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鲳鱼
icon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 | 金柚飘香
南方农村报· 2025-11-17 09:09
今日关注 - 2025年广州国际灯光节于11月16日晚正式开幕 [3] - 曾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亮相的“大鳌鱼”成为灯光节常驻嘉宾 落户于海心沙星光大道展区 [4][9][11][12] - 灯光节将持续至11月26日 [7] - 微信最新版本支持潮汕话与普通话语音消息双向互译功能 [14][15][16][17] - 十五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 上海队选手樊振东以4:1战胜海南队选手林诗栋 成功卫冕 [18][19][20] 乡村振兴 - 粤北地区清远 韶关 云浮 河源四市依托独特山水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如清远“五大百亿”产业和韶关“善美韶农”等 [24][25][26] - 深山珍品正蜕变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27] - 粤西地区湛江 茂名 阳江 云浮等地孕育出金鲳鱼 荔枝 豆豉 南药等地标农产品 [36][37][39] - 2025大湾区农产品交易会将于12月12日至14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区举行 粤西地标农产品将借助“媒体+”服务开启品牌化国际化新征程 [40][41] - 十五运会曲棍球决赛期间 云浮设置的“中华土鸡”品鉴区受到好评 通过“媒体+”助力云浮鸡产业崛起并引爆赛事经济新范式 [43][44][45][46][47] 天气服务 - 预计11月17日强冷空气将携小雨影响广东 粤北傍晚到达广州夜间到达南部沿海 [49][50] - 18-19日气温进一步下降 粤北市县过程气温下降8~10℃ 中南部市县下降6~8℃ [51] - 冷空气影响期间部分市县有小雨或零星小雨 [52]
神农种业(300189.SZ):今年4月投放的400万尾金鲳鱼苗已于近期陆续上市销售
格隆汇· 2025-11-10 15:48
项目进展 - 神农水产种源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完成核心基础工程建设并进入快速建设实施阶段 [1] - 公司已完成38口深水重力式网箱的投放工作 [1] 养殖与销售 - 今年4月投放的400万尾金鲳鱼苗已于近期陆续上市销售 [1] - 公司金鲳鱼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于今年7月成功获得国际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认证 [1] 产品认证 - 公司养殖的金鲳鱼、火山鲷于今年9月顺利通过无抗认证 [1] - 公司在水产品质管控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持续进展 [1]
做好产业链,走遍天下都不怕|进博会观察②
南方农村报· 2025-11-07 23:34
文章核心观点 - 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构建和完善全产业链,通过标准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提升竞争力,并借助“研发+供应链+品牌”的协同模式实现从产品输出到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的跨越 [5][29][44][56] 农业产业链优势构建 - 在产品设计、食品安全、成本、质量等领域创造自身优势是食品行业寻找出路的关键 [9][10] - 传统农业依赖从业者经验,但国际化过程中需用标准化、智能化手段替代经验依赖,实现生产环节的可控可溯 [16][17][19][20][21][22][23] - 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生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工具弥补劳动者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 [24][25] 科技赋能与行业转型 - 推动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需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全链条合作生态,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环节,解决信息不透明与风险不可控问题 [26][27][28] - 科技赋能正重塑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格局,掌握技术主动权即掌握贸易话语权 [29][30] 创新外贸模式 - 农业国际贸易已演变为产业链综合实力的竞争与合作,需超越简单的“买全球、卖全球” [32] - 恒兴集团构建了从种苗、饲料、养殖到食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加大产品研发、整合供应链、建立覆盖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物流体系,解决冻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35][36] - 针对特定消费场景开发新产品,如利用罗非鱼、金鲳鱼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开发松鼠鲷鱼、小酥鱼、调味鱼片等特色产品 [38][39][40] - 通过“研发+供应链+品牌”协同发力,提升品牌价值,借助IP联名、社交媒体营销提升品牌认知度,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备溢价能力,摆脱“以价换量”的传统外贸模式 [42][43][44][45] 国际化路径与全球视野 - 国际化拓展不仅是产品出口,而是将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向海外输出,例如恒兴集团承建埃及国家渔业产业园项目,并与印尼、沙特等国洽谈类似合作,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 [49][50][51][52] - 食品跨国经营需应对准入、标准、风味、文化、禁忌等问题,企业需在国际标准、国际认证、地域风味方面加强研究与提升 [53][54][55] - 国际化路径从依托海外资源采购原料转变为在海外建设全产业链基地,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标准、服务的综合输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服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56][57][58]
“芯”动优选 粤海良种游全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9:18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水产种业凭借科技创新和体系化发展,在规模、技术及产业应用上领跑全国,并正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智慧育种转型,以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1][3][5] 种业规模与领先地位 - 广东海水鱼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产量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 [1] - 广东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已跃居全国首位 [1] - 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市场和集散地之一,年产苗种超1.3万亿尾,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淡水鱼苗年产7717.42亿尾占全国51.83%,海水鱼苗67.7亿尾占全国50.81% [9] 育种技术创新与转型 - 科研团队在全球首次实现及达副叶鲹鱼的全程人工驯养、繁殖与苗种批量化培育 [1] - 水产育种正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利用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提升效率,并通过建立育种大数据平台融合AI分析,进入智慧育种新阶段 [2][3] - 例如,通过植入芯片进行基因检测和标记,金鲳鱼种苗整体成活率有望从60%提升至80% [2] - 潮州研发出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并利用“水空调”使花鲈亲本产卵期提前一个月 [3] 深远海育种战略与品种储备 - 广东将水产育种战略目标延伸至深远海,需培育能适应剧烈晃动环境、保持正常摄食生长且抗病力强的新品种 [4][5] - 石斑鱼是主攻项目之一,计划构建多地理种群的种质资源库并开展陆海接力养殖测试 [5] - 广东已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例如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和扇贝“橙黄1号” [5] 产业体系与研发机制 - 广东构建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体系 [1][6] - 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吸引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产业技术攻关 [6] - 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例如选聘5个团队攻关大黄鱼养殖,一年内即在种质资源鉴定、人工繁育等环节取得突破 [7] 金融支持与联农带农 - 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海洋牧场贷”,将网箱中的海鱼和海域使用权纳入抵押物范围 [7] - 2024年以来,潮州银行机构支持渔业水产相关贷款余额超11亿元,涉及养殖企业3000多家 [7] - 广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攻关产出的苗种按30%的比例无偿优先供应给海洋牧场开发主体和典型村,2025年以来已累计赠送优质鱼苗超500万尾 [9] 区域产业链案例 - 阳江阳西已形成“亲鱼—鱼卵—鱼苗”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县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占全省48.7%,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3] - 阳江市鸿运海水种苗繁育有限公司的团队已成功繁育出二十多个优质海水鱼类品种,填补了当地人工育苗空白 [2]
粤海良种崛起:育种装上“芯片” 产业“赛马”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07:25
行业技术突破与领先地位 - 科研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及达副叶鲹鱼的全流程人工繁育,为"粤海粮仓"增添品种储备 [1] - 广东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及海水鱼类苗种、虾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 [1] - 已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例如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和扇贝"橙黄1号" [4] 育种技术转型升级 - 水产育种呈现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和"智慧育种"转变的趋势,利用分子标记、基因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 [2][4] - 通过植入芯片进行基因测序和标记,金鲳鱼种苗整体成活率有望从60%提升至80% [2] - 研发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并利用"水空调"技术使花鲈亲本产卵期提前一个月 [3] - 为适应深远海强涌浪环境,正培育具备强抗逆能力的新品种,例如构建多地理种群的石斑鱼种质资源库 [4] 产业体系与集群效应 - 广东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于一体的种业发展体系,例如阳西县已形成"亲鱼—鱼卵—鱼苗"完整产业链 [1][2] - 阳西县2024年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海水鱼苗数量占全省48.7%,为全国最大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2] - 搭建共享平台吸引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产业技术攻关,并在多地布局建设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 [6] 创新机制与金融支持 - 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激发创新,例如选聘5个育种团队攻关大黄鱼养殖,一年内即在多个环节取得突破 [6] - 金融机构推出"海洋牧场贷"等灵活金融政策,将网箱中的海鱼等生物性资产纳入抵押物范围,潮州银行机构相关贷款余额超11亿元,支持3000多家养殖企业 [6] - 市场需求能直接快速反馈至研发端,形成"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养什么,科研单位就研什么"的良性循环机制 [7] 跨区域合作与技术推广 - 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促进技术跨区域应用,例如热带名贵鱼种"红瓜子斑"的人工繁育技术在山东等地实现规模化养殖,完成"南鱼北上" [7]
粤海良种崛起:育种装上“芯片”,产业“赛马”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07:11
行业技术突破与领先地位 - 科研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及达副叶鲹鱼的全流程人工驯养、繁殖与苗种批量化培育 [1] - 广东2024年海水鱼苗产量达67.96亿尾,约占全国一半,深远海养殖鱼种储备跃居全国首位,海水鱼类苗种、虾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 [1] - 广东已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数量全国领先,例如凡纳滨对虾"中兴2号"和扇贝"橙黄1号" [4] 育种技术转型升级 - 水产育种呈现从"经验育种"到"精准育种"的重大转变,例如通过植入芯片进行基因测序和标记,使金鲳鱼种苗整体成活率有望从60%提升至80% [2] - 研发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并利用"水空调"技术使花鲈亲本产卵期提前一个月 [3] - 利用分子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提升效率,并建立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育种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育种 [3] 产业链与区域发展 - 阳江阳西已形成"亲鱼—鱼卵—鱼苗"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县海水鱼苗年产量约33.1亿尾、年产值约7亿元,海水鱼苗数量占全省48.7%,是全国最大的海水种苗生产基地 [2] - 广东搭建共享平台吸引全国63个优秀海水育种团队,针对28个适养品种进行技术攻关,并在潮州、惠州、珠海等地布局建设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 [6] 创新机制与金融支持 - 广东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激发创新潜能,例如选聘5个育种团队攻关大黄鱼养殖,一年内即在种质资源鉴定、群体驯化与人工繁育等环节取得突破 [6] - 金融机构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如"海洋牧场贷",将网箱中的海鱼等生物性资产纳入抵押物范围,2024年以来潮州银行机构支持渔业水产业相关贷款余额超11亿元,涉及养殖企业3000多家 [6] 深远海养殖战略延伸 - 随着硬核海洋装备升级,海洋种业战略目标延伸至深远海,需培育能在强涌浪环境中保持正常摄食生长、具备强抗逆能力的新品种 [3] - 计划构建多地理种群的石斑鱼种质资源库、选育优良新品种,并开展陆海接力与深水网箱养殖测试,为深远海场景做好品种储备 [3]
广交会见证“土特产”全球闯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0:40
广交会农食产品出口概况 - 第138届广交会乡村振兴特色产品展区聚集230余家企业 产品包括西藏虫草酒 湛江水产预制菜 贵州辣椒酱等 全国特色农食产品由此走向世界 [1] - 潮州已形成完整食品产业体系 现有食品工业企业超1700家 产品涵盖凉果 糖果等2000多个品种 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食品类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出口额达559亿美元 同比增长4.1% [6] 产品质量与标准升级 - 企业致力于满足各国市场准入标准 并针对"非标"农产品定制严格内部规格体系 将地方特产升级为品质稳定的国际商品 [2] - 广东鹰金钱海宝食品公司通过系统性升级 使豆豉鲮鱼产品率先获得欧洲市场准入 并已获得美国FDA认证 欧盟认证 BRC认证 HALAL等国际认证 [2] - 韶关亿农科技有限公司将农产品工业化管理 为冬瓜制定明确规格标准 长度54至60厘米 单个重量9至11公斤 并将运输损耗从行业平均15%降至5%以下 [3] 健康养殖与品牌化趋势 - 茂名市海亿食品公司产品优势在于绿色健康养殖理念 在养殖端使用中草药预防鱼病害减少抗生素用量 符合健康需求 [5] - 茂名作为"中国罗非鱼之都" 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超2万亩 有13家省级质量安全示范点 2024年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 [5] - 茂名罗非鱼产业带动超10万农户参与养殖加工 产业链带动就业30余万人 19家加工出口企业年出口罗非鱼产品10.6万吨 远销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品牌化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代工模式利润空间有限 企业正积极规划自主出海品牌以提升附加值 [6] 产业链延伸与区域协作 - 企业在"百千万工程"牵引下 将外贸部 研发部设在广东 将基地设在县域 把国际订单 先进理念延伸至对口帮扶地区 带动区域发展 [3] - 粤黔协作产业成果显著 例如广州萃取生物科技公司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设立生产基地 将当地菌菇资源转化为深加工产品 带动山区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 [4] - 广东省自2019年启动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推动翁源兰花 遂溪火龙果 澄海狮头鹅 惠来鲍鱼等特色农产品成功出圈 [6] - 在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中 广东的增城丝苗米 郁南无核黄皮等六个品牌入选 成为上榜品牌数量最多的省(区 市) [7]
钱大妈:到大湾区农交会寻新品、结伙伴、促交流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22:02
公司业务模式与供应链 - 公司在全国拥有近3000家门店的密集布局,深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3] - 核心供应链模式为“高效供应链+物流体系”,通过源头直采减少中间环节,依托大数据预测订单和全程冷链配送实现清晨送达 [4] - “不卖隔夜肉”的日清模式倒逼全链路提效,通过基地直采和基地共建缩短流通环节,例如阳江荔枝可实现“枝头采摘-门店上架”最快24小时直达 [4] 联农带农与采购成果 -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全年消费帮扶金额已达23亿元 [9] - 与贵州康盛达基地合作,为五谷蛋制定专属标准,年采购量达1.5亿枚、采购额超亿元;与贵州龙里县合作,黄瓜日运送量达10万斤、年供货量约3000万斤 [9] - 2025年计划在阳江本地采购荔枝1000吨,全省采购总量预计突破2000吨;通过共建标准种植示范基地保障粤北连州菜心几小时内送达大湾区门店 [9] - 构建“农企共生”生态,以高于市场均价收购达标农产品,实现农户增收、消费者受益、企业发展三方共赢 [12][13] 品质管控与精细化运营 - 秋冬采购延续“产地直采+时令优先”策略,对连州菜心等明星产品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对牛肉羊肉等通过SRM系统实现全流程溯源 [14] - 推行“千店千面”策略提升区域适配性,针对高货值易损耗品类实行供应商仓储端前置品控 [16] - 为解决韭菜农残问题研发“打药安全间隔期监管系统”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搭建全链路溯源平台 [16] - 根据消费反馈动态调整采购参数,如将香蕉到仓色号上调0.5,改进草莓包装使退货率下降3个百分点,调整提子单份验收重量至500克 [16] 市场竞争优势与发展规划 - 公司核心优势体现在“不卖隔夜肉”的品牌心智、极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近3000家门店形成的高密度网络 [19] - 在跨境生鲜领域已引入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澳洲牛肉等产品,未来计划依托大湾区优势引入更多国家特色产品 [21] - 对大湾区农交会的期待包括寻找新品、结伴农业龙头企业及基地、交流行业趋势以推动向更高效标准方向发展 [21]
推介会结束24小时!湛江生蚝“飞”往贵阳,湛江加快开拓海鲜产品西南市场
南方农村报· 2025-10-28 10:08
推介会成果 - 2025湛江海产品推介暨海鲜贵阳品鉴会于10月26日在贵阳举办 [10] - 活动现场12家企业签订合约,签约金额超过3000万元 [11][12] - 活动结束24小时内即有商家求购生蚝样品,市场反应迅速 [1][6][7][8][9] 公司业务动态 - 广东粤之宝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携带生蚝参展,生蚝规格大、供应稳定,质量上乘有望获得更高售价 [16][17][18] - 公司通过推介会与贵阳采购商建立联系,并迅速安排发送样品订单 [6][7][8][9] 行业与地区背景 - 湛江是广东渔业大市,水产养殖面积116.2万亩,占全省16% [19] - 2024年湛江渔业总产量131.6万吨,渔业产值294.04亿元,产量和产值连续30年全省第一 [20] - 湛江拥有“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称号,生蚝年产量超过30万吨 [21][22] 市场拓展策略 - 湛江市通过提升冷链物流建设、增强品牌宣传等措施提升海鲜产品价格 [28][29] - 采购商通过现场品鉴、名厨演示等方式体验产品,促成企业与采购商合作,拓宽生蚝、对虾、金鲳鱼等优势产品的销售范围 [30][31][32] 未来发展展望 - 贵阳推介会是湛江海鲜拓展西南市场的重要一步,随着贵州及西南市场打开,销售渠道将增加 [33][34] - 市场拓展有望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行业利润水平,保障渔民效益,保持渔业稳定健康发展 [35][36]
广东湛江台风灾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有效救灾减损 全面复工复产
人民日报· 2025-10-23 05:57
台风影响与直接损失 - 台风麦德姆是今年以来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 导致湛江全市受灾群众约195.73万人 直接经济损失约111.1亿元[1] - 得益于前期防汛防风工作 没有人员因台风暴雨伤亡[1] 渔业灾后恢复情况 - 水产养殖公司网箱破口和岸上设施基本修复完成 生产秩序恢复正常[1] -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迅速成立5个救灾复产工作组 下沉灾区开展灾损核查 救灾复产指导 协调保险理赔等工作[1] - 指导养殖户进行灾后水体消杀 协助联系冷链物流 灾后销售 复产种苗[1] - 10月是当地金鲳鱼产销旺季 为保障冷链物流与加工生产线迅速复产 供电局运用人工加无人机协同作业排查线路隐患[2] 农业灾后恢复情况 - 台风到来前组织抢收成熟农作物超2.3万亩[2] - 徐闻县恒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受灾的700余亩香蕉已全部完成清园补种 改种[2] - 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工作组81个 农技人员3589人次 指导农户加快作物恢复正常生产[2] - 目前全市已顺利完成农田清淤 病虫害防治等灾后复产工作[2] 基础设施修复与企业复工复产 - 湛江党员先锋队910支 1万多名党员奋战在清障 抢修一线[3] - 强台风下全市主网线路和变电站未因树障或漂浮物故障跳闸 1天内主城区复电 3天内全面复电并实现五通[3] - 目前湛江383个在建重点项目和741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