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
icon
搜索文档
自贸债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 制度机制待同步发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自贸债市场发展新阶段 - 全球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成功发行,规模5亿元人民币,标志着自贸债市场进入新阶段 [1][2] - 自贸债兼具在岸与离岸融资功能,资金通过FT账户实现便捷流转,发行人无须在境内托管人处单独开户 [2] - 自贸债的核心优势在于"在岸的离岸债券"特性,支持境外主体面向国际市场发债融资 [2] 首单自贸债发行情况 - 首单自贸债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发行,引入多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包括中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等 [2] - 自贸债严格遵循"两头在外,多级托管"原则,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国际通行的托管架构和账户体系参与发行认购 [2] - 自贸债发行人可为境内、自贸区内及境外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外币 [2] 自贸债市场发展历程 - 2016年上海市财政局发行30亿元地方债,标志着自贸债市场开启 [4] - 2022年自贸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2023年上半年发行规模超过2022年全年两倍 [4] - 2023年自贸债发行主体中城投公司占比高达77%,导致监管叫停 [4] 自贸债市场现存问题 - 资金来源存在"假外部化"现象,境内资金通过银行总行等渠道"绕道"流入 [5] - 部分城投公司将自贸债作为"监管套利"工具,导致资金集中、风险累积 [6] - 监管明确要求自贸债应坚持"两头在外"原则,融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均须来自境外或自贸区内部 [6] 自贸债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 需在评级制度、产品多样性、风险管理、投资者结构等方面持续完善 [7] - 建议引入国际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提高境外投资人参与意愿 [7] - 建议引入做市商制度,建设自贸债二级市场电子交易平台,提升交易效率和市场深度 [7] - 鼓励更多类型发行主体进入,丰富人民币债券发行品种,向境外优质主体扩展 [7] - 发行中长期品种有助于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