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装备业发展瞄准以质取胜
经济日报· 2025-10-15 07:22
政策目标 - 到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2025至2026年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行业现状与基础 - 电力装备是能源供应和转换的核心基础,发展水平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 [2] - 行业有巨大市场需求,稳增长条件良好 [2] - 电力装备已成我国制造业优势领域,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智能电网建设推进,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实现自主创新 [3] - 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规模超5亿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3] - 建成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 [3] - 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四代核电实现商用 [3] - 光伏N型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吊装 [3] 政策举措与方向 - 将“需求驱动、以质取胜、结构优化、安全可控”作为核心考量 [4] -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 [4] - 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 [4] - 通过重大能源工程保障国内需求,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全产业链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4] 产业升级与生态优化 - 通过标准提升带动电线线缆、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力装备质量提升和设备更新 [5] - 推动电力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5]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升供给能力 [5]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装备绿色化改造升级 [5] 应用案例与市场需求 - 移动式储能装置应用于保电值守,实现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防御”模式转变 [2] - 数字技术应用为市场打开新空间,如智能巡检机器人、远程智能监控系统保障“西电东送” [6] - 依托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稳步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 [6] 未来发展重点 - 加快柔性直流输电、低频交流输电、数字孪生电网、微电网、虚拟电厂、新型发电技术、长时储能等领域科技创新 [4] -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6] -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发挥重点集群及链主引领作用,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6] - 清洁高效发电装备、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将继续引领全球 [7]
政策高频 | 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19 00:04
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 - 习近平主席强调金砖国家应坚持多边主义、开放共赢和团结合作,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1][2] - 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世界30%,贸易总额占世界五分之一,合作基础坚实 [2] - 中方愿同其他金砖国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 [2] 产业创新与区域发展 - 张国清副总理在四川调研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3][4] - 要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培育产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4] - 需面向产业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技术转移促进机制 [4]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国务院批复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等,试点期2年 [5][6] - 改革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和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旨在破除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障碍 [5][6] - 目标是通过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推动"五十百"工程 [7][8] -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增强能源系统安全性、绿色化和效率 [7][8] - 重点任务包括人工智能在电网、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场景的全方位赋能 [8] 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13][14] - 重点举措包括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和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14] - 要深化体教融合和体医融合,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探索"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14] 电力装备行业增长规划 - 工信部等三部门目标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5]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龙头企业营收增速10%左右 [15] - 通过提升装备供给质量、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和加快装备推广应用实现目标 [15]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高于名义GDP增速4.3%,支撑经济韧性 [19] - 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9.2%,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9.1% [19] - 若下半年经济承压,财政可能加码工具包括政策性银行"准财政"作用和新增政府债务限额 [21]
经济日报丨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国家能源局· 2025-09-16 12:19
行业增长目标 - 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3]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3]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3]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3] 行业发展现状 -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3]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3] - 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批量应用 [3]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3] 政策支持举措 - 提高装备供给质量以夯实行业增长基础 [4] -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4] - 加快装备推广应用并强化标准支撑引领 [4] -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并强化产业链协同 [4]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行业政策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提出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目标为稳中有升[1] 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并网运行[1] - 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实现批量应用[1] 行业增长机遇 - 国内近期部署一批重大能源工程项目[1]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需求持续提升[1] - 需求侧将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1] 行业创新支持 - 通过专项在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领域支持关键产品创新项目[1] - 保障电力装备供给能力[1] - 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1]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印发 支持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创新项目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0
行业政策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3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提出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的目标[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目标为稳中有升[1] 行业发展现状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实现并网运行[1] -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进入批量应用阶段[1]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6.5亿千瓦[1] 市场机遇 - 国内近期部署一批重大能源工程项目[1]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需求持续提升[1] - 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期[1] 政策实施重点 - 需求侧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1] - 推进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项目[1] - 供给侧通过专项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领域关键产品创新[1] - 保障装备供给能力并实现供需精准对接[1]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人民日报· 2025-09-16 04:59
行业政策目标 - 力争2025至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力争同期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目标7% 龙头企业营收增速目标10%左右 [1] 行业发展现状 -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新能源装备已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 供给水平不断提升 [1] - 一批标志性成果取得突破 [1] 政策实施措施 - 从供给、需求、环境三方面协同发力提出工作举措 [1] - 充分调动重点地区及重点企业积极性 [1] - 发挥电力装备等重点行业带动作用以实现工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1]
三部门联合发文 助力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4 21:36
政策发布与行业前景 -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行业带来旺盛需求,行业稳增长形势良好[1] 2025-2026年主要目标 - 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目标保持6%左右[2] - 新能源装备营收目标为稳中有升[2]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2]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目标为7%左右[2]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为10%左右[2]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2] - 相较于2023-2024年方案中9%以上的年均营收增速目标,新方案目标有所调整,被视为合理的动态优化[2] 核电发展 - 方案提出稳步推进核电开发,积极安全有序推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3] - 相较于两年前方案中“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措辞,实际推进节奏有望较此前有所加快,但总体保持稳健[3] 绿色智能转型 -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装备绿色化升级改造[3] - 引导企业加快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结合算力中心建设等新需求提升配电母线智能化水平[3]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3] 新能源装备出口前景 - 方案目标包括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3] - 尽管外部环境不稳,但除欧美市场外,其他新兴市场仍大有可为,需要企业主动布局[3]
扩大国内需求 开拓国际市场三部门发文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9-13 11:42
行业目标 - 电力装备行业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且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行业发展现状 - 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 [1] - 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运行 [1] - 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批量应用 [1] - 新能源装备成为制造业优势领域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1] 政策支持措施 - 方案从提高装备供给质量、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等八个方面提出举措 [2] - 通过强化标准支撑引领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夯实增长基础 [2] -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强化产业链协同 [2]
三部门发文推动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9-13 08:28
核心观点 - 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1] - 方案设定2026年行业目标,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通过供给、需求、环境三侧协同发力,提出八方面措施以保障目标实现 [1][2] 主要目标 - 发电装备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 推动一批标志性装备攻关突破和推广应用 [1] 供给侧措施 -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 [1] - 依托能源等领域国家科技专项,新部署一批项目 [1] - 提升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1] 需求侧措施 - 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海上风电基地、智能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稳定国内需求 [2] - 充分利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 环境侧措施 - 落实好首台(套)推广应用政策 [2] - 制定实施风电、光伏等行业规范,通过标准提升带动质量提升和大规模设备更新 [2] - 强化产业链协同,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
三部门:推动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9-13 07:28
行业增长目标 - 到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1] - 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1] -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 主要工作举措 - 提高装备供给质量 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 [1] - 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依托能源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稳定需求 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海上风电建设 [1] -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绿色基建等领域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鼓励零部件企业融入海外供应链 [2] - 加快装备推广应用 发挥首台(套)政策体系作用加快创新产品应用 鼓励国有企业采购创新产品 [2] -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强化行业自律推动良性竞争 研究制定风电装备行业规范条件和管理办法 [2] - 强化标准支撑引领 完善标准体系带动质量提升和设备更新 加快变压器、电机等技术标准升级 [2] - 推动绿色智能转型 推动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融合 加快绿色化改造和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2] - 加强产业链协同 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发挥重点集群带动作用稳定行业增长 [2] 政策保障措施 - 强化财税支持 发挥制造业大省示范作用 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3] - 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电力领域设备更新 [3] - 建立稳增长协调机制 定期召开行业座谈会听取诉求 协调解决影响增长的堵点难点 [3] - 强化宣传引导 开展政策宣贯加强预期管理 提升政策引导力和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