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以更高标准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
苏州日报· 2025-08-08 08:29
一群红嘴鸥掠过澄澈湖面,在消夏湾划出优美弧线;一片茶园沿着山坡铺展,将"绿叶子"变成"金 叶子";一条"环太湖1号公路"蜿蜒如带,串联起智能网联汽车与古村落的时空对话……这幅新时代的太 湖生态文明新画卷,正成为苏州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2024年,太湖苏州水域交出历史性答卷: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达到国家优良湖泊要求。作为太 湖治理的主力军,近年来苏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法治为纲、科技为翼、产业为基, 推动太湖治理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水质改善"向"生态恢复"升级,走出了一条大型湖泊治理的创 新发展之路。 立法筑岛 居山湾同样是法治创新、立法护绿的蜕变典范。这里曾是生态岛最东端的孤岛废地,如今这里层层 叠叠的水杉树形成独特景观,每年吸引游客超万人。它还有一个全新的名字叫"居山湾碳汇林"。居山湾 的蝶变,得益于2021年5月建立的江苏省首个综合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该基地通过开展异地 生态修复、集中生态修复,利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在太湖生态岛留白之处开展多元化替代修复实 践。 "在太湖生态岛上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不仅是探索异地生态修复、集中生态修复制度上 的创新 ...
当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泡桐产业相遇,福建三明的EOD模式作用大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9:33
生态经济循环发展模式 - 三明市创新开展乡镇EOD模式试点,探索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与新型泡桐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盈利反哺生态环境治理 [1] - 通过引入经济和生态价值高的优良速生树种进行粪污消纳,解决传统生猪养殖行业粪污产生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的问题 [1] - 三明市作为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创新投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为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1] 政企银保四维联动机制 - 三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方案,推动EOD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全过程监督 [2] - 引入中铁、中建等国企央企和上海、福建多家创新型企业参与项目 [2] - 与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动,优化项目审核评估流程 [2] - 探讨研究泡桐种植保险、泡桐价格指数保险,降低项目实施风险 [2] 多重效益协同共赢 - 新型泡桐每亩粪污消纳能力约是水稻田的5倍,显著提升单位面积土地污染消纳能力 [3] - 项目中标价格5.77亿元,计划建设新型泡桐基地4万亩,每亩收益约是传统树种6倍 [3] - 项目经营期预计年均利润总额3000万元,通过木材销售、林下经济、文旅康养、林业碳汇等路径实现收益 [3] - 泡桐花具有赏花和药用价值,为打造"泡桐"小镇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奠定基础 [3] 可复制的绿色发展经验 - 胡坊镇规范项目程序,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中标企业和明溪城发集团按9∶1股权比例设立项目公司 [4] - 以生态环境治理促进林业产业提效增值,项目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探索"两山"转化新途径 [4] - 三明全市共有生猪规模养殖企业400余家,年存栏120余万头,胡坊镇EOD项目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经验 [4]
杭州湘湖缘何绽新颜?(财经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13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在湘湖地区的应用 - 湘湖地区通过EOD模式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 利用产业发展收益反哺生态治理投入[1] - 国开行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 截至2024年底浙江分行对相关项目贷款余额达62.3亿元[2] - 项目实施后形成绿色循环 高能耗产业退出 引进紫光未来工厂、先临三维等龙头企业 新兴产业快速集聚[2] 湘湖地区产业转型与生态改善成果 - 水域环境治理加速 吸引智能视觉、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研发部门及高层次人才入驻[2] - 湘湖院士岛建成科研设施 推动专家团队与科技企业资源对接 加速成果转化[2] - 6.1平方公里湖面生态恢复 但环保投入不足仍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1] 政策性金融在全国范围的绿色金融实践 - 国开行1-4月发放绿色贷款超2500亿元 重点支持绿色基建、清洁能源等领域[3] - 甘肃分行发放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支持7.8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年节水目标690万吨[3] - 新疆分行通过"前期+中长期"贷款组合 支持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能电站建设[3]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 - 国开行采用"融资+融智"模式 参与制定湘湖一体化实施方案[2] - 贷款利率与农田节水率挂钩机制创新 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应用[3] - 绿色贷款占全部信贷资产比例持续提升 将加大碳减排工具使用力度[3]
EOD落地加速 地方政府开阔引资思路
中国经营报· 2025-05-16 20:16
政策推进与监管 -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推进EOD模式应用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 - 财政部披露严查EOD项目操作中出现的新增隐债情况 [1] - 多部门强化支持和监管 EOD项目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1] 资金来源与融资模式 - 无锡锡北运河流域治理项目投资50亿元 其中政策性贷款达33.5亿元 [2] - 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 区县级项目不超过30亿元 地市级不超过50亿元 [2] - 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可采取政府项目债券、政府基金与投资运营公司、开放性金融环保贷三种融资模式 [3] - 政策性资金到位是融资前提 需完成顶级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环评等七项准备工作 [3] 项目规划与实施 - EOD项目需明确子项目数量、覆盖范围、体量 确保建设内容、投资、收入来源核算细致深入 [4] - 产业前置需明确产业导入方向 融资前置需完成融资方案设计 审批前置需完成各项手续 运营前置需考虑运营需求 [5] - 地方政府采取"社会投资人+EPC"一体化招标方式 由社会资本方承担设计、采购、施工任务 [5] SPV公司设立与运作 - 引入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SPV公司 可加速项目融资进程 [5] - SPV公司需合理稳定组织架构 股权结构需合规合法 [6] - 典型SPV股权结构 地方国有平台持股不低于51% 央国企持股30%-40% 专业产业运营商持股10%以下 [6] - SPV公司延迟组建将导致政策性贷款到账周期延长2-3个月 错失六成产业导入机会 [6] 地方政策配套 - 山东省将EOD项目纳入省环保金融项目库 优先享受绿色融资贷款授信和政策优惠 [6] - 对接省财政厅争取将EOD项目纳入再贴现再补贴支持范畴 [6] - 地方政府可申请防洪、水利、生态环境等补助资金支持EOD项目 [7]
政策性金融发力东北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14
政策性金融支持东北振兴 - 国家开发银行一季度发放东北振兴贷款523亿元 同比增幅明显 资金投向包括清洁能源等绿色领域 重点产业链 高端装备技术攻关 高标准农田及粮食工程[1] - 黑龙江分行发放1.23亿元贷款支持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扩建 使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提升33% 年旅客吞吐能力达3800万人次 货邮吞吐能力扩容至30万吨[1] - 政策性金融机构协助政府部门设计政策规则 实现融资 融智 融制功能 在EOD模式试点中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一体化[2] 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 - 吉林分行牵头银团贷款发放1.16亿元支持长春双阳如意湖片区开发 完成河道治理10.6公里 恢复湿地37.3公顷 修复山体256公顷[2] - 该项目采用"生态+产业"模式 预计建成后带动片区GDP年增长超5亿元 打造"产城人"融合示范区[2] 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 - 政策支持范围扩大至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借款[3] - 大连分行向金普新区民和村项目发放8.18亿元专项借款 惠及2078户居民 改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3] - 公司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快速通道 为城中村改造定制金融服务方案[3] 未来重点领域布局 - 公司将聚焦基础设施 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生态治理 民生改善等领域投入更多金融资源[3]
绿色金融探索协同共赢之路
经济日报· 2025-04-30 06:04
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 浙江省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和整合资源,将生态环保项目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生态、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1] - 镜岭水库作为浙江水网关键工程,总库容3.1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28米,预计2028年底完工,与汤浦水库协同保障供水并辐射周边城市 [2] - 绍兴原水集团将汤浦水库经营收益转化为REITs发行,募集资金用于补充镜岭水库项目资本金,国开行浙江分行已发放前期贷款2亿元并计划提供中长期贷款 [3] 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联动 - 湘湖通过环境治理恢复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腾退高污染企业后引入智能视觉、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建成"院士岛"吸引22名院士及270多名专家团队 [4][6] - 国开行浙江分行采用结构化还款和动态抵押信用结构,为湘湖一体化项目提供158.45亿元合同额度,截至2024年12月贷款余额62.28亿元 [6] - 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一体化实施,通过产业收益反哺生态投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 [5][6] 制度设计与政策支持 - 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开展EOD模式试点,国开行浙江分行协助编制"1+4"方案(实施方案+四大专项方案),建立省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储备库 [7] - 国开行浙江分行成立双碳领导小组,将绿色信贷纳入考核体系,强化全流程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 [8] - 人民银行牵头制定钢铁、煤电等4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箱以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