特色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推动零售转型 [2] - 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模式 涵盖儿童金融、成长金融、创业金融、家庭金融、财富金融、养老金融 [2] - 加快智能化发展 实现智能化渠道建设、智能化客群服务、智能化信贷审批 [2] 风险管理 - 个贷业务风险管控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从局部管控向全局统筹的战略升级 [2] - 贷前阶段聚焦优质区域、稳定客群、真实业务 贷中阶段通过全流程风险监控与动态干预 贷后阶段通过高效催收与不良资产处置 [2] - 加大AI数字化应用 迭代升级"双自动化"审批系统 在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确保审批质量 [2]
响应国补 度小满加码最高享1%贴息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4:09
作为一直致力于践行普惠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度小满始终关注普惠群体在融资成本方面的实际需求, 用科技拓宽服务边界,持续降低用户融资成本。度小满发布的《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 显示,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700万小微用户减免贷款利息超过24.37亿元,其中2024年为135万小微客 户减免利息3.05亿元,有效缓解了用户"融资贵"的现实痛点。 消费者与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更是微观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高质量推 进线上消费贷款服务以释放消费动能、优化小微企业主贷款服务以助力经营发展,对助力经济稳健运行 至关重要。 9月1日,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正式落地实施。为了回馈广大用户,度小满也响应国家政策,加码贴息。据了解,此次贴息范围覆盖度 小满老客,适用于单笔5万元及以内的消费额度,此次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消费贷“国补”来了!如何领?(附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30
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 - 政策执行期为2024年9月1日起一年内 消费者在相关机构获得消费贷款并完成真实消费后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1] - 贴息覆盖消费场景包括餐饮等小额消费 购车及装修等大额消费 以及旅游和养老等服务消费 [1] - 以5万元消费贷为例 年利率3%条件下 贴息后年利息支出从1500元降至1000元 节省500元利息成本 [4] 参与机构范围 - 政策覆盖18家银行机构 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5] - 招联等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同样被纳入政策适用范围 [5] 贴息申请条件 - 消费者需与贷款机构签署补充协议 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以验证资金用途 [5] - 贷款资金必须通过银行系统进行消费结算 现金取现及转账至个人账户均不符合贴息条件 [7] - 通过扫商户个人收款码付款及信用卡消费等渠道均无法享受贴息政策 [7] 政策执行细节 - 8月申请9月使用的消费贷款仍可享受贴息 多家银行已确认该政策适用性 [7] - 银行将通过交易信息验证资金用途 违规挪用消费贷于投资理财等行为将导致贴息资格失效 [10]
贴息“红包”福利来了!使用攻略速看!
搜狐财经· 2025-09-01 20:42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层面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策 贴息比例为年化1个百分点 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5] - 政策执行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实施期满后将进行效果评估 可能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5][9] - 贴息资金由财政承担 银行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除贴息部分 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查询贴息金额 [5][6] 适用范围与标准 -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 [5][7][9]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 单个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享受3000元贴息 [5] - 适用于消费用途的个人信用贷款 汽车贷款 退役军人乐业贷款等产品 不含信用卡类产品和个人住房贷款 [9] 银行实施进展 - 6家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已完成系统开发 大部分机构于9月1日正式上线贴息功能 [8] - 银行通过优化流程 深化消费场景融合 设立App贴息专区等方式提升客户体验 [8][9][10] - 部分银行消费贷利率可低至2% 最高额度达100万元 期限最长7年 [10] 操作与落地方式 - 银行与电器卖场 装修卖场等合作推广贴息政策 直接向消费者介绍优惠政策 [7] - 原有消费贷款客户在9月1日后实际消费的未使用资金仍可享受贴息 [9] - 政策要求确保资金精准流向消费领域 银行需加强资金用途管理 [4]
消费贷“国补”,来了!(附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9-01 19:56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自9月1日起一年内 消费贷款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涵盖日常小额消费 大额商品消费及服务消费 [1] - 贷款需通过相关机构获取并用于真实消费 现金消费或转账给个人无法享受贴息 包括扫个人收款码及信用卡消费 [3] - 政策实施前申请的消费贷款在政策期内用于消费仍可享受贴息 例如8月申请30万贷款9月用于购买家具 [3] 政策影响与注意事项 - 贴息政策降低消费信贷成本 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但需控制个人债务负担并避免违规挪用资金 [3] - 银行通过资金用途判断贴息资格 现金及个人转账消费无法追溯资金用途 故被排除在政策外 [3]
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今日起实施,多家机构出台具体执行措施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17:59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实施 覆盖线上线下购物、购车、装修、旅游及养老等真实消费场景[2][3] - 贴息标准为年化1个百分点 需通过指定经办机构发放贷款且资金流向需可识别 现金提取、转账至个人账户及信用卡消费不享受贴息[3] - 政策定点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含蚂蚁消金)共23家机构[2][3] 执行机制与要求 - 银行执行需签署补充协议(如招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补充协议》)部分要求线下提交消费用途证明材料进行人工审核[4] - 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可自动贴息 未能识别的需人工审核(如招行要求提供消费发票等证明材料)[4][5] - 蚂蚁消金通过花呗分期场景实施贴息 全国超4000万商家支持花呗分期 分期免息商品维持原政策 付息商品享受1%立减[5] 行业影响与效果 - 花呗分期付款确保贴息资金精准进入消费场景 此前商家贴息已实现3期至24期免息 国补政策进一步降低用户利息成本[5][6] - 政策通过减轻分期购物利息负担提振消费 预计大范围减少用户利息支出[6]
消费贷的国补要来了,手把手教你领消费贷国补
搜狐财经· 2025-09-01 16:07
第二,在申请消费贷款之后,还要签署个补充协议,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就可以了。剩下的事,就交给银行等贷款机构了,他们会自动识别并帮你申 请贴息。 还要给您提个醒:如果你把贷款取出来了,用现金进行消费了,银行就无法判断你的资金用途,你就没法享受贴息了。 IT时代网讯:要贷款消费的网友注意了!消费贷的"国补"要来了!从今年9月1日起一年内,无论是吃饭等日常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等额度比较大的 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养老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并真实消费了,就可以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举个例子,在政策执行期内,小李申请了一笔5万元的消费贷,年利率是3%,还款方式为先息后本。他装修、买家电,把这5万元都花完了,就可享受年化1 个百分点的贴息,原本一年要支付1500元的利息,就只要付1000元,另外500元,财政给出了。 消费者怎么才能领到这份"贴息红包"呢? 首先,必须是从工农中建交等18家银行,以及招联等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获得消费贷款。 ...
手把手教你领到消费贷“国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31 13:16
消费贷财政贴息政策 - 自2024年9月1日起一年内 消费者在指定机构获得消费贷款并真实消费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4] - 贴息覆盖范围包括日常小额消费 大额商品消费及服务消费 例如餐饮 购车 装修 旅游和养老等领域 [4] - 以5万元贷款为例 年利率3%的贷款原本需支付1500元利息 贴息后仅需支付1000元 财政承担500元 [7] 贴息资格条件 - 贷款需来自18家指定银行及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包括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及招联等机构 [10] - 借款人需签署补充协议 授权银行查询消费交易信息以验证资金用途 [10] - 通过现金取现 转账给个人 扫个人收款码或刷信用卡消费均不符合贴息条件 [11][15] 贴息申请与执行机制 - 银行自动识别符合条件消费并申请贴息 无需消费者主动操作 [10] - 若银行未能自动识别 借款人可线下提交消费发票或通过线上渠道补充材料 经审核后补发贴息 [15] - 政策执行前申请的贷款(如8月申请30万元消费贷)在政策期内用于消费(如9月购买家具)仍可享受贴息 [18] 支付与消费方式规范 - 直接刷借记卡或使用微信 支付宝等扫码消费可被银行识别 符合贴息条件 [15] - 政策旨在降低消费信贷成本 释放消费潜力 但需控制个人债务负担并避免违规挪用贷款于投资理财等领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