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农业
搜索文档
跨越山海,一颗柠檬靠什么“闯世界”?
新华网· 2025-11-07 10:13
产业智慧升级 - 柠檬采收环节采用载重约200斤的无人机进行运输 实现人机协作[1] - 无人机充电十分钟即可投入作业 基本实现不间断运行[2] - 无人机每天可完成20吨柠檬运送任务 相当于过去十个人两天的劳动量[2] 智能加工与效率 - 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加工产能超50吨 日处理量1200吨以上[2] - 从柠檬进厂到入库全程仅需15分钟 每年入库柠檬总量约8万吨[2] - 生产线人工需求仅80人左右 主要负责辅助工作 有效降低人力成本[2] 品质控制与效益 - 智能分选系统能实时检测柠檬成色 识别细微腐烂 黑点 凸起等瑕疵[2] - 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 降低损耗率并提升品质稳定性[2] - 缩短入库时间保持柠檬新鲜度 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2] 市场拓展与出口表现 - 潼南柠檬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远销泰国 老挝 俄罗斯 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3] - 2025年1至9月柠檬鲜果出口1.44万吨 出口额1.76亿元[3] - 出口量与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0.8%和58.6%[3] 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 - 潼南区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 今年总产量预计35万吨[3] - 产业年综合产值达90亿元[3] - 未来将持续研发精深加工技术 打造从种植到深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3]
高原冷凉蔬菜的“破圈”之路(乡村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42
产业规模与发展历程 - 青海省冷凉蔬菜产业历经15年发展,从露地蔬菜、简易大棚到设施农业,种植模式持续升级[3] - 产业规模从三五亩散户种植发展为合作社上千亩规模经营,从主要满足省内需求到同时输出外省[3] - 2024年全省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约66万亩,总产量达158万吨,其中外输量70万吨,占总产量约44%[3] - 互助县年产各类蔬菜17万吨,外销13万吨,产值突破7.6亿元,带动2万余户农户参与[8] 地理与气候优势 - 青海海拔高、气候冷凉,平均海拔在2600米以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2] - 冷凉蔬菜如西蓝花生长最佳温度为15到22摄氏度,青海高原气候条件完美匹配生长需求[2] - 高寒地区气候使蔬菜自带"绿色基因",形成市场上辨识度极高的"生态标签"[3] 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 -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台机器1天可灌溉施肥100多亩菜地,节水节肥40%左右,提升亩产约10%[4] - 采用虫情测报设备实时监测昆虫种类并统计,帮助农户及时应对小菜蛾、螟蛾等害虫[4]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团队自主选育辣椒、番茄、香瓜茄等高原特色蔬菜新品种28个,引进筛选新品种50余个[5] - 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同时育苗65万株,25天内完成苦苣、菜薹苗移栽[5] 品质标准与品牌建设 - 西宁市累计建立779项地方标准,新增21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地标认证,规范菜薹收购标准细化到35厘米[7] - 通过现场品尝体验方式展示品质,客商现摘现吃涮火锅,为蔬菜品质折服[2] - 冷凉蔬菜已成为青海农产品亮丽新名片,实现从农业发展落后地区到"菜篮子"供应基地的逆袭[2][3] 供应链与市场拓展 - 建立高效物流体系,蔬菜从田间装车两天内即可抵达全国各地,到广东运输时间不到40小时[1][7] - 建设3000吨库容蔬菜保鲜库,配备制冰间和泡沫箱生产车间,实现蔬菜就地处理、打包发货[7] - 海东市经海关认证出口蔬菜基地达29个,蔬菜出口量占全省54.3%,2025年上半年乐都区出口蔬菜4200多吨,出口额128万美元[8] - 产品远销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际市场,彩椒、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海外销售[8]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销售西蓝花等夏菜0.3万吨,产值400万元左右[2] - 产业提供50多万人次的务工机会,实现务工收入5000多万元,农户平均增收2万余元[8] - 采用订单种植模式,与广东等地客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合作时间最长达6年[7]
金秋好“丰”景!各地科技助力,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
搜狐财经· 2025-09-21 18:33
秋粮收获总体情况 - 秋粮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目前各地已陆续进入收获期 [1] - 各地通过科技助力确保秋粮收获,为丰收奠定基础 [1] 东北地区秋粮收获 - 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1亿亩 [3] - 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舒兰地区通过提早育苗插秧实现提早收获,新米预计9月底上市 [5]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 - 湖南省2200万亩中稻收割进度已过半,部分地区建设高标准烘干仓储项目以应对秋雨保障稻谷品质 [7] - 湖北省中稻收获面积900多万亩,进度超过30%,并在55个粮食主产县实行单产提升行动,推广五大绿色高效吨粮模式 [7] 西南地区秋粮收获 - 重庆地区水稻收获进度超过90%,通过良种、良技、良机、良法多措并举,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有望实现同步增长 [9]
东北玉米金黄,江南稻浪翻滚!科技助力各地“粮”辰美景,丰收在望
央视网· 2025-09-21 16:28
秋粮收获总体情况 -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目前全国秋粮已陆续进入收获期 [1] - 各地正通过科技手段助力秋粮收获,为丰收奠定基础 [1] 东北地区秋粮收获 - 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约1亿亩 [3] - 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舒兰地区通过提早育苗和插秧,收获期较往年偏早,预计新米可在9月底提早上市 [5] 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收获 - 湖南省2200万亩中稻收割进度已过半,部分地区为应对秋雨提前布局建设高标准烘干仓储项目以保障稻谷品质 [7] - 湖北省中稻收获面积900多万亩,进度超过三成,并在当阳等55个粮食主产县实行单产提升行动,推广稻麦轮作等五大绿色高效吨粮模式 [7][8] 西南地区秋粮收获 - 重庆地区水稻收获进度已超过九成 [10] - 当地通过良种、良技、良机、良法多管齐下,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有望实现“三增” [10]
“一喷多促”“营养套餐”……“科技+”助力智慧田管 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央视网· 2025-08-24 11:52
秋粮生产目标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全国秋粮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 [1] -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1.46亿元支持秋粮作物"一喷多促"技术实施 [1] 区域秋粮生产与技术应用 - 江西南昌190多万亩晚稻通过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多促"技术应用 [3] - 山东6000多万亩秋粮通过统防统治力争单产提升5%到10% [6] - 新疆墨玉30多万亩玉米通过土壤改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升耕作质量 [8] - 黑龙江青冈县10万亩鲜食玉米采用新型国产茎穗兼收机提升采收效率 [12] 病虫害防控挑战与措施 - 秋粮重大病虫害发生重于上年 受降雨偏多等不利因素影响 [14] - 需加快病虫害防控和"一喷多促"资金落实 确保窗口期内完成喷施作业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