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定收益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增长近2700亿元 集合资管计划占比逾五成
深圳商报· 2025-11-17 14:30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 规模为5.73万亿元(包含资管子公司,不包含私募子公司),较今年初增加近2700亿元。 截至9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5.7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687.33亿元,增幅为4.92%。其 中,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增至31957.89亿元,较年初增加3004.97亿元,增幅为 10.38%,占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比例为55.73%,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力量,显示出券商资管业务向主 动管理转型已初见成效。 截至9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12.46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上 月底减少1210.08亿元,环比减少0.96%。 具体来看,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期货公司及资 管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子公司旗下私募资管存续规模分别为5.73万亿元、4.79万亿元、9048.8亿 元、6383.13亿元、3899.05亿元、62.86亿元。 从投资类型看,在权益类、固收类、期货和衍生品类、混合类四大品类中,固收类产品存续数量和规模 均占据4 ...
集合资管计划占比逾五成
搜狐财经· 2025-11-17 07:25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燕青)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 规模为5.73万亿元(包含资管子公司,不包含私募子公司),较今年初增加近2700亿元。 截至9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5.7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687.33亿元,增幅为4.92%。其 中,以主动管理为代表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增至31957.89亿元,较年初增加3004.97亿元,增幅为 10.38%,占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比例为55.73%,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力量,显示出券商资管业务向主 动管理转型已初见成效。 具体来看,证券公司及资管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期货公司及资 管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私募子公司旗下私募资管存续规模分别为5.73万亿元、4.79万亿元、9048.8亿 元、6383.13亿元、3899.05亿元、62.86亿元。 从投资类型看,在权益类、固收类、期货和衍生品类、混合类四大品类中,固收类产品存续数量和规模 均占据4类产品最大比例。截至9月底,固定收益类产品共计17550只,对应占比44.7%;资管总规模8.93 万亿元,对应占比71.7%。 截至三季度末,以通 ...
私募资管备案激增创9年新高,券商固收双轮驱动
环球网· 2025-11-14 14:00
市场整体表现 - 私募资管市场在9月迎来显著回暖,备案产品数量创下近九年新高 [1] - 市场总存续规模为12.46万亿元,9月整体存续规模环比微降0.96% [3] 机构表现分析 - 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成为市场主导,9月备案产品1537只,设立规模476.75亿元,规模占比接近六成 [1] - 从存续规模看,券商系和基金系是市场两大支柱,存续规模占比分别达到46.02%和38.42% [3] 产品类型分析 - 集合资管计划是9月市场扩容主力军,设立规模占比高达68.32% [1] - 单一资管计划备案数量更多但平均单只设立规模较小,呈现"数量多、规模小"特点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市场核心地位,9月设立规模占比超过50%,在总存续规模中占比高达71.7% [3] - 权益类产品9月新增备案数量和规模占比均处于低位,混合类产品在数量上保持活跃 [3] 市场趋势与结构 - 市场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固收类产品一家独大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撼动 [3] - 市场呈现出向头部机构集中和向稳健收益靠拢的两大主线 [4]
渣打证券任命新一任首席执行官
证券时报· 2025-11-12 01:49
高管任命 - 正式任命王允来为渣打证券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并向董事会负责[1] - 此次任命填补了该职位自今年7月原CEO耿琳离职后近4个月的空缺[1] - 王允来拥有超过20年金融市场经验,职业生涯起步于海外固定收益债券业务,2011年回国后曾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任职[1] - 在加入渣打证券前,其自2020年9月起担任中外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1] 公司背景与战略 - 渣打证券是2020年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首家获批新设的外资全资控股券商,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5亿元[2] - 股东为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后者是渣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 - 渣打集团表示始终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中国市场的丰富机遇,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投入一如既往[2] - 集团评价王允来是兼具国际和本土经验的领导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领域有深刻洞察[2] 财务与运营表现 - 渣打证券于2024年3月22日正式展业,主营业务包括投行、自营和证券经纪[2] - 展业首年(2024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049.66万元,其中投资收益为1172.21万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1.56万元[2] - 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共亏损人民币7808.73万元[2] 近期业务进展 - 2025年1月,渣打证券首家分公司上海分公司获准营业,是公司落地的首个分支机构[3] - 2025年4月,公司助力海尔融资租赁的两个项目成功落地[3] - 公司表示其在交易所市场固定收益类产品方面具有专注的竞争优势[3]
21万亿元理财资金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 2025-11-04 10:01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市场规模累计增长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增速领先过去6年平均5.1%的水平 [1] -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中,理财公司产品占比达到91.13% [1] 投资者回报与参与度 - 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 [1]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理财投资者数量达到1.39亿,同比增长12.70% [1]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存款降息提升了理财产品的相对性价比,国有大行5年期及以内定期存款利率已全面降至1.3%及以下 [2] - 固收类理财2025年以来年化收益率达2.16%,在“存续浮盈”释放下保持了较好的净值稳定性和收益表现 [2] - 金融管理部门要求理财使用不合理估值的账户在2025年内完成整改,推动了“存续浮盈”的释放,增厚了特定时段收益 [3] - 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通过考核激励提升财富管理中收贡献,对理财规模形成正向拉动 [3] 产品结构分析 - 固定收益类产品是绝对主力,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存续规模为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的97.14% [4]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83万亿元,占比2.58%,较去年同期略有提升 [4] - 权益类及商品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整体占比不足1% [4] - 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产品凭借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有望重新获得资金青睐 [4] 理财公司市场地位与渠道 - 理财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其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比例在2025年三季度末达到91.13%,较6月末增加1.52个百分点 [5] - 除母行代销外,2025年9月全市场有583家机构跨行代销理财公司产品,较去年同期增加35家 [5] 资产配置动向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资产合计3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53% [6] - 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的余额分别为13.86万亿元、9.45万亿元和4.50万亿元,占比分别为40.4%、27.5%、13.1% [6] - 相比2025年上半年,理财机构小幅减配债券、增配现金及存款,以平抑净值波动 [7] 支持实体经济与主题产品发展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7] - 2025年三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三季度末ESG主题产品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 [7]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7]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创新高,存款还是买理财?
金融时报· 2025-10-31 11:40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三季度单季规模环比增长4.76%,新增1.46万亿元,延续2024年以来的扩张态势 [2] - 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年初增加2.17万亿元,同比增长9.42% [2] 产品结构特点 - 银行理财以稳健型产品为主导,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31.21万亿元,占比达97.14% [2] - “固收+”产品成为行业新增长点,通过“债券打底+权益增强”实现稳健收益,产品种类涵盖最短持有期、目标止盈等多种设计 [2] 收益表现与相对吸引力 - 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其中一至三季度单季收益分别为2060亿元、1836亿元、1793亿元 [3] - 2025年9月,固收类理财近1年收益率2.42%,较3年期定期存款实际利率高出约72个基点 [3] - 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货币基金收益低迷背景下,银行理财提供“风险可控、收益适中”的配置选择 [3] 行业格局与机构动态 - 理财公司成为市场主力,存续产品3.06万只、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全市场比例达91.13% [4] - 行业格局加速重塑,非持牌银行理财规模占比首次降至10%以下 [5] - 为应对收益压力,理财机构在资产配置上采取“双重”策略:大幅增加存款配置以筑牢安全垫,同时调整债券持仓结构优化收益来源 [3][4] 市场前景与转型方向 - 市场对四季度银行理财规模走势持乐观态度,单月增量或达1万亿元以上 [7] - 理财市场将加速向“多资产、多策略”转型,2025年规模有望继续实现突破 [7] - 收益率中枢将继续下行,波动性加大,行业需在波动中实现“稳规模、稳净值” [7]
低利率时代的理财“AB面”,规模新高与收益下行
环球网· 2025-10-28 14:12
市场总体规模与表现 - 2025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首次突破32万亿元,达到3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42% [1] - 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但单季收益逐季递减,从一季度的2060亿元降至三季度的1792亿元 [1] 产品结构与收益趋势 - 固定收益类产品是绝对主力,存续规模高达31.21万亿元,占比超过97% [1] - 受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承压 [1] - “固收+”策略产品优势凸显,预计将成为四季度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年规模增量预计超过1.4万亿元 [3] 资产配置策略变化 - 三季度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产品估值筑牢“安全垫” [3] - 对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有所下降 [3] - 若基金赎回费新规落地,银行理财的流动性管理模式或向ETF及基金专户转移 [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理财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其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91.13% [3] - 银行申设理财公司积极性出现分化,部分银行动力减弱,而区域性银行如成都银行正积极申请牌照 [3] - 更多中小银行转向代销业务,截至9月已有583家机构参与理财公司产品的跨行代销 [3]
银行理财前三季度收益超5600亿,投资者增加1400万个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6:59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较年初增长2.18万亿元 [2][3]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9亿个较年初增加1400万个 [2] - 2025年前三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689亿元 [2] 产品结构与机构占比 - 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全市场比例达91.13%较年初提升3.28个百分点 [5] - 银行机构存续产品规模降至2.85万亿元同比减少28.01% [5]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31.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6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比例达97.14% [6] - 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0.83万亿元和0.07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3.7%和16.7% [6] 资产配置与收益表现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为主余额分别为13.86万亿元9.45万亿元4.50万亿元占比分别为40.4%27.5%13.1% [7] - 2025年三季度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92亿元前三季度单季收益分别为2060亿元1836亿元1792亿元呈逐步下降趋势 [7][9] - 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不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年内平均年化收益分别为1.45%和2.48%较6月末分别下降0.09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9] 配置趋势与投资者行为 - 截至2025年9月末理财产品配置债券比例较年初下降3.1个百分点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比例则提升3.6个百分点 [10] - 理财产品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为2.1%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配置公募基金比例为3.9%较年初上升1个百分点 [10][11] - 2025年前三季度单季新增理财投资者数分别为100万个1000万个300万个三季度新增数量较二季度明显减少 [11] 服务实体经济与产品创新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11] - 2025年三季度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77只募集资金超200亿元三季度末存续规模近3000亿元 [11] - 2025年三季度末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11]
涌入权益市场还是季节性波动?三季度银行理财缩水超1500亿
第一财经· 2025-10-21 18:38
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概况 - 截至9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30.82万亿元,较6月末下降1514.7亿元 [1] - 三季度市场呈现“先扬后抑”走势,7月、8月规模攀升,但9月显著回落,全市场存续规模较二季度末减少超1500亿元 [2] - 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2.47% [1] 规模波动原因分析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是主要因素,三季度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而债券市场经历波动期,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吸引力短期内逊色于权益资产 [2] - 季节性因素影响显著,为助力母行完成季末流动性指标考核,理财公司通常将产品到期日集中在季末,引导资金阶段性回流银行表内,导致理财规模呈现“季末收缩、季初回升”特征 [3] - 2025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约8500亿元至32.11万亿元,回撤幅度大于2018~2024年9月均值0.66万亿元,但低于2023~2024年均值1.1万亿元 [3] - 央行9月金融数据显示存款结构呈现“一增一减”,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 [4] 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分化 - 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73%,跑输业绩比较基准0.12个百分点,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54%,低于基准0.28个百分点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45%,固定收益类产品为2.48%,分别较6月末下降0.09和0.3个百分点,主要受债券收益率中枢下移影响 [6] - 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亮眼,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5.03%和13.72%,较6月末大幅提升1.89和9.97个百分点 [7] 产品发行与结构变化 - 权益类产品今年已发行12只,为去年全年2只的6倍,混合类产品发行202只,较去年全年多出33只 [7] - 三季度混合类产品规模环比再增77亿元,升至6548亿元 [7] - 9月以来已有逾1600只混合及权益类理财产品上线,理财资金正加速增配权益 [7] “固收+”产品优势与前景 - “固收+”产品通过固定收益资产打底提供基础收益和稳定性,同时适度配置权益资产获取超额收益,在低利率时代优势明显 [7] - 业内预计在2025年理财市场发展中,“固收+”产品将持续成为重要的发力点和增长点 [7] - 低利率时代,固收+产品仍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8] 四季度市场展望 - 业内预计理财市场将延续“规模稳步扩张、收益中枢下行”的发展格局 [8] - 10月13日~17日,全市场存续理财规模周度环比增加1264.3亿元 [8] - 预计10月单月理财规模增量可超过1万亿元,全年理财规模高点有望达到33.5万亿元以上 [8] - 进入10月后,季末考核压力消解、双节流动性需求回落,理财规模有望实现月内修复 [8]
兴业基金官宣换帅 银行系老将刘宗治接任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09:41
高管变更 - 兴业基金原董事长叶文煌因到龄退休,刘宗治于2025年10月16日出任新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1][2] - 公司管理规模近4500亿元,此次换帅标志着高管层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1]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刘宗治现年51岁,拥有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并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2] - 其长期在兴业银行体系内任职,具备深厚的投行业务和风险管理经验,曾任总行投资银行部、企业金融总部投资银行部、投行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等多个关键职位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 [1][2] 公司概况与股权结构 - 兴业基金成立于2013年,是兴业银行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达90%,属于典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 [3] 资产管理规模与业务结构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总管理规模为4480.23亿元,较2024年末大幅增长超过1000亿元,在所有公募机构中排名第26位 [3] - 公司产品结构存在“债强股弱”现象,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超过90% [3] 未来战略展望 - 业内预期新任董事长将强化公司与母公司兴业银行的协同效应,巩固其银行系优势 [3] - 市场关注刘宗治能否带领公司在固收优势基础上,突破传统路径依赖,补齐权益产品短板,构建多元化的投资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