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搜索文档
交易模式升级盘活土特产
经济日报· 2025-10-06 06:00
行业运营模式 - 行业形成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包括种植 采摘 加工 销售等环节 [2] - 新鲜芡实经过清洗 剥壳 包装等粗加工后 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商超 3天即可送达消费者 [2] - 当地采用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 盘活数千亩低洼闲置土地 [2] 公司生产与加工 - 公司拥有千亩芡实种植基地 田间采收后随即送入自动化剥壳流水线进行初加工 [1] - 多条深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对芡实进行清洗 筛检 打磨等处理 [1][2] 市场与销售 - 政府统一安排豫南芡实交易中心取代过去分散的交易市场 交易模式升级 [1] - 交易中心举办首届芡实节 开幕当天交易额突破5万斤 产品成为省内外采购商争抢对象 [1] - 销售渠道包括线下摊位和线上直播 电商达人进行推广 线上订单不断刷新 [1] 财务与经济效益 - 目前淮滨芡实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 带动近2万农户增收 [2] - 种植户亩产约500斤 今年比往年多卖近2000元 实现丰收又增收 [1] 品牌与战略 - 公司培育出思芡等特色品牌 并入选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 [2] - 战略目标是挖透芡实的全链条价值 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2] 历史与现状 - 期思镇有2000多年芡实种植史 过去曾因交易分散和价格波动导致农户丰收不增收 [1] - 如今交易中心投用后 价格公示清晰 标准化检测流程护航 交易透明省心 [1]
安徽阜南:惠民文旅嘉年华释放县域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10-05 03:06
活动概况与核心策略 - 活动以"美食+文旅"为纽带,打造"吃、购、游、艺、赛"沉浸式消费场景,旨在释放假日经济活力 [1] - 活动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模式,推动文旅商体深度融合,预计带动综合消费超千万元 [8] 政府与商家联动措施 - 阜南县政府发放70万元消费券,商家叠加"满减优惠"以激发消费潜力 [5] 活动内容与参与业态 - 设置惠民市集,包含科技展览、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多元化摊位 [5] - 提供传统特色产品展销,如馓子、麻花、芡实、柳编工艺品等 [8] - 引入科技元素,如无人机和智能手机展示,阜南华创首京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现场展示无人机飞行技术,并指出农用无人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 [8] - 舞台区举办唢呐演奏、民俗舞蹈等文化展演节目 [4] - 阜南县中医院设置中药茶饮展台,提供多种利用药食同源中药材浓缩粉末调配的养生茶饮 [4] 活动效果与消费者反馈 - "宴请全城,千斤羊肉、万枚蚬子免费吃"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排队参与 [2] - 居民反馈活动提供"一站式"满足,解决了往年过节无合适去处的困扰 [5] - 活动受到家庭参与者欢迎,认为其兼具娱乐性和文化教育意义 [4]
秋分养生重在“防秋燥”
每日商报· 2025-09-25 11:01
秋分养生核心观点 - 秋分时节养生重点在于润燥养肺和防寒保暖 [1] 饮食调理 - 需注重滋阴并防止寒凉伤脾胃 建议食用银耳、百合、梨、蜂蜜、莲藕等滋阴养肺食物 [1] - 可食用山药、莲子、芡实、核桃、芝麻等温润滋补食物 [1] - 建议食用石榴、葡萄、柚子、山楂等酸味食物 [1] - 需避免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 否则易导致腹泻或消化不良 [1] - 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生姜、羊肉 否则易上火加重秋燥症状 [1] 作息调整 - 需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 保持早睡早起 建议晚上11点前睡觉 早上6-7点起床 [2] - 需注意保暖防护 晚上睡觉要盖好肚子避免腹部受凉影响消化 [2] - 睡前可用温水泡脚 有利于血液循环和促进睡眠 [2] 情绪管理 - 秋季易产生低落伤感情绪 建议多出门走走缓解情绪 [2] - 建议多晒太阳让心情更愉悦 [2]
深耕“红芯绿核”,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9-16 07:1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于2024年9月组建 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核心目标 遵循"红芯定向、绿核驱动、聚能护航"发展路径 将党建引领融入企业改革全过程 [1] - 通过党组织职责与公司治理结合 对"三重一大"事项实行支委会前置研究 确保发展方向不偏离 [2] - 构建多板块融合发展模式 统筹人财物资源优化配置 推动党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2] 组织与人才建设 - 建立"末位淘汰"与"竞争上岗"机制 选拔10余名85后及90后骨干担任关键岗位 [3] - 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占比达53% 实施专业技术等级现金激励及招商引资项目攻坚职级晋升机制 [3] - 开展分层分类培训50多批次 覆盖超1000人次 成功创建全县首家AA+双评级企业 [3] 农业产业布局 - 整合3万余亩土地及2万余亩水面资源 联合高校智库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区 [4] - 建成产值500余万元的鮰鱼养殖基地(年产60余万斤) 打造5000余只家禽规模的林下养殖示范区 [4] - 升级7000平方米室内水培种植园 培育30余品类果蔬 研发控糖富硒高钙等功能性稻米 [4] 文旅产业运营 - 依托2家4A级景区及2家乡村旅游区等资源 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 创造综合产值超30亿元 [5] - 通过"苏超"直播及文艺展演等活动 单日最高带动消费超200万元 [5] - 举办千人龙虾宴等主题活动 助力金湖多次登陆央视及省市主流媒体 [5] 新能源与绿色发展 - 整合县域太阳能与风能资源 推动坑塘水面建设绿色电站及农房屋顶光伏项目 [5] - 通过新能源战略提升民生用电保障能力 同时拓宽乡村居民增收渠道 [5] 社会责任实践 - 通过三园农庄及十里果林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500余人就业 年均提供镇村帮扶资金及实物超20万元 [7] - 常态化帮扶困难群体超100人次/年 新建老年助餐点并承接"梦想小屋"建设项目 [7] - 举办文旅活动覆盖300余万人次 文化艺术中心年均组织超100场活动(公益演出占比60%) [7] 品牌与文化推广 - 打造"金小尧""荷小仙"城市IP 在10个重点点位展示推广 [7] - 通过"鲜美金湖""金金有味"地域品牌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4] - 创新开发中小学生艺术思政课 年均覆盖7万人次 [7]
金秋时节“丰”光无限 多彩丰收画面拼就乡村振兴盛景图
央视网· 2025-09-15 12:05
农业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 - 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创新采用分段收获方式 在青稞八九成熟时先收割晾晒3-5天再脱粒 提升籽粒饱满度和品质 [1][3] - 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测产工作 统计株高/穗数/千粒重等数据 为品种优化和明年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 水利基础设施与抗旱保障 - 江西吉安峡江灌区通过8座泵站从赣江提水 经管道输送至水库山塘渠道 为14.45万亩农田解决灌溉需求 [6][8] - 峡江灌区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大水利项目 一期幸福灌片已于今年3月通水 优先保障14.45万亩农田灌溉 [8] 经济作物产量与市场供应 - 江苏靖江莲藕种植面积近千亩 年产量超200万斤 采摘销售期持续至明年3月 中秋国庆前迎销售旺季 [11] - 靖江芡实基地进行第二轮采摘 日均采量5000斤 亩产2500-3000斤 加工产品主要销往苏州无锡等地 [13] - 重庆黔江区1.3万亩高山猕猴桃预计总产量突破1.2万吨 年产值达1.2亿元 为重庆最大生产基地 [15][18] 特色水产养殖与产销体系 - 山东东营垦利区7万亩精养大闸蟹正式开捕 预计产量7500吨 产值突破11亿元 [20][22] - 大闸蟹经分拣/抽检/捆绑打包后 通过冷链物流24小时内直达北京/上海/广东等市场 电商平台同步销售 [20]
“百姓餐桌”物丰、量足、价稳 节前消费市场供销两旺
央视网· 2025-09-14 14:54
水产养殖丰收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青花湖成功实现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 收获量超十万斤[1] - 南美白对虾规格为每斤约20只 属于优质规格 且在冷水环境下呈现壳薄肉厚的高品质特性[5] - 捕虾作业采用协同方式 工人凌晨4点开始收获 通过收笼和收虾分工实现高效捕捞[3] 莲藕芡实产销 - 江苏靖江市莲藕种植面积近千亩 年产量达200万斤以上 采摘销售期持续至明年3月份[6] - 靖江市芡实迎来丰收 每亩采摘量2500至3000斤 加工后主要销往苏州和无锡等地区[8] - 新桥镇芡实种植基地正在进行第二轮采摘 日均采摘量约5000斤 目前处于供销两旺状态[9] 月饼市场动态 - 江苏月饼市场创新产品涌现 国风创意月饼融合国潮元素 兼具高颜值与文化味属性[13] - 月饼企业推出减糖少油品类 赋予传统产品轻负担标签 老字号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实现销售额大幅增长[16] - 随着中秋临近 月饼企业进入生产高峰期 工人在车间紧张有序制作产品[16]
新华视点丨“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特色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9-13 12:05
产业发展模式 - 各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经营 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2] - 江苏泰州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芡实产业 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产业[3] - 新疆玛纳斯县香妃海棠果种植面积达3600亩 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4] 生产规模与产出 - 新疆焉耆县工业辣椒种植面积达14万亩 目前进入集中采收期[5] - 湖北鄂州梁子湖大闸蟹基地每日供应量达1000斤 呈现产销两旺态势[7] - 山西汾西县肉鸡产业带动100余家企业 直接就业1000余人 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增收[8] 产业支持措施 - 2025年金秋消费季活动于9月至11月举办 推出25项电商惠农措施和34项金融助农举措[6] - 通过消费季平台联动电商和金融力量 搭建产销桥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 - 采用原产地溯源助农直播和百县千品丰收集市等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6]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山西汾西县实现智慧养殖 一名饲养员可管理5万只肉鸡的智能化养殖场景[8] - 通过优化种养模式和科技赋能方式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质效[2] - 江苏泰州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生蔬菜产业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新华视点|“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特色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9-13 08:56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 各地通过合作社加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经营 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1] - 江苏泰州采用党支部加合作社加农户模式发展芡实产业 被当地称为强村富民致富果[4] - 新疆玛纳斯县发展香妃海棠果产业 3600亩果园迎来丰收并畅销国内外[6] 农产品产销渠道拓展 - 借助消费季平台联动电商和金融机构 搭建产销桥梁拓宽销售渠道[1]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杭州启动 持续举办至11月底[9] - 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 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11] 农业科技与智能化应用 - 通过优化种养模式和科技赋能 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提升产业质效[1] - 山西汾西县大阳山肉鸡养殖基地实现智能化管理 一人可管理5万只肉鸡[14] - 汾西县肉鸡产业带动100余家企业 直接就业1000余人 间接带动近万人增收[16] 特色农产品丰收情况 - 江苏泰州姜堰区芡实进入成熟期 种植户正抓紧采摘头茬芡实[2] - 新疆焉耆县14万亩工业辣椒进入采收季 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采摘[8] - 湖北鄂州梁子湖大闸蟹每日供应量达1000斤 呈现产销两旺局面[13]
“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特色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9-13 08:55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 各地采用合作社加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经营 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1] - 江苏泰州采用党支部加合作社加农户模式发展芡实产业 该产品营养丰富且市场价值高 被称作强村富民致富果 [2] - 新疆玛纳斯县3600亩香妃海棠果丰收 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3] - 新疆焉耆县14万亩工业辣椒进入采收季 种植户正进行集中采摘 [4] 产销渠道与产业协同 - 通过消费季平台联动电商和金融机构 搭建产销桥梁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1][5]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推出25项电商惠农措施和34项金融助农举措 包括消费补贴和专项贷款等支持 [5] - 湖北鄂州梁子湖大闸蟹每日供应量达1000斤 实现产销两旺 [6] 科技赋能与产业效益 - 通过优化种养模式和科技赋能实现全链条产业质效提升 [1] - 山西汾西采用智慧养殖技术 一人可管理5万只肉鸡 实现高效智能化生产 [7] - 肉鸡产业带动100余家企业及家庭农场发展 直接就业1000余人 间接带动近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7]
特色产业绘就秋日好“丰”光 果蔬飘香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26 17:51
河南郸城辣椒产业 - 辣椒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实现规模化发展 [1][5] - 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全链条发展,现有专业合作社56家和加工企业3家 [3] - 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转型,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1][5] 湖北孝昌葡萄产业 - 生态园区葡萄种植面积3100亩,涵盖十余个品种并吸引游客采摘 [6] - 采用"基地+公司+农户+分红"模式,带动246户农户户均年增收4800元 [10] - 每日上百名村民参与分拣包装,冷链运输覆盖武汉、成都等主要城市 [8] 安徽天长芡实产业 - 芡实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各类产品4.8万吨 [11][15] - 自主研发"天芡一号"品种使亩产达300斤,每亩效益超3000元 [13] - 全产业链产值超26亿元,拥有加工企业及合作社12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 [15] 山西吉县苹果产业 - 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0万亩,推行矮化密植模式实现产量"双增长" [16][18][22] - 采用"532"联农机制(农户50%/企业30%/村集体20%分红)解决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20] - 早中晚熟品种错峰上市,管理成本降低且提质增效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