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理财有哪些变化?
天风证券· 2025-08-04 14:42
理财市场规模 -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0.72万亿元(增幅2.4%),但同比增速从2024年的11.8%放缓至2025年上半年的7.5% [1][11] - 2025年一季度债市波动导致理财规模下滑0.81万亿元,二季度收益回暖推动规模回升 [1][11] - 理财公司规模占比持续提升至89.6%(27.48万亿元),银行机构规模收缩至3.19万亿元 [13][15] 理财产品特征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主导市场(占比97.2%),混合类产品占比微升0.07pct至2.51% [17][18]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从2023年末的31.87%降至20.87%,非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升至60.06% [19][21] - 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拉长至377-489天,1年以上存续产品占比提升至72.86% [23][24] 理财资产配置 - 投资资产规模达32.97万亿元,杠杆率上升0.31pct至107.45% [3][30] - 债券配置占比下降2.29pct至55.6%(18.33万亿元),存款和公募基金占比显著提升 [4][31] - 信用债持仓减少0.42万亿元(占比降2.32pct),利率债增持0.24万亿元(占比升0.68pct) [5][42] 未来展望 - 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短期仍具规模增长韧性,但中长期增速或受资产收益率下行制约 [46] - 资产配置将减少对债券票息的依赖,增加利率债交易机会,公募基金和信用债ETF或成重要配置渠道 [46]
上半年理财收益率降至2.12% 单季新增千万投资者
第一财经· 2025-07-30 08:29
理财市场整体规模与投资者情况 - 截至6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7200亿元,增速放缓[1][2] - 理财规模与公募基金差距扩大至3.72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为34.39万亿元[2] - 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36亿,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29万[1][4] - 二季度单季投资者增量接近去年全年增量,显示加速入场趋势[4] 理财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去年同期2.8%下降68BP[1] - 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4]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混合类产品占比2.51%,权益类产品仅700亿元[8]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缩水近万亿至6.4万亿元,占比降至25.79%[7] 理财公司市场格局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市场份额达89.6%[3] - 194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共存续4.18万只产品[2] - 理财公司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市场份额较年初提升1.8个百分点[3] 投资者行为与风险偏好 - 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仍为主流[4] - 保守型和进取型投资者占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4] - 95.89%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6] 资产配置趋势 - 债券类资产占比55.6%,其中信用债占比38.79%,利率债占比3.01%[10] - 信用债配置规模减少4200亿元至12.79万亿元[11] - 公募基金配置余额1.38万亿元,二季度单季大增4500亿元[11]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规模8.1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00亿元[11] 产品期限结构变化 - 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占比72.86%,较年初提升5.71个百分点[9] - 开放式产品占比80.93%,封闭式产品占比19.07%[7]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增长,固收类产品占主导
快讯· 2025-05-15 05:57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 14万亿元同比增长9 41%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 33万亿元占比97 22%同比增加0 57个百分点 [1] -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8 33% [1] 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 一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 [1] 市场影响因素 - 经济回升向好及央行宽松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 [1] - 市场信心提升刺激资本流入理财市场推动产品规模和数量增长 [1]
中金公司 理财与财富管理市场展望
中金· 2025-05-06 23: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理财市场二季度回暖,年初以来增速近 5%,短期指标趋于正常,预计 2025 年增速约 8%,未来发展取决于监管态度;理财市场集中度提升,前 15 大理财机构占 88%市场份额;2024 年资本市场复苏推动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增长,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下降,银行财富管理收入因代销保险收入下滑而减少,但理财管理费增加;居民风险偏好仍以低波稳健型产品为主,但财富类产品贡献提升 [1][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市场总体表现 - 2024 年理财市场规模前低后高,二三月份因债券市场回调和银行资金面压力,规模累计同比少增约 6000 亿,股市吸引部分理财资金,4 月后流动性缓和、债市复苏,二季度回暖,年初以来增速接近 5%,较过去几年稍弱,短期指标趋于正常 [2] 理财产品风险控制和收益表现 - 理财产品依靠估值平滑机制等托底业绩,3 月破净率达高点后快速改善,大部分客户实现正收益,资本市场复苏后稳定收益约 2.5%,业绩弹性相对较弱 [4] 理财产品结构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 - 固收类理财占比达 3/4,总量约 21.7 万亿,含权产品销售意愿偏弱,短期限固收产品增量大,占比提升至 40.2%,多数机构尝试开发固收+、安全类主动权益型产品,但销售情况不佳 [5] 监管层对估值平滑机制的态度及资管行业趋势 - 监管需兼顾公平化与净值化,要求资管行业规范化和净值化,2024 年 12 月要求理财机构对平滑机制等进行整改,预计 2025 年底完成,新增资产估值与公募产品拉齐 [6][7] 影子银行风险对理财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 平滑操作会造成影子银行风险,底层资产下跌时风险更高,监管需梳理底层风险并打压部分理财行为 [7] 理财市场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 理财产品低波动率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和资金空转,监管打击企业资金空转获利行为,年底理财将规范固收行为并返还浮盈给客户 [8] 理财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 2024 年理财增速约 8%,2025 年预计增速 8%,2026 年发展看监管态度;今年理财减配存款类资产,同业存单和回购类资产成替代选择,信用债加仓审慎 [9][10] 上市银行理财业务表现 - 2024 年上市银行整体表现良好,国有大行规模增速 16.6%超股份行,行业增速约 13% - 14%,无牌照机构收缩规模 [11] 股份制银行理财业务情况 - 过去几年增速稳定、市场份额持续扩展,2024 年增速放慢至 11.1%,因头部机构达到一定规模后持续高增长困难 [11] 区域性银行理财机构情况 - 商业模式好,能挖掘优质资产、依靠母行支持,本省经济活跃、本地存款市场份额高,2024 年增速 19.6%为行业最高 [12] 不同类型银行过去两三年表现 - 国有大行过去两三年承压,2024 年复苏弹性好;无牌照银行理财规模收缩,监管整改使无资管能力银行退出市场,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市场份额均提升 [13] 合资理财公司情况 - 目前有五家,总规模超 1500 亿,增速快,投研能力带来增量机会 [14] 理财市场集中度 - 理财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前 15 大理财机构占 88%市场份额,比上一年提升 11 个百分点 [15] 费率与营收层面情况 - 2024 年各类产品费率下行但降幅收窄,总费率 36 个 BP,比 2023 年降 2 个 BP;销售费用占比提升显著,接近一半并超管理费用比例 [16]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利润贡献 - 股份制和区域性银行理财业务对利润贡献更重要,净利润占总行净利润比例为 3% - 3.5%,国有大行为 0.7% [17] 财富管理领域表现 - 虽面临政策和市场压力,但最终规模和收入增长与 2023 年持平甚至超预期,券商和三方机构下半年收入分别增长 17.5%和 33.8% [17] 2024 年资本市场对券商业务的影响 - 资本市场复苏推动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增长,同比增速 8.8%,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下半年同比下降 10.2% [19] 2024 年券商资管业务表现 - 规模大部分负增长,收入同比负增长,处于资管新规转型阵痛期 [20] 2024 年银行财富管理收入表现 - 同比减少 315 亿元,主要因代销保险收入大幅下滑,招行和平安代销保险收入分别同比下降 28.6%和 91.8% [21] 银行理财业务对大财富收入的贡献 - 对大财富收入形成支撑,样本银行理财管理费同比增加 26 亿元,增速 6.4%,招行和平安代销理财产品分别增长 45%和 25%,理财规模同比增速 14.5% [23] 2024 年代销基金及托管业务情况 - 代销基金收入全年疲弱,同比下降 20%,四季度单季正增长 6.1%;托管业务因公募基金托管费率下降小幅负增长,通过调整结构等实现微降 [24] 样本银行零售 AUM 在 2024 年的表现 - 在资本市场修复背景下显著提升,零售财富产品、财富加活期存款分别同比增长 10%、9.9%和 8.6%,回到 2019 - 20 年水平 [25] 2025 年财富管理机构业绩弹性体现 - 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修复和经济环境改善带来的机遇上,招行零售 AUM 增速快,建行及部分区域性银行弹性高,券商多数托管客户资产两位数增长 [26] 2024 年居民风险偏好变化 - 大基调是低波稳健型产品受欢迎,货币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净申购多,低波稳健型产品增速快;但定期存款增量贡献下降,财富类产品贡献提升,被动指数基金下半年净申购增加,主动权益基金净赎回增加 [27] 银行完善产品货架和资产配置策略 - 完善产品货架方面,存款优化客户体验,理财产品求稳,基金产品增加指数类及海外产品;资产配置方面,动态调整匹配客户需求,提供情绪价值服务 [28] 零售客户与高价值客户群体增长差异 - 零售客户增速慢,高价值客户增速快,2024 年底私行客户资产与私行 AUM 分别增长 12.3%和 12.7%,高于零售客户,提高高价值客户占比成重要经营主题 [29] 各类单品费率及综合收益率变化 - 各类单品费率基本企稳,可能小幅下降,降幅收窄;2024 年综合收益率指标下降 4.5 个 BP,降幅收窄 [30] 零售户均 AOM 变化趋势 - 增长主要由户均 AOM 增长带来,新进高端私行客户支撑 AUM 规模增长,但低层级私行客户拉低平均户均 AOM [31] 银行富裕客户占比及对公客户财富管理业务趋势 - 2023 - 2024 年样本银行富裕客户占比提升 27 个基点;对公客户财富管理业务重视度提升,招行产品日均余额同比增长 30%,利率下行和禁止手工补习使公司机构类客户需求增加 [31][32] 银行存量客户经营趋势 - 重点客户直营和高端客户集中专业化经营,长尾客户通过线上批量触达,私行客户集中到私行中心统一管理 [33] 银行业线下及线上渠道情况 - 线下渠道优化布局,向一二线城市高价值客户倾斜;线上渠道渗透率稳定,现阶段提升活跃度,如招行推出家庭账户服务等场景 [34] 科技与数字化能力及投顾业务在财富管理机构的地位 - 是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关键竞争点和当前重要能力建设窗口期,科技与数字化提效扩面,投顾打开收入空间,券商投顾人数和占比提升,科技投入受重视 [35] 科技与数字化能力应用领域 - 应用于智能助理和智能营销、资产配置平台、内部业务管理三个领域,帮助银行精准营销和高效运营 [36]
银行|理财1Q25:景气低位,产品结构稳定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08:14
市场规模 - 2025Q1末理财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较年初下降0.81万亿元,同比多减0.64万亿元 [3] - 2025Q1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6%/1.37%,较2024Q1的3.71%/3.97%明显下降 [3] - 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达25.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比达88.3%,较2024年末提升0.5个百分点 [3] 产品特征 - 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97.22%,混合类2.47%,权益类0.27%,固收类保持高位 [4] - 开放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81.06%,封闭式占比28.94%,开放式占比小幅提升 [4] 资产配置 - 债券占比43.9%(+0.4pct),现金及银行存款23.3%(-0.6pct),同业存单13.5%(-0.9pct) [5] - 拆放同业及债券买返资产占比7.2%(+0.8pct),非标资产5.6%(+0.2pct) [5] - 存款占比连续下降,2025Q1再降0.6pct,同业资产持续增配 [5] 投资者和渠道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6亿个,同比增长6.73% [6] - 2025年3月全市场有575家机构代销理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增加80家 [6] - 2025Q1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 [7] 政策影响 - 政治局会议定调实施积极宏观政策,有助于银行业基本面保持稳健 [8][9] - 政策包括适时降准降息、帮扶困难企业、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等 [9] - 相关信贷和财政政策有望提振服务消费、养老、"两新两重"等领域信贷需求 [9] 行业展望 - 二季度债市修复和银行负债压力减弱,理财规模有望重回景气扩张 [1] - 银行板块在宏观"审慎"和"走弱"情形下均具备相对稳健特征 [1][11] - 银行息差走低幅度低于年初预期,向下超预期概率偏低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