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文化

搜索文档
马云回应的那篇万字长文【原文】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6-13 07:51
阿里巴巴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公司成功因素 - 时代趋势推动:中国GDP从1999年1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8万亿美元,互联网用户从1999年890万爆发至2020年9.86亿,为业务奠定基础 [6] - 战略眼光与定力:B2B、淘宝、支付宝、阿里云等关键决策抓住先机,尤其在阿里云坚持长期投入 [7] - 价值观驱动团队:早期文化强调"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通过花名平等制度、期权激励和HR政委角色凝聚战斗力 [8][9] 当前核心问题 外部挑战 - 增长停滞:2017年起互联网用户增速降至个位数,2024年渗透率见顶 [12] - 收购失败率高:口碑、饿了么、ofo、虾米音乐、优酷等收购案例市占率从领先地位滑落,仅高德、UC成功 [13][14][15] - 创新乏力:2015年后非电商衍生业务仅钉钉、夸克取得突破,错失新兴市场机会 [17] 内部管理积弊 - 人才体系失衡:迷信外部高薪空降但水土不服,新人招聘标准松弛,野狗文化(急功近利)和白兔员工(低效躺平)蔓延 [19][20] - 激励机制扭曲:职级通胀严重,绩效分配不透明助长老板文化,短期KPI导向取代长期价值创造 [21][22] - 战略执行脱节:战略模糊导致"既要又要"目标泛滥,运营数据造假盛行,官僚主义阻碍专业决策 [23][24][25] 价值观与文化衰退 - 价值观名存实亡:客户第一演变为老板第一,团队合作退化为零和博弈,诚信让位于数据包装 [32][33][35] - HR体系失效:从员工"小棉袄"沦为业绩附庸,失去文化守护与制衡作用 [38][39][40] - 中高层能力断层:草台班子比例上升,战略分解与落地能力弱化 [41] 改革建议 - 文化重建:恢复价值观考核逐条Review,清除文化不匹配者 [43] - 组织革新:HR体系回归员工服务本质,职级与绩效公示透明化 [43][44] - 业务聚焦:裁撤1/3冗余人员与无效业务,弱化短期运营包装 [44] 高层回应 - 马云肯定反思价值,承认发展必经阵痛,但未具体回应改革措施 [46] (注:严格遵循要求,未包含风险提示等无关内容,数据与观点均来自原文标注段落)
互联网公司的普通员工,就不能锐评公司战略了?
虎嗅· 2025-06-12 19:44
公司战略与文化问题 - 阿里老员工"元安"离职前发布万字长帖,直指公司战略、文化、组织问题,引发马云罕见回应 [2][6][7] - 华为曾发生类似事件,资深员工因提出组织效率低下、KPI异化等问题被开除,理由为"破坏组织稳定" [8][9][10] - 公司内部存在"信息茧房",CEO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中层忙于修饰汇报导致决策层脱离实际 [12][13] 收购与战略失误 - 阿里收购名单被描述为"失败图鉴",包括口碑、饿了么、虾米、优酷等,仅高德和UC成功 [14] - 天天动听被收购后改名"阿里星球",4亿用户惨淡归零 [14] - 战略拍板者持续复盘失败经验,而最早发现问题的一线员工已被边缘化 [15] 组织与产品成功真相 - 大厂组织并非高效严密,许多成功产品仅是踩中风口的偶然结果 [17][18][19] - 互联网公司中仅字节、腾讯、阿里、小米等少数能持续穿越周期,多数公司因缺乏反馈机制重复犯错 [21][22] - 产品成功依赖用户反馈系统和容错文化,而非单一团队经验 [26] 行业竞争与战略滞后 - 百度在信息流、AI、自动驾驶等领域多次战略滞后,从看不懂今日头条到追不上抖音 [31] - 阿里短视频业务难产,抖音已形成兴趣电商闭环,腾讯曾因微博、短视频失误依赖微信视频号挽回 [31] - 公司内部形成虚假闭环:上级听增长汇报,下属做漂亮数据,市场最终用留存率揭穿 [32][33] 战略透明与员工参与 - 战略不应成为上层特权,需建立员工反馈机制,OKR工具被用于战略透明与上下对齐 [35][36][38] - 元安作为15年资深员工,其发声反映公司存在用户流失、数据造假、一线员工被架空等问题 [39][40] - 组织强大需依赖团队共创与纠偏机制,压制异见将导致战略脱离现实 [41][42][43]
从“铁三角”到“六有”组织,北银金科如何打造千人高密度数智化团队?| 极客时间企业版
AI前线· 2025-05-13 14:35
当前,银行业正经历一场由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科技子公 司作为技术创新的引擎,通过推动技术落地、业务重构和人才培养,正在重塑银行业的服务模式 与竞争格局。 在极客时间主办的 2025 DTDS 全球数智人才发展大会上,北 银金科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瑞兰 发表了题为《北银金科数智化时代的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共生之道》的演讲,介绍了北银金科过 去几年来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与管理层战略对齐的思路。以下内容 由极客时间基于本次演讲内容进行编辑。 北银金科企业介绍 北银金科作为北京银行的科技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5 月 16 日。它是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 大背景下诞生的。作为效率革新与成本控制的双重引擎,科技发挥重要作用,在前期投入阶段有 着较强的规模效应,需要更多的人员投入与资源积累,北银金科也是由此而生。 我们以北京银行"数字京行"的战略为指引,定下了"服务母行、做精产品、做优技术、做强实力"的 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北银金科的职能 定位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个原则",助推北京银行数字 ...
目标是持续超额!对话星石江晖:机制驱动,用18年做成一件事
聪明投资者· 2025-04-14 14:12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 - 公司成立近18年,最早产品年化收益超过**%(费后),2015年探索"多核心"基金经理制以来超额夏普比率超过1 [1] - 创始人江晖1998年参与华夏基金筹备,2007年6月创办星石投资,此前担任工银瑞信基金投资总监 [1] - 2015年后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多核心"转型,决策权依照长期业绩与科学规则动态分配 [1] - 目前参与共管的6位基金经理平均司龄超过16年,过去十年团队无变动 [1] 多基金经理团队制 - 采用类似美国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的"去核心化"模式,多核心架构、团队长期培养投入、统一投资语言维护 [2] - 每位基金经理在统一投资方法下独立决策,管理组合权重完全由考核机制决定,创始人也不例外 [3] - 团队绝大多数成员为校招生,在同一套方法论中成长十年以上,形成一致沟通语境 [4] - 内部实行"打怪升级"制度,靠长期投资表现分配仓位管理权 [4] - 6位基金经理平均在星石工作16年,管理比例差距不大,无"主从"关系 [16] 投资方法论 - 采用"多层面驱动因素"投资方法,围绕宏观、行业、公司三个层面构建逻辑链条 [5] - 2015年后增加PEG估值标准,1倍PEG为低,1.5-2倍为合适区间 [39] - 持股周期通常在1-3年,风格为"均衡偏成长",主要选择高速成长和中速成长区域 [42] - 通过行业比较实现"驱动因素接力",当估值修复后转向下一个有驱动的方向 [41] - 买点通常在左侧,关注基本面驱动因素而非市场情绪 [41] 考核与激励机制 - 核心考核指标为超额收益,涨时比指数涨得多,跌时比指数少跌 [44] - 换手率过高会扣分,以保持投资稳定性 [45] - 基金经理推荐股票给他人并赚钱可获得额外奖励 [26] - 内部积累100-200个成功案例,形成可复制的投资能力 [31] - 实行合伙人机制,现有19位合伙人主要为业务骨干 [47] 组织文化 - 实行"师徒制"传承方式,形成独特的学院式氛围 [6] - 公司从不主动裁员,靠培养而非淘汰提升团队 [7][20] - 内部强调开放包容与严厉考核并存的文化 [6] - 团队成员自发保持紧密关系,如40多岁仍一起打篮球 [51] 产品与客户管理 - 80%以上客户来自银行渠道,围绕"产品稳定性"和"客户体验"构建制度体系 [9] - 投委会根据市场风险评级(分7级)控制新产品建仓节奏,高位时建仓40%左右 [69][70] - 港股仓位限制在30%以内,以控制整体波动 [55] - 新产品建仓采取渐进策略,如2021年2月建仓40%,2024年逐步加到70% [70] 当前市场观点 - 看好内需尤其是消费方向,认为GDP平减指数负增长持续8个季度后将迎来政策放松 [62]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看好四条主线:消费服务、弹性消费品、创新药、AI应用 [66] - AI技术突破将带来全社会信心回归,与经济复苏环境形成共振 [68] - 宏观杠杆率达8.4%,高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8.1%,预计政策刺激将带动经济回升 [61] 长期发展理念 - 参考Capital Group模式,目标是建立可长期传承的投资体系 [75] - 创始人目前60%时间投入投研,20%对外交流,20%组织建设和机制优化 [74] - 强调"用长期主义做重要的事",体系可持续输出基金经理、案例和业绩 [82] - 投资决策基于行业长期趋势,而非短期市场波动 [83]