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农业

搜索文档
“认养农业”兴起 有人收获满满有人落入陷阱
北京晚报· 2025-07-09 17:15
模式创新 - 果树认养价格区间为600-1000元/年,认养柠檬树628元/年可获20斤果实,火龙果树认养者年收60斤果实[2] - 云南咖啡树认养228元/年赠送3包200克咖啡豆,附带85折购物和住宿抵扣权益[3] - 新疆羊认养分988元合养(12斤羊肉)和1888元整羊认养(24斤羊肉)两种模式,提供耳标署名和24小时牧场监控[3][4] 运营特点 - 消费者通过小程序或监控远程查看作物/牲畜生长状态,部分项目提供免费入园体验农事活动[2][3] - 小型养殖户普遍采用微信/支付宝个人账户收款,缺乏标准化合同,仅靠口头协议履约[8] - 典型项目年费转化率:1元/天认养土鸡可定期获赠土鸡蛋,但无法提供实时监控[7] 行业风险 - 存在虚假宣传风险,消费者无法验证远程画面真实性,部分商家无法提供宰杀/采摘全程监控[6][7] - 北京案例显示有消费者认养10只羊(投资2万元)三年未收到承诺的200斤/年羊肉[9] - 非法平台如"禾元农场"以200天60%收益率(1万元认养猪)为诱饵,实际采用传销模式发展下线[10] 监管动态 - 农业农村部2024年1月联合发文要求排查高返利"云养经济"平台,3月起委托第三方进行全网风险监测[12] - 行业专家建议选择有实体基地和第三方背书的项目,合同需明确农产品数量及交付时间[13] - 法院提示交易需保留转账凭证,避免向私人账户付款,及时维权防止超诉讼时效[13]
北大荒集团 以“红色动能”赋能现代农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7-02 04:30
公司战略与品牌发展 - 北大荒集团锚定"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打造农垦国际化大粮商 [2] - 宝泉岭分公司推出"北国宝泉47度"品牌,依托60亿斤粮食产能大基地和百亿级食品城产业支撑 [2] - "北国宝泉47度"品牌涵盖大米、玉米、山榛、干菜、坚果等系列,采取订单生产、统一包装、品牌销售的营销路线 [3] - 品牌矩阵包括"梧桐河"、"馥军川"、"龙门福地"等子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党建与业务融合 - 北大荒集团实施"链上党建"模式,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联建共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3] - 江滨农场有限公司构建"党建领'营' 一心为'盈'"营销格局,培育产业营销、特色种养、农商文旅融合新增长点 [4] - 基层党支部推动改革发展,助力企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型 [5] 农业产业创新 - 江滨农场有限公司建设2万亩高端品牌米定制基地和25万亩江水优质稻种植基地 [5] - 实施2万只生态大鹅养殖和1万只林下鸡养殖项目,采用订单模式 [5] - 整合35家小微企业组建"微企联盟",提升市场话语权 [5] 社会责任与乡村振兴 - 江滨农场创立俪群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和妇女互助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基地"模式,带动无业女工、残疾女工创业就业 [6] - 女工手工创作基地产品包括钩编、串珠、刺绣、布艺、灯笼等,业务量持续扩大 [6] - 项目依托黑龙江省"龙江巧女培训基地",推动编织业务向大众创业转型升级 [7]
东北“黑土香”飘入江南!“黑土优品”一线城市品牌行杭州专场活动火爆出圈
搜狐财经· 2025-06-30 12:50
品牌推广活动 - "黑土优品·杭向未来"品牌行活动在杭州举行,42家黑龙江企业携219款优质农产品亮相 [1] - 活动通过美食品鉴、主题推介、定制农业等模式推广黑龙江农产品 [1] - 现场反响热烈,已有10余位采购商与企业建立联系 [3] 产品展示 - 大米品类备受关注,展示包括稻香米、古龙贡米、吉源香1号等优质品种 [3] - 特色产品包括五常大米、黑尊牛肉、虎林椴树蜜、兴凯湖大白鱼等 [3] - 野生浆果原浆、桦树汁、偃松仁等特色农产品轮番亮相 [3] 合作成果 - 龙江企业与多家浙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 [3] - 企业将走进阿里巴巴,启动电商选品前置机制 [5] - 通过数字化选品平台对接长三角电商渠道 [5] 定制农业 - 鸡西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定制农业推介引发热烈反响 [5] - 黑龙江出台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省财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5] - 开发"龙江农定制"产销对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 [5] 品牌建设 - 黑龙江省打造"黑土优品"省级优质农业品牌 [5] - 品牌已成为展示龙江新形象的靓丽名片 [5] -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拓展长三角市场 [5]
"接力式"种玉米--黑龙江同江破解鲜食玉米集中上市压力大难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3 06:15
行业分析 - 黑龙江省同江市依托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鲜食玉米产业,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和销售渠道实现农户增收 [1] - 鲜食玉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鲜",但集中上市会导致加工压力大、品质下降,需解决时效性问题 [1] - "接力式"种植模式通过每8-10天播种一批,延长销售周期,避免加工设备超负荷运转,同时保证每批玉米在最佳糖度期采收 [1] - 鲜食玉米从采摘到加工需在24小时内完成,否则糖分流失导致商品价值下降 [1] 公司运营 - 同江绿农合作社采用"接力式"种植模式,自5月2日起分批播种,今年计划种植5-6茬,每茬4垧地 [1][2] - 合作社理事长刘津江3年前转型鲜食玉米种植,严格把控选种、播种到收获各环节,每亩收益较传统玉米提升2-3倍 [2] - 合作社与销售企业签订定向采购合同,采取定制农业模式锁定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效率和利润空间 [2] 市场销售 - 合作社在第34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与广州等地客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每年200万穗销量基本提前锁定 [2] - 目前按订单加工,每半个月发1-2车,每车10万穗,预计到12月份全部售罄 [2]
延军农场+禹王集团:“豆”筑农业发展新 “丰” 碑
经济网· 2025-06-11 15:28
合作概况 - 延军农场与山东禹王集团签订2025年定制农业合作协议,延续三年合作成果[1] - 合作内容包括2000亩"生活有点田"定制农业种植和2.6万亩订单大豆回收[3] - 合作推动高蛋白优质大豆种植及相关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1] 合作模式 - 采用"龙头企业+专属基地+订单种植"定制化经营模式[4] - 农场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全流程农事服务闭环管理[3] - 实现专品种种植、收获与销售一体化运作[4] 合作成效 - 禹王集团获得优质稳定的大豆原料供应,满足深加工需求[3] - 种植户收入显著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4] - 累计种植面积远超预期[3] 未来规划 - 双方将在大豆品种选育、合作模式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3] - 计划延伸大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4] - 共同提升大豆品质与产量,完善产业链体系[3]
广东荔枝经济学:一颗“东方爱情果”的六维产业增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23:53
行业升级路径 - 广东荔枝产业通过"文化+科技+营销"创新打造"给'荔'节",目标将其塑造为荔枝界的"双十一",推动季节性丰收转为全年增值[2] - 产业升级涵盖六大维度:新科技(保鲜技术)、新营销(直播带货)、新农人(电商群体)、新IP(东方爱情果)、新市场(全球拓展)、新场景(文旅融合)[3] - 荔枝产业链从鲜果销售延伸至深加工、文创及农文旅领域,形成"农旅文创一体化"模式,典型案例柏桥村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8] 文化IP打造 - 挖掘荔枝千年文化底蕴,开发"东方爱情果"新IP,提炼"十重之爱"文化内涵,在文博会推出《Hi,我是东方爱情果》等作品实现破圈传播[7] - 通过"520我爱荔"集体婚礼、"荔志高粽"高考祝福等场景营销,将荔枝转化为社交货币,茂名"大唐荔乡"文旅带年吸引游客超2000万人次[6][8] - 胡润百富发起剥荔挑战赛,辛选主播蛋蛋推广IP,佛山荔枝陶瓷在新店开业等节点销量亮眼,显示文化溢价效应[8] 营销模式创新 - 茂名拥有4000多家电商,40%特早熟荔枝通过电商销售且溢价超10%,电白区2024年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30%[10] - 遂溪打造全省首个"小红书村",300多个账号发布1000+种草笔记,"荔枝书记"带动预售额近1亿元[10][11] - 首创荔枝定制模式,千年古树采摘权拍出139万元,2025年茂名定制金额达1.4亿元,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12] 科技赋能供应链 - 采用无人机+冷链技术实现5分钟果园到冷链中心,48小时送达全国,从化仙桃荔单果售价达百元/斤并出口中东[15] - 茂名2023年出口荔枝3058吨货值7150万元,覆盖20多国,井岗红糯、增江红荔等新品种实现500吨加拿大出口[15][16] - 顺丰构建"低空+陆运+云端"物流体系,美团6月荔枝搜索量环比增长143%,形成覆盖2800县的冷链网络[16][17][18] 市场拓展成果 - "12221"营销体系推动2024年广东荔枝销量同比增30%,带动农民增收20%,形成7252家种植主体的产销对接平台[13][18] - 美团联动百城开展源头直采,抖音等12家企业获"营销先锋"称号,从化企业全年海外销售目标超1万吨[16] - 荔枝深加工产品拓展至水果原浆、罐头等,重返日本市场,实现从鲜果到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16]
黑龙江绥化市多举措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8 07:19
粮食生产全链条推进 - 全市2779万亩粮食作物种植计划全面完成 备春耕进度较往年提前15天 [1] - 农资供应稳定有序 种子下摆到户75.9%(9.13万吨) 化肥下摆64.73%(93.52万吨) 农机具检修率达88.75%(44.47万台套) [1] - 创新金融助农产品 农商银行"种植快贷"办贷时间压缩至十多分钟 建设银行"农户信用贷"利率低至3厘5 [1] 科技赋能与现代农业建设 - 印发《2025年备春耕指导意见》 成立5个单产提升专家小组 开展"田间课堂"培训 [2] - 1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完成规划 包括28个垦地共建园区 打造"百园示范带" [2] - 推广高产技术 大垄密植面积达582万亩(同比增439万亩) 实施水肥一体化超24万亩 [2] - 秸秆综合利用采用"一主两辅"模式(肥料化为主 饲料化 燃料化为辅) [2] 农资监管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三部门联合开展农资监管执法 完成10个县区2轮巡查 查处案件13起 整改17起 [3] - 2024年超长期国债项目复工106.69万亩(完成率19.66%) 资金拨付率15.52% [3] - 2025年申报7个国债项目 建设面积146.6万亩 资金总额36.11亿元 [3] - 推进定制农业 种植业定制40万亩以上 养殖业定制39万头(只) 计划建立10个展示基地 [3] 农村经济管理优化 - "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整改问题747个 产权交易平台成交10232宗 总金额1.49亿元 村集体增收1504.5万元 [4] - 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 化解村级债务14.31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