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并购

搜索文档
溢价超14倍收购大股东资产 西部黄金高溢价关联交易合理性存疑
上海证券报· 2025-06-14 02:55
交易概述 - 西部黄金拟以16.55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新疆有色持有的新疆美盛100%股权,溢价率高达1421.66% [2] - 标的公司核心资产为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采矿权等权益,一年前获取成本为10.8亿元 [2]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新疆美盛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亏损3594万元和1416万元 [3] - 截至2025年3月末,新疆美盛净资产约0.9亿元 [3] - 新疆美盛自被新疆有色收购后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未形成营业收入 [3] 标的资产情况 - 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多金属矿已探明矿石总量2567万吨,金资源量78.7吨 [3] - 项目达产后预计生产规模为4000吨/天,年产120万吨矿石,金金属约3.3吨 [3] - 采矿权出让合同应缴资源量采矿权出让收益为10.8亿元 [5] 行业对比 - 14倍溢价在行业内不常见,洛阳钼业和紫金矿业近期金矿收购溢价约为40%,力拓锂业收购溢价为90% [4] - 矿企并购更看重全生命周期成本竞争力,包括收购成本、建设开支及未来生产运营等综合因素 [4] 交易定价合理性 - 西部黄金表示最终交易价格比标的实际投入成本略低,但未提供具体培育成本信息 [6] - 选取资产基础法结果为最终评估结果,认为反映了资产的公平市场价值 [6] - 矿山已于2025年5月末进行联动试车,下半年投产确定性强 [6] 公司现状 - 西部黄金2024年生产标准金8.94吨,实现营收51.72亿元,其中自产金营收4.15亿元 [7] - 自有矿山哈图金矿、哈密金矿和伊犁公司中,哈密金矿和伊犁公司均处于停产状态 [7] - 哈图金矿、哈密金矿剩余可开采年限分别为13年、15.7年,伊犁公司采矿权已到期 [7] 融资计划 - 拟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10亿元中期票据和不超过10亿元公司债券,用于偿还债务、补充流动资金及项目建设 [8]
矿业巨头启示录系列之三:百年基业,必和必拓矿业帝国缔造史
五矿证券· 2025-06-12 10: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必和必拓作为全球最大上市矿企,资产组合聚焦多场景韧性商品,注重平衡多元,未来将从宏观趋势获益,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提升业绩,以技术革新引领变革,践行ESG目标,其发展壮大受国家、技术、经济周期影响,为中国矿企提供借鉴 [143][163][215] 公司现状,组织架构及主要业务 公司概况 - 必和必拓是全球最大上市矿企,总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由国际资本控制,前三大股东为贝莱德、道富集团和先锋领航集团,总计占比近20%,股东地域分布上美国占比近50%,澳大利亚约30%,日本约4% [10][12] - 业务分四个部门,即铜矿、铁矿石、煤炭和其他业务(钾、镍等),集中在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等国家 [13] 业务产量 - 2024年铜年产量全球第二,铁矿石年产量全球第三,优质冶金煤业务全球领先,镍业务2024年10月暂关闭,2027年2月再评估,钾肥绿地项目一二期在建,预计26年下半年一期投产 [14] - 2024财年铜总产量186.5万吨,2030s目标超200万吨;铁矿石总产量2.6亿吨;煤炭总产量3770万吨 [15] 矿山储备 - 旗下矿山项目梯队储备丰富,涵盖多个国家和矿种,如西澳铁矿WAIO、南澳铜矿Copper SA、智利Escondida铜矿、必和必拓三菱联盟BMA、西澳镍矿、加拿大钾肥Jansen等 [19][20][21] 利润贡献 - 铁矿石仍贡献过半利润,铜成为业绩增长新引擎,2024财年总营收556.58亿美元,同比增长3.42%;EBITDA为2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3.79% [22][26] 财务状况 - 现金流储备充沛,资产负债表稳健,2010年以来年度净经营性现金流平均值150亿美元,近五年平均值230亿美元,近五年资产负债率平均值约50% [27] 资源为王,复盘必和必拓并购扩张史 发展阶段 - 2001年之前,必和、必拓分别成长为全球领先资源公司,2001年合并成世界第二大资源公司 [33][43] - 2001 - 2011年,加快多元化、全球化扩张,占据全球矿业头把交椅 [33] - 2012 - 2022年,重回专业化,剥离非核心资产,完成去化石燃料化转型 [33] - 2023年至今,重启大型并购,聚焦可持续关键矿种,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33] 案例分析 - 2003 - 2004年,必和必拓与中日韩钢企签订铁矿石产能投资协议,锁定长期销售份额,如Wheelarra合资公司确保未来25年每年向中国钢铁厂销售1200万吨铁矿石 [49][52] - 2005年,高溢价收购WMC,成为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商和第三大镍生产商 [53] - 2007 - 2008年,收购力拓失败,原因包括反垄断监管审查、全球经济危机及中铝介入 [61][64] - 2010年,收购加拿大钾肥失败,但躲过钾肥价格下跌 [75] - 2014年,分拆非核心业务为独立公司South 32,聚焦核心资产 [84] - 2018年,出售美国陆上油气资产,返还股东现金,简化投资组合 [88] - 2021年,分拆剩余油气资产与Woodside合并,告别油气业务 [94] - 2023年,收购OZ Minerals,打造南澳铜业集群 [106] - 2024年,联合Lundin收购Filo,开发世界级新兴铜矿区 [111] - 2024年,放弃收购英美资源,原因包括股价上涨、交易方案复杂及对方抵御 [121] 总结 - 矿业并购是矿企跨越式发展主要途径,必和必拓遵守投资框架确保回报最大化 [125] - 收购标的多为规模大、寿命长、可扩建、成本低的世界级项目,集中在成熟矿区,强调协同效应 [130] - 收并购方式灵活,棕地项目高溢价锁定,绿地项目合资参股介入,大型矿企收购换股,中小公司收购现金支付 [134] - 强劲经营性现金流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为并购提供资金支持 [135] 未来已至,必和必拓如何抢占先机 资产组合 - 聚焦有“多场景下的韧性”商品,资产组合平衡多元,有现金牛品种和面向未来品种 [143] - 铜资源量储备世界第一,到2050年需求或达5000万吨;钾肥Jansen项目有望成新现金牛支柱,预计资源寿命超55年 [155] - 铁矿石和冶金煤是钢铁减碳重要来源,必和必拓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具竞争力 [156] 资源增长路径 - 内生增长重点是铜和钾肥,铜矿增量多在2030年后,或有动力通过收并购获得潜在增量 [163] 技术革新 - 技术创新引领矿业变革,广泛影响或颠覆性变革2030年代中期显现 [164] - 各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 [167] - 布局多种浸出工艺路线,提高回收率 [174] - 成立BHP Ventures风投基金,投资初创公司推动内部创新和可持续增长 [181] ESG目标 - 目标2030年自身运营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财年基础上减至少3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如Escondida铜矿推动海水淡化和可再生能源应用 [182]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必和必拓矿业帝国缔造启示录 发展因素 - 必和必拓发展壮大是澳大利亚作为优势资源国崛起的必然结果,受益于亚洲国家工业化需求爆发 [193] - 必和必拓发展脉络与技术和能源革命紧密交织,多次重大战略转向调整资产组合 [200] - 必和必拓发展与经济周期共振,适时扩张或收缩,做强核心资产 [204] - 必和必拓凭借卓越运营效率和严格资本分配纪律,实现自身造血正向循环 [208] 对中国矿企启示 - 中国矿企应在战略前瞻、运营优化和资本效率三方面发力,把握资源并购浪潮 [215]
矿业巨头启示录系列之二:跨越时空的成长,打造一流铜企
五矿证券· 2025-06-10 16:41
[Table_Main] 矿业巨头启示录系列之二:跨越时空的 成长,打造一流铜企——FCX 和紫金 报告要点 本篇作为"矿业巨头启示录系列报告"的第二篇,选取自由港(FCX)和紫金 矿业进行分析。我们选取的 2 家公司均属于铜行业的龙头,但所处的阶段有 所不同。紫金作为高速成长的企业,其并购意识、降本文化、培养核心技术等 方面值得我们学习;FCX/PD(FCX"蛇吞象"并购 PD 之后,一举成为最大 的铜企)经历过多轮并购之后,已进入较为成熟阶段,"如何将现有资产利用 最大化"、"如何能从周期性行业波动中屹立不倒"等方面,值得我们深思。 从生命周期来看: 1)发展初期:紫金和 PD 均先深耕本土铜矿。 紫金和 FCX/PD 以自有矿山入手,借力"协同效应",从而绘制"以点到面" 的国内矿业版图。其中,并购扩张的契机包括"顺势而为"(紫金矿业)、"收 购破产同行"(PD)等。 2)步入成长快车道:并购铸就矿业龙头。 从并购资产类别来看,FCX/PD 以收购公司为主,收购契机是"在确保自己抗 风险能力较强的情况下,收购破产的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多个棕地矿山资源"; 紫金早期更多偏向以收购单个矿山为主,收购策略主要看 ...
“从伏牛山麓到刚果河畔”,营收首破2000亿后洛阳钼业或启新一轮并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2:56
文章核心观点 洛阳钼业一季报营收稳定、净利润大增,主要利润源于铜钴产品;虽未来三年业绩增量确定性不足,但近期收购股权和管理层调整使中期业绩增量渐明;公司可能展开新一轮外部并购,且管理层调整与“三步走”战略匹配 [1][2][14] 分组1:业绩表现 - 一季度营收稳定,净利润39.46亿元,同比增90.47% [1] - 2024年营业总额首破2000亿元,铜产能全球前十,蝉联全球第一大钴矿生产商 [1] - 2025年计划产铜60 - 66万吨,至多小幅增长 [3] - 一季度铜产量17.05万吨,年化产量超指引上限,钴产量增20.68% [4] - 一季度铜产品利润率增7.14个百分点至55.21%,钴产品增24.81个百分点至61.42% [5] - 一季度钴产品销量同比降0.2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5] 分组2:产量影响因素 - 刚果金2月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致一季度国际钴价上涨 [4] - 发货、运输、交付周期及营收确认因素,钴出口限制或滞后影响财报 [6] - 后续半年报钴产品可能销量降、库存升,二季度业绩或波动 [7] 分组3:业务布局调整 - 继2023年出售澳大利亚铜金矿后,近期斥资约30.6亿元收购加拿大Lumina黄金全部股权 [8] - Lumina黄金核心资产为厄瓜多尔Cangrejos金矿,开采成本具竞争力 [9] - 该金矿年均黄金产量约11.5吨,成本位于全球金矿成本曲线15%分位以内 [9] 分组4:并购基础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入净额近324亿元,同比增108.4% [12] - 截至一季度末,在手货币资金320.5亿元,流动资产923亿元,资产负债率50.4%左右 [13] 分组5:管理层调整 - 董事长袁宏林、副董事长李朝春辞职,引入阙朝阳等四人出任高管 [14] - 履新高管在矿业投资并购、勘查、项目建设及运营、国际化等方面经验丰富 [16][18] - 管理层调整与公司“三步走”发展战略匹配,或向“大跨越”阶段过渡 [18][19]
全球第六,想要被全球第二并购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05 06:22
矿业并购动态 - 嘉能可2024年再次提出与力拓合并谈判 与2014年遭立即拒绝形成鲜明对比 双方高管进行了数月秘密磋商[5] - 力拓态度转变源于战略调整 已完成67亿美元收购阿根廷锂业公司 结束长达十年的收缩期[5] - 嘉能可坚持要求高溢价合并 但面临力拓对其企业文化与煤炭业务的顾虑[7][11] - 合并后铜年产量将达172万吨 超越必和必拓成为全球最大铜生产商[15] 铜资源竞争格局 - 全球矿业巨头加速争夺铜资源 因新能源与AI产业推动需求激增[11] - 嘉能可作为全球第三大铜生产商 年产量超100万吨 较力拓高出40%[7][15] - 必和必拓2023年尝试收购英美资源 交易逻辑同样围绕铜资产展开[13] - 纽约铜价曾创11500美元/吨纪录 单日交易额达1000亿美元 但年末涨幅归零[18] 锂产业布局 - 力拓通过收购阿卡迪姆锂业进军锂资源 同时在阿根廷和塞尔维亚布局锂矿项目[19] - 紫金矿业启动刚果(金)马诺诺锂矿项目 拟并购藏格矿业以强化锂产能[19] - 碳酸锂价格跌至7.15万元/吨低位 但巨头仍持续加码锂资源投资[19] - 印度计划2030年实现30%电动车占比 国企KABIL在阿根廷勘探锂矿[21] 钴市场现状 - 嘉能可作为全球第二大钴供应商 曾与特斯拉签订年供6000吨钴的协议[5] - 洛阳钼业2024年钴产量创11.4万吨纪录 导致钴价跌至2016年来最低[23][24] - 磷酸铁锂电池普及削弱钴需求 其在电动车电池中的重要性下降[24] 历史并购案例 - 嘉能可2014年900亿美元收购超达矿业 为后续并购积累实体资产[15] - 力拓2007年380亿美元收购加铝导致250亿美元减记 成为战略转折点[15] - 必和必拓2008年1160亿美元收购力拓尝试因金融危机告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