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市场
搜索文档
国际专家学者沪上论剑 献策法治护航金融高水平开放
国际金融报· 2025-10-24 01:04
论坛主旨与背景 - 10月23日金融司法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 主题为“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法治保障” [1] - 来自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新加坡 卡塔尔等国的金融实务界 司法界和学术界专家参与 旨在推动经验互鉴 维护全球金融市场安全与秩序 [1] 金融法治的核心原则 - 金融活力在于流动与创新 安全与秩序需法律规制与司法保护 金融法治需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根本方向 [3] - 需加快案例法治建设填补新兴业态规则空白 缩小新兴金融实践与传统法律框架的适配差距 [3] - 坚持开放包容生态 法律规则是金融全球流动共同语言 加强不同法域司法合作与规则融通对接 [3] - 坚持问题导向 促进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互动 为金融审判现代化与国际化贡献中国经验 [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法治需求 - 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高水平开放亟需坚实法治保障 金融发展与法治完善相辅相成 [5] - 上海金融开放能级持续跃升 司法效能持续提高 “十五五”规划在即 金融法治需发挥固根本 稳预期 利长远作用 [4] - 当前开放面临数字金融 跨境交易 金融科技等带来的数据安全 监管协调 投资者保护新挑战 亟需加强国际司法合作 [5] 上海法院系统的司法实践与规划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链接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对金融法治需求增长 上海法院将持续强化制度供给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法治体系 [6] - 将优化司法服务 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 推动法治成为金融开放合作“最大公约数” [6] - 将深化交流合作 推动国内外司法经验共享与规则互鉴 构建互利共赢法治“朋友圈” [6] - 上海金融法院从审理公正 程序高效 诉讼便捷 裁判可预期四方面保障开放 重视典型案例审理 创新审判执行机制 [6] - 打造“智审 智管 智源 数字法庭”四位一体数字法院 建立案例测试机制 提高跨境金融争端解决质量和效率 [6] 国际视角与前沿领域关注 - 各国专家需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交流研讨 以提升市场规则确定性 [7] - 最高人民法院将加强对新兴领域金融纠纷调研 协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统筹创新与安全 [7] - 真实完整的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基石 有效的私人执法是公共监管必要补充 [9] - 需清晰界定“虚假披露”“重大遗漏”等概念 明确损害赔偿计算标准 完善程序法规定 [9] 特定金融领域的法治探讨 - 东亚信托法注重委托人与受托人合同关系 赋予委托人较大监督权 灵活结构推动区域金融创新与资产管理发展 [8] - 针对离岸金融市场风险 需强化监管措施 包括严格准入审查 持续合规监控 推动国际信息共享与合作 [9] - 需在稳健监管与开放创新间取得平衡 以促进离岸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9]
国际专家学者沪上论剑,献策法治护航金融高水平开放
国际金融报· 2025-10-23 23:48
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姜平表示,上海市法学会始终关注并致力于金融法治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积极回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中的 法治前沿课题,力争为国家战略赋能增效。接下来,希望与金融法律界同仁们一道,推进金融科技前沿法治建设,加强法学研究,助力推进重点领域立法, 确保金融科技前沿领域安全与发展。坚持实践导向,及时跟进执法司法实践,为有效平衡好金融科技前沿应用与风险防范提供学理支持。拓展国际视野,聚 焦前沿法律问题,加强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理论交流和法学研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法学智慧与力量。 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张磊指出,近年来,上海金融开放能级持续跃升,司法效能持续提高,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撑持续加强。中国"十五 五"规划出台在即,金融法治要进一步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特殊作用,为金融高水平开放筑牢制度根基、提供安全保障。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高水平开放亟需坚实法治保障。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发展与法治完善相辅相成,欧 美国家通过构建健全金融法律体系,稳固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当前,我国金融开放面临数字金融、跨境交易、金融科技等带来的数 ...
上清所支持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发行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发行 -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作为发行主体成功发行全球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 发行规模为5亿元人民币 [1] - 债券发行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上海清算所支持 采用"两头在外、多级托管"原则 面向国际市场融资 [1] - 中银香港担任次级托管机构 引入包括中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 招商银行伦敦分行等多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 [1] 市场架构与参与机构 - 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国际通行托管架构和账户体系参与认购及二级市场交易结算 [1] - 参与发行的境外投资机构涵盖商业银行 资产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机构 [1] - 上海清算所作为全国唯一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央证券存管机构 推动债券发行落地 [1]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该债券发行标志着离岸债券市场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 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 [1] - 项目有助于加快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 [1] - 发行实践多维度拓展了人民币海外资产池 强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
聚焦离岸市场与全球声誉,破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
第一财经· 2025-07-01 20:0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支持 - 中央金融委员会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宣布多项实质性举措,证监会推出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2]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提出"探索上海黄金交易所特定品种交割国际化,设置境外交收库"等 [2] - 这一系列政策的目标是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持续强化上海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突破方向 - 通过持续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实现上海由区域性的开放枢纽跃升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关键枢纽 [3] - 通过强化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功能实现上海以人民币计价的世界级资产配置中心与风险管理中心的战略性突破 [3] - 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高度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生态环境,形成广受全球市场主体认可的国际金融中心气质或国际声誉机制 [3]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态势 - 伦敦推出独立的金融监管法案《2023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改革招股说明书制度,简化企业上市融资流程 [4] - 香港市场掀起IPO热潮,募资额重返全球首位,且这一趋势有望延续 [4] - 英国和美国提出建立全球加密资产技术和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纽约和新加坡显著加大对金融科技产业的投入 [5] 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建设 - 上海已成为我国开展离岸金融活动金额最大的城市,已形成离岸人民币债券、离岸银行业务、离岸经贸业务等多元化的离岸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7] - 2024年12月上旬,央行上海总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50条措施,推动临港新片区金融领域高水平开放 [7] - 建议给予上海离岸金融业务适当特殊的减税优惠和特殊的监管制度安排,明确司法管辖权在上海 [8] 人民币全球交易网络建设 - 建议打通上海离岸市场与中国香港、伦敦、新加坡等离岸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可将现有的在岸市场中股票、债券、银行间的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扩展到上海离岸市场 [9] - 国际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占比均不足5%,市场参与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9] - 建议重视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现实需求,通过创新性产品设计吸引国际资金流向上海 [9] 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 - 上海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需要加快形成国际化的证券市场,可考虑适时在上证所启动海外企业赴上海上市 [10] - 上证所主板市场上市结构存在传统行业为主的问题,可在科创板上市经验基础上在主板鼓励更多的新兴企业、国际企业、双股权公司上市 [10] - 上海可追踪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税收优惠安排,针对政府鼓励的金融科技行业、自贸区离岸金融贸易适当给予减税优惠 [10] 国际金融中心声誉建设 - 建议尽快设立统一的官方《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年度报告》发布平台,适时向国内外市场主体披露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动态信息 [12] - 建议在统一的平台上动态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报告多语种查询平台》,提升国际舆论宣传的覆盖面 [13] - 建议动态发布多语种的面向国外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和业务指南,便利国际市场主体来上海投资与展业 [13] 金融机构竞争力提升 - 建议筛选出一批种子选手,参照国际顶尖金融机构的核心财务指标与竞争力要素,对标对表,力争在"十五五"时期培育出一批能与国际顶尖金融机构相抗衡的国有控股金融企业 [14] - 建议加快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生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管理工具、有着强烈使命感与国家责任感的金融机构负责人 [14] - 建议加大全球金融治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升重大国际金融议题的设计与创意能力以及国际协调力与领导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