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险

搜索文档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10 21:06
【导读】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 晨曦 网贷"套路"多,监管最新风险提示来了! 7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示》。 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 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法律纠纷。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虚假 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来看详情—— 诱导网贷"套路"多 在此过程中,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转卖 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二是不实承诺诱导贷款。 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 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 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 款,例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 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 ...
包过?赴港开卡升温!“代办”中介收费破千
券商中国· 2025-07-08 16:23
赴港开银行卡中介服务兴起 - 暑期档赴港开银行卡需求升温 内地存款利率下调促使"存款特种兵"赴港定存或购买理财 带动中介服务借势而起 [3] - 中介提供"包过""保姆级陪同"服务 收费1000-1500元/人 承诺无需预约排队 专人陪同至银行办理 不成功可退款 [1][4][5] - 中银香港开户中介费1000元/人 需提前两天预约 汇丰银行开户中介费1500元/人 月底优惠至1400元 [4][5] 香港银行开户现状 - 中银香港手机银行支持提前7天预约线下开户 汇丰银行自6月10日起不再支持线下办理"汇丰One"账户 但线上开户不受影响 [6] - 2024年香港认可机构存款总额增长7.09% 美元存款增速达14.24% 创近8年新高 [6] - 中银香港部分分行每日提供50-60个现场开户名额 渣打银行 恒生银行大厅也有大量内地客户 [9][10] 开户需求驱动因素 - 内地存款利率破"1" 香港定存与理财产品利率更具优势 吸引投资者购买 [6][7] - 港股行情向好 保险缴费 投资港股等正当开户用途增加 保险工作人员成为中介常客 [7][8] - 部分客户因不熟悉线上操作 担心被拒或想当场取卡 选择线下"碰运气" 导致分行人头攒动 [10][11] 中介服务运作模式 - 中介主要赚取"信息差"利润 协助客户节省预约 排队时间 解答开卡疑问 甚至协助开通境外券商账户 [5][8] - 常见服务场景包括:抢当天银行预约号(收费2000元) 解决重名黑名单问题 指导资料填写等 [8] - 客户自行开户成功率仍较高 中银香港提供详细指引 汇丰One账户可通过APP线上申请 [8][11] 银行风险管控措施 - 汇丰香港官方渠道提醒客户勿经中介开户 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强调官网和APP开户全免费 [12] - 中银香港加强审核 对中介多次带客开户行为保持警惕 可能拒绝开户 因涉及隐瞒真实用途或虚假资料风险 [14] - 银行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正常开户无需缴费 通过中介可能面临钱财损失和法律风险 [15] 投资者潜在风险 - 汇率波动可能抵消高利率收益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下 换汇后实际收益或低于预期 [15] - 资金跨境监管风险需警惕 部分"存款特种兵"忽视相关合规要求 [15]
单日暴赚8600万美元!印度监管指控Jane Street操纵股市
华尔街见闻· 2025-07-05 20:59
印度监管指控Jane Street操纵市场事件 - 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Jane Street通过做空银行股指数操纵印度股市,要求上缴5.5亿美元非法所得并实施禁令 [1] - 监管机构详细披露了Jane Street的操纵手法:先大量买入银行股指数成分股推高指数,再通过期权做空获取巨额利润 [1] - 仅在2024年1月17日单日就获利8600万美元(73.493亿印度卢比) [2] Jane Street的交易策略分析 - 当日净交易价值约5.11亿美元,占整个市场交易价值的15-25%,是市场第二大交易者的三倍多 [3] - 在8分钟内建立了572千万印度卢比(约6700万美元)的多头头寸 [3] - 通过期货和股票做多印度银行股指数BANKNIFTY,但通过期权建立了规模为多头七倍的空头头寸 [3] 三阶段做空路径 - 建仓阶段:短时间内大量买入BANKNIFTY成分股,单方面推高指数超过1% [3] - 套利阶段:利用推高的股价激进地卖出看涨期权并买入看跌期权,空头头寸总计达到87510亿印度卢比(超过10亿美元) [4] - 获利阶段:系统性地平仓和抛售期货和股票多头头寸,随着股价下跌,期权空头头寸价值上升实现整体盈利 [5] 事件背景与影响 - 调查源于Jane Street与Millennium Management的诉讼案,意外暴露了其在印度期权市场的盈利策略 [1] - Jane Street在2023年通过印度期权策略获利10亿美元 [8] - 亚洲市场仅占其2023年105亿美元净交易收入的14%(约14.7亿美元) [8] - 2024年净交易收入几乎翻倍达到205亿美元,印度禁令对公司而言并非灾难性打击 [8] 法律后果与公司回应 - 可能面临高达16.5亿美元的罚款(5.5亿美元非法所得的三倍) [9] - Jane Street否认相关指控,声称交易是为了管理期权敞口风险 [10] - 公司表示"致力于在我们运营的全球各地区合规经营" [10]
避开投资陷阱!判断一家企业存在暴雷的6个指标和1款工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09:58
公司暴雷预警指标 - 延迟发工资奖金:公司频繁以各种理由延迟支付员工工资和奖金,表明其现金流可能出现问题 [1] - 延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拖欠供应商货款,甚至出现多次延期付款的情况 [1] - 各种途径寻求借款:特别是短期借款,表明公司资金链紧张 [2] - 不合理的价格出售核心资产:公司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核心资产,可能是为了快速筹集资金 [2] - 不符合常理的低价促销、充值优惠:公司推出大幅度的促销活动或充值优惠,可能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 [2] - 向员工/高管借款:公司开始向员工或高管借款,或通过变相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 [2] 企业查询工具的应用 - 注册地址频繁变更:证明企业的驻地并不稳定,这是皮包公司和处于业务变动期的企业比较常见的动向 [3] - 企业注册信息中频繁发生减资情况:有极大的可能存在股东或母公司抽离资本出逃的风险 [4] - 股东频繁变更或法人股东变更为自然人股东:企业极有可能经营出现问题 [4] - 企业经营范围发生变更:去除部分业务,而企业仍在实际从事该业务,则应该考虑其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 [5] - 企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意味着该企业极有可能存在无力偿还或无心偿还欠款的行为,有十分明确的信用风险 [6] 深度风险分析维度 - 限制高消费:提取出关联被限制高消费的企业实控人、申请人、同案被限制高消费对象 [8] - 失信被执行人:提取出同案失信被执行人 [8] - 被执行人:提取出同案被执行人 [8] - 破产重整:辨别企业是被申请破产还是自行申请破产 [9] - 企业涉及的裁判文书、立案信息、开庭公告:辨别企业是"公诉人/原告/上诉人/申请人"还是"被告人/被告/被上诉人/被申请人" [9] - 股权冻结:辨别企业是"被执行人"还是"冻结股权标的企业" [9] - 股权出质:辨别企业是"出质人"、"质权人"还是"出质股权标的企业" [9] 风险概览数据呈现 - 被执行人:执行标的总金额 [10] - 终本案件:执行标的总金额、未履行总金额、未履行比例 [10] - 裁判文书:案件总金额 [10] - 企业存在较多的债务纠纷:很有可能企业已经自身难保 [11] 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 防止对方公司有暴雷风险,需要提前查清对方底细,方能知己知彼,避免陷入风险陷阱 [12]
LABUBU与茅台:似曾相识还是范式转移?
华尔街见闻· 2025-06-24 18:38
爆火的Labubu被戏称为"年轻人的茅台",那么这二者间究竟有何异同?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美银近日发布报告,将这一新潮玩IP与传统白酒巨头进行对标,试图厘清其背后是消费周期的历史重演,还是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 全球化进程: 茅台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尚处早期;Labubu则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显著成功,契合全球潮流。 美银分析师Alice Ma、Chen Luo和Lucy Yu指出, 两者虽同为社交货币,但Labubu的社交属性更多基于年轻群体的共同兴趣和价值观,而茅台的社交功能则 更多依托权力和等级关系。这种差异反映了"新消费"与"传统消费"的本质区别。 美银指出,与茅台类似,泡泡玛特也面临着IP周期与投资属性带来的双重考验, 若在Labubu与下一个爆款IP之间出现较长空窗期,公司的全球增长或将放 缓。 此外,投资者无法忽视的还有监管与市场拥挤这两大风险。 报告提醒,当前资本集中涌入"新消费"赛道的现象,与此前资金抱团以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蓝筹股颇 为相似,这种拥挤交易的脆弱性可能对估值产生巨大影响。 美银维持泡泡玛特买入评级,目标价275港元。据统计,泡泡玛特股价在过去52周区间为34.4-283.4港元, ...
TikTok加速全球电商布局
华尔街见闻· 2025-04-30 10:00
在美国的封禁危机仍未解除之际,TikTok迫不及待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4月29日,华尔街见闻获悉,TikTok预计在今年6月进军日本电商市场,目前已经开始招募商家。据知情 人士透露,TikTok Shop开始对小部分商家进行"定邀",品类包括运动鞋、日用品、美妆、潮牌,不 过,暂时未有大规模招商的动作。 日本已经成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布局的重点市场。Shein和Temu已先后进入日本市场,今年初,阿里与 韩国易买得(E-Mart)达成合作,在日本推出本地电商应用"TAO"。如今,TikTok也加入了这一激烈竞 争的电商市场。 事实上,日本之外,TikTok还加快了在欧洲的布局节奏。 编辑 | 黄昱 作者 | 刘宝丹 3月底,TikTok Shop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正式上线,这意味着,TikTok已经把欧洲当成主战场来进行 电商布局。据华尔街见闻盘点,TikTok Shop在欧洲已经进入英国、西班牙、爱尔兰以及德国、法国和 意大利等核心国家。 加速布局亚洲和欧洲的电商业务背后,TikTok意在通过新一轮扩张分散在美国的监管风险。更重要的 是,作为字节国际业务的核心平台,TikTok还承担着公司业绩增长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