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司法

搜索文档
北京金融法院答中证报记者问: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被执行企业全力回血自救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8:16
9月14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在金融服务专题 专属会议区联合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薛峰在发布会上表示,近 年来,北京法院系统连续制定8版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推出45件文件,102项改革举措。北京金融 法院将在法治的轨道上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持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 供优质高效的金融司法"北京服务"。 北京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雷运龙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执行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做法"的提问时 表示,北京金融法院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被执行企业全力回血自救,加速处置低增值资产展示诚信,促 进双方修复、重塑信任信用关系。 构建"创业者友好型"金融生态 薛峰介绍,2022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携手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引入市工 商联推荐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行业19名专家调解员,联合打造金融法治协同平台,在定纷止争中 创造价值,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精准筛选出适合运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机制的执行案件,根据案件特点、涉案企业行业特点匹配 专家调解员共同开展工作,对矛盾纠纷"把脉问诊 ...
上海金融法院涉外纠纷调解书获域外法院承认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1:14
司法合作突破 - 开曼群岛大法院首次承认上海金融法院民事调解书并批准中国当事人提出的域外送达、资产全球冻结及财务披露申请 [1] - 该案为上海金融法院调解书在离岸司法管辖区获得承认与执行的首起案件 [1] 行业影响 - 鉴于国内众多企业及个人在开曼群岛成立并运营离岸实体 此案对中国胜诉当事方在开曼法院申请承认与执行中国法院裁判具有参考意义 [1]
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一周年:收案6275件 累计标的额2193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4:29
案件受理情况 - 截至3月18日累计收案6275件 其中民事案件4476件 行政案件411件 执行案件986件 其他案件402件 [1] - 累计案件标的额达2193亿元 [1] - 审结案件数量近4000件 [2] 案件特征 - 新类型金融纠纷集中且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占比较高 [1] - 包含多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首例案件 [1] - 典型案例涵盖行政案例3个 商事案例6个 执行案例1个 [2] 审判机制创新 - 落实首批26项具体任务并建立符合金融审判规律的审判体系 [1] - 创新代表人诉讼实施机制与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 [1] - 优化行政非诉执行程序减少流程环节并压缩办案时限 [1] 典型案例特点 - 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并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提供保障 [2] - 突出价值引领作用以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 [2] - 发挥规则创设作用引领金融市场主体行为 [2]
面向制度型开放,金融国际法治有哪些全球协同做法?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21 00:17
金融新业态发展 - 数字贸易、离岸货币、跨境融资等金融新业态正在兴起[1] - 2024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3500万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25万亿元[1]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增加到1782家,外资机构占比提升到35%[1] 金融司法与争端解决 - 上海法院近5年受理涉外、涉港澳台金融商事纠纷3418件,案件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0%[1] - 上海金融法院通过审理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为金融交易划定合法边界[2] - 上海金融法院建立外国法查明机制,审理多起适用新加坡、开曼等地法律的涉外案件[2] 国际金融法治挑战 - 全球金融治理面临美国关税政策、金融科技迭代、气候变化等挑战[3] -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已处理案件标的额超过77亿迪拉姆(约20亿美元),平均个案价值近1240万美元[3] - 金融体系的掌控力不再由地理边界决定,公平透明的法律体系更受信赖[4] 数字贸易与跨境合作 - 新型数字贸易体系建设需重视跨境商业文件的有效性和数字化呈现质量[5] - 跨境身份认可将是未来数字贸易的核心[5] - 中国在RCEP实践中涉及司法保障相关条款[5]
上海法院构建涉外金融裁判规则体系 持续探索金融开放合作中的“上海路径”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20:07
金融法治国际研讨会 - 2025陆家嘴论坛"金融法治国际研讨会"在沪召开 旨在扩大国际金融开放与合作 推动全球金融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1] - 研讨会主题为"金融开放合作中的国际法治实践与展望" 聚焦金融司法审判机制创新 境内外法律规则衔接 金融风险防范等议题 [1] - 上海法院将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 探索金融开放合作中的"上海路径" 推动构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1] 上海法院涉外金融裁判规则体系 - 构建涉外金融裁判规则体系 建立涉外金融案例数据库 推动从个案裁判到规则输出升级 [2] - 加强国际金融司法交流 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法律查明合作网络 提升金融审判规则国际协同水平 [2] - 强化与金融监管部门数据共享 联合国际组织及智库开展前瞻研究 提升跨境金融治理效能 [2] 涉外金融案件审理情况 - 近五年上海法院受理涉外 涉港澳台金融商事纠纷3418件 年均增长超10% [2] - 案件特征为"传统与新兴并存 本土与国际交织" 在130余件案件中依法适用域外法或国际条约 [2] - 设立涉外金融商事案件审判团队 发布金融业对外开放司法保障意见 完善涉外金融纠纷多元解纷机制 [2]
北京金融法院薛峰:全力实现投资者胜诉债权,提升人民司法获得感
贝壳财经· 2025-05-16 21:09
投资者保护案件办理情况 - 北京金融法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加大立审执协同,精准审查确定保全财产,全力实现投资者胜诉债权 [1] - 在某投资者申请强制执行某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中,法院有效控制被执行人账户,密切关注账户资金变化,第一时间执行入账款项以保护投资者权益 [6] 违法行为判罚与市场引导 - 北京金融法院加大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判罚力度 [7] - 法院多措并举引导市场主体归位尽责,促进资本市场生态良性循环 [7] 典型案例与司法保障 - 在某投资者与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中,法院综合考虑各类风险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合理认定投资者实际损失,判决公司赔偿投资者 [8] - 该判决为证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8]
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薛峰: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违法主体的惩戒力度
证券日报· 2025-05-15 19:53
案件受理情况 - 北京金融法院过去两年共受理案件15267件 其中涉投资者保护相关民商事 行政案件4773件 占比31% [1] - 涉投资者保护案件呈现四大特点 案件类型多元化 当事人多元化 诉讼请求多元化 交易市场多元化 [1] 投资者保护措施 司法机制优化 - 采用"抓前端 治未病"策略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源头化解 [2] - 加大对财务造假 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判罚力度 引导市场主体归位尽责 [2] - 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加强立审执协同 精准审查保全财产 提升投资者胜诉债权实现率 [2] 工作机制创新 - 建立"双轨双平台"证券纠纷解决机制 便利中小投资者维权 [2] - 形成资管产品管理人尽职调查义务的"六步审查法" 规范资管行业展业 [2] - 建立立体化协同推进机制 强化投资者保护基础 [2] 审判职能延伸 - 提升投资者法治意识 促进理性投资行为 [3] - 强化对金融交易模式 产品逻辑的审查 协同监管机构防范化解风险 [3] -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夯实投资者权益保护根基 [3] 未来工作方向 - 坚持倾斜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审判理念 健全长效保护机制 [3] - 加大违法主体惩戒力度 畅通投资者维权渠道 [3] - 推动建设安全 规范 透明 有韧性的证券市场生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