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搜索文档
三伏天如何科学防暑祛湿?中医专家张声生支招
人民网· 2025-07-17 15:35
夏季养生健康风险 - 夏季过度依赖冷饮、冰镇食物和空调等"冰式降温"方式容易带来健康危害,如湿气阻滞、胃肠道黏膜损伤等 [2] - 湿气侵入人体表现为头重如裹、四肢酸懒、舌苔厚腻、食欲减退、手脚冰凉等症状 [2] - 大量摄入冰水会导致湿气增加,引发腹泻、腹痛,空调房内毛孔关闭不利于排湿 [2] 防暑祛湿方法 - 防暑祛湿药物以藿香为主,具有芳香化湿、提神醒脾功效 [2] - 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荷叶、赤小豆等)、健脾升阳气中药和健康生活方式(运动、温水、情绪平衡)是主要方法 [2] - 不同人群需针对性选择药物:上班族用藿香正气类,脾胃虚弱人群避免寒性食物,旅行人群备藿香正气、人丹等 [2] 中暑识别与处理 -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头晕、乏力)、轻度中暑(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和重度中暑(意识丧失、高热) [3] - 轻度中暑可通过藿香正气口服液、人丹等药物干预,并脱离高温环境 [3] - 重度中暑需紧急就医,同时解开衣扣散热并喂水 [3] - 无药物时可按压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缓解中暑症状 [3][4]
北京荷花文化节开幕,14大展区展示夏日荷风雅韵
新京报· 2025-07-04 13:29
文化节概况 - "花开北京·2025北京荷花文化节"于7月4日在颐和园启幕,联动全市14大特色展区,展出400余个荷花品种,包含10个珍稀古莲和20余个北京自育新优品种,搭配150余种睡莲及其他水生植物,活动持续至8月底 [1] - 颐和园水操学堂院内展示20余种新品种荷花,包括粉蝶、娇容三变、红雨等,并沿路摆放盆荷供游客近距离欣赏 [1]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推出"VR云赏荷"平台和"荷花赏鉴地图",市民可360°沉浸式游览并获取优惠购花服务 [1] 创新活动与成果 - 推出"荷和美美"主题快闪市集,涵盖文化体验、科普展示、时尚消费,并推出"荷以消暑"系列饮品与"荷风雅物"文创产品 [2] - 举办荷花摄影展、文化讲座、诗歌朗诵、园艺沙龙等多元活动,开设插花工坊和亲子互动项目 [2] - 国家植物园南园成功复活8种古莲,莲花池公园培育20多个"京产荷花"新品种,国家植物园南园培育出"剑舞""吴黛"等特色品种 [2] 主要展区特色 - 颐和园昆明湖荷花以白洋淀红莲为主,西堤以西水面荷花最繁茂,耕织图景区栽植120余种花卉组成中式花境 [3] - 国家植物园(南园)展示9种古莲,包括埋藏1200多年的普兰店古莲子,水生植物区栽植50个荷花品种和130个睡莲品种 [4] - 北海公园设置四个展区,运用荷花、水生植物和应季花卉进行环境布置 [5] - 圆明园遗址公园推出"荷韵梅芳·御苑双姝"双花展,举办荷花仙子巡游和《碧水风荷》舞剧 [6] - 紫竹院公园举办竹荷文化季,设置文化展览、科普讲堂和文创市集 [8] - 玉渊潭公园樱花小湖荷花品种最多,万萍荷香景区以红莲为主 [9] - 莲花池公园首次集中展示20个自育荷花新品种,保定古莲池珍稀古莲首次绽放 [12] - 花乡公园展出4000余盆荷花及睡莲,设立"湿地修复实验室"并推出儿童种植计划和全民认养活动 [16] 其他展区亮点 - 龙潭西湖公园展示40余盆荷花,北小湖木栈道为观赏平台 [10] - 什刹海荷花市场展示小舞妃、红宝石和杏黄三个品种,举办拍照打卡活动 [11] - 朝阳公园布置精品盆栽荷花约1000盆,举办荷风雅集·夏韵清凉市集 [13] - 红领巾公园湿地景观区展示荷花5000余株,主要为白洋淀红莲和睡莲 [14] -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荷花种植面积达2.5公顷,与"葵花展"形成"荷葵双景" [15] - 雁栖生态军神园艺场年产水生植物10万株,开展新品种选育和稳定性测试 [17]
夏至已至,一年养生正当时 做好这几点,让你整个夏天元气满满
每日商报· 2025-06-23 10:05
夏至养生核心观点 - 夏至是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衰弱的时期,养生重点是健脾祛湿和保护阳气 [1] - 夏至过后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易受暑邪、湿邪侵袭,需注意饮食和运动调节 [1] - 养心安神是夏季养生重点,需保持情绪稳定以防心火过旺 [2] 饮食养生 - 饮食应尽量清淡,可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芥兰等以增长心气,但不宜过量 [1] - 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乌梅、绿豆汤等消暑,但应常温食用避免损伤胃肠 [1] - 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 [1] - 梅雨时节湿气较旺,可食用健脾祛湿食物如薏仁、芡实、茯苓、荷叶等 [1] 运动养生 - 选择清晨(不宜早于6时)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舒缓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1] - 避免大汗淋漓,运动后切勿立即用冷水洗澡 [1] - 运动后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水分和盐分 [1] 阳气保护 - 避免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吹空调、风扇,大量饮用冷饮或吃寒凉食物以免损伤阳气 [2] - 可通过适当晒太阳、艾灸等方式补充阳气 [2] 情绪调节 - 夏季与心相应,需重视养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烦躁不安 [2] - 可通过听轻音乐、静坐、练瑜伽、闭目养神等方法调适心情以防心脑血管疾病 [2]
儿童、孕产妇、老人食养方面要注意“因人施膳”
人民网· 2025-05-15 18:26
中医药膳养生专题 核心观点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饮食中的中医养生"专题发布会,强调针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因人施膳" [1] - 中医药膳需结合不同人群的脏腑气血特点进行个性化调理,涉及补益肺气、健脾消食、补肝肾等方向 [1][2] 儿童药膳要点 - 儿童体质特点为"肺常不足、脾虚、心肝有余",易出现感冒、鼻炎、哮喘等症状,建议用五指毛桃、太子参、党参补益肺气 [1] - 夏季儿童因冷饮导致腹泻可用陈皮、生姜煮水温中祛寒 心火肝火旺盛时可搭配麦芽、灯芯花、莲子芯平肝疏肝 [1] 孕产妇药膳要点 - 孕妇气血偏弱易疲倦,推荐党参、桑椹子、龙眼肉补气血 脾胃调理可用砂仁、白术、陈皮煮汤助安胎 [2] - 产妇月子期可用益母草、当归、桃仁促进恶露排出 驱寒养血推荐黄酒、米酒、猪脚姜 [2] 老年人药膳要点 - 老年人常见腰腿酸痛、夜尿多,建议用党参、芡实、巴戟天、牛大力健脾补肝肾 易上火者加沙参养阴润燥 [2] - 积食人群可添加麦芽实现"补而不滞" 药膳需兼顾"补而不燥"原则 [2]
广西东兰县:锚定10亿目标 中草药产业“绿叶”变“金叶”
中国经济网· 2025-05-01 08:03
中医药种植模式创新 - 通过组培育苗和仿野生种植技术,岩黄连亩产从30公斤提升至200公斤,带动全县累计种植面积超5000亩 [3] - 采用药粮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多收",11月播种岩黄连,4月采收后种植水稻 [3] - 复合立体种植模式包括林药套种、果药复种、粮药间种,显著提升效益:岩黄连每亩鲜品500公斤产值2.5万元(半年周期),山乌龟每亩5000公斤产值5万元(三年周期),肿节风每亩2000公斤产值6500元(年收) [3] 产业链发展与经济效益 - 全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达17.18万亩,年产量超6500吨,建成18个各级示范基地(7个自治区级、5个市级、6个县级) [7] - 龙头企业广西河丰药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2024年产值达4亿元,完成3000亩示范基地种植 [8] - 村民通过土地租金、药材采摘和粮食种植实现年增收1万多元 [5] 政府政策与产业规划 - 成立全区首个县级中医药发展中心,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完善配套设施 [8] - 实施"生态种植+精深加工+文旅康养"三位一体战略,引进生物医药企业建设中草药产业园 [7] - 2025年计划新增种植4万亩,目标产值突破10亿元,打造5个2000亩以上示范基地 [10] 文旅康养融合创新 - 开发200多道药膳和7款养生茶,实现产值超1000万元 [9] - 推出"岩黄连康养谷""石斛养生民宿"等IP,2025年Q1中医药康养旅游占比超45%,接待游客86.71万人次,消费总额9.4亿元 [10] - 创新中药奶茶产品如"美容美白奶茶"(黄精+芡实)、"安神助眠奶茶"(酸枣仁+麦冬) [9] 区域资源与生态优势 - 东兰县森林覆盖率84.35%,土壤富硒,拥有768种中药材,被誉为"天然药库" [7] - 重点发展岩黄连、铁皮石斛等道地药材,申报区域公用品牌与地理标志商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