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名单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网贷市场重整: 资金方清退“高定价” 利率橱窗改上限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6:29
被业内称为助贷新规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实施已半月 有余。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调整已经席卷行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网贷产 品的资金方,逐渐对信用资质较差、风险较高的用户和高定价平台进行清退,对相关高息业务进行新老 划断,并于新规实施前后陆续公布了合作白名单。 业内人士表示,助贷新规形成了"合作白名单+利率红线"的组合拳,规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助贷 业务,切断了违规助贷、擦边球助贷的操作链条,封堵了高息贷款的生存空间。处于快速重整期的助贷 江湖,市场新格局轮廓初现——对于银行等资金方而言,向合规大中型助贷机构集中成为主流,24%以 下利率的业务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4%-36%高定价贷款业务空间被大幅压缩,主打高息贷款的中小助贷 机构或资质欠缺的"伪助贷"将逐步出清。 机构白名单陆续面世 "互联网助贷业务的参与方通常包括平台、资金方、增信机构,银行扮演的是资金方角色,保险公司、 担保公司为增信机构。平台一般会有产品入口,借款人点击申请,平台收集个人信息,再转合作银行审 批放款。"北方某城商行互联网贷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了银行参与助贷的常见模式。 ...
从“集体躺赚”到“精英游戏” 公募打新策略“豹变”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57
公募基金打新策略变化 - 2024年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制度出台,博时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等21家机构入围,公募基金打新策略从"集体躺赚"转向"优中选优"和"精英游戏" [1] - 传统狭义打新基金被淘汰,打新策略成为公募产品收益增厚手段之一,中小基金退出市场,头部公募成为主流玩家 [1] - 2024年10月起打新赚钱效应回归,新股首日收盘价平均涨幅超250%,2025年前7个月平均涨幅236%,吸引大量资金导致网下申购中签率大幅下降至0.0191% [2] 公募基金参与打新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末,3530只公募产品获配新股,金额5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100余只和41亿元显著增长 [3] - 公募基金每月获配新股产品数量从2024年9月的2200余只增至2025年7月的近3200只,获配金额从3.8亿元增至14.8亿元 [3] - 部分指数增强型产品通过科创板、创业板打新获取超额收益,如万家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获配影石创新、屹唐股份等新股首日涨幅翻倍 [3] 打新策略历史演变 - 2019-2021年网下打新制度红利期,2亿元规模A类账户打新收益贡献可达10%以上,2025年预计降至4.54% [4] - 传统打新基金采用"固收+"或"指数+对冲"策略,前者配置5%-10%股票仓位满足打新底仓要求,后者通过股指期货对冲市场波动风险 [5] - 单一打新策略基金在市场突变时表现脆弱,IPO放缓后资金撤离导致规模缩水至几十万级别 [5] 监管政策影响 - 2024年11月《网下投资者分类评价和管理指引》实施,对报价偏离上市后60/120个交易日均价±80%/-90%的情形重点关注,监测期延长至三个月 [6] - 2025年4月某中小基金因未审慎报价、定价依据不充分等问题被列入限制名单六个月,暴露内控缺陷 [8] - "白名单"制度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等激励措施引导专业机构参与,遏制协商报价等乱象 [9][10] 行业格局与趋势 - 头部公募凭借合规流程和投研能力主导打新市场,中小机构因合规成本高逐步退出 [9] - 沪深交易所2025年3月修订规则,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的A类投资者待遇 [9] - 天相投顾建议机构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大型公募应全面覆盖,中小机构可深耕特定行业,减少短期博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