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定收益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财经聚焦|银行理财交出上半年“成绩单”:规模站上30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3 19:19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1]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共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 [1][3]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 [3] 个人养老金理财发展 - 开立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行业信息平台账户的投资者已超143.9万人较年初增长46.2% [1] - 投资者累计购买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普通份额余额达1103.6亿元 [1] 产品类型分布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占比达97.2%较年初减少0.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 [2]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0.77万亿元占比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0.22个百分点 [2] -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2] 运作模式分析 - 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4.82万亿元占比80.93%较年初增加0.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06个百分点 [2] -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6.4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比例25.79%较年初减少4.3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7.09个百分点 [2]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促使投资者转向风险较低且回报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 [3][4] - 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意识提高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 [3] - 银行不断创新产品结构增加浮动收益类产品以适应市场变化 [3] - 银行理财运营和代销业务模式不断成熟结合"新品打榜"手段吸引目标客群 [4]
银行理财市场上半年成绩出炉 全年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
搜狐财经· 2025-07-31 10:01
银行业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同比增7.53% [1]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14.18% [1][4] - 银行机构与理财子公司分别创造收益599亿元和3297亿元 [4] 产品结构分析 - 固收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占比97.2%较年初微降0.13个百分点但同比增0.32个百分点 [2] - 混合类产品规模0.77万亿元占比2.51%较年初增0.07个百分点 [2] - 权益类及衍生品类产品规模合计0.09万亿元占比不足0.3% [2] - 开放式理财存续规模24.82万亿元占比80.93%较年初增0.13个百分点 [2] 现金管理类产品动态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4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比例25.79%较年初降4.38个百分点同比降7.09个百分点 [2] - 收益率走低与监管趋严是规模收缩主因包括久期限制压缩收益空间 [3] 未来发展趋势 - 全年理财规模有望突破33万亿元存款利率下行与产品创新是主要驱动力 [5] - 投资者核心需求集中于提升收益率和降低波动建议通过增加权益配置、拉长期限等策略应对 [5] - 养老理财份额余额151.6亿元较年初增64.7%相关账户投资者143.9万人较年初增46.2% [7]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普通份额累计购买余额达1103.6亿元 [7] 行业创新方向 - 银行理财子公司需加强股债轮动、量化策略并推出固收+、跨境投资等创新产品 [6] - 养老金融领域潜力巨大将成为业务新增长点 [7]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点评:2Q平稳收官 下半年还有哪些关注点?
新浪财经· 2025-07-27 20:29
规模变化 - 25Q2末理财余额30.67万亿,较年初增长2.4%,上半年增量0.72万亿 [1] - 2Q单季理财规模增量1.53万亿,低于上年同期1.89万亿但高于2021-23年0.64万亿的中枢 [1] - 现金管理类理财2Q末余额6.4万亿,较年初减少0.9万亿,在开放式产品中占比25.8% [6] 产品特征 - 开放式产品上半年规模增量0.62万亿,贡献总增量的86.1%,2Q末占比80.9% [5] - 最小持有期型和每日开放型产品贡献2Q开放式产品增量的71%和31.2% [5] - 封闭式产品平均期限拉长至377-489天,1年以上产品占比72.9% [5]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规模29.81万亿,混合类和权益类分别增长400亿和100亿 [8]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余额200亿,较年初增加100亿 [9] 资产配置 - 债券类资产18.33万亿,占比55.6%,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分别下降4200亿和900亿 [11] - 现金及银行存款8.18万亿,占比24.8%,较年初增加5000亿 [11] - 公募基金配置1.38万亿,季内大增4500亿,占比4.2% [12] - 利率债持仓较年初增加2400亿至9900亿,年内或突破1万亿 [11] 理财公司动态 - 理财公司产品规模27.48万亿,占比89.6%,较年初提升1.8pct [4] - 已开业理财公司32家,母行代销占比65%-67%,全市场代销机构569家 [4] 收益率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现金管理类理财6月近7日年化收益率1.45% [2][6]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2.6%,显著高于现金管理类产品 [6] 市场趋势 - 存款"降息"推动资金流向理财,但5月增量2000亿低于去年同期3900亿 [3] - 估值整改接近尾声,"真净值"模式或加剧收益波动 [14] - 理财机构评级将侧重资管能力,含权产品占比和达基率成考核重点 [16]
规模已超30万亿元!理财市场进取型投资者有明显增加
证券时报· 2025-07-25 23:57
理财市场整体规模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理财市场整体存续规模为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1] - 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 [1] - 全年整体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3万亿元以上 [2] 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97.2%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较去年全年平均收益率2.65%收窄 [3] -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其中银行机构贡献599亿元理财公司贡献3297亿元 [3] - 固收类产品长期收益中枢或随利率下降而降低"固收+"产品全年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万亿元 [2] 投资者结构与风险偏好 - 截至2025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29万个机构投资者新增19万个 [4] - 个人投资者中稳健型占比33.56%进取型占比较去年同期增加1.25个百分点保守型占比增加1.03个百分点 [6] - 金融机构通过动态问卷、客户行为分析等多维度数据精准刻画客户风险偏好 [6] 监管与运作模式调整 - 银行理财需逐步释放收益回归净值型运作模式后续或通过交易策略(如短久期资产配置、委托公募基金)减少波动 [3] - 金融机构需执行《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强化适当性管理 [6]
银行理财规模站稳31万亿,下半年如何接住“存款搬家”
第一财经· 2025-07-02 23:51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1.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22%,打破市场对半年度"规模缩水"的担忧 [1] - 5月末规模曾达31.5万亿元创新高,6月小幅缩窄但仍站稳31万亿关口 [1]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债市走牛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回升、"固收+"产品收益率保持高位吸引资金,以及季末资金回表的季节性规律 [1] 收益率与产品表现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纯固收类年化收益率2.84%,现金管理类近7日年化收益率1.43%,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 [2] - 权益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4.1%,2月曾达22.08%年内高点,但3-4月大幅下跌,6月回暖 [3] - 6月上百款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部分已低于同期存款利率,新发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自2022年初持续震荡下行 [3] 市场环境与监管压力 - 存款利率下行至1%以下形成利差,"存款搬家"现象显著 [2] - 5月降准降息后债券收益率走低,固收类产品收益缩水,加剧"资产荒" [2] - 监管整改估值方法,叫停平滑机制调节收益及自行建立估值模型的做法 [4] 行业应对策略 - 产品创新:光大理财发行"稳健低波"产品,建信理财采用持有至到期策略控制回撤,招银理财、中银理财推出按月/季分红产品 [6] - 多元化配置:加强权益投资构建"固收+"产品,如含权益资产以增强收益弹性 [6] - 投资策略:缩短久期应对利率波动,控制杠杆并精选标的,开放式产品增加流动性资产配置 [7] 挑战与转型 - 传统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制约含权产品推广 [7] - 预计二、三季度规模增长,四季度趋稳,全年增量或不及去年,部分产品收益率可能低于长期定存利率 [4]
第一创业: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4年度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6 00:59
公司债券概况 -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存续期内公司债券包括"21一创02"、"22一创01"、"22一创02"、"22一创03"、"22一创04"、"23一创01"、"24一创01"和"24一创02"等8只债券 [4][5] - 已到期兑付债券包括"21一创01"和"21一创C1",其中"21一创01"募集规模15亿元,"21一创C1"募集规模5亿元 [14][15] - 2024年新发行债券包括"24一创01"和"24一创02",募集规模分别为10亿元和12亿元 [1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32亿元,同比增长41.91% [10][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4亿元,同比增长173.28% [10][12] - 资产总额527.42亿元,同比增长16.48%;负债总额359.30亿元,同比增长19.82% [13] - 2024年末流动比率163.46%,速动比率163.46%,资产负债率59.75% [13] - 利息保障倍数3.17,较上年同期增长100.63% [13] 业务构成 - 主要业务包括券商资产管理、公募基金、固定收益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等 [8][9]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45.98%,投资收益占比44.16%,利息净收入占比2.94% [11] - 固定收益业务分为投资交易业务和销售业务,投资交易业务通过固定收益及衍生品投资配置获取收益 [8] 信用评级 - 发行人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稳定 [7][26] - "21一创01"、"21一创02"、"22一创01"等债券信用等级为AAA,"21一创C1"债项信用等级为AA+ [7] - "24一创02"债项信用等级为AAA [26][27]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14][15][16] - 截至报告期末,存续债券募集资金均已使用完毕 [17] - 未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或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情形 [19] 偿债情况 - 报告期内按时足额支付"22一创01"、"22一创02"、"22一创03"等债券利息 [23][24][25] - 已按时兑付"21一创01"和"21一创C1"到期本金及利息 [14][15][25] - 公司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稳定,偿债意愿强烈 [22]
企业年金基金一季度榜单:两家公募管理产品三年业绩仍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20:10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基金总规模达3.73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约0.62万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共存在16.8万个企业账户和3290.8万个个人账户较2024年末分别增长8959个和48.97万个 [4] 投资收益率与产品表现 -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7.46%采用时间加权法计算区间为2022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2] - 固收类产品总资产规模5293.04亿元占比14.3%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54%显著领先含权益类产品的7.06% [2] - 单一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总资产规模3312.44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8%为收益率最高的细分品类 [3] 管理机构规模与头部效应 - 22家机构管理组合5713个总资产规模3.67万亿元其中11家为公募基金公司 [4] - 易方达和工银瑞信基金企业年金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元分别达3118万亿元和3151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86亿元和154亿元 [4] - 南方基金组合资产规模从2460亿元增长至2532亿元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规模在1000-2000亿元之间 [4] - 企业年金管理规模进一步向头部机构集聚海富通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规模较2024年末小幅回落 [5] 机构业绩分化 - 单一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中海富通基金以12.71%收益率领先银华基金、国泰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均超10.92%行业均值 [6] - 集合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平均收益率10.16%国泰基金、华夏基金、招商基金表现最优 [6] - 含权益类组合业绩分化显著单一计划行业平均收益率7.15%国泰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分别以11.86%和11.65%领先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不足4% [6] - 国泰基金是唯一四类组合产品近三年收益均超10%的管理人海富通基金和嘉实基金出现产品亏损 [7]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23: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净值突破3.7万亿元[1][2] -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7.46%[1][2][3]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10.8%,含权益类组合为7.13%[3][4] - 集合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10.11%,含权益类组合为6.04%[3][4]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 - 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达3118亿元,工银瑞信基金达3151亿元[5] - 南方基金管理规模在2000亿元~3000亿元之间[6] - 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2000亿元之间[6] - 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6] 养老金产品投资情况 - 一季度养老金产品实际运作数量573个,期末资产净值约2.4万亿元[8][9] - 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8%,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33.46%[8][9] - 港股股票型产品一季度投资收益率达7.48%,但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28.05%[8][9] - 普通股票型产品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1.68%,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60.78%[8][9]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混合型产品一季度收益率为0.51%,普通型产品为0.38%[8][9]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增长,固收类产品占主导
快讯· 2025-05-15 05:57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 14万亿元同比增长9 41% [1]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 33万亿元占比97 22%同比增加0 57个百分点 [1] - 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8 33% [1] 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 一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 [1] 市场影响因素 - 经济回升向好及央行宽松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 [1] - 市场信心提升刺激资本流入理财市场推动产品规模和数量增长 [1]
国泰海通|固收:双降之后,长债交易降温
资金市场 - 资金市场整体升温 主要融入方净融入金额上升 主要融出方净融入金额下降 银行间总融入融出回购余额上升 银行间债市杠杆率略降 [1] - 分机构杠杆率变化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保险公司杠杆率下降 证券公司 非法人产品杠杆率上升 隔夜回购占比下降 [1] 一级市场 - 新发债热度分化 4/29-5/9期间发行2只10Y国开债和1只10Y农发债 国开债全场倍数上升 农发债全场倍数下降 [1] - 国开债一二级价差收窄 农发债一二级价差走阔 国开债和农发债边际倍数均下降 [1] 二级市场 - 短债交易活跃度向好 长债超长债交易活跃度走弱 30年国债换手率下降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久期平均数上升 [2] - 机构行为分化 大行对短债转为净卖出 对超长债净卖出力度减小 农商行全面净买入且集中在1Y内短债 保险持续净买入超长债但力度减弱 [2] - 基金强势加仓各期限现券 中短债买入力度明显加强 长债超长债买入力度减弱 重点配置信用债和二永债 [2] 理财和基金规模 - 5月理财规模累计增加160亿元 现金管理型产品增加56亿元 固定收益类产品增加84亿元 历史同期22-24年5月分别增加2083/1566/2662亿元 [3] - 5月基金规模累计增加618亿元 股基增加494亿元 债基增加57亿元 新成立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明显下降 30年期国债ETF份额小幅下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